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之前的文章講到還原場景的方式,情緒管理┃孩子大吼大叫撒潑打滾,可以這樣來引導 考慮到僅僅有理論,可能不好理解,我找到了原來有一次噗噗摔倒時的記錄,來具體看一看怎麼用角色扮演方法來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情緒疏解,應對強烈的情緒。

案例分析

這是發生在噗噗一歲八個月大時,那天傍晚我和噗噗在讀書,就在我低頭換下一本書的時候,她從椅子上摔下來了。頭“嘣”地一聲碰到了地上,“哇”一下就大哭了起來。我趕快抱起來,知道是剛才事發突然,嚇著了。我抱著她,一邊輕輕撫摸她的頭,一邊親親,一邊替她表達感受,“你剛剛突然間摔下來了,摔得很痛”等。她情緒漸漸平復了,停止了哭泣。

♥注意:在第一時間,這裡用了肢體接觸和“表達孩子的感受”這種方式,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

我就想著繼續給她讀書,卻發現她一直嘴裡嘟嘟囔囔。我停下來才發現,她的手不斷地從椅子邊緣滑下去,然後嘴裡說“掉、掉、掉”。我明白了,她在回顧剛才的過程,她還沒有準備好開始新的活動。

♥注意:噗噗以前如果發生什麼事,只要準確表達她的感受,她一般很快就會平靜下來,所以最開始,我並沒有在意。可是當她不斷地重複剛剛發生的事的時候,就是在給出信號,剛剛事件的情緒,並沒有隨著表達她的感受而完全消失。要注意到孩子的信號。♥

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說:“哦,你剛才在椅子上,站了起來,突然間,腳下一滑,你失去了平衡,整個人很無措地摔了下來。事情發生地太突然了,你完全沒有預料到,這時,你整個人都失控地掉了下來,頭重重地磕在了地板上。頭很疼,你也好害怕。”我邊說,邊拿起旁邊的樂高動物,給她演示。她嘴巴里還是一直重複著“掉、掉、掉”,表情那麼認真嚴肅。

♥注意:角色扮演還原場景,也仍然需要用語言去複述剛剛發生的事情。角色扮演的作用,是為了讓孩子可以更形象直觀地瞭解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語言敘述時,對剛剛情況的描述可以詳細一點,對孩子的心理變化可以描述得更細緻,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在頭腦中重新經歷剛剛的事,化解恐懼,恢復平靜。♥

演示了兩遍,她還是不斷重複剛剛的話,表情認真嚴肅。我讓她等一下,媽媽馬上回來。我去找來了一些毛絨玩具,大一點的小一點的。她看到毛絨玩具,有一些開心,抱著河馬不丟。

我就拿著小恐龍給她說“哇,這是小恐龍,小恐龍在椅子上跳舞,突然,‘哇’,它不小心掉了下來。我的媽呀,“嘣”,怎麼這麼疼呀,哎呀,嚇死我了,我怎麼突然掉下來了。太疼了,太害怕了。”邊演示,我邊雙手抱頭,哭天搶地,搖頭晃腿。她了,撿起小恐龍,遞給我。

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就依次把恐龍、刺蝟、大象、企鵝、河馬,不斷地掉下地上。然後用“炸裂般”的演技,爭取每次表演都能加點不同的元素進去(要不然自己實在抵抗不住單調地重複)。

表演了幾十遍之後,她慢慢開始自己拿起玩具,弄掉在地上,然後笑著看著我。我們又玩了幾十遍,才結束了這個遊戲。早上起來,她又拿起毛絨玩具,從椅子上摔下來,我又表演了幾遍。

沒想到這件事對她影響這麼大。

♥注意:這裡就是在角色扮演中,更多地加入了遊戲的元素,因為角色扮演方法也是遊戲的一種。孩子會因為家長誇張滑稽的表演,放鬆下來。誇張滑稽的表演,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 遊戲和笑聲,是父母與孩子發生聯結的重要方式。♥

另外,雖然這一次噗噗用了一兩百遍來重述剛剛發生的事情,可是,在以後發生類似事情的時候,她僅僅重述了幾遍,就情緒完全恢復。我今天寫的時候,才發現,她現在有一種習慣,如果她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情,她就會把我拽到她發生事情的現場,用她不成熟的語言加動作,告訴我剛剛發生了什麼。

這其實就是她學會了自己複述,只是語言能力還不夠好,我以前都沒有注意發現。可見,這是一個“一本萬利”的事情,簡單地學習後,她自己就有能力去處理,雖然剛開始麻煩了一點。


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角色扮演還原場景

適用年齡:0+不同年齡,父母引導的方式略有差異。

適用時間:

①事件發生後,可以立即使用,第一時間幫助孩子緩解情緒。

②如果事件發生時,因為各種原因做不了第一時間還原場景,也可以找適當的機會,再重新來。甚至,發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只要該事件對孩子還有負面影響,都可以找適當的機會來重新幫助孩子還原場景,疏解情緒。

適當的機會一般是指,孩子和家長都比較放鬆的時候,會更有利於還原場景的順利進行。有時候,孩子不願意講不願意提,那就尊重孩子意願,再找機會。讓孩子自己願意講,自己決定“這個時刻是我準備好的時刻”,自己決定用什麼方式講。

1.0-3歲: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那麼好的時候,在事件發生後的還原場景,可以主要有家長來做引導,就像我上面所做的那樣。家長來主要複述剛剛發生了什麼

①詳細描述情境:剛剛發生了什麼;

②描述孩子的感受:發生事件時,孩子的具體感受是什麼樣的;

③簡化事件:當已經上面詳細描述過幾次以後,孩子的邏輯認知已經清楚剛剛發生的事情。可以適當簡化事件,然後用誇張滑稽的方法表演出來。因為孩子還比較小,簡化語言可以幫助孩子更加集中在他感興趣的部分,將火力主要集中在孩子對於剛剛事件的主要情緒上。

④誇張滑稽地表演:簡單的話語,配上滑稽的表演,可以幫助小寶寶明白剛剛發生了什麼。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也是和寶寶產生聯結的方式。


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2.3歲以上:或者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足夠她慢慢描述事件時,可以家長引導,孩子適當參與複述(因為3歲和6歲差異還是挺大的,語言能力差異也很大,不同的孩子家長可以適當把握下面將要提到的內容)。

①表達孩子的感受:這個方法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瞬間拉近距離,通過表達孩子的感受,一是可以幫助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二是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理解我的。“你那一天很生氣,你願意和我談一談那天的事情嗎?”也可以這樣開頭。

②用問問題的方式描述情境:這個可以根據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年齡,來適當調整。“當時發生了什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適當的時候,也要根據孩子的回覆內容,表達孩子的感受。以下為舉例:

“當時發生了什麼?”

“她一直撞我,我很煩。”

“對,那一定讓你很不舒服。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我就推了她,想讓她走開。”

“然後媽媽就訓斥你了,你很生氣。”

“我覺得媽媽不理解我。”

“僅僅因為媽媽訓斥你,你很生氣,還是還有其他的事情,也同樣讓你生氣?”

“媽媽之前一直讓我分享,我也不喜歡。我不喜歡媽媽說話的方式和語氣。”

“所以,你其實不是討厭她,而是生氣媽媽不尊重你。最後,情緒爆發了,因為當時她一直撞你,這是壓倒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還是上一篇講到的問題,純談話對家長的要求非常高,因為語言交流很容易就有破綻,而大多數家長都沒有這方面專業的訓練與反覆練習。所以,也可以直接用角色扮演來降低難度。

③在談話中加入角色扮演:也可以一開始問問題時,就用玩偶來表示孩子,通過玩偶來提問,玩偶A說一句,玩偶B回覆一句,孩子的防禦心理會降低,會更快還原到當時的場景。我列舉上面的,是想說,這兩種都可以,單純談話後再表演也可以,直接表演也可以。角色扮演時,可以語調誇張一點地模仿孩子說話的語氣,氣氛瞬間會放鬆。

如果覺得問問題這種方式,有點把握不住,也可以像0-3歲提到的那樣,直接平鋪直敘去和孩子還原場景。從開頭到結尾,發生了什麼,直接用玩偶誇張地表演一遍,效果是一樣的。


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問問題的優點

用問問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可以促進孩子的自我理解,促使孩子思考表象下的本質:我當時怎麼了?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我的情緒原來是這樣發生變化的?這其實是自我覺察的一種訓練。情緒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覺察

補充一點不相關的,如果孩子做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也可以用問問題的方式,幫助孩子去思考目前的難點在哪裡,自己卡殼在什麼地方。這樣主動的思考,會幫助孩子更投入learning,也有利於他真正理解到底什麼是學習。


情緒管理┃用角色扮演法還原場景,幫助孩子應對強烈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結

1.0-3歲 情境、感受、簡化、表演

2.3歲以上 感受、問問題、角色扮演

3.問問題的優點

最後再多加一句,這種場景還原的方式,對於成年人也同樣適用,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事,一直過不去,也可以試試場景還原。當然,對於成年人可以只在腦海中模擬就可以,實物也可以。會有利於消解當時的情緒。

今天就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