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晨寶自從上了幼兒園,媽媽就開始給他報各種興趣班,跆拳道、英語、繪畫、書法、主持、開發腦潛能。每一個週六週日晨寶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在去興趣班的路上。今年全市小主持人大賽中,媽媽和晨寶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準備,晨寶常常練習到深夜,第二天又早起背詞。媽媽“鼓勵”晨寶:“既然開始學了就要堅持到底,去年隔壁花花姐姐就得第一名,今年你努力,也可以得第一名”。可是,比賽競爭太過激烈,晨寶只拿了第二名。媽媽回家的路上,氣不打一處來,訓著晨寶“叫你多練,你就貪玩,現在才第二名。”晨寶傷心地哭起來,心中萬般委屈,哭著說“我感覺我的人生好痛苦啊,每天都要早起去學習,晚上也要在家練習,得了第二名還是要被罵,我一點都不想學了!”

這是身邊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本該活潑天真,享受童年自由快樂的5歲孩子,已經開始懷疑人生,身為父母是不是要聽一聽孩子“懷疑人生”背後的真正心聲——“我會努力,但也請爸爸媽媽肯定我的努力。”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一、為什麼有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1. 孩子的成績未達到父母心中既定的目標。

家長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在這類父母眼中,他們認為,凡事有了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反之,沒有收穫那就一定是不夠努力。或者說沒有達到父母心中既定的目標,孩子的努力就是無用的,相當於沒有努力。

2. 衡量標準不同。

一些父母對自身要求嚴格,相當自律,比如,早上五點起床讀英語、不看電視只讀書、晚上工作(學習)到深夜。在媽媽眼中,這樣的努力方式才叫努力。而對於孩子而言,能夠犧牲週末和小夥伴們玩的兩個小時時間,那就是相當努力。父母與孩子對“努力”二字的認識和衡量標準不同,自然會產生分歧——孩子認為自己很努力,父母認為孩子在偷懶。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3. 孩子在某些方面確實不如其他孩子。

愛迪生說“天才是由99%的努力加上1%的靈感而成的。那1%的靈感很重要,甚至比那99%的努力更重要。”說明很多學習講究努力,更注重天賦。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愛動,家長卻堅決不因材施教,非要隨波逐流,給孩子報跆拳道、籃球、足球等等。孩子不喜歡,沒天賦,再努力也是枉然,自然在這方面比不過其他孩子,父母開始責備,形成惡性循環。

前不久網上流行“誇誇群”,就是一群人在群裡面“求誇”。在此暫且不評判這種行為對錯與否,但是可以折射出人的一種心理現象——當人精神壓力大,特別需要有人在旁邊鼓勵誇獎支持一下。大人如此,小孩亦然。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二、孩子長期沒得到父母的誇獎,心理會產生哪些變化?

1. 變得不愛學習。

心理學有個有趣的現象,反饋越短的時間越容易得到快感。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長時間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孩子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正面反饋,甚至還有可能得到父母的責備和否定,孩子便無從發現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自然孩子逐漸就變得不愛學習。

2. 產生自我懷疑。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認為,人的七大需求中就包含“尊重需求”。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回報能夠成正比,能夠獲得父母的誇獎和尊重,能夠讓家長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而當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也不誇獎孩子時,孩子潛意識裡會覺得“自己天生是笨小孩”“再怎麼努力也無用”,進而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3. 變得急功近利。

很多家長都希望今天孩子上了小主持人班,明天就能成董卿;今天兒子學了書法,恨不得明天就是王羲之。這是很不現實的想法。學習本就是一件“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父母一味地以結果來論孩子的努力程度,無疑是讓孩子變得急功近利,忽略了學習本身的樂趣。

有的家長擔心自己對孩子多加誇獎會讓孩子驕傲自滿。其實,孩子只是希望父母能夠同他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家長更應該從中慢慢引導孩子腳踏實地,把注意力放在學習這件事本身上。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三、父母應該是孩子的粉絲,而不是經紀人。

1. 和孩子共同分擔。

主持人吳昕在採訪中說道:小時候她的父母讓她學哪個東西,她就拼了命的學,不管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東西,這樣東西是不是適合自己。長大後,當發現自己根本不是主持人這塊料時,告訴父母想離開湖南臺,可是父母卻堅決讓她留下,讓她繼續努力。當時她特別希望父母能夠讓她回去,因為她知道她在主持界再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因此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是表現結果不佳時,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的方向錯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味地催促孩子要努力要努力,倒不如教孩子如何做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來得有效。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2. 訂立合適的目標。

孩子才上幼兒園,精力和能力都有限。父母如果給孩子盲目訂立目標,心比天高,天天夢想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一旦孩子沒有達到,父母對孩子就會大失所望,把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因此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能力訂立目標,那種孩子稍比平常努力一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

3. 站在孩子的立場。

兒歌《爸爸媽媽聽我說》中有一句歌詞是“我學的太多消化不了”。雖然今後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鋪路,勢必要從娃娃抓起。可是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孩子的童年就一次,兒童天性愛玩。李大釗曾說過“學就要好好地學,玩就要好好地玩”。家長與其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興趣班上,倒不如尊重孩子,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學中玩,玩中學,勞逸結合,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當孩子所有的犧牲和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的冷眼和責備只會讓孩子更加寒心和痛苦。所謂親子關係,飽含的應該是溫暖、理解、愛、是一句簡單的“孩子,你真棒!”“沒關係,我們努力過了,結果不重要”。當父母在訓斥孩子不努力時,是否有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給了孩子哪些幫助。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總是看不見”?孩子的這些想法,你瞭解過嗎?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不是也深陷“孩子不努力”的怪圈當中呢?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在苦惱“爸媽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呢?一起來分享你的故事和心得吧。

-----------------------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