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一、 孩子“自我中心階段”的表現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才開始分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只有當他們真正找到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我”的存在,才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而孩子2到5歲的時候,就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時候總是會以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要其他人,並且還沒有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自私的,其實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並不能夠真正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一、 孩子“自我中心階段”的表現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才開始分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只有當他們真正找到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我”的存在,才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而孩子2到5歲的時候,就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時候總是會以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要其他人,並且還沒有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自私的,其實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並不能夠真正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但有時候他們這些自私的行為中卻隱藏著一些可愛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別人喜歡的,並且自己的想法能代替其他人的想法。

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超市的時候,孩子有時候吃糖果,就會買很多,家長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候,孩子會很自豪說:這是給你們買的,你們也喜歡吃糖果。其實,這就是孩子很喜歡吃,他們就覺得父母應該也會喜歡。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一、 孩子“自我中心階段”的表現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才開始分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只有當他們真正找到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我”的存在,才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而孩子2到5歲的時候,就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時候總是會以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要其他人,並且還沒有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自私的,其實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並不能夠真正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但有時候他們這些自私的行為中卻隱藏著一些可愛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別人喜歡的,並且自己的想法能代替其他人的想法。

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超市的時候,孩子有時候吃糖果,就會買很多,家長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候,孩子會很自豪說:這是給你們買的,你們也喜歡吃糖果。其實,這就是孩子很喜歡吃,他們就覺得父母應該也會喜歡。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當然,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往往自己還不能夠懂得分享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引導孩子懂得分享,並且也要學會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想法。

二、 如何教孩子懂得分享

1. 一起分享玩遊戲

可能突然讓他將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很多孩子是接受不了的,於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替代的方式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操場去踢球,將足球踢給對方的時候,培養孩子這種一起玩一起快樂的意識。

這樣一來,如果回到家裡的時候,鄰居家的小朋友想和孩子一起玩踢球的話,孩子就會願意將自己的皮球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傳來傳去。鄰居家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喜歡玩彈珠,但就是不喜歡將自己家的彈珠給其他孩子玩,而自己一個人玩又沒有意思,所以他常常拿著彈珠不知道該幹什麼。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一、 孩子“自我中心階段”的表現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才開始分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只有當他們真正找到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我”的存在,才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而孩子2到5歲的時候,就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時候總是會以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要其他人,並且還沒有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自私的,其實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並不能夠真正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但有時候他們這些自私的行為中卻隱藏著一些可愛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別人喜歡的,並且自己的想法能代替其他人的想法。

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超市的時候,孩子有時候吃糖果,就會買很多,家長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候,孩子會很自豪說:這是給你們買的,你們也喜歡吃糖果。其實,這就是孩子很喜歡吃,他們就覺得父母應該也會喜歡。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當然,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往往自己還不能夠懂得分享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引導孩子懂得分享,並且也要學會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想法。

二、 如何教孩子懂得分享

1. 一起分享玩遊戲

可能突然讓他將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很多孩子是接受不了的,於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替代的方式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操場去踢球,將足球踢給對方的時候,培養孩子這種一起玩一起快樂的意識。

這樣一來,如果回到家裡的時候,鄰居家的小朋友想和孩子一起玩踢球的話,孩子就會願意將自己的皮球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傳來傳去。鄰居家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喜歡玩彈珠,但就是不喜歡將自己家的彈珠給其他孩子玩,而自己一個人玩又沒有意思,所以他常常拿著彈珠不知道該幹什麼。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有一次,隔壁家的小孩拿來了幾個彈珠說要和他一起玩,他自然很高興。但是對方拿的彈珠真的太大了,和自己的不匹配,不得已兩人就直接用他自己的彈珠玩了,玩了一下午,他們真的很高興,孩子也覺得原來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彈珠也是很快樂的呢。

2. 制定規則,激勵孩子分享

對於家裡有兩個差不多大孩子的家長們來說,最頭疼的就是給他們買衣服和玩具了,每次都要買兩樣相同的東西,因為害怕孩子搶。其實這種做法雖然不會讓他們對對方的東西產生興趣,但是不利於培養他們分享的習慣。

比如可以買兩個不一樣的玩具,並且提前說好哪個是自己的,哪個是對方的。當然,在玩的過程中兩之間的玩具可以相互交換著玩,如果你不給別人玩的話,你也不能玩其他人的。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或許會各自玩各自的,但是過不了多久孩子們就會覺得對方手裡的玩具也很好玩,自己也想要嘗試一下,或許他們起先是以爭搶的方式來獲得對方的玩具,但是又覺得這樣不行。於是開始兩人交換玩具一起玩,不僅能夠讓他們玩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且也讓他們學會了分享的樂趣。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一、 孩子“自我中心階段”的表現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才開始分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只有當他們真正找到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我”的存在,才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而孩子2到5歲的時候,就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時候總是會以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要其他人,並且還沒有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自私的,其實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並不能夠真正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但有時候他們這些自私的行為中卻隱藏著一些可愛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別人喜歡的,並且自己的想法能代替其他人的想法。

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超市的時候,孩子有時候吃糖果,就會買很多,家長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候,孩子會很自豪說:這是給你們買的,你們也喜歡吃糖果。其實,這就是孩子很喜歡吃,他們就覺得父母應該也會喜歡。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當然,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往往自己還不能夠懂得分享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引導孩子懂得分享,並且也要學會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想法。

二、 如何教孩子懂得分享

1. 一起分享玩遊戲

可能突然讓他將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很多孩子是接受不了的,於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替代的方式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操場去踢球,將足球踢給對方的時候,培養孩子這種一起玩一起快樂的意識。

這樣一來,如果回到家裡的時候,鄰居家的小朋友想和孩子一起玩踢球的話,孩子就會願意將自己的皮球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傳來傳去。鄰居家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喜歡玩彈珠,但就是不喜歡將自己家的彈珠給其他孩子玩,而自己一個人玩又沒有意思,所以他常常拿著彈珠不知道該幹什麼。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有一次,隔壁家的小孩拿來了幾個彈珠說要和他一起玩,他自然很高興。但是對方拿的彈珠真的太大了,和自己的不匹配,不得已兩人就直接用他自己的彈珠玩了,玩了一下午,他們真的很高興,孩子也覺得原來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彈珠也是很快樂的呢。

2. 制定規則,激勵孩子分享

對於家裡有兩個差不多大孩子的家長們來說,最頭疼的就是給他們買衣服和玩具了,每次都要買兩樣相同的東西,因為害怕孩子搶。其實這種做法雖然不會讓他們對對方的東西產生興趣,但是不利於培養他們分享的習慣。

比如可以買兩個不一樣的玩具,並且提前說好哪個是自己的,哪個是對方的。當然,在玩的過程中兩之間的玩具可以相互交換著玩,如果你不給別人玩的話,你也不能玩其他人的。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或許會各自玩各自的,但是過不了多久孩子們就會覺得對方手裡的玩具也很好玩,自己也想要嘗試一下,或許他們起先是以爭搶的方式來獲得對方的玩具,但是又覺得這樣不行。於是開始兩人交換玩具一起玩,不僅能夠讓他們玩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且也讓他們學會了分享的樂趣。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3. 營造一種分享的家庭氛圍

孩子們都是喜歡模仿的,特別對於三四歲的小孩子來說,最喜歡模仿家人的做法。當然,這個時候家人們之間的一些分享行為,孩子也是會很願意去學習的。比如媽媽將蘋果分享一半給爸爸吃,孩子看到之後,可能也會將手裡的蘋果讓弟弟咬一口,這樣不僅弟弟很高興,孩子自己也懂得了分享的快樂。

或許有些孩子想要將自己手裡的蘋果給父母吃一口,可能父母這個時候覺得孩子真的很懂事,但是一般他們都會說不吃,讓孩子自己吃。其實這樣會讓孩子以為是父母不願意要自己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不懂得分享自己的東西。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象徵性的咬孩子手中的蘋果一口,並且誇讚一下蘋果和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以後就會很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了。

"
優質原創作者:嗯哼媽媽日記,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華來找兒子玩,他們都是三四歲的年紀,我心想他們應該能夠玩到一塊去。小華剛來的時候,兒子都是熱情的招待,並且和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但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華想要玩一下他旁邊的變形金剛,於是就開始玩了起來。這下被兒子發現了之後,一把奪過了小華手裡的變形金剛,並且大聲的說了一句“別動,這是我的”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聽到這個聲音之後,我趕緊過來詢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孩子將事情講述了一遍。原來只是小華只是不小心拿了爸爸剛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像兒子的處事風格,於是我就說:不要這麼小氣嘛,好東西一起玩,要學會分享。但孩子還是不願意將這個變形金剛給小華玩,小華覺得很委屈,就氣呼呼的跑回家了。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講了一下,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變得有點自私了。朋友聽完我的講述之後,並不贊同我的觀點,他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為這是屬於孩子的“自我中心階段”,發生這種行為也並不是說明他自私。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一、 孩子“自我中心階段”的表現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才開始分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的。只有當他們真正找到屬於自己東西的時候,才能真正感覺到“我”的存在,才能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而孩子2到5歲的時候,就是屬於“自我中心階段”,這個階段的時候總是會以自己制定的規則來要其他人,並且還沒有學會分享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自私的,其實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並不能夠真正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但有時候他們這些自私的行為中卻隱藏著一些可愛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自己喜歡的就是別人喜歡的,並且自己的想法能代替其他人的想法。

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超市的時候,孩子有時候吃糖果,就會買很多,家長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候,孩子會很自豪說:這是給你們買的,你們也喜歡吃糖果。其實,這就是孩子很喜歡吃,他們就覺得父母應該也會喜歡。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當然,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子往往自己還不能夠懂得分享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引導孩子懂得分享,並且也要學會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想法。

二、 如何教孩子懂得分享

1. 一起分享玩遊戲

可能突然讓他將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很多孩子是接受不了的,於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替代的方式來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到操場去踢球,將足球踢給對方的時候,培養孩子這種一起玩一起快樂的意識。

這樣一來,如果回到家裡的時候,鄰居家的小朋友想和孩子一起玩踢球的話,孩子就會願意將自己的皮球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傳來傳去。鄰居家的孩子一直以來都喜歡玩彈珠,但就是不喜歡將自己家的彈珠給其他孩子玩,而自己一個人玩又沒有意思,所以他常常拿著彈珠不知道該幹什麼。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有一次,隔壁家的小孩拿來了幾個彈珠說要和他一起玩,他自然很高興。但是對方拿的彈珠真的太大了,和自己的不匹配,不得已兩人就直接用他自己的彈珠玩了,玩了一下午,他們真的很高興,孩子也覺得原來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彈珠也是很快樂的呢。

2. 制定規則,激勵孩子分享

對於家裡有兩個差不多大孩子的家長們來說,最頭疼的就是給他們買衣服和玩具了,每次都要買兩樣相同的東西,因為害怕孩子搶。其實這種做法雖然不會讓他們對對方的東西產生興趣,但是不利於培養他們分享的習慣。

比如可以買兩個不一樣的玩具,並且提前說好哪個是自己的,哪個是對方的。當然,在玩的過程中兩之間的玩具可以相互交換著玩,如果你不給別人玩的話,你也不能玩其他人的。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或許會各自玩各自的,但是過不了多久孩子們就會覺得對方手裡的玩具也很好玩,自己也想要嘗試一下,或許他們起先是以爭搶的方式來獲得對方的玩具,但是又覺得這樣不行。於是開始兩人交換玩具一起玩,不僅能夠讓他們玩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且也讓他們學會了分享的樂趣。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3. 營造一種分享的家庭氛圍

孩子們都是喜歡模仿的,特別對於三四歲的小孩子來說,最喜歡模仿家人的做法。當然,這個時候家人們之間的一些分享行為,孩子也是會很願意去學習的。比如媽媽將蘋果分享一半給爸爸吃,孩子看到之後,可能也會將手裡的蘋果讓弟弟咬一口,這樣不僅弟弟很高興,孩子自己也懂得了分享的快樂。

或許有些孩子想要將自己手裡的蘋果給父母吃一口,可能父母這個時候覺得孩子真的很懂事,但是一般他們都會說不吃,讓孩子自己吃。其實這樣會讓孩子以為是父母不願意要自己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不懂得分享自己的東西。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象徵性的咬孩子手中的蘋果一口,並且誇讚一下蘋果和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以後就會很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了。

“那是我的,不許動”,父母誤會孩子是自私,他只是還不懂分享

孩子要學會分享是很重要的,這不僅是一種家教行為的展現,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當然,對於家長們來說,一定要及時抓住孩子學會分享的關鍵時期,培養他們願意分享,理解他人需求的一種習慣,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

你家的孩子有自私的行為嗎?想讓他學會分享,你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我是一位5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位高級育兒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我將把我的經驗理念分享給你,一起學好“孩子成長”這一課吧。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分享給更多的寶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