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不完美媽媽 玩具 發現佩奇 YX育兒經 2019-09-17
"

在我們的教育裡,犯了錯就是要受到批評,只有被批評了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並且加以改正。但是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不但要做父母的小皇帝,犯了錯還不許父母說自己。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僅想方設法地隱瞞,被父母發現之後還要擺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不少父母又生氣又不好把話說得太狠,真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小穎的孩子今年六歲,正是“討狗嫌”的年紀,小傢伙鬼點子真不少,只要小穎稍不留神,孩子就能惹出點禍來。前幾天小穎帶著孩子去商場,正經過玩具櫃檯的時候,孩子小眼珠一轉,跟小穎說自己要看看玩具,小穎正好也要去買菜,和孩子約好匯合地點之後就去買菜了。結果不一會,小穎就聽見廣播裡提到自己的名字,趕到超市的廣播站一看,孩子正和超市的管理人員在一起。

“這位家長,你為什麼不看好你的孩子呢?你看看他把我們的櫃檯弄的!”管理員非常生氣地質問小穎。原來,小穎剛走沒多久,孩子就擺弄起了櫃檯上的玩具,我們知道有些展出的玩具是沒有包裝的,而等待出售的玩具則是包裝齊全的。孩子在玩膩了展出玩具之後,把帶包裝盒的玩具全都拿了出來,一個接一個地拆包裝,還好超市管理員及時發現,要不然孩子非得把整個玩具區全拆了不可。

你別看著孩子犯的錯不小,態度還不端正呢,回家的時候孩子連正眼都不看小穎一眼,小穎見孩子這樣,也沒怎麼和孩子說話。回到家裡之後,小穎見孩子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就一邊整理屋子一邊旁敲側擊地說:“寶寶,你說超市的玩具怎麼都帶著包裝呢,玩得真不過癮,不如把它們全拆開,是不是?”看孩子沒有什麼反應,小穎繼續說 “超市真可恨,為了賣玩具賺錢,非要把玩具包上包裝!”

這下孩子終於繃不住了,小臉一紅,“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這樣了。”“寶寶真乖!”

"

在我們的教育裡,犯了錯就是要受到批評,只有被批評了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並且加以改正。但是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不但要做父母的小皇帝,犯了錯還不許父母說自己。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僅想方設法地隱瞞,被父母發現之後還要擺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不少父母又生氣又不好把話說得太狠,真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小穎的孩子今年六歲,正是“討狗嫌”的年紀,小傢伙鬼點子真不少,只要小穎稍不留神,孩子就能惹出點禍來。前幾天小穎帶著孩子去商場,正經過玩具櫃檯的時候,孩子小眼珠一轉,跟小穎說自己要看看玩具,小穎正好也要去買菜,和孩子約好匯合地點之後就去買菜了。結果不一會,小穎就聽見廣播裡提到自己的名字,趕到超市的廣播站一看,孩子正和超市的管理人員在一起。

“這位家長,你為什麼不看好你的孩子呢?你看看他把我們的櫃檯弄的!”管理員非常生氣地質問小穎。原來,小穎剛走沒多久,孩子就擺弄起了櫃檯上的玩具,我們知道有些展出的玩具是沒有包裝的,而等待出售的玩具則是包裝齊全的。孩子在玩膩了展出玩具之後,把帶包裝盒的玩具全都拿了出來,一個接一個地拆包裝,還好超市管理員及時發現,要不然孩子非得把整個玩具區全拆了不可。

你別看著孩子犯的錯不小,態度還不端正呢,回家的時候孩子連正眼都不看小穎一眼,小穎見孩子這樣,也沒怎麼和孩子說話。回到家裡之後,小穎見孩子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就一邊整理屋子一邊旁敲側擊地說:“寶寶,你說超市的玩具怎麼都帶著包裝呢,玩得真不過癮,不如把它們全拆開,是不是?”看孩子沒有什麼反應,小穎繼續說 “超市真可恨,為了賣玩具賺錢,非要把玩具包上包裝!”

這下孩子終於繃不住了,小臉一紅,“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這樣了。”“寶寶真乖!”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孩子的心理並不像大人們想那麼簡單,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有它背後的原因,即便是做錯事。家長們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明白孩子為什麼要犯錯。

一、孩子為什麼做錯事情心理活動

1.父母不陪自己玩

當父母自顧自地玩手機,把孩子自己晾在一邊時,是最容易引起孩子惹禍的時候。小孩的精力都是很旺盛的,如果不讓他們消耗自己的精力,孩子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一旦孩子在家裡坐不住了,就會動手去擺弄家裡的物品,一不小心就會打碎這個,碰壞了那個。

但實際上,孩子真正想的不是弄壞家裡的東西,而是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一會。

2.孩子對父母的行為不滿

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並不只是靠語言,有些事情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和父母說,但會通過行為來表達出來。比如父母今天沒有給孩子買好吃的,孩子又不好直接和父母發脾氣,就會惹出點禍出來讓父母頭疼一下。

3.展示自己的聰明

相信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惹禍也並不全瞞著家長,有時候孩子會特意讓父母看著自己惹的禍,這又是什麼心理呢?其實,在孩子眼裡,他的行為不是惹禍而是創造,孩子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被父母看到,才會叫父母去看。

"

在我們的教育裡,犯了錯就是要受到批評,只有被批評了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並且加以改正。但是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不但要做父母的小皇帝,犯了錯還不許父母說自己。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僅想方設法地隱瞞,被父母發現之後還要擺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不少父母又生氣又不好把話說得太狠,真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小穎的孩子今年六歲,正是“討狗嫌”的年紀,小傢伙鬼點子真不少,只要小穎稍不留神,孩子就能惹出點禍來。前幾天小穎帶著孩子去商場,正經過玩具櫃檯的時候,孩子小眼珠一轉,跟小穎說自己要看看玩具,小穎正好也要去買菜,和孩子約好匯合地點之後就去買菜了。結果不一會,小穎就聽見廣播裡提到自己的名字,趕到超市的廣播站一看,孩子正和超市的管理人員在一起。

“這位家長,你為什麼不看好你的孩子呢?你看看他把我們的櫃檯弄的!”管理員非常生氣地質問小穎。原來,小穎剛走沒多久,孩子就擺弄起了櫃檯上的玩具,我們知道有些展出的玩具是沒有包裝的,而等待出售的玩具則是包裝齊全的。孩子在玩膩了展出玩具之後,把帶包裝盒的玩具全都拿了出來,一個接一個地拆包裝,還好超市管理員及時發現,要不然孩子非得把整個玩具區全拆了不可。

你別看著孩子犯的錯不小,態度還不端正呢,回家的時候孩子連正眼都不看小穎一眼,小穎見孩子這樣,也沒怎麼和孩子說話。回到家裡之後,小穎見孩子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就一邊整理屋子一邊旁敲側擊地說:“寶寶,你說超市的玩具怎麼都帶著包裝呢,玩得真不過癮,不如把它們全拆開,是不是?”看孩子沒有什麼反應,小穎繼續說 “超市真可恨,為了賣玩具賺錢,非要把玩具包上包裝!”

這下孩子終於繃不住了,小臉一紅,“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這樣了。”“寶寶真乖!”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孩子的心理並不像大人們想那麼簡單,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有它背後的原因,即便是做錯事。家長們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明白孩子為什麼要犯錯。

一、孩子為什麼做錯事情心理活動

1.父母不陪自己玩

當父母自顧自地玩手機,把孩子自己晾在一邊時,是最容易引起孩子惹禍的時候。小孩的精力都是很旺盛的,如果不讓他們消耗自己的精力,孩子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一旦孩子在家裡坐不住了,就會動手去擺弄家裡的物品,一不小心就會打碎這個,碰壞了那個。

但實際上,孩子真正想的不是弄壞家裡的東西,而是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一會。

2.孩子對父母的行為不滿

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並不只是靠語言,有些事情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和父母說,但會通過行為來表達出來。比如父母今天沒有給孩子買好吃的,孩子又不好直接和父母發脾氣,就會惹出點禍出來讓父母頭疼一下。

3.展示自己的聰明

相信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惹禍也並不全瞞著家長,有時候孩子會特意讓父母看著自己惹的禍,這又是什麼心理呢?其實,在孩子眼裡,他的行為不是惹禍而是創造,孩子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被父母看到,才會叫父母去看。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聞不問,認為孩子長大就不會再犯錯了;而有的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闖了禍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罵。家長對於孩子犯錯後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

二、家長對於孩子犯錯後的態度

1.教育為主

不少家長看到或得知孩子犯了錯之後,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把孩子揪過來罵一頓甚至打一頓,可是罵完打完之後卻不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雖然打罵孩子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打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記住家長之後要說的話,所以家長在對待孩子犯錯時,採取的方式應該以教育為主。

2.穩定情緒

孩子在犯了錯之後心裡肯定七上八下的,既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又害怕父母打自己。所以這時候父母的情緒一定要比孩子穩定,讓孩子明白你們不會打他。

3.自我反省

家長們可能會問,孩子犯了錯之後為什麼家長要反省呢?孩子是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可以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是家長疏於管教的結果,所以家長需要進行反省。

"

在我們的教育裡,犯了錯就是要受到批評,只有被批評了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並且加以改正。但是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不但要做父母的小皇帝,犯了錯還不許父母說自己。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僅想方設法地隱瞞,被父母發現之後還要擺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不少父母又生氣又不好把話說得太狠,真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小穎的孩子今年六歲,正是“討狗嫌”的年紀,小傢伙鬼點子真不少,只要小穎稍不留神,孩子就能惹出點禍來。前幾天小穎帶著孩子去商場,正經過玩具櫃檯的時候,孩子小眼珠一轉,跟小穎說自己要看看玩具,小穎正好也要去買菜,和孩子約好匯合地點之後就去買菜了。結果不一會,小穎就聽見廣播裡提到自己的名字,趕到超市的廣播站一看,孩子正和超市的管理人員在一起。

“這位家長,你為什麼不看好你的孩子呢?你看看他把我們的櫃檯弄的!”管理員非常生氣地質問小穎。原來,小穎剛走沒多久,孩子就擺弄起了櫃檯上的玩具,我們知道有些展出的玩具是沒有包裝的,而等待出售的玩具則是包裝齊全的。孩子在玩膩了展出玩具之後,把帶包裝盒的玩具全都拿了出來,一個接一個地拆包裝,還好超市管理員及時發現,要不然孩子非得把整個玩具區全拆了不可。

你別看著孩子犯的錯不小,態度還不端正呢,回家的時候孩子連正眼都不看小穎一眼,小穎見孩子這樣,也沒怎麼和孩子說話。回到家裡之後,小穎見孩子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就一邊整理屋子一邊旁敲側擊地說:“寶寶,你說超市的玩具怎麼都帶著包裝呢,玩得真不過癮,不如把它們全拆開,是不是?”看孩子沒有什麼反應,小穎繼續說 “超市真可恨,為了賣玩具賺錢,非要把玩具包上包裝!”

這下孩子終於繃不住了,小臉一紅,“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這樣了。”“寶寶真乖!”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孩子的心理並不像大人們想那麼簡單,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有它背後的原因,即便是做錯事。家長們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明白孩子為什麼要犯錯。

一、孩子為什麼做錯事情心理活動

1.父母不陪自己玩

當父母自顧自地玩手機,把孩子自己晾在一邊時,是最容易引起孩子惹禍的時候。小孩的精力都是很旺盛的,如果不讓他們消耗自己的精力,孩子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一旦孩子在家裡坐不住了,就會動手去擺弄家裡的物品,一不小心就會打碎這個,碰壞了那個。

但實際上,孩子真正想的不是弄壞家裡的東西,而是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一會。

2.孩子對父母的行為不滿

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並不只是靠語言,有些事情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和父母說,但會通過行為來表達出來。比如父母今天沒有給孩子買好吃的,孩子又不好直接和父母發脾氣,就會惹出點禍出來讓父母頭疼一下。

3.展示自己的聰明

相信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惹禍也並不全瞞著家長,有時候孩子會特意讓父母看著自己惹的禍,這又是什麼心理呢?其實,在孩子眼裡,他的行為不是惹禍而是創造,孩子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被父母看到,才會叫父母去看。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聞不問,認為孩子長大就不會再犯錯了;而有的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闖了禍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罵。家長對於孩子犯錯後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

二、家長對於孩子犯錯後的態度

1.教育為主

不少家長看到或得知孩子犯了錯之後,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把孩子揪過來罵一頓甚至打一頓,可是罵完打完之後卻不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雖然打罵孩子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打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記住家長之後要說的話,所以家長在對待孩子犯錯時,採取的方式應該以教育為主。

2.穩定情緒

孩子在犯了錯之後心裡肯定七上八下的,既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又害怕父母打自己。所以這時候父母的情緒一定要比孩子穩定,讓孩子明白你們不會打他。

3.自我反省

家長們可能會問,孩子犯了錯之後為什麼家長要反省呢?孩子是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可以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是家長疏於管教的結果,所以家長需要進行反省。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難道現在的孩子真的說不得了嗎?其實也不是的,社會在進步,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需要進步,再像以前那樣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已經行不通了,我們需要的是“指桑罵槐”式的批評。

三、如何運用“指桑罵槐”的方式批評孩子

1.旁敲側擊

在批評孩子時,父母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而是要把孩子當做事情的旁觀者,給孩子編出一個類似的故事,同時讓孩子能把故事的主人公和自己聯繫起來。

2.突出孩子的錯誤

父母在“指桑罵槐”的時候,不要光顧著諷刺挖苦孩子,要把重點放在孩子犯的錯誤上。在交流中多強調孩子錯誤的嚴重性,讓孩子長長記性。

3.及時挑明

當孩子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父母就不需要再編故事了,可以直接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不及時停止“指桑罵槐”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在我們的教育裡,犯了錯就是要受到批評,只有被批評了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並且加以改正。但是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不但要做父母的小皇帝,犯了錯還不許父母說自己。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僅想方設法地隱瞞,被父母發現之後還要擺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不少父母又生氣又不好把話說得太狠,真是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小穎的孩子今年六歲,正是“討狗嫌”的年紀,小傢伙鬼點子真不少,只要小穎稍不留神,孩子就能惹出點禍來。前幾天小穎帶著孩子去商場,正經過玩具櫃檯的時候,孩子小眼珠一轉,跟小穎說自己要看看玩具,小穎正好也要去買菜,和孩子約好匯合地點之後就去買菜了。結果不一會,小穎就聽見廣播裡提到自己的名字,趕到超市的廣播站一看,孩子正和超市的管理人員在一起。

“這位家長,你為什麼不看好你的孩子呢?你看看他把我們的櫃檯弄的!”管理員非常生氣地質問小穎。原來,小穎剛走沒多久,孩子就擺弄起了櫃檯上的玩具,我們知道有些展出的玩具是沒有包裝的,而等待出售的玩具則是包裝齊全的。孩子在玩膩了展出玩具之後,把帶包裝盒的玩具全都拿了出來,一個接一個地拆包裝,還好超市管理員及時發現,要不然孩子非得把整個玩具區全拆了不可。

你別看著孩子犯的錯不小,態度還不端正呢,回家的時候孩子連正眼都不看小穎一眼,小穎見孩子這樣,也沒怎麼和孩子說話。回到家裡之後,小穎見孩子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一些,就一邊整理屋子一邊旁敲側擊地說:“寶寶,你說超市的玩具怎麼都帶著包裝呢,玩得真不過癮,不如把它們全拆開,是不是?”看孩子沒有什麼反應,小穎繼續說 “超市真可恨,為了賣玩具賺錢,非要把玩具包上包裝!”

這下孩子終於繃不住了,小臉一紅,“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會這樣了。”“寶寶真乖!”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孩子的心理並不像大人們想那麼簡單,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有它背後的原因,即便是做錯事。家長們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明白孩子為什麼要犯錯。

一、孩子為什麼做錯事情心理活動

1.父母不陪自己玩

當父母自顧自地玩手機,把孩子自己晾在一邊時,是最容易引起孩子惹禍的時候。小孩的精力都是很旺盛的,如果不讓他們消耗自己的精力,孩子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一旦孩子在家裡坐不住了,就會動手去擺弄家裡的物品,一不小心就會打碎這個,碰壞了那個。

但實際上,孩子真正想的不是弄壞家裡的東西,而是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一會。

2.孩子對父母的行為不滿

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並不只是靠語言,有些事情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和父母說,但會通過行為來表達出來。比如父母今天沒有給孩子買好吃的,孩子又不好直接和父母發脾氣,就會惹出點禍出來讓父母頭疼一下。

3.展示自己的聰明

相信許多家長都發現,孩子惹禍也並不全瞞著家長,有時候孩子會特意讓父母看著自己惹的禍,這又是什麼心理呢?其實,在孩子眼裡,他的行為不是惹禍而是創造,孩子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被父母看到,才會叫父母去看。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有的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不聞不問,認為孩子長大就不會再犯錯了;而有的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闖了禍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罵。家長對於孩子犯錯後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

二、家長對於孩子犯錯後的態度

1.教育為主

不少家長看到或得知孩子犯了錯之後,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把孩子揪過來罵一頓甚至打一頓,可是罵完打完之後卻不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雖然打罵孩子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打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記住家長之後要說的話,所以家長在對待孩子犯錯時,採取的方式應該以教育為主。

2.穩定情緒

孩子在犯了錯之後心裡肯定七上八下的,既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又害怕父母打自己。所以這時候父母的情緒一定要比孩子穩定,讓孩子明白你們不會打他。

3.自我反省

家長們可能會問,孩子犯了錯之後為什麼家長要反省呢?孩子是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可以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是家長疏於管教的結果,所以家長需要進行反省。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難道現在的孩子真的說不得了嗎?其實也不是的,社會在進步,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需要進步,再像以前那樣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已經行不通了,我們需要的是“指桑罵槐”式的批評。

三、如何運用“指桑罵槐”的方式批評孩子

1.旁敲側擊

在批評孩子時,父母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而是要把孩子當做事情的旁觀者,給孩子編出一個類似的故事,同時讓孩子能把故事的主人公和自己聯繫起來。

2.突出孩子的錯誤

父母在“指桑罵槐”的時候,不要光顧著諷刺挖苦孩子,要把重點放在孩子犯的錯誤上。在交流中多強調孩子錯誤的嚴重性,讓孩子長長記性。

3.及時挑明

當孩子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父母就不需要再編故事了,可以直接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不及時停止“指桑罵槐”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都說批評是錯誤的,那是沒用對方法,“指桑罵槐”式批評更有效

總評:許多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說不得,別以為孩子們年紀小,就會害怕父母,一些孩子在受到父母的批評之後,賭氣不回家,讓父母一通好找;而有些孩子則乾脆和父母對著幹,你說一句我能頂回去十句,這時父母不妨使用指桑罵槐式批評,圓滑地教育孩子!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的孩子給你們惹過哪些禍呢?你們又是如何批評孩子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