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不完美媽媽 讓夢發生 媽媽大事記 2019-09-13
"

我是為你好啊

《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像極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卻一點都不理解。父母每說一次“我是為你好啊”,孩子就遠離一點。

作為父母,我們都想孩子過得好。我們竭盡能力為孩子提供條件,我們比孩子生活經驗多,知道的捷徑也多。所以,我們又傾盡閱歷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成長之路。我們本能地為孩子好,想讓孩子好,“我是為你好啊”說出了多少心酸,可孩子就是不理解。

"

我是為你好啊

《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像極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卻一點都不理解。父母每說一次“我是為你好啊”,孩子就遠離一點。

作為父母,我們都想孩子過得好。我們竭盡能力為孩子提供條件,我們比孩子生活經驗多,知道的捷徑也多。所以,我們又傾盡閱歷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成長之路。我們本能地為孩子好,想讓孩子好,“我是為你好啊”說出了多少心酸,可孩子就是不理解。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也知道應該聽,可是他們還沒有確定要走父母選的路。因為有了確定的目的地,就少了很多嘗試別的東西的機會,這不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所以,他們牴觸家長的選擇。

說多了,就冷靜一下

父母是經歷過很多,知道怎麼避免陷阱,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可是就是不知道孩子怎麼讓孩子聽話。

一個姐妹,和一個比她大十多歲的人談戀愛,不說年齡,那個人還離過婚,帶個孩子,沒有穩定工作,每天張口就說“等我賺到大錢了,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

"

我是為你好啊

《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像極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卻一點都不理解。父母每說一次“我是為你好啊”,孩子就遠離一點。

作為父母,我們都想孩子過得好。我們竭盡能力為孩子提供條件,我們比孩子生活經驗多,知道的捷徑也多。所以,我們又傾盡閱歷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成長之路。我們本能地為孩子好,想讓孩子好,“我是為你好啊”說出了多少心酸,可孩子就是不理解。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也知道應該聽,可是他們還沒有確定要走父母選的路。因為有了確定的目的地,就少了很多嘗試別的東西的機會,這不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所以,他們牴觸家長的選擇。

說多了,就冷靜一下

父母是經歷過很多,知道怎麼避免陷阱,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可是就是不知道孩子怎麼讓孩子聽話。

一個姐妹,和一個比她大十多歲的人談戀愛,不說年齡,那個人還離過婚,帶個孩子,沒有穩定工作,每天張口就說“等我賺到大錢了,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姐妹的媽媽不論怎麼勸,她都不聽。可能因為從小沒了爸爸,所以,才被大齡男性吸引。對此,她媽媽也很無奈,相依為命這麼多年,什麼都為了她好,說又說不聽,逼又逼不得。最後,她媽媽說,她要跟他結婚,她只給一點錢做嫁妝,房子車子都沒有。

不知道怎麼鬧得,這姐妹最後竟然自己分手了。她說,她媽媽不逼迫她的時候,她發現她媽媽說的很對。

父母看到孩子不好時,總想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讓他們遵循,可是用錯了方式,或者溝通沒用對方法,讓孩子的注意力關注在了抵抗父母上。

所以,如果我們把結果告訴孩子後,他們還是不聽,不如我們都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說不定那時候孩子就想通了呢。

"

我是為你好啊

《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像極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卻一點都不理解。父母每說一次“我是為你好啊”,孩子就遠離一點。

作為父母,我們都想孩子過得好。我們竭盡能力為孩子提供條件,我們比孩子生活經驗多,知道的捷徑也多。所以,我們又傾盡閱歷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成長之路。我們本能地為孩子好,想讓孩子好,“我是為你好啊”說出了多少心酸,可孩子就是不理解。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也知道應該聽,可是他們還沒有確定要走父母選的路。因為有了確定的目的地,就少了很多嘗試別的東西的機會,這不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所以,他們牴觸家長的選擇。

說多了,就冷靜一下

父母是經歷過很多,知道怎麼避免陷阱,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可是就是不知道孩子怎麼讓孩子聽話。

一個姐妹,和一個比她大十多歲的人談戀愛,不說年齡,那個人還離過婚,帶個孩子,沒有穩定工作,每天張口就說“等我賺到大錢了,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姐妹的媽媽不論怎麼勸,她都不聽。可能因為從小沒了爸爸,所以,才被大齡男性吸引。對此,她媽媽也很無奈,相依為命這麼多年,什麼都為了她好,說又說不聽,逼又逼不得。最後,她媽媽說,她要跟他結婚,她只給一點錢做嫁妝,房子車子都沒有。

不知道怎麼鬧得,這姐妹最後竟然自己分手了。她說,她媽媽不逼迫她的時候,她發現她媽媽說的很對。

父母看到孩子不好時,總想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讓他們遵循,可是用錯了方式,或者溝通沒用對方法,讓孩子的注意力關注在了抵抗父母上。

所以,如果我們把結果告訴孩子後,他們還是不聽,不如我們都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說不定那時候孩子就想通了呢。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結果重要,過程就不重要了嗎?

為你好,就為你選了最好的路。父母很無奈,孩子很無助,我們忽略了最幸福的生活,不是什麼都被安排了,是有驚喜,有意外,有為了某些東西做的努力。

不確定性的生活,不生硬,才吸引人更精彩。就比如我們讓孩子學習,一個孩子直接背1+1=2,另一個孩子這樣學:媽媽給一個糖果,爸爸給一個糖果,孩子知道了自己有兩個糖果。

"

我是為你好啊

《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像極了現實中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孩子卻一點都不理解。父母每說一次“我是為你好啊”,孩子就遠離一點。

作為父母,我們都想孩子過得好。我們竭盡能力為孩子提供條件,我們比孩子生活經驗多,知道的捷徑也多。所以,我們又傾盡閱歷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成長之路。我們本能地為孩子好,想讓孩子好,“我是為你好啊”說出了多少心酸,可孩子就是不理解。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也知道應該聽,可是他們還沒有確定要走父母選的路。因為有了確定的目的地,就少了很多嘗試別的東西的機會,這不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所以,他們牴觸家長的選擇。

說多了,就冷靜一下

父母是經歷過很多,知道怎麼避免陷阱,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可是就是不知道孩子怎麼讓孩子聽話。

一個姐妹,和一個比她大十多歲的人談戀愛,不說年齡,那個人還離過婚,帶個孩子,沒有穩定工作,每天張口就說“等我賺到大錢了,一定讓你過上好日子”。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姐妹的媽媽不論怎麼勸,她都不聽。可能因為從小沒了爸爸,所以,才被大齡男性吸引。對此,她媽媽也很無奈,相依為命這麼多年,什麼都為了她好,說又說不聽,逼又逼不得。最後,她媽媽說,她要跟他結婚,她只給一點錢做嫁妝,房子車子都沒有。

不知道怎麼鬧得,這姐妹最後竟然自己分手了。她說,她媽媽不逼迫她的時候,她發現她媽媽說的很對。

父母看到孩子不好時,總想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讓他們遵循,可是用錯了方式,或者溝通沒用對方法,讓孩子的注意力關注在了抵抗父母上。

所以,如果我們把結果告訴孩子後,他們還是不聽,不如我們都冷靜一段時間,再做決定,說不定那時候孩子就想通了呢。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結果重要,過程就不重要了嗎?

為你好,就為你選了最好的路。父母很無奈,孩子很無助,我們忽略了最幸福的生活,不是什麼都被安排了,是有驚喜,有意外,有為了某些東西做的努力。

不確定性的生活,不生硬,才吸引人更精彩。就比如我們讓孩子學習,一個孩子直接背1+1=2,另一個孩子這樣學:媽媽給一個糖果,爸爸給一個糖果,孩子知道了自己有兩個糖果。

“我都是為你好”,家長沒錯孩子沒錯,彼此有空間才能理解


結果重要,過程也重要,我們注重結果,孩子注重過程,如果我們能放鬆一點過程,孩子認可結果,這就不矛盾了,不是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