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父母的全心付出,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

記得早先跟老公商量是否要為了孩子換個“學區房”,當時老公笑我:一天到晚標榜要“快樂教育”,不苛求孩子的成績。但如果為孩子花掉幾百萬換了學區房,每天省吃儉用還得貸款,你還可能“不苛求”嗎?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這樣不長進?你怎麼對得起父母?“這樣的橋段,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陌生。

父母的全情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明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學霸”這條路,但“我已經為你的學業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不給我回報?”

這樣的付出,帶來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孩子成了父母“花大價錢”培育的奇花異草,自然何時澆灌、晒太陽都要聽父母的精心設計。孩子在這樣的控制下,徹底失去了“野草”的生命力。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父母的全心付出,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

記得早先跟老公商量是否要為了孩子換個“學區房”,當時老公笑我:一天到晚標榜要“快樂教育”,不苛求孩子的成績。但如果為孩子花掉幾百萬換了學區房,每天省吃儉用還得貸款,你還可能“不苛求”嗎?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這樣不長進?你怎麼對得起父母?“這樣的橋段,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陌生。

父母的全情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明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學霸”這條路,但“我已經為你的學業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不給我回報?”

這樣的付出,帶來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孩子成了父母“花大價錢”培育的奇花異草,自然何時澆灌、晒太陽都要聽父母的精心設計。孩子在這樣的控制下,徹底失去了“野草”的生命力。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比起父母心態的失衡,孩子心態的失衡更令人擔心。

獨生子女時代,許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所有東西都會留給你的!”結果,孩子才成人,就惦記上剛剛退休的父母的財產,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在工作中挑三揀四不努力,甚至直接待在家裡啃老,正是因為沒有生存壓力的緣故:家裡什麼都給準備好了,那為什麼還要奮鬥?

城市裡許多“房二代”,因為拆遷坐擁幾套房產,從此安於一個“小工作”打發時間,過著富裕沒壓力的小日子,但再也沒有年輕人的“大夢想”,安於現狀草草一生罷了。

相比之下,許多家境不那麼富裕的孩子,反而沒有丟掉奮鬥的本性。就像我們小區門口乾洗店老闆的孩子,每天看著父母辛苦工作,體會生活的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未來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奮鬥。那孩子非常努力,剛剛考上了重點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夢想拼搏。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父母的全心付出,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

記得早先跟老公商量是否要為了孩子換個“學區房”,當時老公笑我:一天到晚標榜要“快樂教育”,不苛求孩子的成績。但如果為孩子花掉幾百萬換了學區房,每天省吃儉用還得貸款,你還可能“不苛求”嗎?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這樣不長進?你怎麼對得起父母?“這樣的橋段,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陌生。

父母的全情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明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學霸”這條路,但“我已經為你的學業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不給我回報?”

這樣的付出,帶來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孩子成了父母“花大價錢”培育的奇花異草,自然何時澆灌、晒太陽都要聽父母的精心設計。孩子在這樣的控制下,徹底失去了“野草”的生命力。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比起父母心態的失衡,孩子心態的失衡更令人擔心。

獨生子女時代,許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所有東西都會留給你的!”結果,孩子才成人,就惦記上剛剛退休的父母的財產,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在工作中挑三揀四不努力,甚至直接待在家裡啃老,正是因為沒有生存壓力的緣故:家裡什麼都給準備好了,那為什麼還要奮鬥?

城市裡許多“房二代”,因為拆遷坐擁幾套房產,從此安於一個“小工作”打發時間,過著富裕沒壓力的小日子,但再也沒有年輕人的“大夢想”,安於現狀草草一生罷了。

相比之下,許多家境不那麼富裕的孩子,反而沒有丟掉奮鬥的本性。就像我們小區門口乾洗店老闆的孩子,每天看著父母辛苦工作,體會生活的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未來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奮鬥。那孩子非常努力,剛剛考上了重點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夢想拼搏。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過分的付出沒能帶來“安全感”,反而成為對孩子的“否定”

有人認為,父母盡其所能的給孩子準備好所有的物質條件,為孩子的未來“鋪好路”,能夠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

這在孩子小學以前可能確實有些用處,但當孩子越來越大,他就越需要通過自身價值的提升來獲得自信。和家裡的三套住房相比,孩子在學校運動會上獲得的跑步第一名,或者參加學校的英語話劇表演,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自信。

而我的一位大學同學說,他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每一步都父母全都設計完美,乃至大學以後的工作,婚房也都提前安排就位。這讓我的這位同學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永遠無法為自己負責的“孩子”,為了衝破控制和自我否定,他選擇了出國留學並定居海外。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父母的全心付出,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

記得早先跟老公商量是否要為了孩子換個“學區房”,當時老公笑我:一天到晚標榜要“快樂教育”,不苛求孩子的成績。但如果為孩子花掉幾百萬換了學區房,每天省吃儉用還得貸款,你還可能“不苛求”嗎?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這樣不長進?你怎麼對得起父母?“這樣的橋段,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陌生。

父母的全情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明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學霸”這條路,但“我已經為你的學業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不給我回報?”

這樣的付出,帶來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孩子成了父母“花大價錢”培育的奇花異草,自然何時澆灌、晒太陽都要聽父母的精心設計。孩子在這樣的控制下,徹底失去了“野草”的生命力。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比起父母心態的失衡,孩子心態的失衡更令人擔心。

獨生子女時代,許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所有東西都會留給你的!”結果,孩子才成人,就惦記上剛剛退休的父母的財產,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在工作中挑三揀四不努力,甚至直接待在家裡啃老,正是因為沒有生存壓力的緣故:家裡什麼都給準備好了,那為什麼還要奮鬥?

城市裡許多“房二代”,因為拆遷坐擁幾套房產,從此安於一個“小工作”打發時間,過著富裕沒壓力的小日子,但再也沒有年輕人的“大夢想”,安於現狀草草一生罷了。

相比之下,許多家境不那麼富裕的孩子,反而沒有丟掉奮鬥的本性。就像我們小區門口乾洗店老闆的孩子,每天看著父母辛苦工作,體會生活的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未來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奮鬥。那孩子非常努力,剛剛考上了重點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夢想拼搏。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過分的付出沒能帶來“安全感”,反而成為對孩子的“否定”

有人認為,父母盡其所能的給孩子準備好所有的物質條件,為孩子的未來“鋪好路”,能夠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

這在孩子小學以前可能確實有些用處,但當孩子越來越大,他就越需要通過自身價值的提升來獲得自信。和家裡的三套住房相比,孩子在學校運動會上獲得的跑步第一名,或者參加學校的英語話劇表演,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自信。

而我的一位大學同學說,他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每一步都父母全都設計完美,乃至大學以後的工作,婚房也都提前安排就位。這讓我的這位同學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永遠無法為自己負責的“孩子”,為了衝破控制和自我否定,他選擇了出國留學並定居海外。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如果留下房子、車子不能幫助活得更加輕鬆愉快,反而會讓孩子失去鬥志,甚至好逸惡勞。那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麼呢?

有鬥志的價值觀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無論是做學問的詩書本領,還是謀生的耕讀技巧,都不如一個有鬥志的正確價值觀來得更重要。無論家境殷實還是貧寒,樹立自食其力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何江,父母都是農民。無論白天多麼辛苦,每天晚上他的父親都會給他和弟弟講睡前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

就是這樣的觀念讓何江在放學後從不和其他孩子一樣“野”著,並讓他成為“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才是何江的家庭帶給他的最大財富。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父母的全心付出,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

記得早先跟老公商量是否要為了孩子換個“學區房”,當時老公笑我:一天到晚標榜要“快樂教育”,不苛求孩子的成績。但如果為孩子花掉幾百萬換了學區房,每天省吃儉用還得貸款,你還可能“不苛求”嗎?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這樣不長進?你怎麼對得起父母?“這樣的橋段,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陌生。

父母的全情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明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學霸”這條路,但“我已經為你的學業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不給我回報?”

這樣的付出,帶來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孩子成了父母“花大價錢”培育的奇花異草,自然何時澆灌、晒太陽都要聽父母的精心設計。孩子在這樣的控制下,徹底失去了“野草”的生命力。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比起父母心態的失衡,孩子心態的失衡更令人擔心。

獨生子女時代,許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所有東西都會留給你的!”結果,孩子才成人,就惦記上剛剛退休的父母的財產,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在工作中挑三揀四不努力,甚至直接待在家裡啃老,正是因為沒有生存壓力的緣故:家裡什麼都給準備好了,那為什麼還要奮鬥?

城市裡許多“房二代”,因為拆遷坐擁幾套房產,從此安於一個“小工作”打發時間,過著富裕沒壓力的小日子,但再也沒有年輕人的“大夢想”,安於現狀草草一生罷了。

相比之下,許多家境不那麼富裕的孩子,反而沒有丟掉奮鬥的本性。就像我們小區門口乾洗店老闆的孩子,每天看著父母辛苦工作,體會生活的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未來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奮鬥。那孩子非常努力,剛剛考上了重點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夢想拼搏。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過分的付出沒能帶來“安全感”,反而成為對孩子的“否定”

有人認為,父母盡其所能的給孩子準備好所有的物質條件,為孩子的未來“鋪好路”,能夠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

這在孩子小學以前可能確實有些用處,但當孩子越來越大,他就越需要通過自身價值的提升來獲得自信。和家裡的三套住房相比,孩子在學校運動會上獲得的跑步第一名,或者參加學校的英語話劇表演,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自信。

而我的一位大學同學說,他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每一步都父母全都設計完美,乃至大學以後的工作,婚房也都提前安排就位。這讓我的這位同學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永遠無法為自己負責的“孩子”,為了衝破控制和自我否定,他選擇了出國留學並定居海外。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如果留下房子、車子不能幫助活得更加輕鬆愉快,反而會讓孩子失去鬥志,甚至好逸惡勞。那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麼呢?

有鬥志的價值觀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無論是做學問的詩書本領,還是謀生的耕讀技巧,都不如一個有鬥志的正確價值觀來得更重要。無論家境殷實還是貧寒,樹立自食其力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何江,父母都是農民。無論白天多麼辛苦,每天晚上他的父親都會給他和弟弟講睡前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

就是這樣的觀念讓何江在放學後從不和其他孩子一樣“野”著,並讓他成為“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才是何江的家庭帶給他的最大財富。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可以自食其力的本領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早早給孩子定下重點初中、高中、大學的求學道路,一旦孩子學習成績達不到理想要求就氣得跳腳,陪孩子寫作業都能氣出腦溢血。但家長們是否想過,為什麼要給孩子選擇這樣一條路?自食其力的本領很多,這樣的求學之路真的適合孩子嗎?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所有家長從孩子初中開始,就要跟孩子認真的討論未來的工作。這不是虛幻的夢想,而是要腳踏實地實現的目標。

她自己的女兒數學一直很差,在和孩子討論後發現,孩子喜歡音樂。於是,李玫瑾教授著力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上了不需要考數學的大學,最終成為一名音樂教師。

所以,是不是上985、211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一項可以自食其力的本領,有了這樣的本領,再加上拼搏的鬥志,每一行都能創造美好的人生,甚至作出一番事業。

"

曾看過一個網友留言,大意是自己和老公當初在城市打拼,父母什麼幫助都沒給。現在,兩個人通過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小窩。剛剛生了孩子的小夫妻更加努力的賺錢、攢錢,想給孩子再準備一套房子,別讓他像自己當初那麼苦!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還沒長大,父母連“遺產”給留什麼都考慮到了。這種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有生男孩兒是“建設銀行”的戲謬之談。

與此同時,曾蟬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卻公開表示:“我們決定不給孩子們留財產……留遺產既不利於孩子,也不利於社會。”他把所有的財產用於慈善和基金會,卻不準備給孩子留下。

世界首富明確不給孩子留遺產,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傾其所有,想方設法給孩子多留點。這是否源於對自己孩子的不自信?總擔心孩子自己無法在社會立足,要靠父母的蔭澤才能買房成家?這樣的“愛”真的就能給孩子帶來更輕鬆、愉快的一生嗎?就像蓋茨說的,留遺產不利於孩子。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父母的全心付出,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

記得早先跟老公商量是否要為了孩子換個“學區房”,當時老公笑我:一天到晚標榜要“快樂教育”,不苛求孩子的成績。但如果為孩子花掉幾百萬換了學區房,每天省吃儉用還得貸款,你還可能“不苛求”嗎?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還是這樣不長進?你怎麼對得起父母?“這樣的橋段,相信每個父母都不陌生。

父母的全情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常常帶來自己心態的失衡。明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不同,不一定都適合“學霸”這條路,但“我已經為你的學業付出這麼多,你怎麼能不給我回報?”

這樣的付出,帶來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孩子成了父母“花大價錢”培育的奇花異草,自然何時澆灌、晒太陽都要聽父母的精心設計。孩子在這樣的控制下,徹底失去了“野草”的生命力。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比起父母心態的失衡,孩子心態的失衡更令人擔心。

獨生子女時代,許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所有東西都會留給你的!”結果,孩子才成人,就惦記上剛剛退休的父母的財產,許多家境不錯的孩子在工作中挑三揀四不努力,甚至直接待在家裡啃老,正是因為沒有生存壓力的緣故:家裡什麼都給準備好了,那為什麼還要奮鬥?

城市裡許多“房二代”,因為拆遷坐擁幾套房產,從此安於一個“小工作”打發時間,過著富裕沒壓力的小日子,但再也沒有年輕人的“大夢想”,安於現狀草草一生罷了。

相比之下,許多家境不那麼富裕的孩子,反而沒有丟掉奮鬥的本性。就像我們小區門口乾洗店老闆的孩子,每天看著父母辛苦工作,體會生活的不易,也知道自己的未來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奮鬥。那孩子非常努力,剛剛考上了重點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夢想拼搏。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過分的付出沒能帶來“安全感”,反而成為對孩子的“否定”

有人認為,父母盡其所能的給孩子準備好所有的物質條件,為孩子的未來“鋪好路”,能夠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

這在孩子小學以前可能確實有些用處,但當孩子越來越大,他就越需要通過自身價值的提升來獲得自信。和家裡的三套住房相比,孩子在學校運動會上獲得的跑步第一名,或者參加學校的英語話劇表演,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自信。

而我的一位大學同學說,他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每一步都父母全都設計完美,乃至大學以後的工作,婚房也都提前安排就位。這讓我的這位同學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永遠無法為自己負責的“孩子”,為了衝破控制和自我否定,他選擇了出國留學並定居海外。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如果留下房子、車子不能幫助活得更加輕鬆愉快,反而會讓孩子失去鬥志,甚至好逸惡勞。那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麼呢?

有鬥志的價值觀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無論是做學問的詩書本領,還是謀生的耕讀技巧,都不如一個有鬥志的正確價值觀來得更重要。無論家境殷實還是貧寒,樹立自食其力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就職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何江,父母都是農民。無論白天多麼辛苦,每天晚上他的父親都會給他和弟弟講睡前故事,而每個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

就是這樣的觀念讓何江在放學後從不和其他孩子一樣“野”著,並讓他成為“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才是何江的家庭帶給他的最大財富。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可以自食其力的本領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早早給孩子定下重點初中、高中、大學的求學道路,一旦孩子學習成績達不到理想要求就氣得跳腳,陪孩子寫作業都能氣出腦溢血。但家長們是否想過,為什麼要給孩子選擇這樣一條路?自食其力的本領很多,這樣的求學之路真的適合孩子嗎?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所有家長從孩子初中開始,就要跟孩子認真的討論未來的工作。這不是虛幻的夢想,而是要腳踏實地實現的目標。

她自己的女兒數學一直很差,在和孩子討論後發現,孩子喜歡音樂。於是,李玫瑾教授著力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上了不需要考數學的大學,最終成為一名音樂教師。

所以,是不是上985、211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一項可以自食其力的本領,有了這樣的本領,再加上拼搏的鬥志,每一行都能創造美好的人生,甚至作出一番事業。

在城市打拼的父母,與其給孩子提前買好房,不如給孩子留下這些

“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魯迅

當孩子有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有賴以生存的本領,您又何必擔心孩子不能在社會立足?又何嘗需要在孩子小學時就早早準備婚房、禮金,當孩子自立自強成為獨立的人,未來海闊天空,又如何是現在的我們能準備的了的?

我曾在職場如魚得水,如今專心養育兩個孩子。讀了一櫃子書,走了不少彎路,也收穫了滿滿的經驗與幸福。關注我,希望把我的所學所用、經驗教訓跟您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