'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大學 文章 人生第一份工作 奶嘴媽媽育嬰師 2019-07-31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直通心靈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專注力同時還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的準備狀態。專注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成長髮展的狀態程度。那麼專注力過低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危害呢?

1、人際關係緊張 專注力差的孩子與同學朋友難以共享物品或依順序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出現暴力傾向,難與別人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不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輕易打斷別人談話;無法按照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錯誤理解、輕視或疏忽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致使人緣不佳;人際關係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和人格健康,處理不當,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紀律難以約束

因缺乏自我控制力,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語言和行為有衝動性,甚至會表現出攻擊性;當受到壓力時,行為可能會更加嚴重;上課時小動作多,如玩鉛筆,玩橡皮,玩課本撕書等,容易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等情形;容易被眾多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抗誘惑和干擾的能力差,往往無法遵守規範和指令,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直通心靈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專注力同時還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的準備狀態。專注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成長髮展的狀態程度。那麼專注力過低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危害呢?

1、人際關係緊張 專注力差的孩子與同學朋友難以共享物品或依順序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出現暴力傾向,難與別人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不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輕易打斷別人談話;無法按照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錯誤理解、輕視或疏忽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致使人緣不佳;人際關係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和人格健康,處理不當,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紀律難以約束

因缺乏自我控制力,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語言和行為有衝動性,甚至會表現出攻擊性;當受到壓力時,行為可能會更加嚴重;上課時小動作多,如玩鉛筆,玩橡皮,玩課本撕書等,容易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等情形;容易被眾多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抗誘惑和干擾的能力差,往往無法遵守規範和指令,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學習成績差

注意力集中時間比其他孩子短,且容易分心散漫;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對課堂內容一知半解;作業拖沓、學習時易走神、發呆、被無關事情吸引,導致學習費時、效率低下;即使考試前書念得很熟,考試時卻會因分神而記不起來或寫錯等,嚴重影響學習和考試成績;辦事時總是丟三落四,如經常忘記學習用品放在哪裡,學習容易半途而廢。

4、自理能力不足

無法完成有結構性或有目標的活動,如家務、作業等;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房間常有髒亂現象;缺乏組織能力,無法作好整理、整頓的工作;有些兒童肌肉運動能力發展正常,但在語言能力、畫圖、使用剪刀等要求協調性的活動較落後;又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採取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為,容易在運動和生活中受傷。

5、缺乏自信心

在較重的學習要求與壓力下,專注力過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定位為問題學生,同時孩子也因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於是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會缺乏自信心。而因為自信心不夠強,又會引起各種問題與行為,進而感到被孤立;最終因長期的環境不適應與經歷挫折,嚴重缺乏自信心,成長髮展徹底失衡。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直通心靈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專注力同時還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的準備狀態。專注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成長髮展的狀態程度。那麼專注力過低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危害呢?

1、人際關係緊張 專注力差的孩子與同學朋友難以共享物品或依順序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出現暴力傾向,難與別人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不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輕易打斷別人談話;無法按照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錯誤理解、輕視或疏忽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致使人緣不佳;人際關係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和人格健康,處理不當,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紀律難以約束

因缺乏自我控制力,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語言和行為有衝動性,甚至會表現出攻擊性;當受到壓力時,行為可能會更加嚴重;上課時小動作多,如玩鉛筆,玩橡皮,玩課本撕書等,容易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等情形;容易被眾多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抗誘惑和干擾的能力差,往往無法遵守規範和指令,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學習成績差

注意力集中時間比其他孩子短,且容易分心散漫;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對課堂內容一知半解;作業拖沓、學習時易走神、發呆、被無關事情吸引,導致學習費時、效率低下;即使考試前書念得很熟,考試時卻會因分神而記不起來或寫錯等,嚴重影響學習和考試成績;辦事時總是丟三落四,如經常忘記學習用品放在哪裡,學習容易半途而廢。

4、自理能力不足

無法完成有結構性或有目標的活動,如家務、作業等;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房間常有髒亂現象;缺乏組織能力,無法作好整理、整頓的工作;有些兒童肌肉運動能力發展正常,但在語言能力、畫圖、使用剪刀等要求協調性的活動較落後;又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採取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為,容易在運動和生活中受傷。

5、缺乏自信心

在較重的學習要求與壓力下,專注力過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定位為問題學生,同時孩子也因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於是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會缺乏自信心。而因為自信心不夠強,又會引起各種問題與行為,進而感到被孤立;最終因長期的環境不適應與經歷挫折,嚴重缺乏自信心,成長髮展徹底失衡。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家長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1. 父母總是像"監控"一樣,監督孩子做作業

在課堂上表現不好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有家長陪寫作業。因為,家長的監督輔導容易對孩子的注意力形成干擾,反而讓孩子產生壓迫感。

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社會學家曾經蒐集了美國部分中小學近30年的數據,他們想看一看,家長對孩子作業的監督輔導究竟有沒有用。結果他們的發現,不管對於什麼年齡、什麼種族、什麼成績的孩子來說,大多數家長的監督輔導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2. 父母總是借陪伴之名,搶佔了孩子的私人空間

現代家庭養孩子最常見的一個場面就是,一個孩子身後跟著一家人,每個人都指手畫腳,孩子的行為經常被幹涉,我們應當鼓勵家長適當放手,給孩子獨自學習的空間。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髮展認知和學習的過程,有一個自己主導的空間,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活動中,其實我們首先應該做個觀察者,而不是上來就做一名引導者或示範者。

當孩子是自己遊戲的導演和主角時,他們就會玩的更加專注,而非玩那些我們認為更有趣或者更有用的遊戲,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直通心靈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專注力同時還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的準備狀態。專注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成長髮展的狀態程度。那麼專注力過低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危害呢?

1、人際關係緊張 專注力差的孩子與同學朋友難以共享物品或依順序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出現暴力傾向,難與別人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不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輕易打斷別人談話;無法按照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錯誤理解、輕視或疏忽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致使人緣不佳;人際關係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和人格健康,處理不當,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紀律難以約束

因缺乏自我控制力,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語言和行為有衝動性,甚至會表現出攻擊性;當受到壓力時,行為可能會更加嚴重;上課時小動作多,如玩鉛筆,玩橡皮,玩課本撕書等,容易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等情形;容易被眾多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抗誘惑和干擾的能力差,往往無法遵守規範和指令,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學習成績差

注意力集中時間比其他孩子短,且容易分心散漫;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對課堂內容一知半解;作業拖沓、學習時易走神、發呆、被無關事情吸引,導致學習費時、效率低下;即使考試前書念得很熟,考試時卻會因分神而記不起來或寫錯等,嚴重影響學習和考試成績;辦事時總是丟三落四,如經常忘記學習用品放在哪裡,學習容易半途而廢。

4、自理能力不足

無法完成有結構性或有目標的活動,如家務、作業等;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房間常有髒亂現象;缺乏組織能力,無法作好整理、整頓的工作;有些兒童肌肉運動能力發展正常,但在語言能力、畫圖、使用剪刀等要求協調性的活動較落後;又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採取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為,容易在運動和生活中受傷。

5、缺乏自信心

在較重的學習要求與壓力下,專注力過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定位為問題學生,同時孩子也因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於是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會缺乏自信心。而因為自信心不夠強,又會引起各種問題與行為,進而感到被孤立;最終因長期的環境不適應與經歷挫折,嚴重缺乏自信心,成長髮展徹底失衡。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家長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1. 父母總是像"監控"一樣,監督孩子做作業

在課堂上表現不好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有家長陪寫作業。因為,家長的監督輔導容易對孩子的注意力形成干擾,反而讓孩子產生壓迫感。

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社會學家曾經蒐集了美國部分中小學近30年的數據,他們想看一看,家長對孩子作業的監督輔導究竟有沒有用。結果他們的發現,不管對於什麼年齡、什麼種族、什麼成績的孩子來說,大多數家長的監督輔導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2. 父母總是借陪伴之名,搶佔了孩子的私人空間

現代家庭養孩子最常見的一個場面就是,一個孩子身後跟著一家人,每個人都指手畫腳,孩子的行為經常被幹涉,我們應當鼓勵家長適當放手,給孩子獨自學習的空間。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髮展認知和學習的過程,有一個自己主導的空間,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活動中,其實我們首先應該做個觀察者,而不是上來就做一名引導者或示範者。

當孩子是自己遊戲的導演和主角時,他們就會玩的更加專注,而非玩那些我們認為更有趣或者更有用的遊戲,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 不懂得鼓勵孩子,只一味的表揚

多加鼓勵有助於提升專注力。特別是在孩子無法持續做好一項任務的時候,多加包容可以幫助孩子從碎片中重拾專注的習慣。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常常會把「表揚」和「鼓勵」混為一談,比如總是誇孩子"聰明",卻沒有肯定過孩子的"努力"。

斯坦福大學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指出: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直通心靈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專注力同時還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的準備狀態。專注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成長髮展的狀態程度。那麼專注力過低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危害呢?

1、人際關係緊張 專注力差的孩子與同學朋友難以共享物品或依順序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出現暴力傾向,難與別人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不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輕易打斷別人談話;無法按照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錯誤理解、輕視或疏忽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致使人緣不佳;人際關係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和人格健康,處理不當,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紀律難以約束

因缺乏自我控制力,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語言和行為有衝動性,甚至會表現出攻擊性;當受到壓力時,行為可能會更加嚴重;上課時小動作多,如玩鉛筆,玩橡皮,玩課本撕書等,容易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等情形;容易被眾多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抗誘惑和干擾的能力差,往往無法遵守規範和指令,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學習成績差

注意力集中時間比其他孩子短,且容易分心散漫;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對課堂內容一知半解;作業拖沓、學習時易走神、發呆、被無關事情吸引,導致學習費時、效率低下;即使考試前書念得很熟,考試時卻會因分神而記不起來或寫錯等,嚴重影響學習和考試成績;辦事時總是丟三落四,如經常忘記學習用品放在哪裡,學習容易半途而廢。

4、自理能力不足

無法完成有結構性或有目標的活動,如家務、作業等;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房間常有髒亂現象;缺乏組織能力,無法作好整理、整頓的工作;有些兒童肌肉運動能力發展正常,但在語言能力、畫圖、使用剪刀等要求協調性的活動較落後;又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採取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為,容易在運動和生活中受傷。

5、缺乏自信心

在較重的學習要求與壓力下,專注力過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定位為問題學生,同時孩子也因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於是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會缺乏自信心。而因為自信心不夠強,又會引起各種問題與行為,進而感到被孤立;最終因長期的環境不適應與經歷挫折,嚴重缺乏自信心,成長髮展徹底失衡。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家長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1. 父母總是像"監控"一樣,監督孩子做作業

在課堂上表現不好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有家長陪寫作業。因為,家長的監督輔導容易對孩子的注意力形成干擾,反而讓孩子產生壓迫感。

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社會學家曾經蒐集了美國部分中小學近30年的數據,他們想看一看,家長對孩子作業的監督輔導究竟有沒有用。結果他們的發現,不管對於什麼年齡、什麼種族、什麼成績的孩子來說,大多數家長的監督輔導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2. 父母總是借陪伴之名,搶佔了孩子的私人空間

現代家庭養孩子最常見的一個場面就是,一個孩子身後跟著一家人,每個人都指手畫腳,孩子的行為經常被幹涉,我們應當鼓勵家長適當放手,給孩子獨自學習的空間。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髮展認知和學習的過程,有一個自己主導的空間,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活動中,其實我們首先應該做個觀察者,而不是上來就做一名引導者或示範者。

當孩子是自己遊戲的導演和主角時,他們就會玩的更加專注,而非玩那些我們認為更有趣或者更有用的遊戲,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 不懂得鼓勵孩子,只一味的表揚

多加鼓勵有助於提升專注力。特別是在孩子無法持續做好一項任務的時候,多加包容可以幫助孩子從碎片中重拾專注的習慣。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常常會把「表揚」和「鼓勵」混為一談,比如總是誇孩子"聰明",卻沒有肯定過孩子的"努力"。

斯坦福大學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指出: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4.忽視能力的培養,經常數落孩子

專注力與自信心息息相關。如果孩子能建立自信心,就能更好的處理事情,形成專注力。

在心理學上,自信是孩子對自身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經常將「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不懂得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也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能力,最喜歡把自己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

"你怎麼這麼笨,鄰居家孩子比你強多了!""你學習怎麼這麼差?""你為什麼一點都不努力?"……

這一句句數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家孩子好。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週三陪著小侄女去上幼兒園,無意間聽到了幼兒園老師與另一位小朋友的對話,

老師說:"小楊同學,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到學校啦。"

小楊一邊搬出作業本一說回著老師:"老師,我要來寫寫作業。"

老師一臉疑惑:"怎麼回事啊,你這麼早來是來趕作業的嗎?你在家裡沒有完成嗎?"

小楊一聲不吭的補著作業。

老師走近過去:"怎麼回事呀,讓老師看看。"

小楊說道:"我不想在家裡寫作業,在家裡媽媽老師監督我,我一寫錯她就罵我,我才不要。"

"那你現在來學校寫,專注力能好嗎,很多小朋友來上課,現在幼兒園都有點吵鬧呢。"

上課時間到了,孩子們把作業交了上來,小楊同學的作業做得非常差,孩子的專注力不到,做事情寫作業都變成了應付。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任務上並持續一段時間,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幹擾的能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專注力是直通心靈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專注力同時還是最重要的發展因素,是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的準備狀態。專注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響著孩子學習成長髮展的狀態程度。那麼專注力過低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會有什麼危害呢?

1、人際關係緊張 專注力差的孩子與同學朋友難以共享物品或依順序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打架,出現暴力傾向,難與別人形成正常的朋友關係;不聽從爸爸媽媽或老師的話,輕易打斷別人談話;無法按照要求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容易錯誤理解、輕視或疏忽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致使人緣不佳;人際關係的失衡往往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健康和人格健康,處理不當,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紀律難以約束

因缺乏自我控制力,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語言和行為有衝動性,甚至會表現出攻擊性;當受到壓力時,行為可能會更加嚴重;上課時小動作多,如玩鉛筆,玩橡皮,玩課本撕書等,容易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等情形;容易被眾多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抗誘惑和干擾的能力差,往往無法遵守規範和指令,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和社會。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學習成績差

注意力集中時間比其他孩子短,且容易分心散漫;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對課堂內容一知半解;作業拖沓、學習時易走神、發呆、被無關事情吸引,導致學習費時、效率低下;即使考試前書念得很熟,考試時卻會因分神而記不起來或寫錯等,嚴重影響學習和考試成績;辦事時總是丟三落四,如經常忘記學習用品放在哪裡,學習容易半途而廢。

4、自理能力不足

無法完成有結構性或有目標的活動,如家務、作業等;自我整理、打理能力差,房間常有髒亂現象;缺乏組織能力,無法作好整理、整頓的工作;有些兒童肌肉運動能力發展正常,但在語言能力、畫圖、使用剪刀等要求協調性的活動較落後;又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採取盲目的玩耍方式或行為,容易在運動和生活中受傷。

5、缺乏自信心

在較重的學習要求與壓力下,專注力過低的孩子很容易被定位為問題學生,同時孩子也因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於是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孩子慢慢地會缺乏自信心。而因為自信心不夠強,又會引起各種問題與行為,進而感到被孤立;最終因長期的環境不適應與經歷挫折,嚴重缺乏自信心,成長髮展徹底失衡。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孩子"專注力"差,家長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1. 父母總是像"監控"一樣,監督孩子做作業

在課堂上表現不好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有家長陪寫作業。因為,家長的監督輔導容易對孩子的注意力形成干擾,反而讓孩子產生壓迫感。

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社會學家曾經蒐集了美國部分中小學近30年的數據,他們想看一看,家長對孩子作業的監督輔導究竟有沒有用。結果他們的發現,不管對於什麼年齡、什麼種族、什麼成績的孩子來說,大多數家長的監督輔導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2. 父母總是借陪伴之名,搶佔了孩子的私人空間

現代家庭養孩子最常見的一個場面就是,一個孩子身後跟著一家人,每個人都指手畫腳,孩子的行為經常被幹涉,我們應當鼓勵家長適當放手,給孩子獨自學習的空間。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髮展認知和學習的過程,有一個自己主導的空間,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活動中,其實我們首先應該做個觀察者,而不是上來就做一名引導者或示範者。

當孩子是自己遊戲的導演和主角時,他們就會玩的更加專注,而非玩那些我們認為更有趣或者更有用的遊戲,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3. 不懂得鼓勵孩子,只一味的表揚

多加鼓勵有助於提升專注力。特別是在孩子無法持續做好一項任務的時候,多加包容可以幫助孩子從碎片中重拾專注的習慣。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常常會把「表揚」和「鼓勵」混為一談,比如總是誇孩子"聰明",卻沒有肯定過孩子的"努力"。

斯坦福大學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指出: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4.忽視能力的培養,經常數落孩子

專注力與自信心息息相關。如果孩子能建立自信心,就能更好的處理事情,形成專注力。

在心理學上,自信是孩子對自身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經常將「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不懂得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也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能力,最喜歡把自己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

"你怎麼這麼笨,鄰居家孩子比你強多了!""你學習怎麼這麼差?""你為什麼一點都不努力?"……

這一句句數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家孩子好。

孩子“專注力”差,大多與家長有關,這5種“陪伴行為”不可有

5.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別以為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也不要以為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我們應該強烈呼籲,孩子在兩歲之前,千萬要避免讓他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原因是,電子產品經常帶來的是被動注意,而學習行為要求的是主動注意。

如果過早過多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就會處於被動注意吸引下,會逐漸喪失了真正的專注學習能力。另外,年齡越小的孩子,自控力尤其不足,一旦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極其容易上癮。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四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