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車市普遍下行,這個汽車品牌卻銷量大漲?

過完五一小長假,陸陸續續有一些車企發佈終端銷售數據。在中國車市“寒潮”之際,本田中國則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剛過去的4月份,本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終端銷量為125407輛,同比勁增24.1%,逆市大幅上漲。而合計今年1月至4月,本田汽車在中國累計終端銷量總計460541輛,同比增長14.6%,表現相當搶眼。

為什麼車市普遍下行,這個汽車品牌卻銷量大漲?

儘管氣溫已日漸升高,但“車市寒冬”這個詞彙在不少媒體或車企中依舊多次被提及,甚至不少人在討論未來還有多少個品牌在中國能活下去的話題。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受中美貿易戰以及國際局勢所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城市推行所謂的“限行限購”政策,導致車市愈發慘淡。但在一片哀鴻中,為何本田品牌卻能逆勢上漲呢?

為什麼車市普遍下行,這個汽車品牌卻銷量大漲?

掌握核心動力技術

毫無疑問,一輛車最重要的就是發動機和變速箱,因為這關乎著車主日常用車的使用成本和易駕性。在互聯網上,不少網友用一句“買發動機送車“概括本田品牌,可以說很形象的說明了本田的優勢所在。

本田在中國的兩家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在主力車型都能看到搭載了最新的混動系統。毫無疑問,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混合動力技術將會成為市場的主流,一方面是由於混合動力在油耗方面能比同年代同等動力水準的內燃機省油,同時在動力的輸出層面也更高級。

此外,在2018年4月1日,中國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實施,則表明國家為了推動生產更加節能化的車型,在政策層面進行了強制性要求,這對企業的戰略制定以及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應對政策很多車企選擇了生產純電動車型,但從實際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在很大範圍內難以大規模推廣。而混合動力車型無疑是目前燃油車降低油耗和排放比較可行的的方案之一,目前的消費者對其口碑也非常好,因為並不需要改變使用方式即可節省相當一筆燃油費用。

聊到混動,很多人便會想起豐田,而本田這套混動系統在豐田面前並不落下風。例如,第十代雅閣的混動車型,工信部備案的油耗僅為4.0L/100Km,比凱美瑞混動還低了0.1L。當然,省油一向不是本田最大的優勢所在,在混動車型中能看到的是動力操控和燃油經濟性兩者兼得。這套混動最大的優勢是能夠針對不同的駕駛路況,靈活選擇最佳行駛模式,在“純電動模式”、“混動模式”以及“發動機直接驅動模式”間無縫進行切換。值得一提的是,跟上一代車型相比,混動的發動機熱效率從38.9%提高至40.6%,用不斷突破形容本田一點不過分。

為什麼車市普遍下行,這個汽車品牌卻銷量大漲?

新車節奏不斷加快

本田在華的兩家合資企業,能看到車型推出的節奏也越來越快,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洞察愈發精準。廣汽本田不久前便推出了混動版本的奧德賽,22.98萬元的起售價令不少在場媒體驚呼鼓掌。這個起售價可以說打破了很多人的預料,相信會令不少潛在消費者刷卡訂車。而另一家合資企業—東風本田,在剛過去的四月份,同樣推出了一款重磅新車—享域,這款車可以說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整體設計風格非常具有時尚感,售價僅為9.98萬—13.68萬元。動力系統搭載最新的1.0T發動機,傳動方面匹配CVT無級變速箱。這款車型的推出進一步完善了東風本田的轎車產品線,憑藉本田轎車良好的口碑,相信未來會取得不俗的銷量。

為什麼車市普遍下行,這個汽車品牌卻銷量大漲?

寫在最後

在車市大環境愈發下行的情況下,本田品牌能有這樣的表現,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本田品牌一直貫徹的“技術為上”的公司理念。雖然,在中國這個比較初級的汽車市場,不少消費者可能會因為一些花裡胡哨的配置或者空間大而選擇一款車,但當消費者在真正用過一段時間汽車後才會知道動力、油耗和品質的重要性。而本田多年穩定的口碑、同級領先的動力系統和不斷推出富有競爭力的車型,可以說是銷量爆發的原因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