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不完美媽媽 戀愛 家庭教育 收藏 李玫瑾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2019-07-29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於是,接下來丈夫的應對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說話就儘量不和妻子說話;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不奢望從這個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愛情的溫馨和甜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妻子焦慮、暴躁情緒下的痛苦與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媽媽)無法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焦慮的困擾與控制,那麼,維護以及提升與孩子(或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們再回到開頭談及到的孩子(或伴侶)玩手機的問題,與其說是手機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說,媽媽的焦慮情緒把孩子(或伴侶)給嚇跑了,而手機遊戲,只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離“戰火”的虛擬壕溝,又或是心靈流浪暫住的“收留所”。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於是,接下來丈夫的應對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說話就儘量不和妻子說話;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不奢望從這個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愛情的溫馨和甜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妻子焦慮、暴躁情緒下的痛苦與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媽媽)無法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焦慮的困擾與控制,那麼,維護以及提升與孩子(或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們再回到開頭談及到的孩子(或伴侶)玩手機的問題,與其說是手機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說,媽媽的焦慮情緒把孩子(或伴侶)給嚇跑了,而手機遊戲,只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離“戰火”的虛擬壕溝,又或是心靈流浪暫住的“收留所”。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那麼,媽媽們到底應該如何緩解自我焦慮,並且有效維護提升親子(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呢?


03


(一)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遠離不必要的焦慮


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克里斯多福•孟曾說: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

“人啊,認識你自己。”

可見,親密關係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應該向自我內心求得,能夠和自己的焦慮情緒達成和解,即是邁向親密關係的第一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又怎能為伴侶、孩子創造出親密關係的環境和養分呢?

因此,維護與提升親密關係之前,先要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找出內心焦慮的“癌細胞”,及時把它剔除掉,那具體怎麼做呢?

1、焦慮感源自於“一定”的觀念

人之所以感到焦慮,大多數情況下,源自於“一定”的觀念。比如,我一定要在今晚處理完全部工作,於是你立馬開始感到焦慮了;當我們對孩子說:“這學期一定要考年級前十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那麼不僅我們自己深感焦慮,而且還把焦慮的情緒,放大無數倍後傳遞給了孩子。

因此,想要擺脫焦慮,便有必要把“一定”的觀念先放下,告訴自己,今晚我不一定能完成全部工作,但我會盡力去做;告訴孩子,雖然努力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上名校,但至少可以問心無愧,當我們把“一定”的觀念拋開,焦慮情緒便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於是,接下來丈夫的應對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說話就儘量不和妻子說話;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不奢望從這個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愛情的溫馨和甜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妻子焦慮、暴躁情緒下的痛苦與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媽媽)無法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焦慮的困擾與控制,那麼,維護以及提升與孩子(或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們再回到開頭談及到的孩子(或伴侶)玩手機的問題,與其說是手機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說,媽媽的焦慮情緒把孩子(或伴侶)給嚇跑了,而手機遊戲,只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離“戰火”的虛擬壕溝,又或是心靈流浪暫住的“收留所”。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那麼,媽媽們到底應該如何緩解自我焦慮,並且有效維護提升親子(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呢?


03


(一)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遠離不必要的焦慮


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克里斯多福•孟曾說: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

“人啊,認識你自己。”

可見,親密關係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應該向自我內心求得,能夠和自己的焦慮情緒達成和解,即是邁向親密關係的第一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又怎能為伴侶、孩子創造出親密關係的環境和養分呢?

因此,維護與提升親密關係之前,先要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找出內心焦慮的“癌細胞”,及時把它剔除掉,那具體怎麼做呢?

1、焦慮感源自於“一定”的觀念

人之所以感到焦慮,大多數情況下,源自於“一定”的觀念。比如,我一定要在今晚處理完全部工作,於是你立馬開始感到焦慮了;當我們對孩子說:“這學期一定要考年級前十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那麼不僅我們自己深感焦慮,而且還把焦慮的情緒,放大無數倍後傳遞給了孩子。

因此,想要擺脫焦慮,便有必要把“一定”的觀念先放下,告訴自己,今晚我不一定能完成全部工作,但我會盡力去做;告訴孩子,雖然努力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上名校,但至少可以問心無愧,當我們把“一定”的觀念拋開,焦慮情緒便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2、逃離現場,延遲對焦慮的反應

我曾在多個場合講過“唐太宗散步”的故事。魏徵是唐太宗的諫議大夫,但是魏徵這個人過於耿直,所以他提的意見往往比較刺耳,導致唐太宗聽了很是生氣;

於是,每當魏徵提完意見後,唐太宗就出去散步,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他:“皇上,為什麼你每次和魏大臣談完話都要出去散步?”,唐太宗眉頭一皺,生氣地說到:“我怕我殺了他!”。

因此,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麼可以嘗試先逃離現場,到外面去散散步,或找朋友聊聊天,總之,先讓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下來,正如心理學家梅爾茲曾說:

“我們受擾的情緒——憤怒、敵意、恐懼、憂慮、不安等,它們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本身的反應,不是由於外在的東西。”

心裡學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

“你的肌肉只要保持於完全輕鬆的狀態下,你根本不可能覺得憤怒、恐懼、焦慮、不安。”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和焦慮的環境隔離開,並且延遲對內在焦慮的反應,那麼,我們的負面情緒就不至於對我們的孩子以及伴侶,造成傷害了。


04


(二)維護的提升親密關係,不妨用積極正面的視角看問題


曾經有一個高中生對我說,他之所以寧願玩手機,也不願跟媽媽聊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每次和她聊天的經歷都感覺非常難受、痛苦,因為老媽要麼是翻舊賬,要麼是在新的“傷口”上撒鹽,導致每次和媽媽聊天給自己留下的都是痛苦的記憶;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於是,接下來丈夫的應對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說話就儘量不和妻子說話;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不奢望從這個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愛情的溫馨和甜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妻子焦慮、暴躁情緒下的痛苦與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媽媽)無法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焦慮的困擾與控制,那麼,維護以及提升與孩子(或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們再回到開頭談及到的孩子(或伴侶)玩手機的問題,與其說是手機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說,媽媽的焦慮情緒把孩子(或伴侶)給嚇跑了,而手機遊戲,只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離“戰火”的虛擬壕溝,又或是心靈流浪暫住的“收留所”。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那麼,媽媽們到底應該如何緩解自我焦慮,並且有效維護提升親子(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呢?


03


(一)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遠離不必要的焦慮


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克里斯多福•孟曾說: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

“人啊,認識你自己。”

可見,親密關係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應該向自我內心求得,能夠和自己的焦慮情緒達成和解,即是邁向親密關係的第一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又怎能為伴侶、孩子創造出親密關係的環境和養分呢?

因此,維護與提升親密關係之前,先要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找出內心焦慮的“癌細胞”,及時把它剔除掉,那具體怎麼做呢?

1、焦慮感源自於“一定”的觀念

人之所以感到焦慮,大多數情況下,源自於“一定”的觀念。比如,我一定要在今晚處理完全部工作,於是你立馬開始感到焦慮了;當我們對孩子說:“這學期一定要考年級前十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那麼不僅我們自己深感焦慮,而且還把焦慮的情緒,放大無數倍後傳遞給了孩子。

因此,想要擺脫焦慮,便有必要把“一定”的觀念先放下,告訴自己,今晚我不一定能完成全部工作,但我會盡力去做;告訴孩子,雖然努力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上名校,但至少可以問心無愧,當我們把“一定”的觀念拋開,焦慮情緒便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2、逃離現場,延遲對焦慮的反應

我曾在多個場合講過“唐太宗散步”的故事。魏徵是唐太宗的諫議大夫,但是魏徵這個人過於耿直,所以他提的意見往往比較刺耳,導致唐太宗聽了很是生氣;

於是,每當魏徵提完意見後,唐太宗就出去散步,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他:“皇上,為什麼你每次和魏大臣談完話都要出去散步?”,唐太宗眉頭一皺,生氣地說到:“我怕我殺了他!”。

因此,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麼可以嘗試先逃離現場,到外面去散散步,或找朋友聊聊天,總之,先讓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下來,正如心理學家梅爾茲曾說:

“我們受擾的情緒——憤怒、敵意、恐懼、憂慮、不安等,它們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本身的反應,不是由於外在的東西。”

心裡學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

“你的肌肉只要保持於完全輕鬆的狀態下,你根本不可能覺得憤怒、恐懼、焦慮、不安。”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和焦慮的環境隔離開,並且延遲對內在焦慮的反應,那麼,我們的負面情緒就不至於對我們的孩子以及伴侶,造成傷害了。


04


(二)維護的提升親密關係,不妨用積極正面的視角看問題


曾經有一個高中生對我說,他之所以寧願玩手機,也不願跟媽媽聊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每次和她聊天的經歷都感覺非常難受、痛苦,因為老媽要麼是翻舊賬,要麼是在新的“傷口”上撒鹽,導致每次和媽媽聊天給自己留下的都是痛苦的記憶;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就像有一個媽媽,對期末考試成績退步了20多名的兒子說:“兒子,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什麼你的英語考得那麼差呢?為什麼這次考試排名下降了這麼多呢?媽媽覺得你應該去補習英語,而且,你的那套方法是錯誤的,你應該要換一個方法學習……”

儘管這個媽媽給孩子提了一大堆建議,而且這些建議看上去似乎都挺有道理的,但是,這個孩子卻顯得極不耐煩,甚至感到無比痛苦,因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媽媽無情的打擊,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媽媽的這番話,在兒子聽來,實際上只表達了一個意思——媽媽不相信我,不相信我能夠自己把學習搞好,不相信我能夠自己度過學習的困境和難關。

同樣的,有一個妻子整天和老公吵架,吵架在原因很簡單——她認為老公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對自己關心不夠;所以,她經常抓住這一點,和老公“冷戰”、“熱戰”,相互交替,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到最後幾乎要鬧到離婚的地步;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於是,接下來丈夫的應對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說話就儘量不和妻子說話;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不奢望從這個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愛情的溫馨和甜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妻子焦慮、暴躁情緒下的痛苦與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媽媽)無法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焦慮的困擾與控制,那麼,維護以及提升與孩子(或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們再回到開頭談及到的孩子(或伴侶)玩手機的問題,與其說是手機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說,媽媽的焦慮情緒把孩子(或伴侶)給嚇跑了,而手機遊戲,只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離“戰火”的虛擬壕溝,又或是心靈流浪暫住的“收留所”。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那麼,媽媽們到底應該如何緩解自我焦慮,並且有效維護提升親子(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呢?


03


(一)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遠離不必要的焦慮


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克里斯多福•孟曾說: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

“人啊,認識你自己。”

可見,親密關係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應該向自我內心求得,能夠和自己的焦慮情緒達成和解,即是邁向親密關係的第一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又怎能為伴侶、孩子創造出親密關係的環境和養分呢?

因此,維護與提升親密關係之前,先要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找出內心焦慮的“癌細胞”,及時把它剔除掉,那具體怎麼做呢?

1、焦慮感源自於“一定”的觀念

人之所以感到焦慮,大多數情況下,源自於“一定”的觀念。比如,我一定要在今晚處理完全部工作,於是你立馬開始感到焦慮了;當我們對孩子說:“這學期一定要考年級前十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那麼不僅我們自己深感焦慮,而且還把焦慮的情緒,放大無數倍後傳遞給了孩子。

因此,想要擺脫焦慮,便有必要把“一定”的觀念先放下,告訴自己,今晚我不一定能完成全部工作,但我會盡力去做;告訴孩子,雖然努力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上名校,但至少可以問心無愧,當我們把“一定”的觀念拋開,焦慮情緒便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2、逃離現場,延遲對焦慮的反應

我曾在多個場合講過“唐太宗散步”的故事。魏徵是唐太宗的諫議大夫,但是魏徵這個人過於耿直,所以他提的意見往往比較刺耳,導致唐太宗聽了很是生氣;

於是,每當魏徵提完意見後,唐太宗就出去散步,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他:“皇上,為什麼你每次和魏大臣談完話都要出去散步?”,唐太宗眉頭一皺,生氣地說到:“我怕我殺了他!”。

因此,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麼可以嘗試先逃離現場,到外面去散散步,或找朋友聊聊天,總之,先讓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下來,正如心理學家梅爾茲曾說:

“我們受擾的情緒——憤怒、敵意、恐懼、憂慮、不安等,它們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本身的反應,不是由於外在的東西。”

心裡學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

“你的肌肉只要保持於完全輕鬆的狀態下,你根本不可能覺得憤怒、恐懼、焦慮、不安。”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和焦慮的環境隔離開,並且延遲對內在焦慮的反應,那麼,我們的負面情緒就不至於對我們的孩子以及伴侶,造成傷害了。


04


(二)維護的提升親密關係,不妨用積極正面的視角看問題


曾經有一個高中生對我說,他之所以寧願玩手機,也不願跟媽媽聊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每次和她聊天的經歷都感覺非常難受、痛苦,因為老媽要麼是翻舊賬,要麼是在新的“傷口”上撒鹽,導致每次和媽媽聊天給自己留下的都是痛苦的記憶;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就像有一個媽媽,對期末考試成績退步了20多名的兒子說:“兒子,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什麼你的英語考得那麼差呢?為什麼這次考試排名下降了這麼多呢?媽媽覺得你應該去補習英語,而且,你的那套方法是錯誤的,你應該要換一個方法學習……”

儘管這個媽媽給孩子提了一大堆建議,而且這些建議看上去似乎都挺有道理的,但是,這個孩子卻顯得極不耐煩,甚至感到無比痛苦,因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媽媽無情的打擊,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媽媽的這番話,在兒子聽來,實際上只表達了一個意思——媽媽不相信我,不相信我能夠自己把學習搞好,不相信我能夠自己度過學習的困境和難關。

同樣的,有一個妻子整天和老公吵架,吵架在原因很簡單——她認為老公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對自己關心不夠;所以,她經常抓住這一點,和老公“冷戰”、“熱戰”,相互交替,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到最後幾乎要鬧到離婚的地步;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後來找到我,我問這個妻子,我說你老公有哪些優點是你非常認同的呢?這個妻子回答道:“嗯,他非常能吃苦,而且做的菜非常好吃!”,我說“那他在家的時候會給你做菜嗎?”,妻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說,你只盯著老公沒做好的一面,卻對老公做的好的一面視而不見,這就是你們婚姻出現危機的原因。

曾有一個哲學家說:

“不管你看到的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你都是對的。”

因此,與其這樣,那麼我們為何不用積極正面的視角看問題呢?當孩子考試考砸了,相比檢討“丟分”的題目,更能夠激勵孩子的,並且更能夠使得彼此親密關係得以提升的是,指出孩子考得好的科目;

"

文|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有該文原創版權,歡迎轉發收藏)

01


有一個媽媽氣哄哄地對我說:“我實在是受不了我兒子啦,每次看到他在玩手機,我就一肚子氣,忍不住想要罵他,而我越罵他,他反抗得越厲害,氣得我想搬出去住,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而且這位媽媽的焦慮,也嚴重影響到了她與丈夫的感情,用他老公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她整天緊張兮兮的,我都不想理她。”,而妻子看到老公也和兒子一樣,整天捧著個手機,也不和自己說話,她再也憋不住了,大聲吼道:“你們能不能把別玩手機了,我們大家好好說說話行不行?!”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丈夫沉默半天才擠出一句話:“有什麼話你說啊”,此時,妻子的心早已冰冷到了極點……

後來我問這個媽媽:“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或伴侶)變成這個樣子的呢?”,她思來想去終於把問題鎖定在了“手機”上,認為都是手機惹的禍,是手機把兒子從自己身邊搶走的——以前兒子有什麼話都會跟我說的,現在整天拿著那臺手機玩遊戲,魂都被手機勾走了。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不幫自己想辦法(教育孩子),反而自己也一頭扎進手機的世界裡,這讓妻子的焦慮驟然加劇,且痛苦不堪。

在深入瞭解這個家長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以及溝通之後,我對她說,真正的原因並不出在手機遊戲上,而是出在孩子內心的問題上,正如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

“(手機)網絡是導火索,外面插進一根線。真正的炸藥,不是網絡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忽略了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的維護和提升。這就像一個人的健康,需要補充一定的微量元素,比如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肉類等等,其實就是在不斷補充和滿足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而親密關係,就是家庭成員間和諧共處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了,勢必導致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孩子(或伴侶)內心出現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作為家裡半邊天的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親密關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親密關係”的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現在大多數指夫妻、要好的朋友或閨蜜等。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演講中強調: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和相處,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閨蜜)一樣——平等、真實、直接。因此,我們同樣可以將親密關係的理論,拓展到父母與孩子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因為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02


那麼,阻礙親子間(或夫妻間)親密關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是什麼呢?


  • 焦慮

在情感訪談類節目《金牌調解》中,有一個媽媽正是因為內心無法自控的焦慮感,導致她差點葬送了原本幸福的婚姻和家庭。記得有一次,孩子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頂撞了她,她立馬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不分青紅皁白地責罵訓斥孩子,而且還要拿東西砸兒子;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丈夫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順勢將妻子推開; 沒想到這一推,更是把她徹底惹怒了,她到廚房順手端了盆水,直接潑向丈夫;而且還不解氣,一時間,廚房裡做菜湯勺、盤子,甚至菜刀,全部化身為妻子的“施暴”工具,丈夫再想阻止,卻遭到兒子的阻攔,兒子對老爸說:“你不要管了,讓媽媽揍我,她才出得了這口氣。”於是,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仍憑老媽噼裡啪啦一頓亂揍,事情才算平息了下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妻子之所以要這樣做,倒是有一套自己的觀點,正如她在節目中所說:“我們非得是吵、鬧、打,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但是這卻深深地傷害到了兒子和丈夫,長期以往,妻子的行為,早已在丈夫心裡埋下了陰影,他無奈地說:“感覺自己過得很窩囊,這樣過下去,簡直沒有意思。”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於是,接下來丈夫的應對之策就是,工作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能不和妻子說話就儘量不和妻子說話;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不奢望從這個女人身上感受到昔日愛情的溫馨和甜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妻子焦慮、暴躁情緒下的痛苦與煎熬。

因此,如果妻子(媽媽)無法安頓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擺脫焦慮的困擾與控制,那麼,維護以及提升與孩子(或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就變成了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及了。

我們再回到開頭談及到的孩子(或伴侶)玩手機的問題,與其說是手機把孩子的魂勾走了,倒不如說,媽媽的焦慮情緒把孩子(或伴侶)給嚇跑了,而手機遊戲,只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離“戰火”的虛擬壕溝,又或是心靈流浪暫住的“收留所”。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那麼,媽媽們到底應該如何緩解自我焦慮,並且有效維護提升親子(夫妻)間的親密關係呢?


03


(一)安頓好自己的情緒,遠離不必要的焦慮


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克里斯多福•孟曾說: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說:

“人啊,認識你自己。”

可見,親密關係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應該向自我內心求得,能夠和自己的焦慮情緒達成和解,即是邁向親密關係的第一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又怎能為伴侶、孩子創造出親密關係的環境和養分呢?

因此,維護與提升親密關係之前,先要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找出內心焦慮的“癌細胞”,及時把它剔除掉,那具體怎麼做呢?

1、焦慮感源自於“一定”的觀念

人之所以感到焦慮,大多數情況下,源自於“一定”的觀念。比如,我一定要在今晚處理完全部工作,於是你立馬開始感到焦慮了;當我們對孩子說:“這學期一定要考年級前十名”或者“一定要考上重點學校”,那麼不僅我們自己深感焦慮,而且還把焦慮的情緒,放大無數倍後傳遞給了孩子。

因此,想要擺脫焦慮,便有必要把“一定”的觀念先放下,告訴自己,今晚我不一定能完成全部工作,但我會盡力去做;告訴孩子,雖然努力也不一定能考高分,上名校,但至少可以問心無愧,當我們把“一定”的觀念拋開,焦慮情緒便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2、逃離現場,延遲對焦慮的反應

我曾在多個場合講過“唐太宗散步”的故事。魏徵是唐太宗的諫議大夫,但是魏徵這個人過於耿直,所以他提的意見往往比較刺耳,導致唐太宗聽了很是生氣;

於是,每當魏徵提完意見後,唐太宗就出去散步,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他:“皇上,為什麼你每次和魏大臣談完話都要出去散步?”,唐太宗眉頭一皺,生氣地說到:“我怕我殺了他!”。

因此,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那麼可以嘗試先逃離現場,到外面去散散步,或找朋友聊聊天,總之,先讓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下來,正如心理學家梅爾茲曾說:

“我們受擾的情緒——憤怒、敵意、恐懼、憂慮、不安等,它們的產生是由於我們本身的反應,不是由於外在的東西。”

心裡學家經過大量實驗證明:

“你的肌肉只要保持於完全輕鬆的狀態下,你根本不可能覺得憤怒、恐懼、焦慮、不安。”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和焦慮的環境隔離開,並且延遲對內在焦慮的反應,那麼,我們的負面情緒就不至於對我們的孩子以及伴侶,造成傷害了。


04


(二)維護的提升親密關係,不妨用積極正面的視角看問題


曾經有一個高中生對我說,他之所以寧願玩手機,也不願跟媽媽聊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每次和她聊天的經歷都感覺非常難受、痛苦,因為老媽要麼是翻舊賬,要麼是在新的“傷口”上撒鹽,導致每次和媽媽聊天給自己留下的都是痛苦的記憶;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就像有一個媽媽,對期末考試成績退步了20多名的兒子說:“兒子,我們來總結一下,為什麼你的英語考得那麼差呢?為什麼這次考試排名下降了這麼多呢?媽媽覺得你應該去補習英語,而且,你的那套方法是錯誤的,你應該要換一個方法學習……”

儘管這個媽媽給孩子提了一大堆建議,而且這些建議看上去似乎都挺有道理的,但是,這個孩子卻顯得極不耐煩,甚至感到無比痛苦,因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媽媽無情的打擊,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媽媽的這番話,在兒子聽來,實際上只表達了一個意思——媽媽不相信我,不相信我能夠自己把學習搞好,不相信我能夠自己度過學習的困境和難關。

同樣的,有一個妻子整天和老公吵架,吵架在原因很簡單——她認為老公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對自己關心不夠;所以,她經常抓住這一點,和老公“冷戰”、“熱戰”,相互交替,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到最後幾乎要鬧到離婚的地步;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後來找到我,我問這個妻子,我說你老公有哪些優點是你非常認同的呢?這個妻子回答道:“嗯,他非常能吃苦,而且做的菜非常好吃!”,我說“那他在家的時候會給你做菜嗎?”,妻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說,你只盯著老公沒做好的一面,卻對老公做的好的一面視而不見,這就是你們婚姻出現危機的原因。

曾有一個哲學家說:

“不管你看到的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你都是對的。”

因此,與其這樣,那麼我們為何不用積極正面的視角看問題呢?當孩子考試考砸了,相比檢討“丟分”的題目,更能夠激勵孩子的,並且更能夠使得彼此親密關係得以提升的是,指出孩子考得好的科目;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這一點被大多數父母忽略,建議收藏

並且對孩子說:“不錯,這幾科還是考得不錯的,媽媽相信你下次可以考得更好!”,或者說:“我發現你英語科目這幾道題型,每次都能完成得很好耶,看來你還是很有心去做的。”

同理,我們可以告訴丈夫:“我喜歡吃你做的菜,如果經常能夠吃到你做的菜,那我真的太幸福啦!”,或者說:“謝謝你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我知道,你這麼辛苦工作,都是為了讓我和孩子。”……

所謂親密關係的維護與提升,不在於要做出多大的改變,當然,更不能被“孩子(或伴侶)埋頭手機”這個“煙霧彈”所誤導,我們只需要稍微調整一下看問題的視角,你便發現,生活從不缺少美好,只缺少愛的發現。

我是廖老思,專注於家庭教育,擅長解決孩子玩手機、遊戲、叛逆、厭學等問題;感謝關注,有你的關注,家庭教育在科學化的路上會更進一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