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願意花多少時間給孩子,也就是給與了孩子多少溫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作者:傻大姐(爸媽精讀主筆)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最近新上映的電影《海蒂和爺爺》,豆瓣評分高達9.1。

影片注意講述了海蒂和爺爺相遇——分離——重聚的故事,劇情溫馨治癒。

劇中《海蒂和爺爺》中有2位小女孩讓精讀媽印象深刻:主角失去雙親的海蒂和單親家庭的貴族小姐克拉拉。

故事中克拉拉生活富裕,有大房子,有管家,還有成群的僕人。

但從影片中能看出來,克拉拉不快樂,自母親去世後雙腿不利於行,不能走出大門看看外面的世界;最親密的父親忙於經商,常年不在家。

這對於年幼的克拉拉來說,缺少親人的陪伴,無疑是孤獨的。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而主人公海蒂,是一位樂觀開朗的小姑娘。

她雖然失去父母,但有爺爺陪伴,爺爺會親手製作屬於海蒂的專屬椅子;

海蒂居住在阿爾卑斯山上,冬天爺爺會製作雪橇帶她去山下小夥伴家玩耍,傍晚再接回家,使海蒂在孤寂的冬季免於寂寞。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影片中,最後為了治癒海蒂的夢遊症,要將海蒂送回爺爺身邊時,克拉拉失控對他父親大喊:“我只有海蒂!”讓人心碎。

從影片整體來看,克拉拉應該比海蒂幸福,但事實上不是。

幸福不是由金錢決定的,它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在《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作者勞拉·E·伯克曾經提到了一項調查。

貧窮的家庭,父母無暇照顧孩子,容易產生問題。

而富裕家庭中,有些孩子卻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缺愛,孤僻,甚至犯罪等;

這是因為富裕也會讓父母產生錯覺,認為提供了很好的物質條件就能夠給孩子帶來幸福,可事實並非如此。

調查結果發現,一旦這些富裕家庭的父母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一起吃晚飯,那些發生在孩子身上的負面事情會大大減少。

從海蒂和克拉拉身上,我們看到了貧窮或者富裕並不是孩子是否幸福的原因,有沒有父母親人的愛和陪伴才是。

最好的養育,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人的愛。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想起去年看到的一篇微博,是關於一個美國喬治亞州的爸爸給女兒準備萬聖節禮物的新聞。

這位爸爸名字叫做Tim Burket,有個3歲的女兒。

為了讓女兒每年的萬聖節都能穿上炫酷的裝備,他都會付出200%的努力。

而且,準備禮物的難度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的萬聖節,女兒迷上了《銀河護衛隊》,要求爸爸扮演火箭浣熊最好的朋友小樹人。

於是,Tim從7月份開始準備,每天利用女兒睡覺後的時間,花了302個小時製作了一整套的裝備。

他說,看著女兒開心的樣子,就是讓他再花302個小時,他也願意。

而且,Tim還會親手為女兒做裙子,陪女兒各種搞怪、畫畫、做手工,他的朋友圈,幾乎每條動態都和女兒有關。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Tim Burket小“樹人”和他女兒

2017年靈感來源《銀河護衛隊》

我們不難看出來,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陪伴,還是每年萬聖節禮物的準備,這位爸爸給予孩子的,不單單是一個道具,而是付出了他的時間。

這讓精讀媽想起之前很火的一篇《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據說很多父母看完之後,都更加努力賺錢,準備帶著孩子周遊世界。

而努力賺錢也就意味著,能給與孩子的時間就更少了,這也是很多父母的現狀。

為了給孩子800萬的學區房、穿不完的品牌衣服、成堆的玩具,我們將時間全部用來賺錢,剩下的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而卻忘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們的時間。

孫瑞雪在《愛和自由》說過:“只有付出心血,讓成長的一分一秒積攢起來,才可能成就一個非常成功而幸福的孩子。

付出心血最主要的就是需要付出時間。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Tim Burket小“樹人”和他女兒

2016年靈感來源《紅鼻子馴鹿魯道夫》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也越來越大了。父母們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朋友的表妹小麗剛懷了二胎,理由居然是已經5歲的兒子不願意和他們夫妻一起生活。

原來,小麗在兒子一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回了老家由婆婆帶,平時就是節假日回家看看。

今年兒子5歲了,為了讓他能夠順利的讀小學,小麗決定要把兒子接回深圳自己的家。

誰知道,兒子堅決不同意,一聽說要離開奶奶到深圳,就大哭大鬧,很明確的表示不要爸爸媽媽,就要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為此,小麗專門請了一個月假回老家陪兒子,但也只是稍微消除了和兒子之間的陌生感,兒子依然不願意和她一起回深圳。

無奈之下,她只能同意讓兒子在老家讀小學。

“不怪孩子,是我們陪他的時間太少了”,提起兒子,小麗就忍住不流眼淚,如今想著再生一個,一定要親自帶,陪伴孩子長大。

每次在媒體裡看見看那些留守兒童,我都覺得很心酸,對孩子來說,父母在身邊陪著,比什麼都重要。

小麗的例子雖然不是常態,卻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誰花時間陪孩子,孩子就會和誰親。

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

這段時間我忙著寫作和健身,下班後陪女兒的時間少了,她前幾天忽然告訴我,她要和爺爺奶奶睡,因為媽媽太忙了。

而在此之前,她都是和我們一起睡的,這幾天我調整了計劃,每隔一天,下班後的時間全部屬於她,明顯就和我親了一些。

愛孩子,就是要在孩子身上花時間,或許你無法陪伴在他的身邊,但是你能像Tim一樣花那多的時間和心思給孩子準備禮物,孩子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那些所謂的沒時間,其實就是不重視。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當然了,對於忙碌的父母來說,還有一個救命稻草,就是所謂高質量的陪伴。

我從來都覺得這是給那些忙碌的父母的一種心理安慰。

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和還是兩個小時,對於孩子來說,從來都是不一樣的。

細想一下我們身邊,但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大部分的孩子是不是都會和爺爺奶奶更親一些?

按照道理來說,爸爸媽媽雖然陪的時間少,但是質量高,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和爺爺奶奶親呢?因為他們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更多。

塗磊在一個節目中就曾提過,他女兒小時候,每次他出差回來,就發現孩子和姥姥很親,而不太愛搭理他。

不是你所謂科學陪伴半小時就可以和孩子建立多麼親密的關係,而是要實打實的在孩子身上花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餘華在《活著》中說的那樣:“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對孩子,亦如此。

因為孩子就像我們栽種的花草一樣,是需要時間來呵護的。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當然了,很多時候,我們確實很忙,做不到全天候的陪在孩子身邊,但是我們也有很多其他方式,擠出時間花在孩子身上。

比如在準備禮物的時候,不是去淘寶下個單就大功告成了,而是像Tim一樣,親手為孩子準備一個禮物。

孩子感受到的,就會是父母濃濃愛,而不是隨便一樣東西。

每次出差的時候,花點時間為孩子挑選個禮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在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全身心的投入,把手機放在你摸不到的地方。

我喜歡看孫瑞雪老師的書,她不止一次的強調過,在孩子童年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關注和重視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她說,在孩子0-12歲期間,孩子只有得到了足夠多關注和重視,孩子才會確認,她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可愛的、重要的。

而給與孩子關注和重視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孩子身上多花時間。

就像文章提到的那個Tim一樣,為了給女兒準備萬聖節的禮物,可以花302個小時,這比你給孩子提供800萬的學區房,更重要。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願意花多少時間給孩子,也就是給與了孩子多少溫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海蒂和爺爺》: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感受到愛

​作者簡介:傻大姐,富書專欄作者,在新疆戈壁灘度過青春的女漢子,堅持寫最接地氣的情感體驗,溫柔且有力。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