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是長輩,但是不能用懲罰來建立威嚴,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如果孩子不聽話總是用懲罰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從無數次的懲罰中吸取經驗,慢慢學會如何逃避懲罰或者是內心的叛逆會越積越多。

很多熊孩子並不是家長不管,而是他們會趁著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就出來搗亂,但是家長說,我也不是上來就發火,道理說了不少,甚至還會和孩子約法三章,但是到最後總是以令人十分尷尬的結局收場。

每次都是以打罵或者懲罰作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下次不會再犯,然後真的到了下次孩子還是會我行我素,完全忘記自己上次說的是什麼。

孩子會暫時屈從與暴力,但是最後問題並不會解決,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時的懲罰並不會讓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這就是由懲罰孩子開始形成的惡性循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不通過懲罰孩子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改過壞習慣呢?

其實無數的教育專家都有一個教育共識:管教孩子,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從而錯失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錯誤行為的機會。

所以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考慮有沒有方法能夠代替懲罰來讓孩子改正問題。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是長輩,但是不能用懲罰來建立威嚴,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如果孩子不聽話總是用懲罰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從無數次的懲罰中吸取經驗,慢慢學會如何逃避懲罰或者是內心的叛逆會越積越多。

很多熊孩子並不是家長不管,而是他們會趁著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就出來搗亂,但是家長說,我也不是上來就發火,道理說了不少,甚至還會和孩子約法三章,但是到最後總是以令人十分尷尬的結局收場。

每次都是以打罵或者懲罰作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下次不會再犯,然後真的到了下次孩子還是會我行我素,完全忘記自己上次說的是什麼。

孩子會暫時屈從與暴力,但是最後問題並不會解決,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時的懲罰並不會讓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這就是由懲罰孩子開始形成的惡性循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不通過懲罰孩子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改過壞習慣呢?

其實無數的教育專家都有一個教育共識:管教孩子,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從而錯失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錯誤行為的機會。

所以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考慮有沒有方法能夠代替懲罰來讓孩子改正問題。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有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中就給出了這樣幾點建議,來看看美國的親子溝通專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1. 父母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期望

如果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父母一般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的“等我回家收拾你”先是用言語進行威脅,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停止自己正在做的搗亂行為。

但是親子專家的建議則是:“父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要告訴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態是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現在很不高興,因為此刻的行為是很不禮貌的,可以明確和孩子說“希望你能在這裡安靜下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用的就是告訴孩子要怎麼去做,而不是告訴他們為什麼去做。

而且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表達立場最需要的就是先說明自己的態度,要坦誠的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先把父母的想法先直接的告訴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顧慮和擔心。

同時要記住,表達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或者是侮辱。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是長輩,但是不能用懲罰來建立威嚴,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如果孩子不聽話總是用懲罰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從無數次的懲罰中吸取經驗,慢慢學會如何逃避懲罰或者是內心的叛逆會越積越多。

很多熊孩子並不是家長不管,而是他們會趁著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就出來搗亂,但是家長說,我也不是上來就發火,道理說了不少,甚至還會和孩子約法三章,但是到最後總是以令人十分尷尬的結局收場。

每次都是以打罵或者懲罰作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下次不會再犯,然後真的到了下次孩子還是會我行我素,完全忘記自己上次說的是什麼。

孩子會暫時屈從與暴力,但是最後問題並不會解決,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時的懲罰並不會讓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這就是由懲罰孩子開始形成的惡性循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不通過懲罰孩子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改過壞習慣呢?

其實無數的教育專家都有一個教育共識:管教孩子,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從而錯失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錯誤行為的機會。

所以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考慮有沒有方法能夠代替懲罰來讓孩子改正問題。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有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中就給出了這樣幾點建議,來看看美國的親子溝通專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1. 父母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期望

如果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父母一般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的“等我回家收拾你”先是用言語進行威脅,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停止自己正在做的搗亂行為。

但是親子專家的建議則是:“父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要告訴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態是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現在很不高興,因為此刻的行為是很不禮貌的,可以明確和孩子說“希望你能在這裡安靜下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用的就是告訴孩子要怎麼去做,而不是告訴他們為什麼去做。

而且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表達立場最需要的就是先說明自己的態度,要坦誠的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先把父母的想法先直接的告訴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顧慮和擔心。

同時要記住,表達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或者是侮辱。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2. 告訴孩子怎樣彌補錯誤

如果孩子犯了錯,其實父母不應該上來就指責他們做錯了,而是引導孩子將自己犯的錯親自彌補回來,讓孩子知道犯了錯需要承擔後果。

當孩子學會如何彌補自己的錯誤時,同樣也會強化他自己對錯誤的認知,家長要求孩子停止錯誤或者做彌補的時候,孩子不聽話,也不要馬上發火或者是懲罰孩子。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是長輩,但是不能用懲罰來建立威嚴,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如果孩子不聽話總是用懲罰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從無數次的懲罰中吸取經驗,慢慢學會如何逃避懲罰或者是內心的叛逆會越積越多。

很多熊孩子並不是家長不管,而是他們會趁著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就出來搗亂,但是家長說,我也不是上來就發火,道理說了不少,甚至還會和孩子約法三章,但是到最後總是以令人十分尷尬的結局收場。

每次都是以打罵或者懲罰作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下次不會再犯,然後真的到了下次孩子還是會我行我素,完全忘記自己上次說的是什麼。

孩子會暫時屈從與暴力,但是最後問題並不會解決,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時的懲罰並不會讓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這就是由懲罰孩子開始形成的惡性循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不通過懲罰孩子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改過壞習慣呢?

其實無數的教育專家都有一個教育共識:管教孩子,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從而錯失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錯誤行為的機會。

所以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考慮有沒有方法能夠代替懲罰來讓孩子改正問題。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有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中就給出了這樣幾點建議,來看看美國的親子溝通專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1. 父母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期望

如果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父母一般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的“等我回家收拾你”先是用言語進行威脅,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停止自己正在做的搗亂行為。

但是親子專家的建議則是:“父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要告訴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態是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現在很不高興,因為此刻的行為是很不禮貌的,可以明確和孩子說“希望你能在這裡安靜下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用的就是告訴孩子要怎麼去做,而不是告訴他們為什麼去做。

而且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表達立場最需要的就是先說明自己的態度,要坦誠的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先把父母的想法先直接的告訴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顧慮和擔心。

同時要記住,表達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或者是侮辱。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2. 告訴孩子怎樣彌補錯誤

如果孩子犯了錯,其實父母不應該上來就指責他們做錯了,而是引導孩子將自己犯的錯親自彌補回來,讓孩子知道犯了錯需要承擔後果。

當孩子學會如何彌補自己的錯誤時,同樣也會強化他自己對錯誤的認知,家長要求孩子停止錯誤或者做彌補的時候,孩子不聽話,也不要馬上發火或者是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3. 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接著上面的說,孩子不願意承擔或者彌補錯誤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這招試試,可以給孩子兩個選項,讓他們自己選擇怎麼做。

好的行為帶來積極的反饋,壞的行為帶來消極的反饋,選擇權教給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如果你××做了,我可以給你買一個你最喜歡吃的零食,但如果你不願意那樣做的話,那今天和明天的零食就沒有了。”

其實並不需要父母明確和孩子說哪個是獎勵,哪個是懲罰,只要給出的選項有反差,他們自然就會明白哪個是有利自己的,也明白自己不那麼做後果是怎麼樣的。

但是有的孩子還是會選擇堅持和父母對著幹,那麼這個時候父母也要堅持,將自己給孩子的選項後果落實到位,言出必行,決不能孩子一撒嬌家長就隨便妥協。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是長輩,但是不能用懲罰來建立威嚴,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如果孩子不聽話總是用懲罰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從無數次的懲罰中吸取經驗,慢慢學會如何逃避懲罰或者是內心的叛逆會越積越多。

很多熊孩子並不是家長不管,而是他們會趁著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就出來搗亂,但是家長說,我也不是上來就發火,道理說了不少,甚至還會和孩子約法三章,但是到最後總是以令人十分尷尬的結局收場。

每次都是以打罵或者懲罰作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下次不會再犯,然後真的到了下次孩子還是會我行我素,完全忘記自己上次說的是什麼。

孩子會暫時屈從與暴力,但是最後問題並不會解決,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時的懲罰並不會讓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這就是由懲罰孩子開始形成的惡性循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不通過懲罰孩子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改過壞習慣呢?

其實無數的教育專家都有一個教育共識:管教孩子,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從而錯失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錯誤行為的機會。

所以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考慮有沒有方法能夠代替懲罰來讓孩子改正問題。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有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中就給出了這樣幾點建議,來看看美國的親子溝通專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1. 父母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期望

如果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父母一般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的“等我回家收拾你”先是用言語進行威脅,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停止自己正在做的搗亂行為。

但是親子專家的建議則是:“父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要告訴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態是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現在很不高興,因為此刻的行為是很不禮貌的,可以明確和孩子說“希望你能在這裡安靜下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用的就是告訴孩子要怎麼去做,而不是告訴他們為什麼去做。

而且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表達立場最需要的就是先說明自己的態度,要坦誠的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先把父母的想法先直接的告訴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顧慮和擔心。

同時要記住,表達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或者是侮辱。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2. 告訴孩子怎樣彌補錯誤

如果孩子犯了錯,其實父母不應該上來就指責他們做錯了,而是引導孩子將自己犯的錯親自彌補回來,讓孩子知道犯了錯需要承擔後果。

當孩子學會如何彌補自己的錯誤時,同樣也會強化他自己對錯誤的認知,家長要求孩子停止錯誤或者做彌補的時候,孩子不聽話,也不要馬上發火或者是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3. 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接著上面的說,孩子不願意承擔或者彌補錯誤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這招試試,可以給孩子兩個選項,讓他們自己選擇怎麼做。

好的行為帶來積極的反饋,壞的行為帶來消極的反饋,選擇權教給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如果你××做了,我可以給你買一個你最喜歡吃的零食,但如果你不願意那樣做的話,那今天和明天的零食就沒有了。”

其實並不需要父母明確和孩子說哪個是獎勵,哪個是懲罰,只要給出的選項有反差,他們自然就會明白哪個是有利自己的,也明白自己不那麼做後果是怎麼樣的。

但是有的孩子還是會選擇堅持和父母對著幹,那麼這個時候父母也要堅持,將自己給孩子的選項後果落實到位,言出必行,決不能孩子一撒嬌家長就隨便妥協。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4. 父母要採取行動給孩子限制

如果和孩子溝通已經無法解決問題,或者是無效的話,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採用行動措施,首先要控制孩子繼續犯錯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家長就可以每次吃飯的時候儘量選擇單間。

這樣通過行動來限制孩子的行為,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總是在公共場合不講禮貌,下次想要出來就很難了,家長需要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要輕易妥協或者是出爾反爾。

讓孩子從言語中感受到家長的威信力,否則孩子只會害怕家長動手,不怕家長說話。

5. 父母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總是習慣性的做錯一件事情,而所有的措施都不管用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要求孩子加入解題的隊伍,讓孩子和父母站在同一角度上想一想什麼方法能夠真正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其實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好的讓親子溝通達到和諧,而不是創造家長和孩子對立。

"

孩子在養育的過程中,最初幾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導,學校能夠教授孩子知識,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沒有健全的認知體系,做事情難免會犯錯或者是不盡如人願,這個時候父母採用說教或者懲罰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牢記於心。

雖然道理講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出其不意的製造出許多問題和麻煩,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當時的狀況來用新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教導孩子。

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就是先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頭蓋臉說一頓,其實這就是對自己管教無能的一種情感宣洩。

或者新方法用了兩次發現不管用,還是把打罵那一套拿出來,總覺得這種方式能夠樹立權威最管用,然後又讓教育回到惡性循環的老路上去。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什麼教育方式都不如懲罰,挖苦,警告,威脅來的慣用,因為父母一代大多數經歷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難扭轉這種觀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結出來的那些經驗無非就是“男孩太皮,女孩太膽小,和他們說道理根本不管用,還是要用點手段才行”“不打不成才”“不管不成器”。

家長會覺得懲罰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溫和”一點的手段對孩子來說就是毫無用處,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懲罰孩子?

家長會說,孩子不罰記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氣,就要付出代價,不懲罰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而且也越來越聰明,不用懲罰的方式他們根本就不聽話。

但是無數事實證明,懲罰雖然能夠帶來一個暫時聽話的孩子,還會帶來的是仇恨,抗拒,羞恥感。

到頭來懲罰總有一天會不管用,當父母最後的殺手鐗都用無可用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就即將走到“江郎才盡”的地步,無法約束和管制孩子了。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是長輩,但是不能用懲罰來建立威嚴,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如果孩子不聽話總是用懲罰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從無數次的懲罰中吸取經驗,慢慢學會如何逃避懲罰或者是內心的叛逆會越積越多。

很多熊孩子並不是家長不管,而是他們會趁著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就出來搗亂,但是家長說,我也不是上來就發火,道理說了不少,甚至還會和孩子約法三章,但是到最後總是以令人十分尷尬的結局收場。

每次都是以打罵或者懲罰作為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下次不會再犯,然後真的到了下次孩子還是會我行我素,完全忘記自己上次說的是什麼。

孩子會暫時屈從與暴力,但是最後問題並不會解決,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裡也清楚,一時的懲罰並不會讓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這就是由懲罰孩子開始形成的惡性循環,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不通過懲罰孩子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改過壞習慣呢?

其實無數的教育專家都有一個教育共識:管教孩子,懲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甚至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從而錯失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錯誤行為的機會。

所以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考慮有沒有方法能夠代替懲罰來讓孩子改正問題。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有一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中就給出了這樣幾點建議,來看看美國的親子溝通專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1. 父母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期望

如果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父母一般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的“等我回家收拾你”先是用言語進行威脅,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停止自己正在做的搗亂行為。

但是親子專家的建議則是:“父母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立場”要告訴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態是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現在很不高興,因為此刻的行為是很不禮貌的,可以明確和孩子說“希望你能在這裡安靜下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用的就是告訴孩子要怎麼去做,而不是告訴他們為什麼去做。

而且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表達立場最需要的就是先說明自己的態度,要坦誠的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先把父母的想法先直接的告訴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顧慮和擔心。

同時要記住,表達感受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人格攻擊或者是侮辱。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2. 告訴孩子怎樣彌補錯誤

如果孩子犯了錯,其實父母不應該上來就指責他們做錯了,而是引導孩子將自己犯的錯親自彌補回來,讓孩子知道犯了錯需要承擔後果。

當孩子學會如何彌補自己的錯誤時,同樣也會強化他自己對錯誤的認知,家長要求孩子停止錯誤或者做彌補的時候,孩子不聽話,也不要馬上發火或者是懲罰孩子。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3. 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接著上面的說,孩子不願意承擔或者彌補錯誤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用這招試試,可以給孩子兩個選項,讓他們自己選擇怎麼做。

好的行為帶來積極的反饋,壞的行為帶來消極的反饋,選擇權教給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如果你××做了,我可以給你買一個你最喜歡吃的零食,但如果你不願意那樣做的話,那今天和明天的零食就沒有了。”

其實並不需要父母明確和孩子說哪個是獎勵,哪個是懲罰,只要給出的選項有反差,他們自然就會明白哪個是有利自己的,也明白自己不那麼做後果是怎麼樣的。

但是有的孩子還是會選擇堅持和父母對著幹,那麼這個時候父母也要堅持,將自己給孩子的選項後果落實到位,言出必行,決不能孩子一撒嬌家長就隨便妥協。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4. 父母要採取行動給孩子限制

如果和孩子溝通已經無法解決問題,或者是無效的話,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採用行動措施,首先要控制孩子繼續犯錯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喜歡在公共場合吵鬧,家長就可以每次吃飯的時候儘量選擇單間。

這樣通過行動來限制孩子的行為,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總是在公共場合不講禮貌,下次想要出來就很難了,家長需要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要輕易妥協或者是出爾反爾。

讓孩子從言語中感受到家長的威信力,否則孩子只會害怕家長動手,不怕家長說話。

5. 父母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總是習慣性的做錯一件事情,而所有的措施都不管用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要求孩子加入解題的隊伍,讓孩子和父母站在同一角度上想一想什麼方法能夠真正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其實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好的讓親子溝通達到和諧,而不是創造家長和孩子對立。

孩子犯錯只用懲罰來教育,家長試試這5招,比懲罰更能讓孩子聽話

如果家長邀請孩子的時候,孩子表示不知道自己怎麼做,家長就可以先說出自己的想法,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進行對話,可以提出幾個如何解決眼下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參與決策。

這樣他們執行起來也更心甘情願,而不是有種自己是被強迫的感覺。既然做法都是父母提出來的,自然也要嚴格遵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選出一個讓孩子和家長都滿意的做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單方面讓孩子執行父母的命令。

其實教育孩子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要用孩子犯的錯誤來懲罰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承擔犯錯之後的結果,承擔後果不是包裝後的懲罰方式,更不應該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自作自受”。

但其實懲罰是為了教訓孩子,是剝奪了孩子的時間或者是自由,追加孩子的痛苦。而承擔後果是讓孩子承受自己行為所產生的自然結果,懲罰孩子是剝奪了孩子內心深處對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也沒有給孩子承擔後果的機會。

而承擔後果則是給了孩子認識自己錯誤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和家長一起解決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