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

暑假之後,是孩子們的開學季,有一些中學在8月中旬就開始上課了,加上9月1日開學的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我最近的個案諮詢不要太多哦。

個案集中出現在剛入學的3歲兒童、小學一年級新生、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大一新生以及剛剛轉學的插班生群體。

他們對於上學(入園)的不適應表現有幾種:

沒有入學的概念,潛意識逃避參與學習活動

這類孩子就是老師對家長反映的那種“上課不聽課也不做練習,自顧自地玩耍”的孩子。孩子從潛意識上就在逃避學習,他們不想上學,卻被迫坐在那裡,不得不像個木偶一樣應付著課堂,很艱難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掙扎。

情緒反應強烈,或激烈掙扎或異常低沉

有一些孩子入學後因為某些不舒適的感覺,表現出非常激動或者異常低落的情緒狀態。有些家長或老師會害怕這個孩子有精神類的疾病,但去醫院檢查,多數是呈現出高焦慮、低抑鬱的量表結果。其實他們只是適應環境的問題。

"

暑假之後,是孩子們的開學季,有一些中學在8月中旬就開始上課了,加上9月1日開學的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我最近的個案諮詢不要太多哦。

個案集中出現在剛入學的3歲兒童、小學一年級新生、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大一新生以及剛剛轉學的插班生群體。

他們對於上學(入園)的不適應表現有幾種:

沒有入學的概念,潛意識逃避參與學習活動

這類孩子就是老師對家長反映的那種“上課不聽課也不做練習,自顧自地玩耍”的孩子。孩子從潛意識上就在逃避學習,他們不想上學,卻被迫坐在那裡,不得不像個木偶一樣應付著課堂,很艱難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掙扎。

情緒反應強烈,或激烈掙扎或異常低沉

有一些孩子入學後因為某些不舒適的感覺,表現出非常激動或者異常低落的情緒狀態。有些家長或老師會害怕這個孩子有精神類的疾病,但去醫院檢查,多數是呈現出高焦慮、低抑鬱的量表結果。其實他們只是適應環境的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行為表現出格,有極端情緒化或暴力傾向

這類孩子會有一些極端的情緒表達,比如摔、砸東西,大聲叫喊等。家長和老師如果不仔細問,不知道孩子究竟為什麼就情緒激動了,假如和他討論、詢問,我們會發現孩子有現場無法表達清楚的委屈與不願意。

身體出現突然的不適感,去醫院檢查沒有病,治療無效

我最近做的幾個長程的心理諮詢個案,皆是初一、高一剛入學的孩子,沒有任何徵兆的出現身體不適。要麼腹痛、嘔吐,要麼頭疼、頭暈。

孩子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學習,老師請家長帶回家看病,家長把孩子帶到醫院,一檢查,什麼問題也沒有。可孩子卻真實地存在著身體的不適感,這就是因為對環境不適應的心理原因帶來的心因性軀體症狀。


適應障礙的概念

適應障礙是指在明顯的生活改變或環境變化時所產生的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和情緒失調,常有一定程度的行為變化等,但並不出現精神病性症狀。

出現適應障礙的原因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也有可能在工作、生活的變遷中,出現適應障礙的。比如搬家後的適應過程,比如換新崗位、新工作之後的各種不舒適感。孩子們的心智水平還不夠成熟,也不具備更豐富的社會經驗、閱歷,面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少,所以他們就更容易出現適應問題。

"

暑假之後,是孩子們的開學季,有一些中學在8月中旬就開始上課了,加上9月1日開學的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我最近的個案諮詢不要太多哦。

個案集中出現在剛入學的3歲兒童、小學一年級新生、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大一新生以及剛剛轉學的插班生群體。

他們對於上學(入園)的不適應表現有幾種:

沒有入學的概念,潛意識逃避參與學習活動

這類孩子就是老師對家長反映的那種“上課不聽課也不做練習,自顧自地玩耍”的孩子。孩子從潛意識上就在逃避學習,他們不想上學,卻被迫坐在那裡,不得不像個木偶一樣應付著課堂,很艱難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掙扎。

情緒反應強烈,或激烈掙扎或異常低沉

有一些孩子入學後因為某些不舒適的感覺,表現出非常激動或者異常低落的情緒狀態。有些家長或老師會害怕這個孩子有精神類的疾病,但去醫院檢查,多數是呈現出高焦慮、低抑鬱的量表結果。其實他們只是適應環境的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行為表現出格,有極端情緒化或暴力傾向

這類孩子會有一些極端的情緒表達,比如摔、砸東西,大聲叫喊等。家長和老師如果不仔細問,不知道孩子究竟為什麼就情緒激動了,假如和他討論、詢問,我們會發現孩子有現場無法表達清楚的委屈與不願意。

身體出現突然的不適感,去醫院檢查沒有病,治療無效

我最近做的幾個長程的心理諮詢個案,皆是初一、高一剛入學的孩子,沒有任何徵兆的出現身體不適。要麼腹痛、嘔吐,要麼頭疼、頭暈。

孩子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學習,老師請家長帶回家看病,家長把孩子帶到醫院,一檢查,什麼問題也沒有。可孩子卻真實地存在著身體的不適感,這就是因為對環境不適應的心理原因帶來的心因性軀體症狀。


適應障礙的概念

適應障礙是指在明顯的生活改變或環境變化時所產生的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和情緒失調,常有一定程度的行為變化等,但並不出現精神病性症狀。

出現適應障礙的原因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也有可能在工作、生活的變遷中,出現適應障礙的。比如搬家後的適應過程,比如換新崗位、新工作之後的各種不舒適感。孩子們的心智水平還不夠成熟,也不具備更豐富的社會經驗、閱歷,面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少,所以他們就更容易出現適應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在諮詢中我發現,孩子適應障礙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源自於孩子的“無名”困境

這裡說的“無名”指的是孩子當時無法名狀的困境,這些困境也許他們心裡面很清楚,但不敢表達給家長;也許他們根本不知自己的困境究竟是什麼。

比如孩子苦惱於對教室環境的不熟悉,擔心自己處不好同學關係,怕老師會嫌自己麻煩等。很多瑣碎的事情,都可能成為孩子的困境。而這些成年人看上去並不算是問題的問題,在孩子那裡被放大很多倍,他們苦惱著、糾結著、難過著。

源自於家長的焦慮

孩子甫入園、入學,家長們通常是高焦慮的,擔心孩子在新的環境中容易分心不專注學習,擔心孩子被老師不公平待遇,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的身體……

諮詢中,在看到孩子自如表述了自己可能遇到的“困境”的各種解決方法後,家長瞪大了眼睛說:“那麼說來,我的問題也在於太焦慮了,我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就對孩子著急了。”

"

暑假之後,是孩子們的開學季,有一些中學在8月中旬就開始上課了,加上9月1日開學的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我最近的個案諮詢不要太多哦。

個案集中出現在剛入學的3歲兒童、小學一年級新生、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大一新生以及剛剛轉學的插班生群體。

他們對於上學(入園)的不適應表現有幾種:

沒有入學的概念,潛意識逃避參與學習活動

這類孩子就是老師對家長反映的那種“上課不聽課也不做練習,自顧自地玩耍”的孩子。孩子從潛意識上就在逃避學習,他們不想上學,卻被迫坐在那裡,不得不像個木偶一樣應付著課堂,很艱難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掙扎。

情緒反應強烈,或激烈掙扎或異常低沉

有一些孩子入學後因為某些不舒適的感覺,表現出非常激動或者異常低落的情緒狀態。有些家長或老師會害怕這個孩子有精神類的疾病,但去醫院檢查,多數是呈現出高焦慮、低抑鬱的量表結果。其實他們只是適應環境的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行為表現出格,有極端情緒化或暴力傾向

這類孩子會有一些極端的情緒表達,比如摔、砸東西,大聲叫喊等。家長和老師如果不仔細問,不知道孩子究竟為什麼就情緒激動了,假如和他討論、詢問,我們會發現孩子有現場無法表達清楚的委屈與不願意。

身體出現突然的不適感,去醫院檢查沒有病,治療無效

我最近做的幾個長程的心理諮詢個案,皆是初一、高一剛入學的孩子,沒有任何徵兆的出現身體不適。要麼腹痛、嘔吐,要麼頭疼、頭暈。

孩子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學習,老師請家長帶回家看病,家長把孩子帶到醫院,一檢查,什麼問題也沒有。可孩子卻真實地存在著身體的不適感,這就是因為對環境不適應的心理原因帶來的心因性軀體症狀。


適應障礙的概念

適應障礙是指在明顯的生活改變或環境變化時所產生的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和情緒失調,常有一定程度的行為變化等,但並不出現精神病性症狀。

出現適應障礙的原因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也有可能在工作、生活的變遷中,出現適應障礙的。比如搬家後的適應過程,比如換新崗位、新工作之後的各種不舒適感。孩子們的心智水平還不夠成熟,也不具備更豐富的社會經驗、閱歷,面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少,所以他們就更容易出現適應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在諮詢中我發現,孩子適應障礙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源自於孩子的“無名”困境

這裡說的“無名”指的是孩子當時無法名狀的困境,這些困境也許他們心裡面很清楚,但不敢表達給家長;也許他們根本不知自己的困境究竟是什麼。

比如孩子苦惱於對教室環境的不熟悉,擔心自己處不好同學關係,怕老師會嫌自己麻煩等。很多瑣碎的事情,都可能成為孩子的困境。而這些成年人看上去並不算是問題的問題,在孩子那裡被放大很多倍,他們苦惱著、糾結著、難過著。

源自於家長的焦慮

孩子甫入園、入學,家長們通常是高焦慮的,擔心孩子在新的環境中容易分心不專注學習,擔心孩子被老師不公平待遇,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的身體……

諮詢中,在看到孩子自如表述了自己可能遇到的“困境”的各種解決方法後,家長瞪大了眼睛說:“那麼說來,我的問題也在於太焦慮了,我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就對孩子著急了。”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源自於孩子對自我的認知

孩子們由於其社會經驗的缺乏,尤其現代社會中孩子們普遍自理能力不足,依靠家長照顧的情況很多。在他們面對一個新環境時,不自覺地就會產生恐慌和依賴心理。

這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不夠完整,他們不知道他們這麼大的孩子是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不知道自己有力量去面對新的學習環境。

源自於缺乏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的社會經驗不足,自理能力不夠,導致他們面對問題的方式單一化,缺少多樣化、靈活性的方法。

面對一些現實問題,孩子們通常眼高手低,想的好,做不到,帶來一些受挫感。事實上,他們不僅對自我的認知不足,面對問題還需要更多技巧上的支持。


既然適應障礙在孩子那裡是正常出現的,那麼家長們如何做,才能有效應對孩子的適應障礙問題呢?

家長對孩子的支持和鼓勵——足夠的安全感

對孩子的成長更多關注,包括看到孩子的情緒狀態,理解孩子的感受,與孩子討論他的學習目標等等。給到孩子正向的鼓勵和支持,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性,建立起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使得孩子具有足夠的安全感。是有效應對適應障礙的好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足夠的自理自立

在日常中,不要忽視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須知學習不是孩子生命的全部,當我們的孩子讀初中、高中、大學以後,他們會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家長能夠伸手觸及到的範圍越來越小。此時孩子們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心無旁騖地學習、社交、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

暑假之後,是孩子們的開學季,有一些中學在8月中旬就開始上課了,加上9月1日開學的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我最近的個案諮詢不要太多哦。

個案集中出現在剛入學的3歲兒童、小學一年級新生、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大一新生以及剛剛轉學的插班生群體。

他們對於上學(入園)的不適應表現有幾種:

沒有入學的概念,潛意識逃避參與學習活動

這類孩子就是老師對家長反映的那種“上課不聽課也不做練習,自顧自地玩耍”的孩子。孩子從潛意識上就在逃避學習,他們不想上學,卻被迫坐在那裡,不得不像個木偶一樣應付著課堂,很艱難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掙扎。

情緒反應強烈,或激烈掙扎或異常低沉

有一些孩子入學後因為某些不舒適的感覺,表現出非常激動或者異常低落的情緒狀態。有些家長或老師會害怕這個孩子有精神類的疾病,但去醫院檢查,多數是呈現出高焦慮、低抑鬱的量表結果。其實他們只是適應環境的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行為表現出格,有極端情緒化或暴力傾向

這類孩子會有一些極端的情緒表達,比如摔、砸東西,大聲叫喊等。家長和老師如果不仔細問,不知道孩子究竟為什麼就情緒激動了,假如和他討論、詢問,我們會發現孩子有現場無法表達清楚的委屈與不願意。

身體出現突然的不適感,去醫院檢查沒有病,治療無效

我最近做的幾個長程的心理諮詢個案,皆是初一、高一剛入學的孩子,沒有任何徵兆的出現身體不適。要麼腹痛、嘔吐,要麼頭疼、頭暈。

孩子因為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學習,老師請家長帶回家看病,家長把孩子帶到醫院,一檢查,什麼問題也沒有。可孩子卻真實地存在著身體的不適感,這就是因為對環境不適應的心理原因帶來的心因性軀體症狀。


適應障礙的概念

適應障礙是指在明顯的生活改變或環境變化時所產生的短期和輕度的煩惱狀態和情緒失調,常有一定程度的行為變化等,但並不出現精神病性症狀。

出現適應障礙的原因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也有可能在工作、生活的變遷中,出現適應障礙的。比如搬家後的適應過程,比如換新崗位、新工作之後的各種不舒適感。孩子們的心智水平還不夠成熟,也不具備更豐富的社會經驗、閱歷,面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少,所以他們就更容易出現適應問題。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在諮詢中我發現,孩子適應障礙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源自於孩子的“無名”困境

這裡說的“無名”指的是孩子當時無法名狀的困境,這些困境也許他們心裡面很清楚,但不敢表達給家長;也許他們根本不知自己的困境究竟是什麼。

比如孩子苦惱於對教室環境的不熟悉,擔心自己處不好同學關係,怕老師會嫌自己麻煩等。很多瑣碎的事情,都可能成為孩子的困境。而這些成年人看上去並不算是問題的問題,在孩子那裡被放大很多倍,他們苦惱著、糾結著、難過著。

源自於家長的焦慮

孩子甫入園、入學,家長們通常是高焦慮的,擔心孩子在新的環境中容易分心不專注學習,擔心孩子被老師不公平待遇,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的身體……

諮詢中,在看到孩子自如表述了自己可能遇到的“困境”的各種解決方法後,家長瞪大了眼睛說:“那麼說來,我的問題也在於太焦慮了,我太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就對孩子著急了。”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源自於孩子對自我的認知

孩子們由於其社會經驗的缺乏,尤其現代社會中孩子們普遍自理能力不足,依靠家長照顧的情況很多。在他們面對一個新環境時,不自覺地就會產生恐慌和依賴心理。

這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不夠完整,他們不知道他們這麼大的孩子是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不知道自己有力量去面對新的學習環境。

源自於缺乏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們的社會經驗不足,自理能力不夠,導致他們面對問題的方式單一化,缺少多樣化、靈活性的方法。

面對一些現實問題,孩子們通常眼高手低,想的好,做不到,帶來一些受挫感。事實上,他們不僅對自我的認知不足,面對問題還需要更多技巧上的支持。


既然適應障礙在孩子那裡是正常出現的,那麼家長們如何做,才能有效應對孩子的適應障礙問題呢?

家長對孩子的支持和鼓勵——足夠的安全感

對孩子的成長更多關注,包括看到孩子的情緒狀態,理解孩子的感受,與孩子討論他的學習目標等等。給到孩子正向的鼓勵和支持,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性,建立起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使得孩子具有足夠的安全感。是有效應對適應障礙的好方法。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足夠的自理自立

在日常中,不要忽視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須知學習不是孩子生命的全部,當我們的孩子讀初中、高中、大學以後,他們會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家長能夠伸手觸及到的範圍越來越小。此時孩子們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心無旁騖地學習、社交、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解決孩子們入學的適應障礙問題,可以從這幾點來著手

幫助孩子看到他內在的力量——信心和適應能力

帶養孩子,是和孩子一同成長的過程,並不是家長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到的過程。

當一個孩子被過度呵護、過度替代、過度壓制以後,他們內在的力量就會左衝右突,不走正常通道的渲洩。只有幫助孩子看到他內在的力量,發揮這個力量在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上,他們的信心才會更強,他們的適應能力才會更強。

家長覺察自己的生存力量——社會適應能力

話說回來,對孩子高期待,唯學習至上的家長,往往是社會適應能力差,自身的社會關係比較缺少掌控感的人。

設若一個成年人自身對於社會關係、生存能力的掌控感很強,他們是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度要求,想以孩子的成功來彌補自己人生缺憾的。

就像《帶著爸爸去留學》中的朱露莎一樣,她的媽媽是醫院的掛號處的服務人員,爸爸是某單位的司機。這對夫妻對於自己人生的不滿意,就全部壓給了女兒,把全部家當抵押在女兒身上,企圖以孩子社會關係的成功,來彰顯自己生命的完整

也因為這個變態的期待,導致了朱露莎最終形成了扭曲的人格,先是作弊,後是誣陷陳凱文,最後以毆打同學被追究賠償,損失了家庭中最大部分的財產。這對夫妻放在孩子身上的留學夢才徹底破裂,以給孩子在國內報名大專,讀兩年學就參加工作補貼家用為最終結局。

這個問題提示我們做家長的:當我們對孩子抱有過高期待時,我們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對社會關係的掌控感不足?如果是,那就努力適應社會發展,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而不要去壓制孩子,帶給孩子更多的艱難困境。

培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遠比一味追求成績有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