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油就一定好嗎?專業人士:看完分析或許你會改變想法

奔馳 技術 法航潤滑油 2019-04-20

原廠油的定義,原廠油是什麼

首先,原廠機油和非原廠機油這兩個概念,圍繞"主機廠"這個概念展開。通常所說的主機廠都是汽車製造廠。

嚴格的說,原廠機油這個概念是個多意詞。因為汽車廠的"原廠機油"其實分為初裝油和售後用油。

初裝油是指汽車被生產出來,經過各種物流環節到達銷售點這個過程中,車輛發動機裡面裝載的機油,因為一個車生產出來到被銷售給客戶,中間間隔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發動機也基本不會啟動,所以對於初裝油會有額外的技術要求,比如更加側重防腐蝕,抗磨性能。(一個新車從出廠到銷售給車主可能間隔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是出於物流運輸的需要,累積行駛過幾公里)大多數車輛的初裝油都會在新車行駛2500-5000公里以後,在首保的時候被更換掉。

車輛首保過後再加入發動機內的機油就是售後用油,這就是大多數消費者認為的原廠機油了。因為車輛已經進入了正常使用階段,對售後用油的性能要求和初裝油就有了明確的區別。

(目前奔馳已經不再區分初裝油和售後用油,這個可以從其首保里程延長至1萬公里看出來,主要原因是由於發動機材料和製造工藝的進步)

有不少企業在宣傳的時候,會突出自己是"原廠機油生產商"的定位。經常會有多家潤滑油品牌說自己是某汽車廠的原廠機油供應方,消費者聽的一頭霧水,不知道該相信哪個。其中的區別很可能是,某一家提供了初裝油,另一家提供了售後原廠油,雙方的說法都沒錯。

和大多數消費者的習慣不同,汽車廠並不會根據車型,而是根據發動機的型號來制定初裝油和售後用油的技術標準,然後從眾多的機油生產商裡選擇或者招標供應方。如果一個汽車廠有幾十種型號的發動機,那麼原廠油就可能有好幾十種,原廠油供應商也會有好幾十家。(汽車廠出於降低成本和方便管理的角度,通常不會真的有那麼多家供應商)

原廠機油可以使用汽車廠的商標,也可以使用機油生產廠的品牌(通常標有特殊型號),也可以同時使用雙方的商標,使用何種商標並不能界定是不是原廠機油。通常認為,"原廠機油"是指編入汽車製造廠零部件清單,並且具有零部件編號的售後機油。汽車廠授權的4S店或者維修單位,可以按照零件編號進行採購。每個汽車廠的供應體系不一定相同,有些汽車廠只向自己的4S體系提供原廠機油,有些也會面向零件批發商渠道供貨。

需要多提一下的是,因為初裝油也是原廠油的一種,但車主基本不可能自己購買初裝油,所以,"原廠售後用油"這個詞,能更加準確的表達消費者理解的"原廠油"的概念。

二者間的區別,主要是如何能讓大家知道非原廠油性能弱、傷車是個誤解;

前面說了,界定是否原廠油的標準,是看該機油是否在汽車廠的零部件供應清單中。不在清單中的機油都可以被稱為非原廠油。

由於國情不同,法規不同,對於原廠油的要求也不同,這裡說的要求並非是指技術層面的要求,而是從反壟斷角度的考量。

由於汽車生產廠佔有先天優勢,很容易產生壟斷行為,歐美國家對"原廠售後油"都有限制措施。比如,美國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只有一種情況下,汽車廠可以要求客戶必須使用指定的機油——指定的機油必須免費。歐洲也有相應的措施限制汽車廠濫用自己的強勢地位。

國外主流的汽車廠都有相應的機油認證標準和認證體系,告知消費者,哪些機油品牌和品種符合本汽車廠的標準,或者了本汽車上的認證,可以用到車主的發動機中,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購買哪個品牌的機油。

原廠油就一定好嗎?專業人士:看完分析或許你會改變想法

截圖自通用認證官網

原廠油就一定好嗎?專業人士:看完分析或許你會改變想法

截圖自奔馳認證官網

例如:通用最新的2代Dexos認證,奔馳的229.51認證,儘管通用(GM)牌,奔馳(Mercedes-Benz)牌的機油也獲得了自己給自己頒發的認證證書,但無權要求車主強制使用指定的售後機油品牌,主機廠自己品牌的機油只是車主眾多選擇之一。

認證體系的意義在於:

1、消費者知道有哪些可選的機油品牌和品種適合自己的車輛。

2、消費者只要使用了獲得認證的機油,汽車廠的汽車質保條款同樣有效。

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大多數汽車廠都會指定"原廠機油"。由於中國針對汽車的反壟斷法和質量三包法的實施,"指定原廠機油"的行為也是觸犯中國法律的。但是,多數車主不瞭解法規細節,也由於實施"三包法"的具體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完善,目前大多數消費者仍然不知道,或者默認接受"指定原廠機油"這種"違法"行為。

非原廠油也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和原廠油一樣好,甚至更好;一種是的確達不到原廠油的標準。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如何區分這兩種非原廠油是有難度的。

機油的主要成分-基礎油和添加劑,並不像聽起來那樣簡單。優質的添加劑由多種成分構成,每種成分使用什麼材料,添加比例多少,多種成分之間如何相互協同和如何抵消互相剋制,都非常具有技術含量。能夠生產符合國際範圍高標準添加劑的企業非常少。有限的幾家添加劑企業,每年投入研發和測試的經費有好幾億美元,一般的企業沒有參與研發的經濟實力。

可以這麼說,優質添加劑包就是機油界皇冠上的明珠,就是機油界的高科技。

應該怎麼選擇非原廠油?好機油有哪些標準呢?

拿到一款成品機油,要想簡單判定其質量好壞,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儘管有一些看似"簡單直觀"的方法,比如冷凍一下看流動性,用手捻判斷粘度,加入車輛後看看提速是否更快,甚至還有用抗磨機演示機油抗磨效果的.......從潤滑油技術和與發動機匹配的專業角度看,這些演示方法都是玩笑或者障眼法,幾乎不具有參考價值。

有沒有辦法用專業的設備和方法鑑別機油呢?答案是有的。但普通消費者做不了。專業的測試存在以下幾個缺陷:

1、 費用昂貴,做質量檢驗的全套測試的花費需要上百萬美元。

2、耗時長,有些測試需要在發動機上連續運轉幾百個小時。

專業檢測方法的不適用,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層特色(因為有假貨)。即使某一款機油按照專業方法檢測不達標,機油生產商完全可以說那是假貨,不是正品,把自己的責任推諉掉。

在目前的中國市場,消費者想從非原廠機油中選擇一款"達標"又"划算"的機油,相對穩妥的辦法:可以借鑑汽車廠在海外公佈的認證授權網站,通過網絡查詢其認證書,如果有的汽車廠暫時不提供網絡查詢,也會用紙張文本形式向機油品牌發放認證證書。

當消費者查看紙張版本的認證證書時,需要注意下列細節:

1. 認證有效期限(存在只認證一次,使用過期版本認證材料忽悠消費者的情況),

2. 認證品種(存在只認證一個品種,但對外宣稱自己全系列產品都有認證的情況)。

3. 到底認證的是什麼產品(存在只認證了防凍液,但對外宣傳自己有機油認證的情況;也有把"認證證書"弄模糊,你就是火眼金睛也只能認出汽車廠的商標)

選擇能夠提供明確材料證明產品質量的品牌,是消費者選擇非原廠機油的最佳途徑。

最後,做個小結

互聯網上有各種各樣的鑑別機油好壞的方法,大多數都是弱智型方法。

比如用手搓機油,看有沒有顆粒物;用鼻子聞有沒有異味。。。除非是最假、最爛、最不用心的的機油,才能用上述方法鑑別出質量好壞。機油質量鑑定有非常複雜的標準,絕大多數的檢測方法都被整個行業標準化了,有章可循,只是非常耗時,耗錢。一般情況下,不要說消費者做不起(做個全套帶臺架測試的檢測錢,夠買上萬桶機油了),連實力一般的潤滑油生產廠都掏不起這個錢。

鑑別機油好壞在專業上一般只能採用排除法。按照標準逐項檢查,查到有一項不符合標準的,就可以判定不達標。在沒有做完所有的檢測項目之前,誰都不能說這機油合格。

機油的好壞對比,前提是必須合格,合格以後才能比誰更好。A機油和B機油對比,A在某個單獨項目的數據比B表現好,但A綜合下來不達標,B每一項都不出色,但達標,結論一定是B比A質量好。市場上,不斷強調自己某個單獨特性有多牛的潤滑油,消費者一定要小心。

售後市場上講美國API標準和歐洲ACEA標準,主機廠的OEM標準通常會在某些單項指標上,比API和ACEA標準再加嚴一些。除非主機廠腦子壞了,他們是不會冒險選擇不符合標準的機油的,但是這並不表示國內的汽車廠家也是這麼想的,因為法規和監管程度不同,尤其是國內換油週期要比歐美日市場的換油週期短,這就給降低OEM機油標準留下了空間。畢竟國外汽車廠的機油標準都是按照境外相對高的要制定的。如果主機廠不需要考慮環保要求(比如三元催化器使用壽命),降低機油標準的空間更大。汽車廠有大把的工程師,也有搞潤滑專業的行家,他們不是外行,再加上潤滑油廠的配合,還有大量的檢測設備和手段,拿捏潤滑油質量的尺度可以做到非常準確。

原廠油就一定好嗎?專業人士:看完分析或許你會改變想法

爭論哪個機油更好,在消費者層面來講毫無意義。歐美市場上,消費者選擇機油只需要看有沒有主機廠認證。先有認證再選擇價格,沒認證就不能選。在中國市場上沒法這麼做,主機廠基本不提他們在海外實行的機油認證制,利益使然。不能再往下說了,再說下去都是利益之爭,再說下去要得罪人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