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不完美媽媽 讀書 文章 論語 三字經 雯子育兒 2019-04-04
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文/ 雯子

1

上週末受朋友邀請去他們家吃晚飯,剛一進門,我就看見他9歲的兒子坐在陽臺的椅子上,正抱著一本書埋頭苦讀。

起初我以為他在看一般孩子看的課外書,等湊近之後才發現,這孩子竟然在看《時間簡史》,更讓我驚訝的是,他旁邊還擺著一本《人類簡史》,我隨手翻了一下,裡面還有他做的標註和筆記。

伴著心裡的一陣疑慮,我問了句:"這書你看得懂麼?"

那孩子瞪大眼鏡看著我,點點頭,然後說了句:"第一遍不太懂,後來我爸爸解釋完,多看幾遍,就懂了。"

說罷,還翻開自己剛看的那本書和我講解起來,在哪裡有什麼困惑,在哪裡又有什麼感悟。

要不是朋友在一旁打斷他兒子,估計我要請他收下我的膝蓋了——

"這……現在的孩子都這麼厲害?!"

不過再仔細想想,其實這事也合乎常理。

朋友是個骨灰級書痴,微信讀書的閱讀量平均在每月15本,每週末必去一次書城,每個月都會在家裡舉辦一次小型讀書會,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他兒子從小就開始讀唐詩、三字經,8歲不到,就開始參加他和朋友的讀書會,光《論語》就讀了三遍,學習成績更是好的沒話說。

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是父母現在的樣子。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眼界品位,決定了你的孩子從哪裡開始,走向何處,如何成長。

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2

父母的格局,不僅在於物質,眼界,格局,還在於家的溫度、親人之間的愛意。

因一篇《感謝貧窮》而刷爆網絡的寒門學子王心儀。

在文章裡,王心儀訴說了生活的艱難,生於貧困縣,農民家庭,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僅僅依靠著家裡的兩畝田地和出外打工收入微薄的父親。

儘管生活艱辛,媽媽卻從沒在孩子面前抱怨,也沒有因為生活的貧瘠而減少對孩子們的愛。家裡到學校的那條路,坑坑窪窪,極為難走,無論颳風下雨,都有母親接送,從不誤時;

學校裡因衣服土氣,受到同學嘲笑,母親總會積極地開導她;

無論多難,這個家庭從沒有讓孩子放棄讀書的打算,而是全力支持與鼓勵孩子,學得更高,走得更遠。

因為母親篤定,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

在這個寒門家庭中,雖然物質貧乏,但是家人的愛與陪伴滋養了孩子的心,不僅如此,父母的思想觀念也十分長遠,從來沒有因為眼前的困難,有讓孩子放棄讀書的打算。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同於有錢的父母。他們往往具備的是:努力,勤奮和自我養成的教養,最重要的,是擁有對萬事萬物的平和。

他們讓孩子知道,一個人只要非常努力,是可以有機會成功的;一個人不應該囿於外在,而是應該修煉內心;一個人不需要為了物質而束縛自己,有更廣闊的天空可以去翱翔。

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3

我有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他非常敬仰自己的父母。

當年他上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博覽群書,揮筆洋洋灑灑寫出的文章也讓老師讚不絕口。

究其原因,他的父母也十分熱愛閱讀。

直到現在這個被智能手機操縱的年代,他們一家人在一起生活還是保持著閱讀書籍的好習慣。

有好多人對學霸的刻板印象是自私且自命不凡,但和這位學生相處,我卻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交往的品質以及值得學習的智慧。

我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他父母的智慧。

每個孩子身上都會有父母的影子,不單單是長相,還有氣質和品格。

每個小朋友總是在潛意識裡模仿著這個和自己最親近的大人的一舉一動。父母要做到的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4

朝夕相處的孩子所看到的便是家長的價值走向,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孩子的家庭環境比求學路上所學習到的知識更為重要的道理。

試想,如果父母的三觀扭曲,那麼孩子又怎能有一個良好的判斷呢?

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父母的眼界有多遠,孩子未來的路就有多長;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未來的發展就有多廣闊;父母的關係有多融洽,孩子的幸福度就有多高。

孩子的未來怎樣,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雯子:兩個男孩的媽,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中年少女。關注【雯子育兒】,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