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長就是父母的必要責任

不完美媽媽 抑鬱症 跳槽那些事兒 幽悠說情感 2019-05-09

前不久,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在與母親發生爭執後,毅然從橋上躍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真切的感受到那位失去孩子的母親,是多麼的悲傷與自責。可以預見,在今後的歲月裡,留給這個母親的,會是怎樣揮之不去的痛苦。所以,我不想在此譴責這位母親,她已經為她的行為付出了最大的代價。但還有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母親呢?該怎樣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每個孩子身上,都承載著父母的期望與愛。這種期望與愛,可以是孩子前進的動力,也可以是壓跨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為母親,我覺得孩子的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以前說到健康,覺得只要孩子沒病身體好就行了。經過事實證明,孩子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父母的必要責任


我女兒今年也是十七歲,高二年級。我有兩個朋友的女兒跟她是同年級的。說起來可能有人不信,但事實就是:去年開始不長的一段時間裡,那兩個孩子相繼得了抑鬱症。且另兩個孩子互相併不認識。一個成績非常好,性格大大咧咧的,平時喜歡唱歌、打籃球、看足球比賽、跳街舞,完全就是一個假小子,當一聽說她得了抑鬱症,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是不是搞錯了!但事實就是這樣!這個孩子最終是休學看心理醫生治療了一段時間,然後降級了。據我所知,這個孩子得抑鬱症的根源應該是在家裡。她父母關係不好,可以整夜整夜的吵架。母親強勢,父親在家裡說不上話,但她跟父親的關係非常好,有什麼事都不會和母親說,跟父親溝通較多。隨著二胎弟弟的出生,家庭矛盾越來越嚴重,可能就忽略了正處於青春期的她,從而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另一個孩子,父母長期分居兩地,她和母親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只要當逢年過節的時候,父親才會回來與她團聚。每次我們相聚的時候,她父親都會拿我女兒和她進行比較,哪個成績最好。我女兒後來一見她父親就跑得遠遠的,因我們對我女兒的學習管教太鬆,每次都比不過她。我就對女兒說,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自己盡力就行了。記得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幾家人在一起聚餐的時候,那個孩子都是隨時帶著書包的,只要飯一吃完,就一個人坐在旁邊開始做作業。我女兒當時就是怎麼好玩怎麼玩去了。看著這個孩子這麼辛苦,我也跟她父母溝通過,能不能讓她也去玩一下,她父母說,是她自己願意做作業,不願意去玩的。當時就覺得,這個孩子太累了。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大人開玩笑說,是不是讓她父母給她生一個弟弟妹妹,陪她一起長大。當時她好像是十一二歲吧,她的回答是:要是她爸爸媽媽給她生個弟弟妹妹,她就把他(她)掐死。當時聽了,頓時一陣寒意。覺得這怎麼會是一個小女孩的話。去年聽說她得了抑鬱症,嚴重到去進行了電療。然後就斷斷續續的上學、治病。我們去看她的時候,她父親說,現在不管她喜不喜歡學習了,愛學就學,不學就算了,只要她沒事,大不了等兩年幫著找個工作,反正只有一個孩子,再怎麼說生活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我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還好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遇到這些事情,我一般都會和女兒交流看法。對兩個得抑鬱症的孩子,我女兒是這樣說的:對第一個孩子,她的生活環境太壓抑了。父母整天的爭吵,讓她透不過氣來。當自己最愛的父親,在家裡直不起腰的時候,作為女兒是想站在父親一邊幫著他的,但是現在她又沒有能力化解父母的矛盾,只有通過厭學、暴力、自殘等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讓自己處於一種病態,藉此轉移父母的關注重心,達到停戰的目的。我說這個會不會太片面太極端了?女兒說,不排隊這種可能性。因為她很多同學都會有這種想法。並且現在不是達到這個目的了嗎?父母也不吵架了,最少不當著她的面吵了,怕觸及她發病。對第二個孩子,我女兒說,是因為她太缺乏父愛了。父親長年不在家,她母親跟她溝通又少,有什麼事,她就只能自己去面對。她每次在父親回來的時候,都努力表現得最好,強迫自己懂事、好學,不讓父親失望。長年累月下來,那根弦繃得太緊了,如果遇到學習成績達不到預期等壓力,就會承受不住了。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父母的必要責任


對那個跳橋的同齡人,我女兒說,她看到視頻中那個母親捶地痛哭的時候,覺得那個母親太可憐了。但是如果在她兒子遇到問題時,不僅僅是去責罵他,而是聽聽他的說法,然後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解決問題,就不會發生這個悲劇了。

經常聽到朋友說我兩個孩子都非常懂事。我跟朋友們說,陪伴孩子平安度過關鍵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從孩子們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讓兩個孩子知道,在任何時候,父母都是站在他們身後的堅強的後盾。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孩子需要我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幫助他們。他們的平安才是我們最大的期望。大兒子軍校畢業後離開我們獨自去了兩千公里之外。面對工作崗位上的各種壓力和困難,在不洩密的情況下時常跟我們溝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們也不遺餘力的幫助他想辦法,讓孩子度過一道道難關,逐步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軍官。小女兒只要一回到家就嘰嘰喳喳不停地跟我們說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老師、同學都怎麼樣的。我們這時都會放下手裡的事情,認真的聽孩子在說些什麼,遇到覺得她可能認知有誤的時候,會提出我們的觀點與她探討。從不要求她無條件的聽從我們的意見。

記得當年在我兒子還小的時候,寫過一篇關於他早戀的文章。現在再來說說我女兒的早戀。當女兒還是初中生的時候,因為她活潑開朗的性格,讓很多同學都喜歡她。後來有一次,她班主任給我說,我女兒在早戀。我當時對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請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太嚴重。我相信我的女兒,她知道這些事的框架在哪裡,不會越過這個框架。我所說的這個框架,就是做事情的底線。我一直覺得,給孩子的行為設定一定的底線是非常有必要的。告訴孩子,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的,哪些行為是絕對不可以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要孩子不越過這些底線,作為家長,就沒必要強加干預。早戀也好、反叛也好,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過的事情。我常常說,不可能讓一個孩子,在二十歲之前都像一張白紙,然後等她滿二十歲那天,就一下子知道各種人情世故,懂得審人辨人。這個太不現實了。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自己學會辨別各種事務和各種人的好壞才是我們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我女兒初中時有所謂的男朋友,等她上高中後,有一次跟我說,我都不知道當時怎麼看上那種男生,感覺太幼稚了。我說,你成長了。不過,還有待提高。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父母的必要責任


等她高中再談戀愛的時候,她班主任也跟我聯繫了,說男孩子家長說因為兩個孩子戀愛了,影響了學習。當時我跟老師說:首先,請保護好我的女兒。我不允許任何家長在沒有我們在場的情況下,跟我女兒私自接觸。然後我會跟我女兒溝通一下情況再看怎麼辦。等女兒回來的時候,我就問她:你看上那個男孩子什麼了?她說,人長得帥,脾氣好。我說,會影響成績嗎?她說,應該不會吧。兩個人雖說是花了時間在聊天上,但是比以前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兩個人的成績都有提升,只是沒有達到他父母的要求而已。我告訴女兒,我先不說這個男孩子好還是不好,因為我跟他沒有接觸過,但是現在高中時期談戀愛確實不合適,高考對你們來說太重要了。即使你覺得沒有影響學習,但都會成為對方父母埋怨你的理由。因為他們會想,如果你們沒有談戀愛,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會更多,成績會更好,即使考了149分,也會認為如果沒有談戀愛的話會考150分。儘管誰都知道這個假設並沒有絕對依據。我不希望從一開始,你就處於被動地位。能不能先把這個事情放一放,冷處理一段時間。看下情況怎麼樣。女兒想了一下說,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憑什麼他兒子成績不理想怪我頭上。我父母都沒有怪他呢!放心吧,我知道怎麼辦。再過了一段時間,我女兒跟我說:媽媽,我覺得那個人不是我希望的樣子了,沒有主見,什麼事情都會問我怎麼辦,跟他媽媽有衝突了都是我幫他寫好短信發給他媽媽調解的。我說這很正常呀,他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本來就沒有同齡的女孩子懂事,很多事情不會處理,是因為他們正在成長當中。我女兒說,那還是算了,不可能讓我來教他吧,太累了。我說,因為面臨高考,最好這個事就淡化處理好了,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反正再過兩個月你就去美術集訓了,等明年高考完了,再自然分開比較好,不然影響了別人,你也於心不忍,當然如果中途兩個都覺得不合適更好。女兒說可以。

女兒也常常回來跟我報怨,哪個同學太作,哪個老師讓人不喜歡,這個時候,我都會認真的給她分析,怎樣正確處理同學間的關係,怎樣尊重老師,避免直接衝突。往往事情一過,孩子就放下了。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如果她能夠自己處理,就不是問題了。這個時候,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在過程中學會方法,學會獨立處事的能力,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當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請教父母時,才說明他真正的長大了。在此之前,陪伴孩子成長就是父母的必要責任!

文/更年期母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