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
"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圖|文原創:雪媽育兒

孩子的成長並非永遠都是一帆風順,新手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育兒經驗,容易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走彎路。特別是孩子在2-5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更是讓不少父母為此煩惱不已。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例如,孩子會抓人,打人或者是故意反抗父母的意願,這些行為的發生其實並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兒童成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可能會將這種情形延續下去,甚至在上學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也難以改變。

"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圖|文原創:雪媽育兒

孩子的成長並非永遠都是一帆風順,新手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育兒經驗,容易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走彎路。特別是孩子在2-5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更是讓不少父母為此煩惱不已。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例如,孩子會抓人,打人或者是故意反抗父母的意願,這些行為的發生其實並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兒童成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可能會將這種情形延續下去,甚至在上學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也難以改變。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兒童異常行為的發生原理

多數孩子在2-5歲這一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和舉動,有一部分是比較柔和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具有攻擊性的。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些異常行為,是由於孩子皮層下中樞的活動所引起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雖然已經趨近於完善,但是對於情緒的管控能力有限,所以會非常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脾氣暴躁等異常的舉動。

這一階段對於嬰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大多數敏感期均集中於此,父母如果在此時貿然處置,很可能會為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留下隱患。而且,一旦將錯誤的行為方式養成習慣,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遇到這些異常行為的發生時,家長應該使用更科學和柔和的方式進行處理。

2-5歲的孩子會發生哪些異常行為?

孩子的異常行為時有發生,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2-5歲是兒童異常行為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因此引起一些過激行為和異常舉動。想要從容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提前瞭解,孩子可能會發生哪些異常舉動。

1、 無緣無故的哭鬧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的哭鬧,沒有任何的緣由,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情況,其實多發生在孩子還不能表達自身意願的階段,除了身體的不適以外,孩子還會有一些心理訴求。

一旦孩子的心理訴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感受。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很容易讓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依賴感發生破裂,再想重新建立起來就很變得很難。

2、 打人、抓人

當孩子出現打人、抓人的行為時,說明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以後,慾望也就隨之產生。孩子可能會希望擁有某種玩具,或者是喜歡吃某一種零食,如果這些願望不能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出現打人、抓人等攻擊性行為。

3、 挑戰父母的權威

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孩子會一反常態的對家長說“不”。這種表現,也是孩子的異常表現之一。這種行為,表明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意識,認為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有權拒絕他人的要求。

"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圖|文原創:雪媽育兒

孩子的成長並非永遠都是一帆風順,新手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育兒經驗,容易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走彎路。特別是孩子在2-5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更是讓不少父母為此煩惱不已。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例如,孩子會抓人,打人或者是故意反抗父母的意願,這些行為的發生其實並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兒童成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可能會將這種情形延續下去,甚至在上學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也難以改變。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兒童異常行為的發生原理

多數孩子在2-5歲這一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和舉動,有一部分是比較柔和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具有攻擊性的。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些異常行為,是由於孩子皮層下中樞的活動所引起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雖然已經趨近於完善,但是對於情緒的管控能力有限,所以會非常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脾氣暴躁等異常的舉動。

這一階段對於嬰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大多數敏感期均集中於此,父母如果在此時貿然處置,很可能會為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留下隱患。而且,一旦將錯誤的行為方式養成習慣,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遇到這些異常行為的發生時,家長應該使用更科學和柔和的方式進行處理。

2-5歲的孩子會發生哪些異常行為?

孩子的異常行為時有發生,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2-5歲是兒童異常行為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因此引起一些過激行為和異常舉動。想要從容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提前瞭解,孩子可能會發生哪些異常舉動。

1、 無緣無故的哭鬧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的哭鬧,沒有任何的緣由,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情況,其實多發生在孩子還不能表達自身意願的階段,除了身體的不適以外,孩子還會有一些心理訴求。

一旦孩子的心理訴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感受。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很容易讓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依賴感發生破裂,再想重新建立起來就很變得很難。

2、 打人、抓人

當孩子出現打人、抓人的行為時,說明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以後,慾望也就隨之產生。孩子可能會希望擁有某種玩具,或者是喜歡吃某一種零食,如果這些願望不能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出現打人、抓人等攻擊性行為。

3、 挑戰父母的權威

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孩子會一反常態的對家長說“不”。這種表現,也是孩子的異常表現之一。這種行為,表明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意識,認為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有權拒絕他人的要求。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4、 吮吸手指

有一天,偶然發現孩子開始咬手指,吮吸手指,這表明孩子開始缺乏安全感了,希望通過吮吸手指獲取安全感。吮吸手指是每個嬰兒與生俱來的習性,但當孩子在2歲以後還經常出現這樣的習慣,表示孩子所處的生活氛圍很壓抑,需要吮吸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

孩子發生異常行為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發生上述的異常行為時,父母應保持冷靜,不應隨心所欲的對孩子進行處罰。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應該嚴禁打罵,因為打罵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1、 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轉移嬰幼兒注意力的方式,將孩子從哭鬧的氛圍中分離出來。我們可以拿出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愛吃的食物,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等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安撫,瞭解孩子的訴求。我們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並在滿足之後,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圖|文原創:雪媽育兒

孩子的成長並非永遠都是一帆風順,新手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育兒經驗,容易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走彎路。特別是孩子在2-5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更是讓不少父母為此煩惱不已。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例如,孩子會抓人,打人或者是故意反抗父母的意願,這些行為的發生其實並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兒童成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可能會將這種情形延續下去,甚至在上學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也難以改變。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兒童異常行為的發生原理

多數孩子在2-5歲這一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和舉動,有一部分是比較柔和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具有攻擊性的。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些異常行為,是由於孩子皮層下中樞的活動所引起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雖然已經趨近於完善,但是對於情緒的管控能力有限,所以會非常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脾氣暴躁等異常的舉動。

這一階段對於嬰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大多數敏感期均集中於此,父母如果在此時貿然處置,很可能會為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留下隱患。而且,一旦將錯誤的行為方式養成習慣,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遇到這些異常行為的發生時,家長應該使用更科學和柔和的方式進行處理。

2-5歲的孩子會發生哪些異常行為?

孩子的異常行為時有發生,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2-5歲是兒童異常行為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因此引起一些過激行為和異常舉動。想要從容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提前瞭解,孩子可能會發生哪些異常舉動。

1、 無緣無故的哭鬧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的哭鬧,沒有任何的緣由,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情況,其實多發生在孩子還不能表達自身意願的階段,除了身體的不適以外,孩子還會有一些心理訴求。

一旦孩子的心理訴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感受。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很容易讓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依賴感發生破裂,再想重新建立起來就很變得很難。

2、 打人、抓人

當孩子出現打人、抓人的行為時,說明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以後,慾望也就隨之產生。孩子可能會希望擁有某種玩具,或者是喜歡吃某一種零食,如果這些願望不能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出現打人、抓人等攻擊性行為。

3、 挑戰父母的權威

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孩子會一反常態的對家長說“不”。這種表現,也是孩子的異常表現之一。這種行為,表明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意識,認為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有權拒絕他人的要求。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4、 吮吸手指

有一天,偶然發現孩子開始咬手指,吮吸手指,這表明孩子開始缺乏安全感了,希望通過吮吸手指獲取安全感。吮吸手指是每個嬰兒與生俱來的習性,但當孩子在2歲以後還經常出現這樣的習慣,表示孩子所處的生活氛圍很壓抑,需要吮吸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

孩子發生異常行為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發生上述的異常行為時,父母應保持冷靜,不應隨心所欲的對孩子進行處罰。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應該嚴禁打罵,因為打罵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1、 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轉移嬰幼兒注意力的方式,將孩子從哭鬧的氛圍中分離出來。我們可以拿出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愛吃的食物,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等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安撫,瞭解孩子的訴求。我們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並在滿足之後,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2、 理解和尊重

當孩子產生獨立意識之後,就會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這是孩子長大的標誌,意味著孩子已經可以跳脫出父母的束縛,擁有了獨立的思想,父母應該為此感到高興。這一階段的孩子,可能會管父母要東西,並有意識的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這時候,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對於孩子的想法,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引導。父母不宜在這個時候與孩子爭論,或者是處罰孩子,因為孩子的這一個階段很短暫,可以等孩子平穩過渡之後再找時機進行教育。

3、 給孩子愛的陪伴

當孩子出現吸手指的行為時,從側面可以反映出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有可能是由於父母對孩子不夠關心,或者是家庭氛圍不和諧所致。出現這種問題時,父母在家中的時候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除此之外,親子互動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有時間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轉轉,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接觸新鮮的人和事,有利於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全感。

4、 適當的懲罰措施

當孩子的異常行為具有破壞性時,父母就應該採取一些適當的懲罰措施,防止將孩子的破壞性擴大。例如,孩子打人罵人,隨意砸東西,這種行為如果養成習慣,後果會很嚴重。此時,一味的說教已經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就需要給孩子適當的懲罰措施了。

不過懲罰不代表打罵,懲罰的方式應該是一些能夠讓孩子印象深刻,且有意義的事。例如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或者是暫時的拿走孩子的心愛之物。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圖|文原創:雪媽育兒

孩子的成長並非永遠都是一帆風順,新手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育兒經驗,容易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走彎路。特別是孩子在2-5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更是讓不少父母為此煩惱不已。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例如,孩子會抓人,打人或者是故意反抗父母的意願,這些行為的發生其實並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兒童成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可能會將這種情形延續下去,甚至在上學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也難以改變。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兒童異常行為的發生原理

多數孩子在2-5歲這一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和舉動,有一部分是比較柔和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具有攻擊性的。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些異常行為,是由於孩子皮層下中樞的活動所引起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雖然已經趨近於完善,但是對於情緒的管控能力有限,所以會非常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脾氣暴躁等異常的舉動。

這一階段對於嬰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大多數敏感期均集中於此,父母如果在此時貿然處置,很可能會為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留下隱患。而且,一旦將錯誤的行為方式養成習慣,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遇到這些異常行為的發生時,家長應該使用更科學和柔和的方式進行處理。

2-5歲的孩子會發生哪些異常行為?

孩子的異常行為時有發生,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2-5歲是兒童異常行為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因此引起一些過激行為和異常舉動。想要從容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提前瞭解,孩子可能會發生哪些異常舉動。

1、 無緣無故的哭鬧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的哭鬧,沒有任何的緣由,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情況,其實多發生在孩子還不能表達自身意願的階段,除了身體的不適以外,孩子還會有一些心理訴求。

一旦孩子的心理訴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感受。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很容易讓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依賴感發生破裂,再想重新建立起來就很變得很難。

2、 打人、抓人

當孩子出現打人、抓人的行為時,說明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以後,慾望也就隨之產生。孩子可能會希望擁有某種玩具,或者是喜歡吃某一種零食,如果這些願望不能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出現打人、抓人等攻擊性行為。

3、 挑戰父母的權威

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孩子會一反常態的對家長說“不”。這種表現,也是孩子的異常表現之一。這種行為,表明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意識,認為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有權拒絕他人的要求。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4、 吮吸手指

有一天,偶然發現孩子開始咬手指,吮吸手指,這表明孩子開始缺乏安全感了,希望通過吮吸手指獲取安全感。吮吸手指是每個嬰兒與生俱來的習性,但當孩子在2歲以後還經常出現這樣的習慣,表示孩子所處的生活氛圍很壓抑,需要吮吸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

孩子發生異常行為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發生上述的異常行為時,父母應保持冷靜,不應隨心所欲的對孩子進行處罰。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應該嚴禁打罵,因為打罵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1、 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轉移嬰幼兒注意力的方式,將孩子從哭鬧的氛圍中分離出來。我們可以拿出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愛吃的食物,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等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安撫,瞭解孩子的訴求。我們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並在滿足之後,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2、 理解和尊重

當孩子產生獨立意識之後,就會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這是孩子長大的標誌,意味著孩子已經可以跳脫出父母的束縛,擁有了獨立的思想,父母應該為此感到高興。這一階段的孩子,可能會管父母要東西,並有意識的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這時候,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對於孩子的想法,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引導。父母不宜在這個時候與孩子爭論,或者是處罰孩子,因為孩子的這一個階段很短暫,可以等孩子平穩過渡之後再找時機進行教育。

3、 給孩子愛的陪伴

當孩子出現吸手指的行為時,從側面可以反映出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有可能是由於父母對孩子不夠關心,或者是家庭氛圍不和諧所致。出現這種問題時,父母在家中的時候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除此之外,親子互動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有時間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轉轉,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接觸新鮮的人和事,有利於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全感。

4、 適當的懲罰措施

當孩子的異常行為具有破壞性時,父母就應該採取一些適當的懲罰措施,防止將孩子的破壞性擴大。例如,孩子打人罵人,隨意砸東西,這種行為如果養成習慣,後果會很嚴重。此時,一味的說教已經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就需要給孩子適當的懲罰措施了。

不過懲罰不代表打罵,懲罰的方式應該是一些能夠讓孩子印象深刻,且有意義的事。例如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或者是暫時的拿走孩子的心愛之物。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已經使用了錯誤的處理方式,該如何挽回?

很多時候,父母在育兒的路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前瞻性,往往都是臨時抱佛腳,走一步看一步。有時候已經採取了錯誤的育兒方式,自己還不自知。結果上網一查,看專家說的後果那麼嚴重,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

1、及時糾正錯誤

其實在育兒的路上,並不會因為某一件事,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如果真的是這樣,孩子的內心未免也太脆弱了。真正會影響孩子的,是已經做錯了一次,卻不知改正,一直錯下去。長期處於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下,再好的孩子也會被家長帶壞。因此,家長應該注意的是,已經做錯了,就應該及時糾正,以免對孩子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2、幫助孩子重塑自信

父母對孩子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例如打罵,貶低等,孩子的內心就會對父母有所芥蒂,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父母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重塑自信心。

我們應該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尊重孩子的個性,增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的閃光點上,看到孩子積極向上的一面,對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

孩子的某些異常行為,其實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段,儘管會有一些異常行為,但是大多都是不具備危害性的。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產生了危害,對自身或他人造成了損害的話,那麼這種行為很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父母其中如果有一方易怒和暴躁,那麼孩子也有很大概率會產生這樣的性格。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家庭環境和氛圍,也是能夠影響到孩子行為的重要因素。

在實際生活中,遺傳因素對性格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後天的影響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家長也應該規範自身的行為,以免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範。

"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圖|文原創:雪媽育兒

孩子的成長並非永遠都是一帆風順,新手爸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由於缺乏育兒經驗,容易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走彎路。特別是孩子在2-5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舉動,更是讓不少父母為此煩惱不已。

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例如,孩子會抓人,打人或者是故意反抗父母的意願,這些行為的發生其實並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兒童成長髮育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可能會將這種情形延續下去,甚至在上學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方式也難以改變。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兒童異常行為的發生原理

多數孩子在2-5歲這一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和舉動,有一部分是比較柔和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具有攻擊性的。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些異常行為,是由於孩子皮層下中樞的活動所引起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雖然已經趨近於完善,但是對於情緒的管控能力有限,所以會非常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脾氣暴躁等異常的舉動。

這一階段對於嬰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孩子的大多數敏感期均集中於此,父母如果在此時貿然處置,很可能會為孩子某些能力的發展留下隱患。而且,一旦將錯誤的行為方式養成習慣,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遇到這些異常行為的發生時,家長應該使用更科學和柔和的方式進行處理。

2-5歲的孩子會發生哪些異常行為?

孩子的異常行為時有發生,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2-5歲是兒童異常行為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因此引起一些過激行為和異常舉動。想要從容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提前瞭解,孩子可能會發生哪些異常舉動。

1、 無緣無故的哭鬧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有時候會突然的哭鬧,沒有任何的緣由,去醫院檢查身體也沒有任何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情況,其實多發生在孩子還不能表達自身意願的階段,除了身體的不適以外,孩子還會有一些心理訴求。

一旦孩子的心理訴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用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感受。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很容易讓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依賴感發生破裂,再想重新建立起來就很變得很難。

2、 打人、抓人

當孩子出現打人、抓人的行為時,說明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以後,慾望也就隨之產生。孩子可能會希望擁有某種玩具,或者是喜歡吃某一種零食,如果這些願望不能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出現打人、抓人等攻擊性行為。

3、 挑戰父母的權威

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孩子會一反常態的對家長說“不”。這種表現,也是孩子的異常表現之一。這種行為,表明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意識,認為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有權拒絕他人的要求。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4、 吮吸手指

有一天,偶然發現孩子開始咬手指,吮吸手指,這表明孩子開始缺乏安全感了,希望通過吮吸手指獲取安全感。吮吸手指是每個嬰兒與生俱來的習性,但當孩子在2歲以後還經常出現這樣的習慣,表示孩子所處的生活氛圍很壓抑,需要吮吸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

孩子發生異常行為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當孩子發生上述的異常行為時,父母應保持冷靜,不應隨心所欲的對孩子進行處罰。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應該嚴禁打罵,因為打罵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還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1、 轉移注意力

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採取轉移嬰幼兒注意力的方式,將孩子從哭鬧的氛圍中分離出來。我們可以拿出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愛吃的食物,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

等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安撫,瞭解孩子的訴求。我們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並在滿足之後,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2、 理解和尊重

當孩子產生獨立意識之後,就會有自己的願望和想法。這是孩子長大的標誌,意味著孩子已經可以跳脫出父母的束縛,擁有了獨立的思想,父母應該為此感到高興。這一階段的孩子,可能會管父母要東西,並有意識的去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這時候,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對於孩子的想法,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引導。父母不宜在這個時候與孩子爭論,或者是處罰孩子,因為孩子的這一個階段很短暫,可以等孩子平穩過渡之後再找時機進行教育。

3、 給孩子愛的陪伴

當孩子出現吸手指的行為時,從側面可以反映出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有可能是由於父母對孩子不夠關心,或者是家庭氛圍不和諧所致。出現這種問題時,父母在家中的時候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除此之外,親子互動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有時間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轉轉,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接觸新鮮的人和事,有利於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全感。

4、 適當的懲罰措施

當孩子的異常行為具有破壞性時,父母就應該採取一些適當的懲罰措施,防止將孩子的破壞性擴大。例如,孩子打人罵人,隨意砸東西,這種行為如果養成習慣,後果會很嚴重。此時,一味的說教已經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就需要給孩子適當的懲罰措施了。

不過懲罰不代表打罵,懲罰的方式應該是一些能夠讓孩子印象深刻,且有意義的事。例如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或者是暫時的拿走孩子的心愛之物。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已經使用了錯誤的處理方式,該如何挽回?

很多時候,父母在育兒的路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前瞻性,往往都是臨時抱佛腳,走一步看一步。有時候已經採取了錯誤的育兒方式,自己還不自知。結果上網一查,看專家說的後果那麼嚴重,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得團團轉。

1、及時糾正錯誤

其實在育兒的路上,並不會因為某一件事,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如果真的是這樣,孩子的內心未免也太脆弱了。真正會影響孩子的,是已經做錯了一次,卻不知改正,一直錯下去。長期處於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下,再好的孩子也會被家長帶壞。因此,家長應該注意的是,已經做錯了,就應該及時糾正,以免對孩子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2、幫助孩子重塑自信

父母對孩子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例如打罵,貶低等,孩子的內心就會對父母有所芥蒂,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父母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重塑自信心。

我們應該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尊重孩子的個性,增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的閃光點上,看到孩子積極向上的一面,對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

孩子的某些異常行為,其實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段,儘管會有一些異常行為,但是大多都是不具備危害性的。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產生了危害,對自身或他人造成了損害的話,那麼這種行為很可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父母其中如果有一方易怒和暴躁,那麼孩子也有很大概率會產生這樣的性格。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家庭環境和氛圍,也是能夠影響到孩子行為的重要因素。

在實際生活中,遺傳因素對性格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後天的影響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家長也應該規範自身的行為,以免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範。

孩子出現這四種異常行為時,家長不必慌,四種方法教你輕鬆應對

孩子在學齡前的那一段時間,是最需要家長關注的階段,當孩子發生某些異常行為之前,家長就需要提前瞭解應對的措施和方法,以免因為不當的處理方式,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已經採取了錯誤的方式也不要緊,我們也可以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補救。

孩子的教育並非一朝一夕,只有持之以恆方能見到效果。因此,一時的錯誤並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大的影響,家長也不必過於掛懷。明智的家長,應當在意識到出現的問題時,及時的修正自己的行為和處理方式。只有這樣,家長們才能在育兒的路上不忘初心。

關注@雪媽育兒,學習最先進的育兒方法,瞭解最新鮮的育兒資訊,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是您科學育兒的好幫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