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不完美媽媽 黃金 陸紅連 2019-08-18
"
"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我非常慶幸自己,及時讀到了這本書《父母的語言》,因為我們家的孩子剛剛兩歲零八個月,我也強烈建議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要買來看看。

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是告訴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即“3T原則”法。

第一個T:共情關注(Tune in)

共情關注就是要求父母有意識的去關注孩子在關注什麼。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

這點我自己平時就做得不好,比如我們家孩子在認真的玩積木,我有時候會叫她過來做點別的事情,我們總是無意識的打斷孩子在做的事情,這點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關注她在做什麼,還要參與進來,一起做,一起討論。

當我們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時,哪怕孩子的熱度只持續了五分鐘,就轉換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腦也能得到開發。

以後,我知道怎麼跟孩子玩了,還好知道得沒有太晚。

"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我非常慶幸自己,及時讀到了這本書《父母的語言》,因為我們家的孩子剛剛兩歲零八個月,我也強烈建議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要買來看看。

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是告訴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即“3T原則”法。

第一個T:共情關注(Tune in)

共情關注就是要求父母有意識的去關注孩子在關注什麼。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

這點我自己平時就做得不好,比如我們家孩子在認真的玩積木,我有時候會叫她過來做點別的事情,我們總是無意識的打斷孩子在做的事情,這點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關注她在做什麼,還要參與進來,一起做,一起討論。

當我們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時,哪怕孩子的熱度只持續了五分鐘,就轉換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腦也能得到開發。

以後,我知道怎麼跟孩子玩了,還好知道得沒有太晚。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第二個T:充分交流(Talk more)

充分交流就是要求父母多跟孩子說話,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它們的使用方式。

在這點上,我還是做得不錯的,只是在我沒有讀到這本書前,不知道它就是第二個T。

我平時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就喜歡跟在旁邊,我會一邊洗菜一邊說,今天我們做西紅柿炒雞蛋。

早上起床的時候,我跟她一起去刷牙,我會說你的牙刷是粉色的,媽媽的牙刷是天藍色的,等等。

當我們在孩子面前說出這些單詞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同時吸納父母的話,有助於大腦的開發和親子依戀的建立。

"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我非常慶幸自己,及時讀到了這本書《父母的語言》,因為我們家的孩子剛剛兩歲零八個月,我也強烈建議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要買來看看。

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是告訴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即“3T原則”法。

第一個T:共情關注(Tune in)

共情關注就是要求父母有意識的去關注孩子在關注什麼。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

這點我自己平時就做得不好,比如我們家孩子在認真的玩積木,我有時候會叫她過來做點別的事情,我們總是無意識的打斷孩子在做的事情,這點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關注她在做什麼,還要參與進來,一起做,一起討論。

當我們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時,哪怕孩子的熱度只持續了五分鐘,就轉換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腦也能得到開發。

以後,我知道怎麼跟孩子玩了,還好知道得沒有太晚。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第二個T:充分交流(Talk more)

充分交流就是要求父母多跟孩子說話,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它們的使用方式。

在這點上,我還是做得不錯的,只是在我沒有讀到這本書前,不知道它就是第二個T。

我平時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就喜歡跟在旁邊,我會一邊洗菜一邊說,今天我們做西紅柿炒雞蛋。

早上起床的時候,我跟她一起去刷牙,我會說你的牙刷是粉色的,媽媽的牙刷是天藍色的,等等。

當我們在孩子面前說出這些單詞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同時吸納父母的話,有助於大腦的開發和親子依戀的建立。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第三個T:輪流談話(Take turns)

最後一個T,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談話。它不僅是親子交流黃金準則,也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完美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

封閉式的問題:

“寶寶,你看這個布娃娃的頭髮是顏色呀?”

“黃色。”

開放式的問題:

“寶貝,天快下雨了,我們應該怎麼出門呀?”

我們只需要將“為什麼”、“怎麼辦”拋給孩子,就足以讓她們在思維的世界裡天馬行空了。

不要等到孩子上小學了,學習成績比別的孩子差的時候才開始著急。

因為等到那個時候,孩子就真的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用父母的語言,來幫孩子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吧。

"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我非常慶幸自己,及時讀到了這本書《父母的語言》,因為我們家的孩子剛剛兩歲零八個月,我也強烈建議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要買來看看。

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是告訴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即“3T原則”法。

第一個T:共情關注(Tune in)

共情關注就是要求父母有意識的去關注孩子在關注什麼。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我們就關注什麼。

這點我自己平時就做得不好,比如我們家孩子在認真的玩積木,我有時候會叫她過來做點別的事情,我們總是無意識的打斷孩子在做的事情,這點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關注她在做什麼,還要參與進來,一起做,一起討論。

當我們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時,哪怕孩子的熱度只持續了五分鐘,就轉換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腦也能得到開發。

以後,我知道怎麼跟孩子玩了,還好知道得沒有太晚。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第二個T:充分交流(Talk more)

充分交流就是要求父母多跟孩子說話,目的是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它們的使用方式。

在這點上,我還是做得不錯的,只是在我沒有讀到這本書前,不知道它就是第二個T。

我平時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就喜歡跟在旁邊,我會一邊洗菜一邊說,今天我們做西紅柿炒雞蛋。

早上起床的時候,我跟她一起去刷牙,我會說你的牙刷是粉色的,媽媽的牙刷是天藍色的,等等。

當我們在孩子面前說出這些單詞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同時吸納父母的話,有助於大腦的開發和親子依戀的建立。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第三個T:輪流談話(Take turns)

最後一個T,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談話。它不僅是親子交流黃金準則,也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開放式的問題能夠完美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

封閉式的問題:

“寶寶,你看這個布娃娃的頭髮是顏色呀?”

“黃色。”

開放式的問題:

“寶貝,天快下雨了,我們應該怎麼出門呀?”

我們只需要將“為什麼”、“怎麼辦”拋給孩子,就足以讓她們在思維的世界裡天馬行空了。

不要等到孩子上小學了,學習成績比別的孩子差的時候才開始著急。

因為等到那個時候,孩子就真的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用父母的語言,來幫孩子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吧。

作為年輕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