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不完美媽媽 李辛 藝術 讀書 英語 新聞 健腦操導師說學習心理 2019-09-18
"

聽眾:

東方人和西方人在教育上有一些區別。我們東方人都有一點焦慮傾向,可能因為很多人要求都很高,希望孩子雙語都能講好,然後又能在某方面很出色,這一點可能是造成我們很多家庭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一點上想一想,我到底是想要孩子出類拔萃,或者是想給他平衡的生活狀態。尤其我們是在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平衡並不是非常容易,需要我們付出很多。

我不反對學中文,尤其我們中國文化真的是非常好,我們自己都喜歡都想學,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中國文化。但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它,而且是不帶逆反心理的狀態來接受它,這是一個技巧和方法的問題。

像李老師剛才說的,如果自己達不到,是不是有一個借力的問題,比如藉由一種寬鬆一點的環境,而不是靠制服,以我們的小家庭來約束她、壓迫她,讓她去學習、掌握。這個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商討的,也許可以把我們從自己禁錮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一點。

因為我的孩子,從八個月起,我就開始給她讀中文故事,一直讀到11歲,每天晚上的閱讀使我內心特別安靜,孩子也是。而且,孩子們逐漸就對中文感興趣了,我沒有強迫她識字,整個過程就是講故事。因為每天晚上只念半個小時,她想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她就自己開始看了。

這個過程很有效,大孩子現在14歲了,她現在的中文語言能力,不光是聽說讀寫的日常運用能力,她已經開始接觸中國古文書籍,她很喜歡。

我們沒有強迫她學中文,整個過程中,她自己的閱讀興趣很高。而且,她現在學校的第一外語是拉丁語,她學習拉丁語和其他語言,也還是最好的。有時候我也有焦慮,比如她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

"

聽眾:

東方人和西方人在教育上有一些區別。我們東方人都有一點焦慮傾向,可能因為很多人要求都很高,希望孩子雙語都能講好,然後又能在某方面很出色,這一點可能是造成我們很多家庭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一點上想一想,我到底是想要孩子出類拔萃,或者是想給他平衡的生活狀態。尤其我們是在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平衡並不是非常容易,需要我們付出很多。

我不反對學中文,尤其我們中國文化真的是非常好,我們自己都喜歡都想學,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中國文化。但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它,而且是不帶逆反心理的狀態來接受它,這是一個技巧和方法的問題。

像李老師剛才說的,如果自己達不到,是不是有一個借力的問題,比如藉由一種寬鬆一點的環境,而不是靠制服,以我們的小家庭來約束她、壓迫她,讓她去學習、掌握。這個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商討的,也許可以把我們從自己禁錮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一點。

因為我的孩子,從八個月起,我就開始給她讀中文故事,一直讀到11歲,每天晚上的閱讀使我內心特別安靜,孩子也是。而且,孩子們逐漸就對中文感興趣了,我沒有強迫她識字,整個過程就是講故事。因為每天晚上只念半個小時,她想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她就自己開始看了。

這個過程很有效,大孩子現在14歲了,她現在的中文語言能力,不光是聽說讀寫的日常運用能力,她已經開始接觸中國古文書籍,她很喜歡。

我們沒有強迫她學中文,整個過程中,她自己的閱讀興趣很高。而且,她現在學校的第一外語是拉丁語,她學習拉丁語和其他語言,也還是最好的。有時候我也有焦慮,比如她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

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我女兒現在14歲,青春期,我自己特別喜歡兒童心理學,看了很多書,所以瞭解到在這種狀態的時候,作為家長要特別讓自己的心態放下來,要慢,千萬不能著急。

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教育,常常會有一種功利心,老是在比,他家的孩子怎麼樣,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達到這種狀態?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放平穩,把孩子就當孩子,孩子就應該玩,就應該享受童年,然後等這一段時間過去了以後,孩子會自然而然到一個你想到的軌道上去。可能這就是心想事成的狀態。

我特別要談的是,因為我跟我女兒有過這麼一段時間,等我自己完全跳開不管她的時候,反而覺得她對自己的要求比我對她的要求還高。

我們當時也是經歷過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什麼都放棄了。她鋼琴彈得也非常好,最後她自己把老師辭了,不要再彈了。

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告訴大家,就是千萬不要消極,慢慢來。我推薦大家一本書檯灣作家黑幼龍的《慢養》,這本書對我啟發特別大。

我們自己對整個生命的發展,好多人是處於無知狀態的,所以在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有些孩子處在某個階段,在我們的眼裡會認為他出現了偏差,但是其實這種偏差隨著生命自然的發展會調整的,只要你不過度地拽它,只要給他提供相對比較自然的環境,它自己慢慢會走向生命的正軌。

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包括我們,對這個生命的發展沒有概念,所以會過於焦慮,會覺得我的孩子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因為我們不清楚生命會有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

聽眾:

東方人和西方人在教育上有一些區別。我們東方人都有一點焦慮傾向,可能因為很多人要求都很高,希望孩子雙語都能講好,然後又能在某方面很出色,這一點可能是造成我們很多家庭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一點上想一想,我到底是想要孩子出類拔萃,或者是想給他平衡的生活狀態。尤其我們是在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平衡並不是非常容易,需要我們付出很多。

我不反對學中文,尤其我們中國文化真的是非常好,我們自己都喜歡都想學,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中國文化。但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它,而且是不帶逆反心理的狀態來接受它,這是一個技巧和方法的問題。

像李老師剛才說的,如果自己達不到,是不是有一個借力的問題,比如藉由一種寬鬆一點的環境,而不是靠制服,以我們的小家庭來約束她、壓迫她,讓她去學習、掌握。這個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商討的,也許可以把我們從自己禁錮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一點。

因為我的孩子,從八個月起,我就開始給她讀中文故事,一直讀到11歲,每天晚上的閱讀使我內心特別安靜,孩子也是。而且,孩子們逐漸就對中文感興趣了,我沒有強迫她識字,整個過程就是講故事。因為每天晚上只念半個小時,她想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她就自己開始看了。

這個過程很有效,大孩子現在14歲了,她現在的中文語言能力,不光是聽說讀寫的日常運用能力,她已經開始接觸中國古文書籍,她很喜歡。

我們沒有強迫她學中文,整個過程中,她自己的閱讀興趣很高。而且,她現在學校的第一外語是拉丁語,她學習拉丁語和其他語言,也還是最好的。有時候我也有焦慮,比如她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

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我女兒現在14歲,青春期,我自己特別喜歡兒童心理學,看了很多書,所以瞭解到在這種狀態的時候,作為家長要特別讓自己的心態放下來,要慢,千萬不能著急。

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教育,常常會有一種功利心,老是在比,他家的孩子怎麼樣,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達到這種狀態?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放平穩,把孩子就當孩子,孩子就應該玩,就應該享受童年,然後等這一段時間過去了以後,孩子會自然而然到一個你想到的軌道上去。可能這就是心想事成的狀態。

我特別要談的是,因為我跟我女兒有過這麼一段時間,等我自己完全跳開不管她的時候,反而覺得她對自己的要求比我對她的要求還高。

我們當時也是經歷過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什麼都放棄了。她鋼琴彈得也非常好,最後她自己把老師辭了,不要再彈了。

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告訴大家,就是千萬不要消極,慢慢來。我推薦大家一本書檯灣作家黑幼龍的《慢養》,這本書對我啟發特別大。

我們自己對整個生命的發展,好多人是處於無知狀態的,所以在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有些孩子處在某個階段,在我們的眼裡會認為他出現了偏差,但是其實這種偏差隨著生命自然的發展會調整的,只要你不過度地拽它,只要給他提供相對比較自然的環境,它自己慢慢會走向生命的正軌。

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包括我們,對這個生命的發展沒有概念,所以會過於焦慮,會覺得我的孩子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因為我們不清楚生命會有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李辛:

是這樣的。生命,不只是一個文學詞彙,我們的身體一直都在變化,我們的情感、思維、心靈,在五六歲和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時都不一樣。我們活到現在,這些部分有沒有讓它自然地發展呢?

這個階段我英語進步了,達到GRE水平了,德語又到了什麼水平了,或者我開什麼車了,這個是有標準可以衡量的。

但是,如果我們還是會莫名其妙被某些事件引動,也總是不明白為什麼,甚至還會跟十幾歲一樣很緊張,不知道為什麼,然後還很擔心,還幻想。

如果我們四十幾歲了,但內心很多部分還停留在十七歲的水平,無知、莫名而沒有往前發展,那我們的生命就會不平衡,這塊缺失的部分就會以某一類事件不斷重複發生。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處於這種不完整的狀態,那他的生活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外在的障礙和內心的煩惱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因為他不知道可以選擇不去什麼地方,不知道可以選擇不見什麼人,不知道可以選擇不做什麼事,那就會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做出錯誤的決定,小到治療感冒,大到在哪裡生活,終其一生,都在沒完沒了地奮鬥和忙於處理原點外的問題。

剛才談到教孩子讀書的方法。我們在國內都看過新聞聯播,每次國家元首見面,新聞都會說,會談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什麼意思?如果是親切友好的,基本上什麼都好談,對不對?如果孩子的學習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那肯定就沒有問題。彼此舒服的狀態真的是很重要。

如果你是個藝術家,如果在舒服放鬆的狀態中,可以把最美的東西表現出來;如果你是扭曲的,或者有些地方是卡住的,那你表現的任何藝術都是扭曲和卡住的。這和技法完全沒有關係。

剛才談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孩子在慢慢養的過程中,他的這個生命,會自己更新、升級,自己會下載他需要的程序,內在心靈會重新組合。

很多事情在某個階段,可能看起來像個艱難的大問題,但是如果他內在的生命的基本結構是穩定的,他的外部環境——家庭是相對穩定的,只要這兩點是穩定的,他以後不管碰到什麼問題,都能夠處理好,而且能夠從中學習到必要的東西,這樣他就永遠都在自動升級。在教育上這一點非常重要。

"

聽眾:

東方人和西方人在教育上有一些區別。我們東方人都有一點焦慮傾向,可能因為很多人要求都很高,希望孩子雙語都能講好,然後又能在某方面很出色,這一點可能是造成我們很多家庭問題所在。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夠在這一點上想一想,我到底是想要孩子出類拔萃,或者是想給他平衡的生活狀態。尤其我們是在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平衡並不是非常容易,需要我們付出很多。

我不反對學中文,尤其我們中國文化真的是非常好,我們自己都喜歡都想學,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中國文化。但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它,而且是不帶逆反心理的狀態來接受它,這是一個技巧和方法的問題。

像李老師剛才說的,如果自己達不到,是不是有一個借力的問題,比如藉由一種寬鬆一點的環境,而不是靠制服,以我們的小家庭來約束她、壓迫她,讓她去學習、掌握。這個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商討的,也許可以把我們從自己禁錮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一點。

因為我的孩子,從八個月起,我就開始給她讀中文故事,一直讀到11歲,每天晚上的閱讀使我內心特別安靜,孩子也是。而且,孩子們逐漸就對中文感興趣了,我沒有強迫她識字,整個過程就是講故事。因為每天晚上只念半個小時,她想知道後面的故事情節,她就自己開始看了。

這個過程很有效,大孩子現在14歲了,她現在的中文語言能力,不光是聽說讀寫的日常運用能力,她已經開始接觸中國古文書籍,她很喜歡。

我們沒有強迫她學中文,整個過程中,她自己的閱讀興趣很高。而且,她現在學校的第一外語是拉丁語,她學習拉丁語和其他語言,也還是最好的。有時候我也有焦慮,比如她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

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我女兒現在14歲,青春期,我自己特別喜歡兒童心理學,看了很多書,所以瞭解到在這種狀態的時候,作為家長要特別讓自己的心態放下來,要慢,千萬不能著急。

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教育,常常會有一種功利心,老是在比,他家的孩子怎麼樣,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達到這種狀態?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放平穩,把孩子就當孩子,孩子就應該玩,就應該享受童年,然後等這一段時間過去了以後,孩子會自然而然到一個你想到的軌道上去。可能這就是心想事成的狀態。

我特別要談的是,因為我跟我女兒有過這麼一段時間,等我自己完全跳開不管她的時候,反而覺得她對自己的要求比我對她的要求還高。

我們當時也是經歷過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什麼都放棄了。她鋼琴彈得也非常好,最後她自己把老師辭了,不要再彈了。

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告訴大家,就是千萬不要消極,慢慢來。我推薦大家一本書檯灣作家黑幼龍的《慢養》,這本書對我啟發特別大。

我們自己對整個生命的發展,好多人是處於無知狀態的,所以在我們自己孩子的身上,有些孩子處在某個階段,在我們的眼裡會認為他出現了偏差,但是其實這種偏差隨著生命自然的發展會調整的,只要你不過度地拽它,只要給他提供相對比較自然的環境,它自己慢慢會走向生命的正軌。

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包括我們,對這個生命的發展沒有概念,所以會過於焦慮,會覺得我的孩子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因為我們不清楚生命會有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李辛:

是這樣的。生命,不只是一個文學詞彙,我們的身體一直都在變化,我們的情感、思維、心靈,在五六歲和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時都不一樣。我們活到現在,這些部分有沒有讓它自然地發展呢?

這個階段我英語進步了,達到GRE水平了,德語又到了什麼水平了,或者我開什麼車了,這個是有標準可以衡量的。

但是,如果我們還是會莫名其妙被某些事件引動,也總是不明白為什麼,甚至還會跟十幾歲一樣很緊張,不知道為什麼,然後還很擔心,還幻想。

如果我們四十幾歲了,但內心很多部分還停留在十七歲的水平,無知、莫名而沒有往前發展,那我們的生命就會不平衡,這塊缺失的部分就會以某一類事件不斷重複發生。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處於這種不完整的狀態,那他的生活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外在的障礙和內心的煩惱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因為他不知道可以選擇不去什麼地方,不知道可以選擇不見什麼人,不知道可以選擇不做什麼事,那就會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做出錯誤的決定,小到治療感冒,大到在哪裡生活,終其一生,都在沒完沒了地奮鬥和忙於處理原點外的問題。

剛才談到教孩子讀書的方法。我們在國內都看過新聞聯播,每次國家元首見面,新聞都會說,會談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什麼意思?如果是親切友好的,基本上什麼都好談,對不對?如果孩子的學習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那肯定就沒有問題。彼此舒服的狀態真的是很重要。

如果你是個藝術家,如果在舒服放鬆的狀態中,可以把最美的東西表現出來;如果你是扭曲的,或者有些地方是卡住的,那你表現的任何藝術都是扭曲和卡住的。這和技法完全沒有關係。

剛才談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孩子在慢慢養的過程中,他的這個生命,會自己更新、升級,自己會下載他需要的程序,內在心靈會重新組合。

很多事情在某個階段,可能看起來像個艱難的大問題,但是如果他內在的生命的基本結構是穩定的,他的外部環境——家庭是相對穩定的,只要這兩點是穩定的,他以後不管碰到什麼問題,都能夠處理好,而且能夠從中學習到必要的東西,這樣他就永遠都在自動升級。在教育上這一點非常重要。

李辛:慢養孩子,讓他自然長大!

我推薦的華德福教育呢,它是在近一百年的、科學觀察的基礎上,告訴我們在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哪些部分是他需要發展、要達到的標準。這真是很重要。

比如,有的孩子在某一階段,就需要被關心和被愛、安心的感覺補足,如果補足了,她就可以放下這個上一級臺階,去玩更好玩的遊戲了,要不永遠都是在第一關裡過不去。

不然,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到了七十多歲還來找心理醫生諮詢十多歲的那一場沒有完成的愛情。這是我曾經碰到過的一個案例。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我的一個朋友,原來是我的病人。有一次,她問我:“有沒有可能給我媽媽看一看?從1976年開始,她每年都要送到精神病院一兩次治療一段時間。”我見過她媽媽,長得有點像貝多芬。

貝多芬的長相很特別,他有很強大的生命能量,雖然他已經把這種能量通過創作音樂抒發出來一部分,但那個生命能量還是沒有被充分的,或者自然地表達出來,還有很大的、爆發的力量鬱積在內。

第一次見這位像貝多芬的老太太的時候,她不願意說什麼。心理治療的原則是不說就不問。那天我就給她扎扎針,開一點中藥。

很有意思,榮格的“共時性”在這件事上有很恰當的詮釋。當時,她女兒希望幫助媽媽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有接手這個問題的興趣,而老太太內心也可能開始願意釋放這些問題。她知道我是中醫師和心理醫生。大家共同的心願促進了這件事情。

一個月之後,她媽媽主動來找我了,她說:“哎呀,李大夫,發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本來以為有些事情要帶到棺材裡去了”。

她告訴我,她十六歲的時候向一位十四歲的男孩表白,但是那個男孩拒絕了她。她把這件事情深深地埋在心裡。後來,那個男孩到別的地方插隊了,她呢,到東北去插隊了。她體力很好,生命能量很足,所以就把這個力量放在挖地上。她當年是“三八紅旗手”這一類的鐵娘子。

她說,“我的好東西送出去,但是沒有被接受。”心裡一直在想這個事情。後來,她結婚了,但這個部分呢,沒有跟任何人講,也覺得沒有辦法講,她跟她先生僅有表面的交流,他們共同生活了幾十年,也有孩子,但始終沒有深入交流到這個層面。她的生命能量很強,但是輸出的渠道又始終沒有通暢,這些內在的壓力壓垮了她的精神。

上個禮拜,老同學聚會,都過去六十年了,她鼓起勇氣跟那個老先生說:“我當年是多麼喜歡你,你為什麼不理我?”結果,那個老先生就激動得不得了,他說“我當年其實特別喜歡你,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之後,老先生說要再跟她見面。

她女兒就很緊張,“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啊?我爸爸怎麼辦啊?”

作為心理醫生,有時候不會把社會的倫理道德放在治療的前面,我會首先考慮怎樣對這個人的生命最重要。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媽媽願意見面,你應該鼓勵他們見面,再說他們這麼大年紀了,不會怎麼樣,就算怎麼樣又怎麼樣呢?也很好啊。

他們在一家最莊重的西餐館見面,老先生穿得很正式,老太太打扮得很正式。他們把幾十年前要說的話都說了出來,大家都感覺很釋然。後來,他們又見了很多次面。

老太太非常幸運,老天給了她這個禮物,讓她能夠在此生把這個圓畫完整。否則她七十多歲,某一部分還在十幾歲的一個內心格局裡,對某件事無法釋懷。

她間歇性的精神病跟中國當時的其他環境和壓力都有關,比如文革、反右、還有經濟困難,一切都壓迫得太厲害了,讓人的生命力沒有正面的出口,所以她發作精神病、偏頭痛、類風溼性關節炎,其實都是心理未曾釋放的負面能量在肉體上的表現。這件事之後,她的精神病好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