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晚明四大家——張瑞圖書法欣賞
煥章的小閣子
1/10 張瑞圖(1570-1644),明代官員、書畫家。字長公、無畫,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漢族,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人(今青陽鎮蓮嶼下行)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後以禮部尚書入閣,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崇禎三年,因魏忠賢生祠碑文多其手書,被定為閹黨獲罪罷歸。
2/10 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鍾繇、王羲之之外另闢蹊徑,為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鍾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又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蒼勁有勁,作品傳世極希。
3/10 張瑞圖是晚明時期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即以擅書名世。時人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日本書壇亦極力推崇。從江戶時代起倭人就因黃櫱的隱元禪師東渡日本時帶去張瑞圖的書跡而熟知其人,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張瑞圖被稱為“水星”。日人稱其書法“氣脈一貫,獨自風格”。
4/10 “帖學大行,故明人類能行草,雖絕不知名者,亦有可觀,簡牘之美,幾越唐、宋。惟妍媚之極,易粘俗筆。可與入時,未可與議古。次則小楷亦劣能自振,然館閣之體,以庸為工,亦但宜簪筆幹祿耳。至若篆隸八分,非問津於碑,莫由得筆,明遂無一能名家者。又其帖學,大抵亦不能出趙吳興範圍,故所成就終卑。偶有三數傑出者,思自奮軼,亦末敢絕塵而奔也。”
5/10 有張瑞圖,重學養、棄舊學,勇於創新。其《果亭墨翰·卷1》小楷“書評詩評”中寫道:“晉人楷法平淡玄遠,妙處卻不在書,非學所可至也……坡公(蘇東坡)有言:‘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假我數年,撇棄舊學,從不學處求之,或少有近焉耳。”
6/10 張瑞圖雖與邢侗、米萬鍾、董其昌並稱“晚明四家”,然他的書風與邢、米、董三家迥然有別,而與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諸人創立的奇倔狂逸風貌頗為相似,共同在鍾、王之外另闢蹊徑。雖然在書品和成就影響方面,不能說張瑞圖超過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卻獨創一格,屬於“絕塵而奔”者。
7/10 張瑞圖的書法確不同於柔媚時尚,而別具“奇逸”之態。他擅長的楷、行、草書,筆法硬峭縱放,結體拙野狂怪,佈局犬齒交錯,氣勢縱橫凌厲,構成強烈的力感、動盪的氣勢,確屬奇而逸,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張瑞圖也從帖學入手,只不過崇尚的是“狂草”派書風和講求厚重力度的“蘇體”筆法。
8/10 清·樑巘《評書帖》曰:“張瑞圖得執筆法,用力勁健,然一意橫撐,少含蓄靜穆之意,其品不貴。瑞圖行書初學孫過庭《書譜》,後學東坡草書《醉翁亭》,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王鐸)、張(張瑞圖)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
9/10 張瑞圖不滿足這種傳統而“常規”的寫法,卻是以一種生拗的意趣作導向,使用筆只在露尖的側鋒上作橫截翻折的動作,從而造成一種激盪跳躍的聲勢和劍走偏鋒的感覺。拓展了用鋒的新變化,清·樑巘《承晉齋積聞錄》曰:“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於古法為一變。”
10/10 倪後瞻也說:“其書從二王草書體一變,斬方有折無轉,一切圓體皆刪削,望之即知為二水,然亦從結構處見之,筆法則未也。” 張瑞圖還從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勁峻厚的筆法。近人張宗祥《書學源流論》曰:“張二水,解散北碑以為行、草,結體非六朝,用筆之法則師六朝。”張瑞圖奇逸書風的形成,更是時代審美思潮轉捩的產物。
2017-08-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