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碧桂園 萬科集團 萬達集團 文化 德勤 頭條女神 明源地產研究院 2019-06-01
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地產越來越難玩了。

地產人那種怎麼下都是好棋的爆棚自信感正在消失,地不好拿、“房住不炒”、業主也不好伺候,這盤“大富翁”遊戲開啟了hard模式。

與此同時,搞商業地產的兄弟們現在也很苦惱,時代變了,百貨不好使了,電商又把流量搶走了,現在人都不愛逛街了,這還怎麼做?

聰明如地產人,早就學會了借力使力,用各種配套資源來為地產增值,甚至還能發掘新的盈利增長點。文化、旅遊、教育、健康、醫療等等,地產似乎什麼概念都能加,加什麼都能玩出新高度。

在這其中,教育首當其衝。還記得“非京籍孩子上學到底有多難”?教育資源很大程度上被捆綁在了房產、社區和城市之中,它對地產的加成作用十分明顯。那如何利用它抓住房地產未來想象?

據明源君的統計,目前TOP20的房企或多或少的都已經進軍教育行業。地產界和教育界合作幾乎是一種必然,兩者之間的合作融合,也並非單純的場地提供這麼簡單。

各龍頭房企開始向運營賽道轉換,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的城市生活體驗,教育資源成為其中的重要一環。而地產資本的湧入,也正在試圖重構中國教育產業的格局。

接下來,明源君就為你解鎖“地產+教育”的各種姿勢。

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學歷教育配套住宅

三種模式總有一款合適你

住宅+教育是“地產+教育”的最常見姿勢。住宅配套的往往是家長最關心的一種教育資源——學歷教育,只要能滿足業主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效益自然水到渠來:

1)通過教育資源配套促進樓盤銷售;

2)教育為住宅帶來更高溢價;

3)成功轉型教育帶來的新的盈利點。

然而,優質的教育資源宛若女神,各地產商的“追女神”姿勢也分為三個階段:

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圖片來源:德勤研究《2017年德勤教育行業報告》

一、住宅+教育1.0:“傍”名校

這種最初級的“追女神”辦法,適合實力不足的小地產商。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地產商只有通過拿到名校附近的地塊,並且爭取與名校簽訂協議,獲得學位,來“傍”到名校。

這個常規操作是個十足的“輕資產”,不需要開發商涉足完全陌生的教育行業。但這個操作在實際上,只能為樓盤的銷售帶來推動作用,而且需要考慮到的是尋求名校的“庇護”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教育資源規劃嚴密的一線城市。

二、住宅+教育2.0:“引”名校

稍有實力的房企可以選擇這種“中資產”方式,與教育機構合作,各取所長,房企提供空間和服務,而學校則拿出核心的教育資源,優勢互補。

這樣開發商就變得更加主動了,通過這種合作方式開始與教育行業產生交叉融合,在為土地引來教育資源的同時,還能通過這種方式拿到更低價的土地,產生更多的土地溢價。

三、住宅+教育3.0:“辦”名校

而與教育行業產生更為深入的聯繫,則需要“重資產”模式。這種模式需要有實力的房企持續的投入進教育行業,最終成功打入教育市場,分得蛋糕。

1993年,順德碧桂園項目賣不動的時候,楊老闆搞起了廣東碧桂園學校,在媒體上做足陣勢,誠招英才大力推廣,不僅學校辦得成功,樓盤也賣得火熱。

2017年5月,碧桂園旗下的教育集團博實樂教育在紐交所上市。2018年第四季度,博實樂教育首次實現了盈利,歸母淨利潤為1175萬人民幣。

顯然,碧桂園的教育已經開始脫離地產、獨立運作,可以算上房企轉型教育的成功典範。

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校外教育加成商業地產

打出差異化又能增加客戶粘性

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模式受到衝擊,而只能依託於線下進行優質服務的教育輔導行業卻長盛不衰,正在成為資金和線下流量的重要入口。與餐飲、兒童遊樂體驗等一起,教育是當下運營者保證人流量的另一武器。

除此之外,商業形態也不再桎梏於傳統的綜合形態,而開始向主題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教育主題的商業綜合體成為商業地產打差異的一大方向。

一、社區商業+課外教育,讓你的社區大大增值

這一塊的新玩法是萬科提出來的。依託住宅社區和社區商業,萬科成立了自己的社區營地——四點半學堂,主打的是素質教育啟蒙基地,是為了解決萬科社區以及周邊小區兒童的體制外教育需求,特別針對0-12歲的兒童打造家門口、一站式、素質教育服務中心。

這樣的社區營地有效解決了孩子下午放學後無人接、作業無人管的問題,不再侷限於“名校+名盤”的賣樓模式,並將教育與其主業緊密結合。

二、購物中心+兒童教育,抓住人流、激活整片商業

增加體驗性業態是對線長衝擊、提高廣場粘性的一種應對策略。兒童早教等體驗式業態不僅能為購物中心帶來流量,其自身也具有光明的前景,有實力的房企加入戰局後,能夠發掘出又一利潤增長點。

近幾年,萬達加大了對兒童產業的重視,著力研發兒童綜合業態,旗下的早教品牌“寶貝王”正式加入早教行業,與贏在起點、泡泡少兒教育、芝麻街英語等眾多兒童教育業態佈局品牌進行廝殺。

而在萬達集團背後強大的商業地產資源的依託下,其競爭優勢也是十分明顯了。2017年,萬達寶貝王集團年收入14.4億,已經實現整體贏利。2018年萬達的工作報告顯示,寶貝王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44.3%;新開業69家寶貝王樂園,早教50家,年度總客流1.99億元,同比增長了36%。

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教育商業綜合體

教育主題商業解決課外教育痛點

孩子的補習班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接送太麻煩?無處停車,接個孩子,就被開罰單了?孩子在上課,門外的你無處安放?教育商業綜合體能夠解決這些所有問題,擊破課外教育的種種痛點:

1) 將教育資源集中在綜合體內,統一報名,同一地點,省去家長很多麻煩;

2) 統一進行管理,形成集群,產生品牌效應,進一步保障教育質量;

3) 開設各種配套服務,包括餐飲、娛樂、停車等,充分發揮綜合體優勢,同時激活這片區域。

教育商業綜合體最典型的模式便是教育mall,不僅提供主流教育服務,還配套科學館、博物館、影劇院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形成一個有機、聯動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的各種教育需求。

這樣的結合shopping mall與少年宮的經營模式,分別被房企和教育機構所實踐,例如萬科的教育mall和新東方的百學匯。

地產+教育的4種玩法,碧桂園、萬科都在做了!

教育+其他地產業態

充分激發教育產業鏈條能量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地產+教育”都是小打小鬧,教育產業園和教育小鎮這樣賦能教育產業的打法,或許能夠滿足你的想象。這種玩法需要強大的教育背景和資金實力,串聯起整個教育產業鏈,抓住“地產+教育”的未來想象。

一、教育產業園,新模式下的產業孵化

1)地方主導下的文化教育孵化園

產業孵化是不少地方政府所倚重的,此類模式不同於教育mall需要進駐城市中,教育產業園的選址多在偏遠地區,在三四線城市的機會更多,使得地方房企進入的機會增加。

不少教育產業園都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進行佈局的:

廣東信宜的科教興城模式、上海市閔行區的紫竹國際教育園區、在蘇州城市發展規劃下的蘇州國際教育園、天津市打造的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園區-海河教育園區等等。

在不同地方政府的規劃主導下,教育產業園的定位各不相同,往往是政府已有規劃再引進企業進行合作。這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企業風險,但如何引進資源,成功孵化出優質產業,並找到有效的運營模式,才是關鍵所在。

2)政企聯合模式,企業主導下的整合頂層資源模式

脫離了政府主導,這一模式需要企業拿出更加強大的教育資源,採取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聚集起整個產業鏈條。

新鷗鵬從重慶大學的一個校辦企業出身,它的“中國雲教育產業園”就採取了與重慶巴南區政府強強聯手的模式,在重慶職教城核心發展區,總體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引入了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再到職業教育、終身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

二、教育小鎮,各種業態的集大成者

沒有止步於教育產業園,新鷗鵬已經探索出教育mall、教育產業園、教育城和教育小鎮等多個“地產+教育”產品模式。

在新鷗鵬教育小鎮中,除了K12學校之外,還包含了教育產業園、教育mall、住宅等組合產品,形成一個體量巨大、實打實的教育綜合體。

在新鷗鵬的規劃中,要在全國做10個教育小鎮。小鎮規模一般在兩千畝到五千畝。選址標準為“5711”,也就是主城區人口不低於50萬,7000塊錢的房價水平,100萬方的年成交量,不低於100萬1畝的地價。

這樣體量龐大的教育項目,需要整合地產、教育等各方面的資源,還要拿出足夠的耐心持久投入。因此,對於志不在此的企業來說並不合適,較大的資金投入也將部分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結語

總的來說,“地產+教育”模式無論在住宅、商業還是產業地產都有較大潛力。目前,傳統玩法空間有限,而國內“地產+教育”的運營新模式探索還處於起步階段。這片新藍海,你準備加入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