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不完美媽媽 讀書 語文 文章 小鹿媽咪 2019-09-14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孩子為何輕言放棄?

我認為,孩子會碰到問題就想放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 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

對於孩子而言,從降生都獨自面對生活,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衝過程的,而如果父母在這個緩衝過程之中過多地嬌慣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

我們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會開始不斷學習各種能力與技巧,以面對生活的難題。而對於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學習機會。因為他們的父母幾乎在大部分時間裡會包辦孩子的一切雜物。這樣一來,孩子必要的學習感知時間的減少,會導致他們跟同齡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最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在很多方面依賴於父母,故而沒有父母幫助,他們很快就會想著放棄。

  • 孩子自身沒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那麼他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進而影響他的行為處事。因為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認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人滿意時,那麼這個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學習上碰到一點問題,他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而這樣一種思想只能導向一個結局,那就是放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孩子為何輕言放棄?

我認為,孩子會碰到問題就想放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 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

對於孩子而言,從降生都獨自面對生活,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衝過程的,而如果父母在這個緩衝過程之中過多地嬌慣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

我們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會開始不斷學習各種能力與技巧,以面對生活的難題。而對於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學習機會。因為他們的父母幾乎在大部分時間裡會包辦孩子的一切雜物。這樣一來,孩子必要的學習感知時間的減少,會導致他們跟同齡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最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在很多方面依賴於父母,故而沒有父母幫助,他們很快就會想著放棄。

  • 孩子自身沒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那麼他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進而影響他的行為處事。因為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認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人滿意時,那麼這個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學習上碰到一點問題,他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而這樣一種思想只能導向一個結局,那就是放棄。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遇上問題不願堅持

有些孩子明明擁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卻往往因為沒有堅持力而選擇放棄。舉個例子,有些孩子的語文成績十分不錯,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在做作業時,卻也容易出現試卷不做完的情況。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選擇填空等可以快速完成的題目做完,然後到了閱讀與作文部分,會因為需要大量的思考與書寫而產生麻煩感,這種感覺會驅使孩子放棄完成這部分題目。

事實上,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這些題目的,但也正是因為認定自己是有能力完成這些題目,所以孩子往往會沒有耐心去做好。

那麼,如果孩子遇事便輕言放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孩子為何輕言放棄?

我認為,孩子會碰到問題就想放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 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

對於孩子而言,從降生都獨自面對生活,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衝過程的,而如果父母在這個緩衝過程之中過多地嬌慣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

我們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會開始不斷學習各種能力與技巧,以面對生活的難題。而對於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學習機會。因為他們的父母幾乎在大部分時間裡會包辦孩子的一切雜物。這樣一來,孩子必要的學習感知時間的減少,會導致他們跟同齡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最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在很多方面依賴於父母,故而沒有父母幫助,他們很快就會想著放棄。

  • 孩子自身沒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那麼他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進而影響他的行為處事。因為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認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人滿意時,那麼這個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學習上碰到一點問題,他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而這樣一種思想只能導向一個結局,那就是放棄。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遇上問題不願堅持

有些孩子明明擁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卻往往因為沒有堅持力而選擇放棄。舉個例子,有些孩子的語文成績十分不錯,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在做作業時,卻也容易出現試卷不做完的情況。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選擇填空等可以快速完成的題目做完,然後到了閱讀與作文部分,會因為需要大量的思考與書寫而產生麻煩感,這種感覺會驅使孩子放棄完成這部分題目。

事實上,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這些題目的,但也正是因為認定自己是有能力完成這些題目,所以孩子往往會沒有耐心去做好。

那麼,如果孩子遇事便輕言放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輕言放棄絕不可取

  • 孩子容易形成得過且過心理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便選擇放棄,那麼對於他而言,生活將不再具備競爭力,從而養成了得過且過的心理。因為當孩子遇上困難時,他會以自己做不到為由,勸諫自己放棄努力,長此以往,孩子是會放棄與他人進行良性競爭的。

因為競爭也就意味著兩個人要比比看誰能克服的困難更多,而作為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根本就不願意再碰上困難。因此他並不會去爭,只希望自己能夠矇混過關,得過且過。

  • 孩子容易做事有始無終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相信許多孩子都能講出來,但卻有不少的孩子成為不了那個"有心人"。當孩子碰上困難時,如果有了輕言放棄的念頭,那麼孩子是有很大可能沒辦法完成既定的任務的,這件事情也將變得有始無終。

我們總是強調做事有始有終,因為一件事情只有連貫地做完,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應有的收穫,否則,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將是白費。可以說,只有當事情進展到最後一步完成時,我們才算取得了這件事本可以帶過我們的一切收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為這個結果做鋪墊。所以孩子不僅僅要有"重在參與"的樂觀心態,也要有"志在必得"的氣魄。

·孩子容易一事無成

對於動不動就輕言放棄的孩子而言,很多事情他們都不能做成,因為他們並沒有去迎接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們常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這是必然的,沒有一個難題會自己解開,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做,那麼它就將一直擋住孩子的去路。

因此,對於輕言放棄的品性,孩子是絕對不能養成的,相反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學會堅持,這裡不妨嘗試一下"堅持回報"的方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孩子為何輕言放棄?

我認為,孩子會碰到問題就想放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 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

對於孩子而言,從降生都獨自面對生活,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衝過程的,而如果父母在這個緩衝過程之中過多地嬌慣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

我們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會開始不斷學習各種能力與技巧,以面對生活的難題。而對於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學習機會。因為他們的父母幾乎在大部分時間裡會包辦孩子的一切雜物。這樣一來,孩子必要的學習感知時間的減少,會導致他們跟同齡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最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在很多方面依賴於父母,故而沒有父母幫助,他們很快就會想著放棄。

  • 孩子自身沒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那麼他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進而影響他的行為處事。因為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認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人滿意時,那麼這個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學習上碰到一點問題,他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而這樣一種思想只能導向一個結局,那就是放棄。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遇上問題不願堅持

有些孩子明明擁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卻往往因為沒有堅持力而選擇放棄。舉個例子,有些孩子的語文成績十分不錯,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在做作業時,卻也容易出現試卷不做完的情況。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選擇填空等可以快速完成的題目做完,然後到了閱讀與作文部分,會因為需要大量的思考與書寫而產生麻煩感,這種感覺會驅使孩子放棄完成這部分題目。

事實上,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這些題目的,但也正是因為認定自己是有能力完成這些題目,所以孩子往往會沒有耐心去做好。

那麼,如果孩子遇事便輕言放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輕言放棄絕不可取

  • 孩子容易形成得過且過心理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便選擇放棄,那麼對於他而言,生活將不再具備競爭力,從而養成了得過且過的心理。因為當孩子遇上困難時,他會以自己做不到為由,勸諫自己放棄努力,長此以往,孩子是會放棄與他人進行良性競爭的。

因為競爭也就意味著兩個人要比比看誰能克服的困難更多,而作為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根本就不願意再碰上困難。因此他並不會去爭,只希望自己能夠矇混過關,得過且過。

  • 孩子容易做事有始無終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相信許多孩子都能講出來,但卻有不少的孩子成為不了那個"有心人"。當孩子碰上困難時,如果有了輕言放棄的念頭,那麼孩子是有很大可能沒辦法完成既定的任務的,這件事情也將變得有始無終。

我們總是強調做事有始有終,因為一件事情只有連貫地做完,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應有的收穫,否則,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將是白費。可以說,只有當事情進展到最後一步完成時,我們才算取得了這件事本可以帶過我們的一切收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為這個結果做鋪墊。所以孩子不僅僅要有"重在參與"的樂觀心態,也要有"志在必得"的氣魄。

·孩子容易一事無成

對於動不動就輕言放棄的孩子而言,很多事情他們都不能做成,因為他們並沒有去迎接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們常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這是必然的,沒有一個難題會自己解開,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做,那麼它就將一直擋住孩子的去路。

因此,對於輕言放棄的品性,孩子是絕對不能養成的,相反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學會堅持,這裡不妨嘗試一下"堅持回報"的方法。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堅持回報法"助力孩子學會堅持

"堅持回報"旨在通過以"回報"激勵孩子,讓孩子能夠憑藉自己的堅持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事物。久而久之,即便沒有這樣一種事物的驅使,孩子一樣可以很好地做到堅持不懈。這個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 尋找恰當的引導時機

父母要想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那麼最好是在孩子遇上問題時進行引導與教育。因此,當孩子遇到問題向父母進行求助時,就是父母進行教育最好的時候。

例如,當孩子向自己詢問題目的做法、漢字的寫法時,父母應該當機立斷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因為這些事情孩子本可以通過思考、查閱字典完成,父母決不應該提供幫助。

這時候,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堅持與放棄的抉擇,如果孩子自己選擇了堅持,那麼父母就無需過多進行干預,但如果孩子明顯有了放棄的念頭,那麼父母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引導。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孩子為何輕言放棄?

我認為,孩子會碰到問題就想放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 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

對於孩子而言,從降生都獨自面對生活,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衝過程的,而如果父母在這個緩衝過程之中過多地嬌慣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

我們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會開始不斷學習各種能力與技巧,以面對生活的難題。而對於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學習機會。因為他們的父母幾乎在大部分時間裡會包辦孩子的一切雜物。這樣一來,孩子必要的學習感知時間的減少,會導致他們跟同齡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最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在很多方面依賴於父母,故而沒有父母幫助,他們很快就會想著放棄。

  • 孩子自身沒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那麼他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進而影響他的行為處事。因為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認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人滿意時,那麼這個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學習上碰到一點問題,他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而這樣一種思想只能導向一個結局,那就是放棄。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遇上問題不願堅持

有些孩子明明擁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卻往往因為沒有堅持力而選擇放棄。舉個例子,有些孩子的語文成績十分不錯,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在做作業時,卻也容易出現試卷不做完的情況。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選擇填空等可以快速完成的題目做完,然後到了閱讀與作文部分,會因為需要大量的思考與書寫而產生麻煩感,這種感覺會驅使孩子放棄完成這部分題目。

事實上,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這些題目的,但也正是因為認定自己是有能力完成這些題目,所以孩子往往會沒有耐心去做好。

那麼,如果孩子遇事便輕言放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輕言放棄絕不可取

  • 孩子容易形成得過且過心理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便選擇放棄,那麼對於他而言,生活將不再具備競爭力,從而養成了得過且過的心理。因為當孩子遇上困難時,他會以自己做不到為由,勸諫自己放棄努力,長此以往,孩子是會放棄與他人進行良性競爭的。

因為競爭也就意味著兩個人要比比看誰能克服的困難更多,而作為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根本就不願意再碰上困難。因此他並不會去爭,只希望自己能夠矇混過關,得過且過。

  • 孩子容易做事有始無終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相信許多孩子都能講出來,但卻有不少的孩子成為不了那個"有心人"。當孩子碰上困難時,如果有了輕言放棄的念頭,那麼孩子是有很大可能沒辦法完成既定的任務的,這件事情也將變得有始無終。

我們總是強調做事有始有終,因為一件事情只有連貫地做完,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應有的收穫,否則,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將是白費。可以說,只有當事情進展到最後一步完成時,我們才算取得了這件事本可以帶過我們的一切收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為這個結果做鋪墊。所以孩子不僅僅要有"重在參與"的樂觀心態,也要有"志在必得"的氣魄。

·孩子容易一事無成

對於動不動就輕言放棄的孩子而言,很多事情他們都不能做成,因為他們並沒有去迎接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們常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這是必然的,沒有一個難題會自己解開,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做,那麼它就將一直擋住孩子的去路。

因此,對於輕言放棄的品性,孩子是絕對不能養成的,相反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學會堅持,這裡不妨嘗試一下"堅持回報"的方法。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堅持回報法"助力孩子學會堅持

"堅持回報"旨在通過以"回報"激勵孩子,讓孩子能夠憑藉自己的堅持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事物。久而久之,即便沒有這樣一種事物的驅使,孩子一樣可以很好地做到堅持不懈。這個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 尋找恰當的引導時機

父母要想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那麼最好是在孩子遇上問題時進行引導與教育。因此,當孩子遇到問題向父母進行求助時,就是父母進行教育最好的時候。

例如,當孩子向自己詢問題目的做法、漢字的寫法時,父母應該當機立斷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因為這些事情孩子本可以通過思考、查閱字典完成,父母決不應該提供幫助。

這時候,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堅持與放棄的抉擇,如果孩子自己選擇了堅持,那麼父母就無需過多進行干預,但如果孩子明顯有了放棄的念頭,那麼父母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引導。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以"回報"作為引導

父母在引導孩子進行堅持時,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推動,這些方法便是"回報"。作為"回報",主要可以有3種。

1、 物質回報

這是最為有效的回報方式,如果父母向孩子承諾,解決了問題之後,便會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那麼孩子就會咬牙堅持下來。

2、 語言回報

父母在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以後,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言語激勵,達到讓孩子學會堅持的目的。例如告訴孩子,"你這麼聰明,一定可以想到解決的辦法的"。

3、 肢體回報

父母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引發哭鬧,這時候父母摸一下孩子的頭或是抱一抱孩子都可以消除這種不安感。當孩子能夠安定下來明白父母的用意之後,他自然而然就能試著憑藉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4. 逐步擺脫回報

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培養以及對"堅持"這一能力的不斷強化,父母可以逐漸讓孩子擺脫對"回報"的依賴。因為畢竟這些回報都是父母賦予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會變相形成對父母的一種依賴,所以孩子需要逐步擺脫對這些的依賴性,真正做到獨立解決問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時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傷腦筋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出現知難而退的情況。這種知難而退不僅僅是出現在學習上,即便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揚言放棄的情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一遇上困難就想放棄呢?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孩子為何輕言放棄?

我認為,孩子會碰到問題就想放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 父母對孩子過於嬌慣

對於孩子而言,從降生都獨自面對生活,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緩衝過程的,而如果父母在這個緩衝過程之中過多地嬌慣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

我們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會開始不斷學習各種能力與技巧,以面對生活的難題。而對於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少有這種學習機會。因為他們的父母幾乎在大部分時間裡會包辦孩子的一切雜物。這樣一來,孩子必要的學習感知時間的減少,會導致他們跟同齡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最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在很多方面依賴於父母,故而沒有父母幫助,他們很快就會想著放棄。

  • 孩子自身沒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那麼他很有可能變得不自信,進而影響他的行為處事。因為當一個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認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讓人滿意時,那麼這個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學習上碰到一點問題,他都會覺得自己肯定解決不了。而這樣一種思想只能導向一個結局,那就是放棄。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遇上問題不願堅持

有些孩子明明擁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卻往往因為沒有堅持力而選擇放棄。舉個例子,有些孩子的語文成績十分不錯,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在做作業時,卻也容易出現試卷不做完的情況。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選擇填空等可以快速完成的題目做完,然後到了閱讀與作文部分,會因為需要大量的思考與書寫而產生麻煩感,這種感覺會驅使孩子放棄完成這部分題目。

事實上,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這些題目的,但也正是因為認定自己是有能力完成這些題目,所以孩子往往會沒有耐心去做好。

那麼,如果孩子遇事便輕言放棄,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危害?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輕言放棄絕不可取

  • 孩子容易形成得過且過心理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便選擇放棄,那麼對於他而言,生活將不再具備競爭力,從而養成了得過且過的心理。因為當孩子遇上困難時,他會以自己做不到為由,勸諫自己放棄努力,長此以往,孩子是會放棄與他人進行良性競爭的。

因為競爭也就意味著兩個人要比比看誰能克服的困難更多,而作為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根本就不願意再碰上困難。因此他並不會去爭,只希望自己能夠矇混過關,得過且過。

  • 孩子容易做事有始無終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相信許多孩子都能講出來,但卻有不少的孩子成為不了那個"有心人"。當孩子碰上困難時,如果有了輕言放棄的念頭,那麼孩子是有很大可能沒辦法完成既定的任務的,這件事情也將變得有始無終。

我們總是強調做事有始有終,因為一件事情只有連貫地做完,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應有的收穫,否則,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將是白費。可以說,只有當事情進展到最後一步完成時,我們才算取得了這件事本可以帶過我們的一切收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為這個結果做鋪墊。所以孩子不僅僅要有"重在參與"的樂觀心態,也要有"志在必得"的氣魄。

·孩子容易一事無成

對於動不動就輕言放棄的孩子而言,很多事情他們都不能做成,因為他們並沒有去迎接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我們常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會失敗"。這是必然的,沒有一個難題會自己解開,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做,那麼它就將一直擋住孩子的去路。

因此,對於輕言放棄的品性,孩子是絕對不能養成的,相反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學會堅持,這裡不妨嘗試一下"堅持回報"的方法。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堅持回報法"助力孩子學會堅持

"堅持回報"旨在通過以"回報"激勵孩子,讓孩子能夠憑藉自己的堅持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事物。久而久之,即便沒有這樣一種事物的驅使,孩子一樣可以很好地做到堅持不懈。這個方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 尋找恰當的引導時機

父母要想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那麼最好是在孩子遇上問題時進行引導與教育。因此,當孩子遇到問題向父母進行求助時,就是父母進行教育最好的時候。

例如,當孩子向自己詢問題目的做法、漢字的寫法時,父母應該當機立斷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因為這些事情孩子本可以通過思考、查閱字典完成,父母決不應該提供幫助。

這時候,對於孩子而言,就是堅持與放棄的抉擇,如果孩子自己選擇了堅持,那麼父母就無需過多進行干預,但如果孩子明顯有了放棄的念頭,那麼父母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引導。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 以"回報"作為引導

父母在引導孩子進行堅持時,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推動,這些方法便是"回報"。作為"回報",主要可以有3種。

1、 物質回報

這是最為有效的回報方式,如果父母向孩子承諾,解決了問題之後,便會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那麼孩子就會咬牙堅持下來。

2、 語言回報

父母在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以後,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言語激勵,達到讓孩子學會堅持的目的。例如告訴孩子,"你這麼聰明,一定可以想到解決的辦法的"。

3、 肢體回報

父母拒絕向孩子提供幫助,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引發哭鬧,這時候父母摸一下孩子的頭或是抱一抱孩子都可以消除這種不安感。當孩子能夠安定下來明白父母的用意之後,他自然而然就能試著憑藉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4. 逐步擺脫回報

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培養以及對"堅持"這一能力的不斷強化,父母可以逐漸讓孩子擺脫對"回報"的依賴。因為畢竟這些回報都是父母賦予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會變相形成對父母的一種依賴,所以孩子需要逐步擺脫對這些的依賴性,真正做到獨立解決問題。

一碰到困難就“放棄”?想教會孩子“堅持”,建議用“堅持回報”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