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不完美媽媽 玩具 體育 文章 香妮媽媽 2019-09-12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要了解霍曼斯的這6個命題

  • 刺激命題

刺激命題是指在過去某個時間段,若是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給人帶來特定的報酬,那麼未來一旦出現這種類似的刺激,這個個體就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某樣特定的刺激物質,那麼就會直接激發孩子的潛能。這便是獎勵機制存在的緣由,當父母不斷用獎勵刺激孩子完成某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激發孩子的潛能,潛意識將這件事情和獎勵畫上等號,這便是原因所在。

  • 價值命題

人的主觀價值理論決定了當做某件事會給自己帶來獎勵後,那麼便會多次採取同樣的措施。

父母之所以喜歡以獎勵為目的刺激孩子學習就是因為一開始孩子接受這種交換形式,無形之中會提升學習熱情,家長看到孩子的反應,自然而然會持續選擇這種措施。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要了解霍曼斯的這6個命題

  • 刺激命題

刺激命題是指在過去某個時間段,若是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給人帶來特定的報酬,那麼未來一旦出現這種類似的刺激,這個個體就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某樣特定的刺激物質,那麼就會直接激發孩子的潛能。這便是獎勵機制存在的緣由,當父母不斷用獎勵刺激孩子完成某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激發孩子的潛能,潛意識將這件事情和獎勵畫上等號,這便是原因所在。

  • 價值命題

人的主觀價值理論決定了當做某件事會給自己帶來獎勵後,那麼便會多次採取同樣的措施。

父母之所以喜歡以獎勵為目的刺激孩子學習就是因為一開始孩子接受這種交換形式,無形之中會提升學習熱情,家長看到孩子的反應,自然而然會持續選擇這種措施。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獎勵孩子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在某件事情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感,那麼,當獎勵這個媒介脫離後,還可以持續性的感興趣。

  • 成功命題

根據研究表示,有規律的獎勵帶有一定的反應動能,形成行為上的死循環,而沒有規律的獎勵措施無形之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意外性心理和刺激大腦機能。

父母獎勵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獎勵的方式方法,不要讓獎勵成為一種機制,像個機器一樣分門別類。意外性的獎勵更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動性,能動性的形成比任何獎勵都有用。

  • 剝奪——滿足命題

經濟學上有一個規律,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頻繁的獲得某種報酬,會導致滿足感和價值感的降低。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育兒方面,也就是說,父母若是頻繁的獎勵孩子,那麼就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價值感和對獎勵的物質滿足感,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關於孩子的學習便是如此,獎勵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若是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其結果可見一斑。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要了解霍曼斯的這6個命題

  • 刺激命題

刺激命題是指在過去某個時間段,若是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給人帶來特定的報酬,那麼未來一旦出現這種類似的刺激,這個個體就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某樣特定的刺激物質,那麼就會直接激發孩子的潛能。這便是獎勵機制存在的緣由,當父母不斷用獎勵刺激孩子完成某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激發孩子的潛能,潛意識將這件事情和獎勵畫上等號,這便是原因所在。

  • 價值命題

人的主觀價值理論決定了當做某件事會給自己帶來獎勵後,那麼便會多次採取同樣的措施。

父母之所以喜歡以獎勵為目的刺激孩子學習就是因為一開始孩子接受這種交換形式,無形之中會提升學習熱情,家長看到孩子的反應,自然而然會持續選擇這種措施。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獎勵孩子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在某件事情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感,那麼,當獎勵這個媒介脫離後,還可以持續性的感興趣。

  • 成功命題

根據研究表示,有規律的獎勵帶有一定的反應動能,形成行為上的死循環,而沒有規律的獎勵措施無形之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意外性心理和刺激大腦機能。

父母獎勵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獎勵的方式方法,不要讓獎勵成為一種機制,像個機器一樣分門別類。意外性的獎勵更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動性,能動性的形成比任何獎勵都有用。

  • 剝奪——滿足命題

經濟學上有一個規律,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頻繁的獲得某種報酬,會導致滿足感和價值感的降低。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育兒方面,也就是說,父母若是頻繁的獎勵孩子,那麼就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價值感和對獎勵的物質滿足感,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關於孩子的學習便是如此,獎勵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若是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其結果可見一斑。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 攻擊——贊同命題

這個命題有著雙重含義,一方面是指當預期報酬低於實際報酬,那麼便會採取攻擊措施;若是預期報酬大於實際報酬,那麼就會持續進行這種行為。

父母不能持續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這樣做的後果只會導致難以承受的結果。習慣性的拿行為換取獎勵的思維一旦建立,就會擴大孩子的佔有慾,孩子的需求會越發的擴張,不利於成長。

  • 理性命題

霍曼斯認為人是理性動物,做出的行為反應會根據方程式中右面數值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當對某樣東西投注的過多,其結果就會起反向運動,也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邊際遞減效應。

孩子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只會越來越無法控制,短板越補越短。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要了解霍曼斯的這6個命題

  • 刺激命題

刺激命題是指在過去某個時間段,若是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給人帶來特定的報酬,那麼未來一旦出現這種類似的刺激,這個個體就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某樣特定的刺激物質,那麼就會直接激發孩子的潛能。這便是獎勵機制存在的緣由,當父母不斷用獎勵刺激孩子完成某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激發孩子的潛能,潛意識將這件事情和獎勵畫上等號,這便是原因所在。

  • 價值命題

人的主觀價值理論決定了當做某件事會給自己帶來獎勵後,那麼便會多次採取同樣的措施。

父母之所以喜歡以獎勵為目的刺激孩子學習就是因為一開始孩子接受這種交換形式,無形之中會提升學習熱情,家長看到孩子的反應,自然而然會持續選擇這種措施。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獎勵孩子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在某件事情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感,那麼,當獎勵這個媒介脫離後,還可以持續性的感興趣。

  • 成功命題

根據研究表示,有規律的獎勵帶有一定的反應動能,形成行為上的死循環,而沒有規律的獎勵措施無形之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意外性心理和刺激大腦機能。

父母獎勵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獎勵的方式方法,不要讓獎勵成為一種機制,像個機器一樣分門別類。意外性的獎勵更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動性,能動性的形成比任何獎勵都有用。

  • 剝奪——滿足命題

經濟學上有一個規律,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頻繁的獲得某種報酬,會導致滿足感和價值感的降低。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育兒方面,也就是說,父母若是頻繁的獎勵孩子,那麼就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價值感和對獎勵的物質滿足感,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關於孩子的學習便是如此,獎勵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若是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其結果可見一斑。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 攻擊——贊同命題

這個命題有著雙重含義,一方面是指當預期報酬低於實際報酬,那麼便會採取攻擊措施;若是預期報酬大於實際報酬,那麼就會持續進行這種行為。

父母不能持續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這樣做的後果只會導致難以承受的結果。習慣性的拿行為換取獎勵的思維一旦建立,就會擴大孩子的佔有慾,孩子的需求會越發的擴張,不利於成長。

  • 理性命題

霍曼斯認為人是理性動物,做出的行為反應會根據方程式中右面數值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當對某樣東西投注的過多,其結果就會起反向運動,也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邊際遞減效應。

孩子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只會越來越無法控制,短板越補越短。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二、為了避免孩子的短板越補越短,父母應該如何鼓勵孩子

  • 適度獎勵

獎勵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一定要注意適度原則,不要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大肆撒錢到孩子的獎勵中去,比如:低收入家庭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就會獎勵一些奢侈品,這些奢侈品對於這個家庭而言是個沉重的負擔,以此作為獎勵便是失去了獎勵本身的目的,這樣做的後果不僅不會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更會適得其反。因此,獎勵需要適度,更需要考量自身的家庭條件。

  • 精神獎勵為主

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學習,那麼就要脫離獎勵本身,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雖然都是獎勵,但是精神獎勵更能達成靈魂的契合,精神獎勵不只是口頭上的表揚,而是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愛的鼓勵,這些靈魂上的東西是再多的物質也無法進行的問題。因此,父母需要注意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在提高孩子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開展孩子的視野和見識,何樂而不為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要了解霍曼斯的這6個命題

  • 刺激命題

刺激命題是指在過去某個時間段,若是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給人帶來特定的報酬,那麼未來一旦出現這種類似的刺激,這個個體就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某樣特定的刺激物質,那麼就會直接激發孩子的潛能。這便是獎勵機制存在的緣由,當父母不斷用獎勵刺激孩子完成某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激發孩子的潛能,潛意識將這件事情和獎勵畫上等號,這便是原因所在。

  • 價值命題

人的主觀價值理論決定了當做某件事會給自己帶來獎勵後,那麼便會多次採取同樣的措施。

父母之所以喜歡以獎勵為目的刺激孩子學習就是因為一開始孩子接受這種交換形式,無形之中會提升學習熱情,家長看到孩子的反應,自然而然會持續選擇這種措施。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獎勵孩子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在某件事情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感,那麼,當獎勵這個媒介脫離後,還可以持續性的感興趣。

  • 成功命題

根據研究表示,有規律的獎勵帶有一定的反應動能,形成行為上的死循環,而沒有規律的獎勵措施無形之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意外性心理和刺激大腦機能。

父母獎勵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獎勵的方式方法,不要讓獎勵成為一種機制,像個機器一樣分門別類。意外性的獎勵更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動性,能動性的形成比任何獎勵都有用。

  • 剝奪——滿足命題

經濟學上有一個規律,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頻繁的獲得某種報酬,會導致滿足感和價值感的降低。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育兒方面,也就是說,父母若是頻繁的獎勵孩子,那麼就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價值感和對獎勵的物質滿足感,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關於孩子的學習便是如此,獎勵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若是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其結果可見一斑。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 攻擊——贊同命題

這個命題有著雙重含義,一方面是指當預期報酬低於實際報酬,那麼便會採取攻擊措施;若是預期報酬大於實際報酬,那麼就會持續進行這種行為。

父母不能持續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這樣做的後果只會導致難以承受的結果。習慣性的拿行為換取獎勵的思維一旦建立,就會擴大孩子的佔有慾,孩子的需求會越發的擴張,不利於成長。

  • 理性命題

霍曼斯認為人是理性動物,做出的行為反應會根據方程式中右面數值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當對某樣東西投注的過多,其結果就會起反向運動,也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邊際遞減效應。

孩子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只會越來越無法控制,短板越補越短。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二、為了避免孩子的短板越補越短,父母應該如何鼓勵孩子

  • 適度獎勵

獎勵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一定要注意適度原則,不要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大肆撒錢到孩子的獎勵中去,比如:低收入家庭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就會獎勵一些奢侈品,這些奢侈品對於這個家庭而言是個沉重的負擔,以此作為獎勵便是失去了獎勵本身的目的,這樣做的後果不僅不會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更會適得其反。因此,獎勵需要適度,更需要考量自身的家庭條件。

  • 精神獎勵為主

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學習,那麼就要脫離獎勵本身,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雖然都是獎勵,但是精神獎勵更能達成靈魂的契合,精神獎勵不只是口頭上的表揚,而是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愛的鼓勵,這些靈魂上的東西是再多的物質也無法進行的問題。因此,父母需要注意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在提高孩子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開展孩子的視野和見識,何樂而不為呢。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 說到做到

既是答應了孩子提供獎勵,那麼必定要完成。一諾千金才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父母的信任是通過日常小事所積累的,信任感的消失是逐步遞減的當遞減到負值的時候,那麼親子之間的關係必然是衝突。因此,面對孩子的時候,只要提出了獎勵,不管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提出就要實施徹底,千萬不要讓孩子感受到欺騙的感覺,這樣下一次的獎勵也就毫無作用了。

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告訴我們,當人在某段時間內多次重複獲得了相同的報酬,那麼,這些報酬本身對於他的價值便會降低。

就像孩子的學習熱情,經常使用獎勵維持,等遞減至孩子對獎勵無感,自然而然的對學習的熱情也會一落千丈。

倒不如從一開始就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外界物質為保障的熱情總是不穩定的,獎勵也是一個適度的物質存在。身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需要明白這些道理的存在意義,不要讓孩子徹底灰心喪氣。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的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某項事情時,若是給他提供了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那麼這件事情本身的內在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減少這個人對這件事情的興趣感。

閨蜜告訴我她家的小朋友最近有點反常,以前她總是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做什麼事情,結果都很鮮明,她告訴孩子若是把玩具收拾乾淨就獎勵棒棒糖,若是好好吃飯就給買玩具。這種獎勵的方式她屢用不鮮,孩子如今五六歲了,該上一年級了,卻明顯的厭學,她便採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卻是越發的厭惡學習。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這種過度的獎勵機制只會拉低孩子的積極性。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時常得到報酬,起初他會有非常滿足的感覺,但此後這種報酬如果重複出現,其價值就會降低。

獎勵孩子是有講究的,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霍曼斯的社會交換論提出的6個普遍性命題。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一、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要了解霍曼斯的這6個命題

  • 刺激命題

刺激命題是指在過去某個時間段,若是某種特定的刺激會給人帶來特定的報酬,那麼未來一旦出現這種類似的刺激,這個個體就會做出類似的反應。

也就是說,只要出現了某樣特定的刺激物質,那麼就會直接激發孩子的潛能。這便是獎勵機制存在的緣由,當父母不斷用獎勵刺激孩子完成某樣事情的時候,就會激發孩子的潛能,潛意識將這件事情和獎勵畫上等號,這便是原因所在。

  • 價值命題

人的主觀價值理論決定了當做某件事會給自己帶來獎勵後,那麼便會多次採取同樣的措施。

父母之所以喜歡以獎勵為目的刺激孩子學習就是因為一開始孩子接受這種交換形式,無形之中會提升學習熱情,家長看到孩子的反應,自然而然會持續選擇這種措施。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獎勵孩子需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在某件事情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感,那麼,當獎勵這個媒介脫離後,還可以持續性的感興趣。

  • 成功命題

根據研究表示,有規律的獎勵帶有一定的反應動能,形成行為上的死循環,而沒有規律的獎勵措施無形之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意外性心理和刺激大腦機能。

父母獎勵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獎勵的方式方法,不要讓獎勵成為一種機制,像個機器一樣分門別類。意外性的獎勵更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動性,能動性的形成比任何獎勵都有用。

  • 剝奪——滿足命題

經濟學上有一個規律,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頻繁的獲得某種報酬,會導致滿足感和價值感的降低。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育兒方面,也就是說,父母若是頻繁的獎勵孩子,那麼就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價值感和對獎勵的物質滿足感,到最後只會適得其反。關於孩子的學習便是如此,獎勵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若是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其結果可見一斑。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 攻擊——贊同命題

這個命題有著雙重含義,一方面是指當預期報酬低於實際報酬,那麼便會採取攻擊措施;若是預期報酬大於實際報酬,那麼就會持續進行這種行為。

父母不能持續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這樣做的後果只會導致難以承受的結果。習慣性的拿行為換取獎勵的思維一旦建立,就會擴大孩子的佔有慾,孩子的需求會越發的擴張,不利於成長。

  • 理性命題

霍曼斯認為人是理性動物,做出的行為反應會根據方程式中右面數值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當對某樣東西投注的過多,其結果就會起反向運動,也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邊際遞減效應。

孩子在這種效應的影響下只會越來越無法控制,短板越補越短。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二、為了避免孩子的短板越補越短,父母應該如何鼓勵孩子

  • 適度獎勵

獎勵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一定要注意適度原則,不要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大肆撒錢到孩子的獎勵中去,比如:低收入家庭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就會獎勵一些奢侈品,這些奢侈品對於這個家庭而言是個沉重的負擔,以此作為獎勵便是失去了獎勵本身的目的,這樣做的後果不僅不會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更會適得其反。因此,獎勵需要適度,更需要考量自身的家庭條件。

  • 精神獎勵為主

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學習,那麼就要脫離獎勵本身,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雖然都是獎勵,但是精神獎勵更能達成靈魂的契合,精神獎勵不只是口頭上的表揚,而是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愛的鼓勵,這些靈魂上的東西是再多的物質也無法進行的問題。因此,父母需要注意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在提高孩子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開展孩子的視野和見識,何樂而不為呢。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 說到做到

既是答應了孩子提供獎勵,那麼必定要完成。一諾千金才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父母的信任是通過日常小事所積累的,信任感的消失是逐步遞減的當遞減到負值的時候,那麼親子之間的關係必然是衝突。因此,面對孩子的時候,只要提出了獎勵,不管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提出就要實施徹底,千萬不要讓孩子感受到欺騙的感覺,這樣下一次的獎勵也就毫無作用了。

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告訴我們,當人在某段時間內多次重複獲得了相同的報酬,那麼,這些報酬本身對於他的價值便會降低。

就像孩子的學習熱情,經常使用獎勵維持,等遞減至孩子對獎勵無感,自然而然的對學習的熱情也會一落千丈。

倒不如從一開始就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外界物質為保障的熱情總是不穩定的,獎勵也是一個適度的物質存在。身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需要明白這些道理的存在意義,不要讓孩子徹底灰心喪氣。

獎勵孩子有講究,父母瞭解霍曼斯的6個命題,才不會“適得其反”

今日話題互動:

你明白霍曼斯的教育理念了嗎?關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你又瞭解了多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歡迎在留言下方評論告訴我們,你的熱情是對我們最大的回饋。

————————

我是香妮媽媽,有一個3歲的女兒。

育兒就像一場沒有止境的修行,一邊教子一邊學習。

歡迎點關注,瞭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經驗,一起輕鬆帶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