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開始給孩子建立規矩?

6 個回答
树洞妈妈
2019-09-10

我家裡有一個一歲的寶寶,我覺得對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應該從小做起,家長別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大人說的話。

我家孩子現在正處於會走路,一刻停不下來,總喜歡翻翻這裡,翻翻那裡。有時候也會對什麼好奇,總去那裡玩。看到開關,總要去拽拽上邊的線,自己爬到餐桌上,玩水......

一刻都不能離開我的視線。對於開關要對孩子說過不能摸,餐桌不可以.....,也許他一知半解,有時候說她,她看你眼色,閉著眼睛哭,其實孩子知道你是在說她。

對於孩子你要告訴她,哪些不能碰,哪些可以摸,哪些不可以。讓她知道這是規矩。


我家裡有一個一歲的寶寶,我覺得對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應該從小做起,家長別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大人說的話。

我家孩子現在正處於會走路,一刻停不下來,總喜歡翻翻這裡,翻翻那裡。有時候也會對什麼好奇,總去那裡玩。看到開關,總要去拽拽上邊的線,自己爬到餐桌上,玩水......

一刻都不能離開我的視線。對於開關要對孩子說過不能摸,餐桌不可以.....,也許他一知半解,有時候說她,她看你眼色,閉著眼睛哭,其實孩子知道你是在說她。

對於孩子你要告訴她,哪些不能碰,哪些可以摸,哪些不可以。讓她知道這是規矩。



我家裡有一個一歲的寶寶,我覺得對於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應該從小做起,家長別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大人說的話。

我家孩子現在正處於會走路,一刻停不下來,總喜歡翻翻這裡,翻翻那裡。有時候也會對什麼好奇,總去那裡玩。看到開關,總要去拽拽上邊的線,自己爬到餐桌上,玩水......

一刻都不能離開我的視線。對於開關要對孩子說過不能摸,餐桌不可以.....,也許他一知半解,有時候說她,她看你眼色,閉著眼睛哭,其實孩子知道你是在說她。

對於孩子你要告訴她,哪些不能碰,哪些可以摸,哪些不可以。讓她知道這是規矩。



爱嘟咔育儿
2019-09-11

非常高興能回答樓主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階段性的敏感期,有的時候利用好敏感期會事半功倍,給孩子建立規矩這個事,也同樣可以利用秩序敏感期。

2-4歲的寶寶一般會處於秩序敏感期的階段,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之後,他會慢慢地開始嘗試關注和認識理解外在事物間的規則聯繫,因此就很容易接受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也就是說很容易接受爸爸媽媽建立起來的“規矩”。但是規矩怎麼去明確的建立呢?切忌急躁不斷嘮叨打罵孩子。

其實有很多高效的方式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給孩子們建立“規矩”

1、繪本閱讀

可以通過繪本閱讀的方式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佐佐木樣子的噼裡啪啦系列,非常有意思的一套繪本,可以教給孩子拉粑粑的要怎麼做,洗澡要怎麼做,繪本里面還有一個個小機關,可以跟孩子一邊玩一邊去學習,閱讀完了可以和寶寶真實生活聯繫在一起,比如寶寶真的要上廁所時候,跟寶寶說還記得我們之前在書裡學過嗎?應該怎麼做呢?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積極地引導,慢慢地就能養成良好地生活習慣了。

再比如《大衛,不可用》這本書也能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不可用做,書裡的大衛是個調皮蛋,和很多寶寶都非常貼近,聯繫寶寶的日常生活,給寶寶去輕鬆地“立規矩”。

非常高興能回答樓主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階段性的敏感期,有的時候利用好敏感期會事半功倍,給孩子建立規矩這個事,也同樣可以利用秩序敏感期。

2-4歲的寶寶一般會處於秩序敏感期的階段,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之後,他會慢慢地開始嘗試關注和認識理解外在事物間的規則聯繫,因此就很容易接受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也就是說很容易接受爸爸媽媽建立起來的“規矩”。但是規矩怎麼去明確的建立呢?切忌急躁不斷嘮叨打罵孩子。

其實有很多高效的方式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給孩子們建立“規矩”

1、繪本閱讀

可以通過繪本閱讀的方式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佐佐木樣子的噼裡啪啦系列,非常有意思的一套繪本,可以教給孩子拉粑粑的要怎麼做,洗澡要怎麼做,繪本里面還有一個個小機關,可以跟孩子一邊玩一邊去學習,閱讀完了可以和寶寶真實生活聯繫在一起,比如寶寶真的要上廁所時候,跟寶寶說還記得我們之前在書裡學過嗎?應該怎麼做呢?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積極地引導,慢慢地就能養成良好地生活習慣了。

再比如《大衛,不可用》這本書也能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不可用做,書裡的大衛是個調皮蛋,和很多寶寶都非常貼近,聯繫寶寶的日常生活,給寶寶去輕鬆地“立規矩”。

2、以身作則

有句俗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其實就是說的爸爸媽媽對於寶寶的影響非常的大,朝夕相處,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強,媽媽怎麼做,爸爸怎麼做,孩子是會學習的。比如如果媽媽把家裡的各種物品都擺放的整整齊齊,並且使用完畢後都物歸原處。這樣孩子每天在你的身邊就會養成歸置秩序的技能。小到脫鞋這種日常小事,大到公共場合秩序的維護,爸爸媽媽都可以以身作則,去一點點引導。

非常高興能回答樓主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階段性的敏感期,有的時候利用好敏感期會事半功倍,給孩子建立規矩這個事,也同樣可以利用秩序敏感期。

2-4歲的寶寶一般會處於秩序敏感期的階段,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之後,他會慢慢地開始嘗試關注和認識理解外在事物間的規則聯繫,因此就很容易接受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也就是說很容易接受爸爸媽媽建立起來的“規矩”。但是規矩怎麼去明確的建立呢?切忌急躁不斷嘮叨打罵孩子。

其實有很多高效的方式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給孩子們建立“規矩”

1、繪本閱讀

可以通過繪本閱讀的方式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佐佐木樣子的噼裡啪啦系列,非常有意思的一套繪本,可以教給孩子拉粑粑的要怎麼做,洗澡要怎麼做,繪本里面還有一個個小機關,可以跟孩子一邊玩一邊去學習,閱讀完了可以和寶寶真實生活聯繫在一起,比如寶寶真的要上廁所時候,跟寶寶說還記得我們之前在書裡學過嗎?應該怎麼做呢?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積極地引導,慢慢地就能養成良好地生活習慣了。

再比如《大衛,不可用》這本書也能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不可用做,書裡的大衛是個調皮蛋,和很多寶寶都非常貼近,聯繫寶寶的日常生活,給寶寶去輕鬆地“立規矩”。

2、以身作則

有句俗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其實就是說的爸爸媽媽對於寶寶的影響非常的大,朝夕相處,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強,媽媽怎麼做,爸爸怎麼做,孩子是會學習的。比如如果媽媽把家裡的各種物品都擺放的整整齊齊,並且使用完畢後都物歸原處。這樣孩子每天在你的身邊就會養成歸置秩序的技能。小到脫鞋這種日常小事,大到公共場合秩序的維護,爸爸媽媽都可以以身作則,去一點點引導。

在給孩子建立“規矩”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幾點

1、有耐心,不論孩子多麼“笨手笨腳”,一定要給孩子嘗試努力的機會,不要急躁。

2、懂得讚美,當看到孩子有一點點小的成就時,一定要給孩子肯定,明確的表達出來。

3、懂得鼓勵,孩子可能有的時候做的不是特別好,可能自己也會著急,演變成大哭大鬧,給孩子一個擁抱,鼓勵他,給他信心。

4、靈活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有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認知表現地過於執拗,比如自己家脫鞋一定要放在鞋架上,但是去了別人家做客,人家家裡是要把脫下來的鞋放在地毯上,這時候孩子可能就不理解,就會哭鬧,這時候媽媽就要通過講道理,擁抱,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去引導孩子。

医学那点事
2019-09-10

立規矩,一聽就非常嚴肅的感覺,聽了都會有點小怕怕……

說是規矩,換個說法就是為了讓寶寶養成好習慣,對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而小而為之。

好習慣,從小做起,我家寶寶一歲半,會說一些話,叫人等等都會,大人說什麼都可以聽懂,什麼事情可以不可以做?有危險的事情肯定不能讓小寶寶接觸,比如插頭,剪頭,開水等等,,,寶媽們都能感覺到,小寶寶其實是很聰明的,懂得察言觀色,可以不可以,看到家長的臉色,表情,他自己就會知道,能不能做?

小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儘量問他為什麼?解決問題,如果是不好的,寶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循循善誘(一般小寶寶的注意力不會太持久,轉移注意力,避免寶寶發脾氣的時候,硬碰硬),寶媽加油哦!❤️❤️❤️


立規矩,一聽就非常嚴肅的感覺,聽了都會有點小怕怕……

說是規矩,換個說法就是為了讓寶寶養成好習慣,對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而小而為之。

好習慣,從小做起,我家寶寶一歲半,會說一些話,叫人等等都會,大人說什麼都可以聽懂,什麼事情可以不可以做?有危險的事情肯定不能讓小寶寶接觸,比如插頭,剪頭,開水等等,,,寶媽們都能感覺到,小寶寶其實是很聰明的,懂得察言觀色,可以不可以,看到家長的臉色,表情,他自己就會知道,能不能做?

小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儘量問他為什麼?解決問題,如果是不好的,寶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循循善誘(一般小寶寶的注意力不會太持久,轉移注意力,避免寶寶發脾氣的時候,硬碰硬),寶媽加油哦!❤️❤️❤️



立規矩,一聽就非常嚴肅的感覺,聽了都會有點小怕怕……

說是規矩,換個說法就是為了讓寶寶養成好習慣,對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而小而為之。

好習慣,從小做起,我家寶寶一歲半,會說一些話,叫人等等都會,大人說什麼都可以聽懂,什麼事情可以不可以做?有危險的事情肯定不能讓小寶寶接觸,比如插頭,剪頭,開水等等,,,寶媽們都能感覺到,小寶寶其實是很聰明的,懂得察言觀色,可以不可以,看到家長的臉色,表情,他自己就會知道,能不能做?

小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儘量問他為什麼?解決問題,如果是不好的,寶媽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循循善誘(一般小寶寶的注意力不會太持久,轉移注意力,避免寶寶發脾氣的時候,硬碰硬),寶媽加油哦!❤️❤️❤️



小彩平
2019-09-10

孩子缺乏判斷能力,需要父母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以此來確定行為界限。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做規矩比較好呢?怎樣制定規矩才會有效呢?讓孩子形成規矩意識,時機非常關鍵。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力都還不夠,你講的規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點的孩子,壞習慣已經養成了,糾正的難度更大。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性來看,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2歲以後,孩子進入自主探索期,他開始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行為判斷能力,這就為孩子接受規矩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開始發現“什麼是我要做的”,“什麼是媽媽要我做的”,這個時候行為的自主意識更強烈。因此,規矩需要從孩子2歲開始建立。怎樣把規矩告訴孩子?

1、明確告訴孩子,他可以去哪裡,可以做什麼,讓他知道自己的行動範圍。小孩子,理解力不強,太複雜的規則,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給孩子立規矩時,要明確告訴他具體的行為標準是什麼。只是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是沒有用的,還要解釋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許的。

2、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說明規矩。給孩子交待規矩時,一定要把規則說得簡單明瞭,讓孩子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意思。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是比較有限,他們常常會自動過濾掉一些語言,只會聽他們感興趣的話。太繁瑣、意思不明的指令,會讓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麼做時,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明確告訴他們什麼行,什麼不行。

3、要回應孩子的疑問。2~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好奇心也很強烈,越是禁止的事情,他越是想問個明白。所以,當家長拒絕孩子做某件事時,很多孩子會反覆問: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了會怎樣?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疑問不耐煩,沒有讓孩子瞭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只會讓他更好奇,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另外,如何迴應孩子的疑問,也是有技巧的,選擇一個孩子比較平靜、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機,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違反規則的後果是什麼。制定、執行規矩時,需要注意什麼?

4、制定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要苛求孩子。制定的規矩,一定要適應兒童的發展規律。比如,對於一個2~3歲的孩子,要求他每天在爸爸媽媽做晚飯時,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喊叫,不吵鬧,不搗亂,這顯然不現實。

5、循序漸進,反覆提醒。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長記性,老犯同樣的錯誤。這是由孩子的特性決定的,千萬別指望只說一次,就能讓孩子瞭解規則。建立規矩不能一蹴而就,隨著孩子心智的發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孩子會慢慢學著遵守。

6、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遵守規矩的環境。我們給孩子樹立規矩,是希望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而不是為了懲罰孩子,給孩子的行為設置障礙。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有利於遵守規矩的條件和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指揮孩子,當孩子的評判官。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規矩的同時,我們也要給他們創造相應的環境。

7、貫徹始終,減少例外。在教育孩子守規矩時,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如一,規則統一。規矩不是不能被打破,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例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孩子不明白,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的時候可以做,有的時候又不可以做。而這種困惑,只會讓孩子不停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最後,執行規矩的過程就成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拉鋸戰。

8、以身作則,家長自律。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教育的成敗往往在方寸之間,缺乏規則的成長一定是不完整的成長。愛孩子,就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應該遵守的規矩。


孩子缺乏判斷能力,需要父母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以此來確定行為界限。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做規矩比較好呢?怎樣制定規矩才會有效呢?讓孩子形成規矩意識,時機非常關鍵。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力都還不夠,你講的規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點的孩子,壞習慣已經養成了,糾正的難度更大。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性來看,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2歲以後,孩子進入自主探索期,他開始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行為判斷能力,這就為孩子接受規矩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開始發現“什麼是我要做的”,“什麼是媽媽要我做的”,這個時候行為的自主意識更強烈。因此,規矩需要從孩子2歲開始建立。怎樣把規矩告訴孩子?

1、明確告訴孩子,他可以去哪裡,可以做什麼,讓他知道自己的行動範圍。小孩子,理解力不強,太複雜的規則,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給孩子立規矩時,要明確告訴他具體的行為標準是什麼。只是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是沒有用的,還要解釋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許的。

2、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說明規矩。給孩子交待規矩時,一定要把規則說得簡單明瞭,讓孩子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意思。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是比較有限,他們常常會自動過濾掉一些語言,只會聽他們感興趣的話。太繁瑣、意思不明的指令,會讓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麼做時,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明確告訴他們什麼行,什麼不行。

3、要回應孩子的疑問。2~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好奇心也很強烈,越是禁止的事情,他越是想問個明白。所以,當家長拒絕孩子做某件事時,很多孩子會反覆問: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了會怎樣?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疑問不耐煩,沒有讓孩子瞭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只會讓他更好奇,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另外,如何迴應孩子的疑問,也是有技巧的,選擇一個孩子比較平靜、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機,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違反規則的後果是什麼。制定、執行規矩時,需要注意什麼?

4、制定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要苛求孩子。制定的規矩,一定要適應兒童的發展規律。比如,對於一個2~3歲的孩子,要求他每天在爸爸媽媽做晚飯時,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喊叫,不吵鬧,不搗亂,這顯然不現實。

5、循序漸進,反覆提醒。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長記性,老犯同樣的錯誤。這是由孩子的特性決定的,千萬別指望只說一次,就能讓孩子瞭解規則。建立規矩不能一蹴而就,隨著孩子心智的發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孩子會慢慢學著遵守。

6、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遵守規矩的環境。我們給孩子樹立規矩,是希望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而不是為了懲罰孩子,給孩子的行為設置障礙。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有利於遵守規矩的條件和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指揮孩子,當孩子的評判官。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規矩的同時,我們也要給他們創造相應的環境。

7、貫徹始終,減少例外。在教育孩子守規矩時,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如一,規則統一。規矩不是不能被打破,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例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孩子不明白,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的時候可以做,有的時候又不可以做。而這種困惑,只會讓孩子不停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最後,執行規矩的過程就成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拉鋸戰。

8、以身作則,家長自律。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教育的成敗往往在方寸之間,缺乏規則的成長一定是不完整的成長。愛孩子,就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應該遵守的規矩。



孩子缺乏判斷能力,需要父母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以此來確定行為界限。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做規矩比較好呢?怎樣制定規矩才會有效呢?讓孩子形成規矩意識,時機非常關鍵。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力都還不夠,你講的規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點的孩子,壞習慣已經養成了,糾正的難度更大。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性來看,2歲以前,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2歲以後,孩子進入自主探索期,他開始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行為判斷能力,這就為孩子接受規矩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開始發現“什麼是我要做的”,“什麼是媽媽要我做的”,這個時候行為的自主意識更強烈。因此,規矩需要從孩子2歲開始建立。怎樣把規矩告訴孩子?

1、明確告訴孩子,他可以去哪裡,可以做什麼,讓他知道自己的行動範圍。小孩子,理解力不強,太複雜的規則,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給孩子立規矩時,要明確告訴他具體的行為標準是什麼。只是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是沒有用的,還要解釋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某件事情是允許的。

2、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說明規矩。給孩子交待規矩時,一定要把規則說得簡單明瞭,讓孩子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意思。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是比較有限,他們常常會自動過濾掉一些語言,只會聽他們感興趣的話。太繁瑣、意思不明的指令,會讓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麼做時,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明確告訴他們什麼行,什麼不行。

3、要回應孩子的疑問。2~3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好奇心也很強烈,越是禁止的事情,他越是想問個明白。所以,當家長拒絕孩子做某件事時,很多孩子會反覆問: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如果做了會怎樣?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疑問不耐煩,沒有讓孩子瞭解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只會讓他更好奇,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另外,如何迴應孩子的疑問,也是有技巧的,選擇一個孩子比較平靜、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時機,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違反規則的後果是什麼。制定、執行規矩時,需要注意什麼?

4、制定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要苛求孩子。制定的規矩,一定要適應兒童的發展規律。比如,對於一個2~3歲的孩子,要求他每天在爸爸媽媽做晚飯時,安靜地坐上半個小時,不喊叫,不吵鬧,不搗亂,這顯然不現實。

5、循序漸進,反覆提醒。大人常常抱怨孩子不長記性,老犯同樣的錯誤。這是由孩子的特性決定的,千萬別指望只說一次,就能讓孩子瞭解規則。建立規矩不能一蹴而就,隨著孩子心智的發展,理解力、自制力的提高,孩子會慢慢學著遵守。

6、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遵守規矩的環境。我們給孩子樹立規矩,是希望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而不是為了懲罰孩子,給孩子的行為設置障礙。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有利於遵守規矩的條件和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指揮孩子,當孩子的評判官。所以,在要求孩子遵守規矩的同時,我們也要給他們創造相應的環境。

7、貫徹始終,減少例外。在教育孩子守規矩時,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如一,規則統一。規矩不是不能被打破,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例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孩子不明白,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的時候可以做,有的時候又不可以做。而這種困惑,只會讓孩子不停地去試探家長的底線。最後,執行規矩的過程就成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拉鋸戰。

8、以身作則,家長自律。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教育的成敗往往在方寸之間,缺乏規則的成長一定是不完整的成長。愛孩子,就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應該遵守的規矩。



图哟1
2019-09-10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老話,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可取的地方,必然的道理,規矩,無所謂的確定年齡分層,到了這個固定的年齡分水嶺,就開始長篇大論的規矩加入,嚴肅起來?我不以為然

為人父母,我們都多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呱呱墜地的孩童只是一如白紙一般的存在,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加入,成人認為的,對孩子有益處的規則,相信孩子也不會有反抗的情緒存在,大人也不覺得有什麼為難的感覺。所以,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我會潛移默化的每天告訴他,何可為,何不可為,孩子習慣了,他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老話,流傳至今,必然有其可取的地方,必然的道理,規矩,無所謂的確定年齡分層,到了這個固定的年齡分水嶺,就開始長篇大論的規矩加入,嚴肅起來?我不以為然

為人父母,我們都多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呱呱墜地的孩童只是一如白紙一般的存在,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加入,成人認為的,對孩子有益處的規則,相信孩子也不會有反抗的情緒存在,大人也不覺得有什麼為難的感覺。所以,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我會潛移默化的每天告訴他,何可為,何不可為,孩子習慣了,他自己也不覺得有什麼。


带娃这几年
2019-09-10

立規矩這個事,我是這麼想的,父母呢不要把這個事想的很嚴重,立規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要有同的規矩可以立,而且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也是不斷給父母立規矩的階段,所以互相學習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