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春秋戰國時期,名將如夏夜繁星之多,他們帶兵為自己的君主征伐,摸索著用兵之道和治軍之道。長平之戰的歷史地位在當時及後世的地位都特別高,所帶來影響深遠。長平之戰更將勝利一方的秦軍主帥白起推向“殺神”稱號,大敗一方的趙國國力銳減。秦昭襄王命白起繼續伐趙,滅亡趙國,白起卻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這是為什麼。

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45萬人,結束後白起本想乘勝追擊,趁著趙國還沒反應過來,無法再次大規模徵兵,直接滅亡趙國。秦軍兵分三路,一路是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一路是司馬梗率軍攻佔太原,一路是白起圍攻邯鄲。趙國覆滅在即。

韓國和趙國息息相關,君臣惶恐不已,聯合起來想了個對策: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勸說。范雎應允了,上書秦昭襄王。韓趙割地求和,我軍疲憊急需休養。秦昭襄王聽著有理,就答應下來。休戰一事已成定局,白起又憤怒又無奈,只能退兵。從此范雎和白起將相失和(政見不合)。

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幾個月後,秦言而無信,再次發兵伐趙,以王陵為主將。當時白起剛好臥病在床,不便走動就沒隨軍出征。此戰並不順利,秦昭襄王不氣餒,只是認為兵力不足,就再發重兵征伐。結果導致損兵折將,士氣一落千丈。恰生白起病好了,秦昭襄王再次徵召其前來統軍滅趙。

白起不願意,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邯鄲乃易守難攻之地,還是他國腹地國都,就算我軍攻下也是傷亡慘重。趙國各地軍隊和他國軍隊聯手起來,裡應外合,這不是會大敗而歸嗎?所以不能攻趙。”秦王只能改派王陵,但是仍舊久攻不下,白起擔心的情況發生:數十萬楚軍攻來,秦軍一潰千里。

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秦王大怒,強徵白起前來統軍,有病在身的白起進程緩慢,前線敗亡消息不斷傳來,范雎在一旁煽風點火,說白起的不對。秦昭襄王越想越氣,就派出使者賜劍令白起自刎。白起領命,自殺了。長平之戰結束後的短時間裡,趙國的確空甲士,已無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的能力。但是趙國畢竟立國數百年,根基雄厚,人心在握。只要花一段時間,降低標準,就能再次拉起一支軍隊。

長平之戰結束後的不到十年時間裡,燕趙之戰,趙將廉頗迎戰燕軍大勝而歸。脣亡齒寒的道理,漢魏楚燕齊五國都懂,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若是他們先作壁上觀,等秦軍損失慘重攻下邯鄲後大舉攻來,秦國哪抵擋的住。秦國本土空虛,弄不好還有亡國之威。

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白起並不認為秦國已有吞滅趙國的國力,尤其是在趙國長平戰敗虛弱期一過,緩過勁來,亡國之危讓趙人緊緊團結在了一起,秦滅趙已成吃力不討好的面子活動。有人根據白起殺戮數十萬士卒推斷,白起也怕遭天譴,死於非命,遺禍子孫,所以秦昭襄王再次攻趙,白起當是最不合適的統帥人選。

長平之戰大勝後,白起為何寧死不願再帶兵攻趙?


這就是白起寧死不願帶兵攻趙的原因。“殺神”稱號,看起來威風凜凜,背後的累累白骨、萬千怨恨壓在白起一人身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