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

八大山人 朱權 花鳥畫 書法 媚眼觀史 2017-04-07

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

朱耷畫作

作者:陳家萍

齊白石有言:“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餘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餘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

“青藤”為明朝畫家徐渭,大滌子為石濤,雪個是朱耷。

異域入侵,輕易肢解文人纖細的人格,唯有山水,方能重新將敲打摔摜得零碎不堪的人格骨格重新拼湊嫁接焊鑄。

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的中國畫,文人心靈的物化與觀照,脈脈的自我披露,切切的人文關懷,自憐式的悲憫,無端令人心痛。

學生時代,我曾醉心於描摹倪瓚的《漁莊秋霽圖》及《古木幽篁圖》,幾株零落小樹,隱約遠山,半枝風竹,湖靜天寂,一縷淡定之風悄然吹拂於心湖,滌掃青春的浮躁,——病理上的潔癖可能讓心理不健康,精神的潔癖,是自重。

朱耷,生於1626年,是朱元璋十六子朱權後裔,寧獻王朱權九世孫,與朱姓皇帝血脈相連,親嫡嫡的關係。

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

明亡後23歲的他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不久即為宗師。

3年後,懷抱“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他歸南昌,回青雲譜道院,花六七年時間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從此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農耕以自養的田園牧歌生活。

“門外不必來車馬”,這是他的世外桃源,但清朝權貴聞風前來騷擾,沒有真正的淨土,常浪跡他方。

和尚當得不耐煩便轉入青雲譜為道士。

廟宇或道觀皆載不動國仇家恨。

不能自解的鬱結,如巨石窒泉,如溼絮之遇火,“別有幽愁暗恨生”,於是,佯狂作啞,生命輾轉,無法安身立命。

實則,作為明宗室後裔,能活下來,即使是孤本、殘本,也不無意義:以孤兀的生命姿勢來對抗天命,一生死守“明遺民”的身份,不肯與清合作。

他的名號甚多,最為人知的別號為八大山人、雪個等。

一個別號,便是一個袖珍的精神世界。

字刃庵,兵氣森森;題的“八大山人”四字,看起來既像“哭之”,又像“笑之”,哭笑不得,奈何不得,唯乾瞪眼。

乾瞪眼本乃俗不可耐頗不雅觀,然,在他那裡,成了高品味大境界。

獨特的心理造就了繪畫史上的奇才。

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

朱耷畫作

掙扎的生命裡流淌的詩文隱晦難懂,書法也怪偉,儼然有晉唐遺風。

山水畫宗黃公望、董其昌的大山大水而自成一家。

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

面貌最突出,成就最高,數量最多的,當是花鳥畫。

那些花木魚鳥,造型何其奇特,形象何其誇張。

畫鳥,不是“人來鳥不驚的”的鳥,而是“恨別鳥驚心”的傷心鳥。或憊賴地縮頸,或瑟瑟地挺胸。單腳支撐,白眼或向人,或向天。

每次見到這些鳥,莫名地想到鄉間,那些個不被父母或同伴待見的孩子,他們蹲在牆角,也有這種冷冷的眼風。

魚眼則為方形,眼珠大而黑,似整過容。

總之,他賦予鳥姿花態“見怪不怪” 的強烈個性,保留消極反抗的權利——這是他所能做的全部,而他不做還得罷了,既做,則做到極致。

《荷花小鳥》在他這兒,不是“清水出芙蓉”,也非“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殘荷”,此荷殘破不堪,聊勝於無地餘三兩瓣,莖似長頸鹿的脖子,瘦伶伶一徑梗著。亦似一支鏽跡斑斑的令箭,徒然保持著射出的姿勢,不勝重荷似的,似乎連一隻蜻蜓都能輕易將之脆折,但它卻固執地挺立著,挑釁,叫板,有著強烈的反諷意味。

殘葉像破敗的傘,無望地遮蔽著將脖子深縮到身子裡自我取暖的水鳥,它翻瞪著大白眼,孤踞石頭頂上。

荷俯視著鳥,鳥仰視著荷,相對無言……有一種陰沉的情緒一直霸道地攫控著你,使你在很長時間不得開心顏。

但他也有溫柔一面。

看他的《鹿圖》,鹿的眼睛很嫵媚,像就劇裡青衣的眼睛,眼角稍向上飛。

鹿似乎剛從一場獵捕中逃脫,驚甫未定,氣喘未平,回首來處,有一瞬的徵忡:它想到了丟失的同伴,想到了清水的倒影,還是不可預測的未來?

畫這隻林中精靈的朱耷,心裡定靜極了,像深山鐘聲,林梢微風。

朱耷:墨點無多淚點多

朱耷畫作

朱耷晚年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賣畫度日。

後自築陋室,名“寤歌草”堂。

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無數個青燈黃卷的枯夜,他以不可遏制的熱情,潑出一幅幅畫作,然後與這些個怪鳥怪花相對無言,我見花鳥多孤癖,料花鳥見我應如是。

虐心,既有針刺感,又必有快感。

鄭板橋有詩“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願意與這種個性花鳥禽獸相對陪這位沒落貴族默哀憑弔的時人及後人大有人在。

憂思像生命一樣長。80歲那年辭世。

微信公眾號媚眼觀史(whjcjpwhjcjp)|微信號媚眼觀史(whjcjp)

碎片化信息充斥當下,國學式微?與其杞人憂天,不如行動起來。煮一壺寂寞,釀一盅清涼,以文會友,結伴同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