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劇照

萬曆三十年閏二月,神宗把內閣首輔大臣沈一貫叫入了寢宮。除了叮囑要好生輔佐太子之外,也決意廢除礦稅,大赦天下,並且為曾經因為諫言而被自己處理的朝臣平反。看來神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沒幾天可活了。

沈一貫得到了這份諭旨,當晚就和一眾同僚商量。吏部尚書李戴,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極力主張第二天就發佈這道諭旨。不過刑部尚書蕭大亨不同意,覺得大赦天下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於是事情就被壓下了。

誰知第二天,神宗病情開始好轉,並且有反悔的跡象。神宗派了名太監到內閣,向沈一貫討要這份諭旨,想收回。沈一貫一開始是拒絕的,這份諭旨的重要性對於文官集團來不言而喻。一旦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貫重要的功績。

估計這名太監也知道這份諭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計交不了差,就跪下來一個勁地給沈一貫磕頭。史書說“輒搏顙幾流血”,把頭磕得流血了。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劇照

萬曆三十年閏二月,神宗把內閣首輔大臣沈一貫叫入了寢宮。除了叮囑要好生輔佐太子之外,也決意廢除礦稅,大赦天下,並且為曾經因為諫言而被自己處理的朝臣平反。看來神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沒幾天可活了。

沈一貫得到了這份諭旨,當晚就和一眾同僚商量。吏部尚書李戴,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極力主張第二天就發佈這道諭旨。不過刑部尚書蕭大亨不同意,覺得大赦天下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於是事情就被壓下了。

誰知第二天,神宗病情開始好轉,並且有反悔的跡象。神宗派了名太監到內閣,向沈一貫討要這份諭旨,想收回。沈一貫一開始是拒絕的,這份諭旨的重要性對於文官集團來不言而喻。一旦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貫重要的功績。

估計這名太監也知道這份諭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計交不了差,就跪下來一個勁地給沈一貫磕頭。史書說“輒搏顙幾流血”,把頭磕得流血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朝太監 劇照

這麼一來,沈一貫就慌了,居然真的就把諭旨交回去了。司禮監太監田義也是礦稅問題的反對者,當時他正在宮裡勸神宗馬上頒佈這份諭旨,可不想太監拿著這份諭旨從沈一貫處回來了。於是後來田義見到沈一貫,便一通埋怨,《明史》有載:

相公稍持之,礦稅撤矣,何怯也!

沈一貫你要是稍微再堅持下,說不定我就勸動皇上免除礦稅了,你怎麼這麼慫!

之後因為刑部尚書蕭大亨遲遲不向神宗湊請大赦天下的事情,導致這份諭旨的內容決意全部被擱置。於是太僕寺卿南企仲上疏,彈劾蕭大亨不作為。

蕭大亨一被彈劾,沈一貫馬上做出反應,整個浙黨都被動員起來,集中火力攻擊身為秦黨(陝西一派的官員)一員的南企仲,並且很快把火力覆蓋到了整個秦黨。鬥爭的內容也從蕭大亨的不作為,擴大到秦黨成員和浙黨成員之間的各種事端。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劇照

萬曆三十年閏二月,神宗把內閣首輔大臣沈一貫叫入了寢宮。除了叮囑要好生輔佐太子之外,也決意廢除礦稅,大赦天下,並且為曾經因為諫言而被自己處理的朝臣平反。看來神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沒幾天可活了。

沈一貫得到了這份諭旨,當晚就和一眾同僚商量。吏部尚書李戴,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極力主張第二天就發佈這道諭旨。不過刑部尚書蕭大亨不同意,覺得大赦天下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於是事情就被壓下了。

誰知第二天,神宗病情開始好轉,並且有反悔的跡象。神宗派了名太監到內閣,向沈一貫討要這份諭旨,想收回。沈一貫一開始是拒絕的,這份諭旨的重要性對於文官集團來不言而喻。一旦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貫重要的功績。

估計這名太監也知道這份諭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計交不了差,就跪下來一個勁地給沈一貫磕頭。史書說“輒搏顙幾流血”,把頭磕得流血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朝太監 劇照

這麼一來,沈一貫就慌了,居然真的就把諭旨交回去了。司禮監太監田義也是礦稅問題的反對者,當時他正在宮裡勸神宗馬上頒佈這份諭旨,可不想太監拿著這份諭旨從沈一貫處回來了。於是後來田義見到沈一貫,便一通埋怨,《明史》有載:

相公稍持之,礦稅撤矣,何怯也!

沈一貫你要是稍微再堅持下,說不定我就勸動皇上免除礦稅了,你怎麼這麼慫!

之後因為刑部尚書蕭大亨遲遲不向神宗湊請大赦天下的事情,導致這份諭旨的內容決意全部被擱置。於是太僕寺卿南企仲上疏,彈劾蕭大亨不作為。

蕭大亨一被彈劾,沈一貫馬上做出反應,整個浙黨都被動員起來,集中火力攻擊身為秦黨(陝西一派的官員)一員的南企仲,並且很快把火力覆蓋到了整個秦黨。鬥爭的內容也從蕭大亨的不作為,擴大到秦黨成員和浙黨成員之間的各種事端。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故宮 太和殿

這場鬥爭當時鬧得很大,因為篇幅的關係,朝史暮想對具體過程不作贅述,但是這樣鬥爭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為什麼?因為南企仲打了神宗的臉,秦黨必然失敗。

要知道,神宗病情有起色之後,本就反悔了,事情擱置著,大家都不提,算是給神宗一個面子。這個時候,南企仲藉以彈劾刑部尚書蕭大亨對大赦天下不上心,其實就是暗指神宗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就這一條,秦黨必敗。

那沈一貫呢?沈一貫原先也多次上疏請求廢除礦稅,為何這次卻只全力攻擊秦黨,不談諭旨?

第一,刑部尚書蕭大亨是浙黨一員,黨派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浙黨必須做出反應;

第二,沈一貫的確有經濟問題,拿過礦監稅使的賄賂,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麼;

第三,在這件事情中,沈一貫交回了那份諭旨,其實也是重要的責任人之一。

第四,沈一貫根本不敢忤逆神宗的意思。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劇照

萬曆三十年閏二月,神宗把內閣首輔大臣沈一貫叫入了寢宮。除了叮囑要好生輔佐太子之外,也決意廢除礦稅,大赦天下,並且為曾經因為諫言而被自己處理的朝臣平反。看來神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沒幾天可活了。

沈一貫得到了這份諭旨,當晚就和一眾同僚商量。吏部尚書李戴,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極力主張第二天就發佈這道諭旨。不過刑部尚書蕭大亨不同意,覺得大赦天下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於是事情就被壓下了。

誰知第二天,神宗病情開始好轉,並且有反悔的跡象。神宗派了名太監到內閣,向沈一貫討要這份諭旨,想收回。沈一貫一開始是拒絕的,這份諭旨的重要性對於文官集團來不言而喻。一旦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貫重要的功績。

估計這名太監也知道這份諭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計交不了差,就跪下來一個勁地給沈一貫磕頭。史書說“輒搏顙幾流血”,把頭磕得流血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朝太監 劇照

這麼一來,沈一貫就慌了,居然真的就把諭旨交回去了。司禮監太監田義也是礦稅問題的反對者,當時他正在宮裡勸神宗馬上頒佈這份諭旨,可不想太監拿著這份諭旨從沈一貫處回來了。於是後來田義見到沈一貫,便一通埋怨,《明史》有載:

相公稍持之,礦稅撤矣,何怯也!

沈一貫你要是稍微再堅持下,說不定我就勸動皇上免除礦稅了,你怎麼這麼慫!

之後因為刑部尚書蕭大亨遲遲不向神宗湊請大赦天下的事情,導致這份諭旨的內容決意全部被擱置。於是太僕寺卿南企仲上疏,彈劾蕭大亨不作為。

蕭大亨一被彈劾,沈一貫馬上做出反應,整個浙黨都被動員起來,集中火力攻擊身為秦黨(陝西一派的官員)一員的南企仲,並且很快把火力覆蓋到了整個秦黨。鬥爭的內容也從蕭大亨的不作為,擴大到秦黨成員和浙黨成員之間的各種事端。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故宮 太和殿

這場鬥爭當時鬧得很大,因為篇幅的關係,朝史暮想對具體過程不作贅述,但是這樣鬥爭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為什麼?因為南企仲打了神宗的臉,秦黨必然失敗。

要知道,神宗病情有起色之後,本就反悔了,事情擱置著,大家都不提,算是給神宗一個面子。這個時候,南企仲藉以彈劾刑部尚書蕭大亨對大赦天下不上心,其實就是暗指神宗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就這一條,秦黨必敗。

那沈一貫呢?沈一貫原先也多次上疏請求廢除礦稅,為何這次卻只全力攻擊秦黨,不談諭旨?

第一,刑部尚書蕭大亨是浙黨一員,黨派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浙黨必須做出反應;

第二,沈一貫的確有經濟問題,拿過礦監稅使的賄賂,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麼;

第三,在這件事情中,沈一貫交回了那份諭旨,其實也是重要的責任人之一。

第四,沈一貫根本不敢忤逆神宗的意思。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白銀

基於以上四點,沈一貫為了自己和政黨的私利,再一次做了妥協,違背了作為內閣首輔大臣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從整件事情來看,沈一貫都欠缺了擔當和勇氣,喪失了一次終結萬曆朝礦監稅使毒害的機會,亦是沈一貫被後人所指的一大詬病。

功過不相掩——沈一貫的積極一面

類似於上述的黨爭,其實一直伴隨著沈一貫的首輔生涯。比如在偽楚王案妖書案以及乙巳京察中,沈一貫及其領導的浙黨,為了打擊政敵,提升自身在朝局的話語權,進行了各種全方位的鬥爭。其中頗多行徑,純粹是為了鬥爭而鬥爭,下限原則也被拉得越來越低。

一方面,是沈一貫主閣時期黨爭的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沈一貫也並非完全沒有可圈可點的政績。

在“國本之爭”中,隨著前後十幾年的拉鋸,沈一貫的一封請求冊立的太子的上疏,成了壓倒神宗的最後一根稻草。神宗批覆奏疏,答應即日冊封太子。前後四任內閣首輔,十幾位中央高級官員,三百多位各類言官,地方官為了讓神宗冊封皇長子為太子,前赴後繼,居然最後被怎麼看都是圓滑大於道統的沈一貫搞定了。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劇照

萬曆三十年閏二月,神宗把內閣首輔大臣沈一貫叫入了寢宮。除了叮囑要好生輔佐太子之外,也決意廢除礦稅,大赦天下,並且為曾經因為諫言而被自己處理的朝臣平反。看來神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沒幾天可活了。

沈一貫得到了這份諭旨,當晚就和一眾同僚商量。吏部尚書李戴,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極力主張第二天就發佈這道諭旨。不過刑部尚書蕭大亨不同意,覺得大赦天下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於是事情就被壓下了。

誰知第二天,神宗病情開始好轉,並且有反悔的跡象。神宗派了名太監到內閣,向沈一貫討要這份諭旨,想收回。沈一貫一開始是拒絕的,這份諭旨的重要性對於文官集團來不言而喻。一旦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貫重要的功績。

估計這名太監也知道這份諭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計交不了差,就跪下來一個勁地給沈一貫磕頭。史書說“輒搏顙幾流血”,把頭磕得流血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朝太監 劇照

這麼一來,沈一貫就慌了,居然真的就把諭旨交回去了。司禮監太監田義也是礦稅問題的反對者,當時他正在宮裡勸神宗馬上頒佈這份諭旨,可不想太監拿著這份諭旨從沈一貫處回來了。於是後來田義見到沈一貫,便一通埋怨,《明史》有載:

相公稍持之,礦稅撤矣,何怯也!

沈一貫你要是稍微再堅持下,說不定我就勸動皇上免除礦稅了,你怎麼這麼慫!

之後因為刑部尚書蕭大亨遲遲不向神宗湊請大赦天下的事情,導致這份諭旨的內容決意全部被擱置。於是太僕寺卿南企仲上疏,彈劾蕭大亨不作為。

蕭大亨一被彈劾,沈一貫馬上做出反應,整個浙黨都被動員起來,集中火力攻擊身為秦黨(陝西一派的官員)一員的南企仲,並且很快把火力覆蓋到了整個秦黨。鬥爭的內容也從蕭大亨的不作為,擴大到秦黨成員和浙黨成員之間的各種事端。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故宮 太和殿

這場鬥爭當時鬧得很大,因為篇幅的關係,朝史暮想對具體過程不作贅述,但是這樣鬥爭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為什麼?因為南企仲打了神宗的臉,秦黨必然失敗。

要知道,神宗病情有起色之後,本就反悔了,事情擱置著,大家都不提,算是給神宗一個面子。這個時候,南企仲藉以彈劾刑部尚書蕭大亨對大赦天下不上心,其實就是暗指神宗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就這一條,秦黨必敗。

那沈一貫呢?沈一貫原先也多次上疏請求廢除礦稅,為何這次卻只全力攻擊秦黨,不談諭旨?

第一,刑部尚書蕭大亨是浙黨一員,黨派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浙黨必須做出反應;

第二,沈一貫的確有經濟問題,拿過礦監稅使的賄賂,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麼;

第三,在這件事情中,沈一貫交回了那份諭旨,其實也是重要的責任人之一。

第四,沈一貫根本不敢忤逆神宗的意思。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白銀

基於以上四點,沈一貫為了自己和政黨的私利,再一次做了妥協,違背了作為內閣首輔大臣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從整件事情來看,沈一貫都欠缺了擔當和勇氣,喪失了一次終結萬曆朝礦監稅使毒害的機會,亦是沈一貫被後人所指的一大詬病。

功過不相掩——沈一貫的積極一面

類似於上述的黨爭,其實一直伴隨著沈一貫的首輔生涯。比如在偽楚王案妖書案以及乙巳京察中,沈一貫及其領導的浙黨,為了打擊政敵,提升自身在朝局的話語權,進行了各種全方位的鬥爭。其中頗多行徑,純粹是為了鬥爭而鬥爭,下限原則也被拉得越來越低。

一方面,是沈一貫主閣時期黨爭的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沈一貫也並非完全沒有可圈可點的政績。

在“國本之爭”中,隨著前後十幾年的拉鋸,沈一貫的一封請求冊立的太子的上疏,成了壓倒神宗的最後一根稻草。神宗批覆奏疏,答應即日冊封太子。前後四任內閣首輔,十幾位中央高級官員,三百多位各類言官,地方官為了讓神宗冊封皇長子為太子,前赴後繼,居然最後被怎麼看都是圓滑大於道統的沈一貫搞定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朱常洛 像

神宗後來還打算反悔,打算拖一拖,害怕成為外臣集火對象的沈一貫難得向神宗硬氣了一把,動用了封還權,把神宗的詔書退了回去,還留下那句“萬死不敢奉詔”,最終促成皇長子成為儲君。

在援朝抗倭戰爭中,沈一貫亦頗為盡心,從各種收錄的史料來看,期間沈一貫關於此戰的奏疏大概有十餘篇,涉及站前決策,戰時獻策,戰後善終,糧餉,海防,將領推薦,軍功賞罰,明鮮關係等等諸多方面,其中很多見解非常具有獨到性和前瞻性。

在播州之役中,此戰役發生期間,正好在沈一貫代首輔趙志皋單獨理閣時期,雖然後世在談論這場戰爭時很少提及沈一貫,但是亦不可抹殺沈一貫坐鎮中樞的協調之功。事實上,在戰爭期間,沈一貫頻繁地與神宗交換意見,在糧餉的調配,將領的任用,特別是善後事宜上,關於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教育的推廣,流官的選擇等,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言

後世對於沈一貫,其風評多為不佳。主要原因還是沈一貫作為浙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正式掀起了晚明黨爭的序幕。自此,大家都撕開了原先的遮羞布,開始明目張膽地結黨而鬥,各種派系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了鬥爭而鬥爭,大明朝中的做事環境開始空前惡化。

沈一貫從一個不得志的翰林官員,在張居正死後,火箭般升到三品大員,其後短短几年便做到尚書之位,入閣參與機務,最後至內閣首輔大臣,除了明神宗的刻意提拔之外,也和沈一貫傑出的政務能力和隱忍深謀的性格有關。

"

導讀

沈一貫,字肩吾,號龍江,浙江鄞縣,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

聊沈一貫,其實就避免不了萬曆朝晚期黨爭的話題。平心而論,朝史暮想對黨爭的歷史並不感冒,一來,一群士大夫為了鬥爭而鬥爭,總是摻雜著一些雞鳴狗盜不光彩的事由,讀起來實在乏味得很;二來,黨爭牽扯了各個時期複雜的朝政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集團,太過於繁瑣,涉及人物太寬泛,讀起來也吃力。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但是,黨爭又是晚明無法避免的課題。而黨爭對於晚明整個政局的走向,又發揮著這種那種可大可小的影響。朝史暮想就以沈一貫為中心,聊聊其人其事,也順便聊聊萬曆中期那個動盪的時局和浙黨的一些情況。

復起入閣——老謀深算的沈一貫

沈一貫的仕途其實談不上一帆風順。

隆慶二年,38歲的沈一貫中三甲進士。後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隆慶四年,沈一貫任翰林檢討,品秩為從七品。隆慶五年,張居正主持會試,選沈一貫為同考官。沈一貫因為此屆考生中有自己的弟弟,遂辭。

到了萬曆二年,沈一貫再次成為會試的同考官。這次沒有自己的弟弟了,但是有張居正的兒子參考。身邊的同僚怕沈一貫不知情,偷偷告訴了他這個情況。沈一貫這個時候表現出了足夠的公正,並不因為是張居正的兒子而開後門錄取,以文章質量不達標為由,拒絕為張居正兒子開搞特殊。

但首輔就是首輔,張居正的兒子還是中了進士。沈一貫自知得罪了首輔大人,今後日子不會好過,便決定辭官回鄉。不曾想忽然得到了新的任命,自己被升為了翰林編修,正七品,提了半級。沈一貫知道是張居正在背後的操作,雖然心裡仍然不安,但總歸是不用走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張居正 塑像

張居正這一手玩的好,既安撫了沈一貫,堵住了大家的嘴,又表現出了自己容人之量。而且,給沈一貫升個半級,對於當朝首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張居正要想給沈一貫穿小鞋,是從七品還是正七品,對張居正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的情況也的確如此,從萬曆三年,沈一貫參加經筵,被任命為日講官,此後七年,便再無大的晉升。直到張居正逝世,事情才稍稍出現轉機。

萬曆十年,沈一貫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正六品;萬曆十一年,升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萬曆十二年,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同年十一月,升禮部右侍郎,十二月轉吏部右侍郎,這就三品大員了。到萬曆十四年,又被升為吏部左侍郎。

沈一貫從萬曆十年開始,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歸咎於兩個原因:

第一,沈一貫因為萬曆二年的那場會試,與張居正不和,長期被打壓,被眾人看作是張居正的政敵。恰逢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

第二,從萬曆三年作為經筵的講官以來,沈一貫算是和明神宗老熟人了,有一定的私人感情。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朱翊鈞

所以,這個時期的沈一貫按理說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這是按理說,不可思議的是,此時的沈一貫,居然萌發了隱退之心。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告假回鄉省親,不知道為什麼到家後直接上疏請求致仕。其實朝史暮想是非常理解沈一貫的。

其一,沈一貫年紀大了。38歲中進士,到萬曆十五年,沈一貫已經5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算是老人了。且沈一貫伴有身疾,精力也大不如前,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難免會生出疲憊之心。

其二,56歲的沈一貫,現在還只是吏部左侍郎。官職雖然不小,但是依然遠離朝局的核心圈子。這個年紀,這個官職,想真正再進一步也許已經無望,還不如趁這個時候回鄉安度餘生。

其三,明神宗依然在清除張居正對政局的影響,在鞏固自己的皇權,眾朝臣個個自危,做事環境非常苛刻,搞不好隨時會捲入複雜的鬥爭中去,難得善終。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代官員

沈一貫的想法不無道理,也算是人之常情。同時,沈一貫也是這麼做的。

萬曆十五年,沈一貫的致仕奏疏沒有被批准。之後朝廷幾次催促,都被沈一貫婉拒。

萬曆二十二年正月,朝廷任命沈一貫為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再次推辭。

同年四月,朝廷再次任命沈一貫為禮部尚書,這次前面沒有南京的前綴了,但沈一貫依然端坐在家。

年底,新的任命再次下達,這次沈一貫沒有拒絕,馬上收拾行李動身了。因為這次,沈一貫入閣了。

諸位,讀到這裡有沒有一種恍然一悟的感覺?如果你只是覺得沈一貫是被逼無奈,架不住朝廷多次召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沈一貫家鄉 寧波鄞州

沈一貫一直在等,等待朝廷開出合適的價碼。深諳朝局的他,明白自己值得入閣。

首先,張居正被清算後,大批張居正原先的門生故吏被打壓,朝中可以是說正缺人用。

其次,被看作張居正反對者的他,一定會有人不斷提請他的復出。

再次,因為常年賦閒在家,沈一貫反而沒有複雜的背景,容易被朝中各派勢力接受。

然後,萬曆二十二年,該清算的清算了,該打壓的打壓,朝局相對平穩。

最後,新的任命裡,讓他入閣,進入了帝國權力最核心的圈子。

由此我們可見,沈一貫的沉穩和城府,對局勢把控的精準,且謀定而後動,用老謀深算來形容非常貼切。也正是沈一貫的這份老辣,使得他成為了浙黨的領袖,並在後來的朝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閣臣之道——沈一貫的妥協

萬曆二十三年,沈一貫以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與機務。

在論資排輩的內閣,沈一貫的排名非常靠後,前面還有一眾老頭子。沈一貫就踏踏實實地開始幹活,也逐漸開始顯露其不俗的政治才幹。

慢慢地,隨著“國本之爭”的發酵,排在沈一貫之前的一眾內閣元老,致仕的致仕,老退的老退,養病的養病,到了萬曆二十六年,隨著內閣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家養病,當時作為次輔的沈一貫開始事實掌管內閣。到了萬曆二十九年,趙志皋病逝,沈一貫按序升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此時的明神宗,已經不上朝許久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前任首輔 王錫爵 像

沈一貫看著自己之前的一眾前輩,張居正,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人的遭遇,非常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個內閣首輔。

第一,內閣首輔的權力說到底還是皇帝授予的,想要保住權勢,必須照顧神宗的心意;

第二,整個內閣都是皇帝面對朝臣的擋箭牌,但是又要避免自己被箭射死;

第三,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才可加重自己在皇帝和朝臣心中的重要性。

這三點,是沈一貫其後為官的指導方針,卻也最終決定了其終將難以成為一位偉大的臣子。

照顧帝王心意和避免成為朝臣的集火目標,即決定了沈一貫要逐步喪失自己的政治原則,瞻前顧後;加強自己在朝局中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結黨,而結黨之後,不論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向一黨利益看齊,必定營私。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權 龍椅

這是沈一貫的妥協,因為朝史暮想深信,當年那個38歲中進士的沈一貫,心中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燃著一股報國留名的熱火。只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朝局的困頓,人心的險惡與時事的無奈,這團火才逐漸微弱,以致於被埋在心裡的深處而不見光明。

浙黨的形成——結黨必定營私

萬曆二十五年,援朝抗倭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個時候,明朝和朝鮮一起發動了一場“蔚山之役”。這是一場大明精心準備的戰略進攻,但結果卻以失敗告終,明軍損失兩萬餘人。

當時的明軍在朝鮮的經略楊鎬負有巨大的指揮責任。為了掩飾戰敗,楊鎬居然連同部分高級將領,篡改數據,在書面上大幅降低傷亡人數,還當作大捷上報。但紙還是包不住火,被時任贊畫軍務的丁應泰給捅上去了,明神宗震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朝鮮戰場 戰鬥場景

楊鎬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主要還是因為他和沈一貫的私交甚好,且此時的沈一貫政治上風頭正勁。丁應泰的上疏,除了攻擊楊鎬等人,也把沈一貫拉了進去,《明實錄》記載了丁應泰的湊數內容:

貪滑喪師,釀亂權奸,結黨欺君,蓋論遼東巡撫楊鎬、總兵麻貴、副將李如梅等蔚山之敗,亡失無算,隱漏不以實聞,而次輔張位、三輔沈一貫與鎬密書往來、交結欺弊也。......

厲害了,沈一貫,張位等人居然集體為楊鎬背書。楊鎬肯定是要被處理了,張位還想為自己狡辯幾句,態度強硬,被神宗踢到一邊掛了閒職。只有沈一貫認錯態度極好,給神宗的奏疏非常謙卑,居然沒被怎麼樣。

沈一貫這次是僥倖脫險,但和丁應泰等人的樑子算結下了。之後,沈一貫開始私下培植黨羽,不論是言官,如給事中姚文蔚,楊應文,科道官員張輔之,御史於永清等,還是掌握六部實權的大員,如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一夥人或因地緣關係(老鄉),或因同樣的政治訴求,漸漸地捆綁在一起。而沈一貫也在等待時機,報丁應泰的一箭之仇。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蕭大亨 塑像

萬里二十七年,援朝抗倭戰爭結束,朝廷開始“論功罪”。丁應泰等人又站出來,彈劾蕭大亨,姚文蔚,張輔之等人。看看,丁應泰彈劾的名單,明白朝史暮想上文所說的相同政治訴求是什麼了吧。

眾人於是又圍在沈一貫身邊。這個時候的沈一貫,雖然還不是內閣首輔,但是已經事實上掌管了內閣。沈一貫底氣很足,先是輕描淡寫地上疏拍了一通神宗的馬屁,大談神宗的英明領導和寬義仁厚,然後用以退為進打掉了丁應泰的一位重要助力,再讓手下言官大談之前被罷官楊鎬的勞苦,使其官復原職。

這一頓操作,最後丁應泰被削官了。以沈一貫為首的政治團體取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此次鬥爭中,吸納了新人的加入,浙黨開始初具規模。

沈一貫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打擊自己的政敵,開始籠絡一批朝臣。所有人抱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考量,開始結成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丁應泰何錯之有?上疏直言政弊而已。但依舊被沈一貫等人打倒。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奏疏

黨派一旦形成,不論其中成員個人品德如何,終究要為一黨之利讓步。與家國天下相比,一人之利,一黨之利,皆為私利,為私慾而肆意打壓政敵,破壞了正常的朝局運轉,嚴重浪費了國家資源,形成一黨或者幾黨獨大的局面,可謂禍國殃民。

與秦黨的鬥爭——沈一貫在礦稅問題上的詬病

朝史暮想曾經專門作文講過萬曆朝礦稅問題的危害。說白了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派遣大批的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圈錢,搞得民生凋敝,市場破敗,國家經濟損失嚴重。

包括沈一貫在內的一眾朝臣,都曾勸阻過神宗停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行為,卻未被神宗採納。

到了萬曆三十年,神宗忽然得病。隨著病情的加重,神宗一度以為自己即將壽終正寢,遂決定安排身後諸事。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神宗 劇照

萬曆三十年閏二月,神宗把內閣首輔大臣沈一貫叫入了寢宮。除了叮囑要好生輔佐太子之外,也決意廢除礦稅,大赦天下,並且為曾經因為諫言而被自己處理的朝臣平反。看來神宗是真的覺得自己沒幾天可活了。

沈一貫得到了這份諭旨,當晚就和一眾同僚商量。吏部尚書李戴,左都御史溫純等人,極力主張第二天就發佈這道諭旨。不過刑部尚書蕭大亨不同意,覺得大赦天下這件事情需要再商量,不可一刀切。於是事情就被壓下了。

誰知第二天,神宗病情開始好轉,並且有反悔的跡象。神宗派了名太監到內閣,向沈一貫討要這份諭旨,想收回。沈一貫一開始是拒絕的,這份諭旨的重要性對於文官集團來不言而喻。一旦這些事情搞成了,就是沈一貫重要的功績。

估計這名太監也知道這份諭旨的重要性,不拿回去估計交不了差,就跪下來一個勁地給沈一貫磕頭。史書說“輒搏顙幾流血”,把頭磕得流血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明朝太監 劇照

這麼一來,沈一貫就慌了,居然真的就把諭旨交回去了。司禮監太監田義也是礦稅問題的反對者,當時他正在宮裡勸神宗馬上頒佈這份諭旨,可不想太監拿著這份諭旨從沈一貫處回來了。於是後來田義見到沈一貫,便一通埋怨,《明史》有載:

相公稍持之,礦稅撤矣,何怯也!

沈一貫你要是稍微再堅持下,說不定我就勸動皇上免除礦稅了,你怎麼這麼慫!

之後因為刑部尚書蕭大亨遲遲不向神宗湊請大赦天下的事情,導致這份諭旨的內容決意全部被擱置。於是太僕寺卿南企仲上疏,彈劾蕭大亨不作為。

蕭大亨一被彈劾,沈一貫馬上做出反應,整個浙黨都被動員起來,集中火力攻擊身為秦黨(陝西一派的官員)一員的南企仲,並且很快把火力覆蓋到了整個秦黨。鬥爭的內容也從蕭大亨的不作為,擴大到秦黨成員和浙黨成員之間的各種事端。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故宮 太和殿

這場鬥爭當時鬧得很大,因為篇幅的關係,朝史暮想對具體過程不作贅述,但是這樣鬥爭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為什麼?因為南企仲打了神宗的臉,秦黨必然失敗。

要知道,神宗病情有起色之後,本就反悔了,事情擱置著,大家都不提,算是給神宗一個面子。這個時候,南企仲藉以彈劾刑部尚書蕭大亨對大赦天下不上心,其實就是暗指神宗說話不算話,出爾反爾。就這一條,秦黨必敗。

那沈一貫呢?沈一貫原先也多次上疏請求廢除礦稅,為何這次卻只全力攻擊秦黨,不談諭旨?

第一,刑部尚書蕭大亨是浙黨一員,黨派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浙黨必須做出反應;

第二,沈一貫的確有經濟問題,拿過礦監稅使的賄賂,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麼;

第三,在這件事情中,沈一貫交回了那份諭旨,其實也是重要的責任人之一。

第四,沈一貫根本不敢忤逆神宗的意思。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白銀

基於以上四點,沈一貫為了自己和政黨的私利,再一次做了妥協,違背了作為內閣首輔大臣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從整件事情來看,沈一貫都欠缺了擔當和勇氣,喪失了一次終結萬曆朝礦監稅使毒害的機會,亦是沈一貫被後人所指的一大詬病。

功過不相掩——沈一貫的積極一面

類似於上述的黨爭,其實一直伴隨著沈一貫的首輔生涯。比如在偽楚王案妖書案以及乙巳京察中,沈一貫及其領導的浙黨,為了打擊政敵,提升自身在朝局的話語權,進行了各種全方位的鬥爭。其中頗多行徑,純粹是為了鬥爭而鬥爭,下限原則也被拉得越來越低。

一方面,是沈一貫主閣時期黨爭的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沈一貫也並非完全沒有可圈可點的政績。

在“國本之爭”中,隨著前後十幾年的拉鋸,沈一貫的一封請求冊立的太子的上疏,成了壓倒神宗的最後一根稻草。神宗批覆奏疏,答應即日冊封太子。前後四任內閣首輔,十幾位中央高級官員,三百多位各類言官,地方官為了讓神宗冊封皇長子為太子,前赴後繼,居然最後被怎麼看都是圓滑大於道統的沈一貫搞定了。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朱常洛 像

神宗後來還打算反悔,打算拖一拖,害怕成為外臣集火對象的沈一貫難得向神宗硬氣了一把,動用了封還權,把神宗的詔書退了回去,還留下那句“萬死不敢奉詔”,最終促成皇長子成為儲君。

在援朝抗倭戰爭中,沈一貫亦頗為盡心,從各種收錄的史料來看,期間沈一貫關於此戰的奏疏大概有十餘篇,涉及站前決策,戰時獻策,戰後善終,糧餉,海防,將領推薦,軍功賞罰,明鮮關係等等諸多方面,其中很多見解非常具有獨到性和前瞻性。

在播州之役中,此戰役發生期間,正好在沈一貫代首輔趙志皋單獨理閣時期,雖然後世在談論這場戰爭時很少提及沈一貫,但是亦不可抹殺沈一貫坐鎮中樞的協調之功。事實上,在戰爭期間,沈一貫頻繁地與神宗交換意見,在糧餉的調配,將領的任用,特別是善後事宜上,關於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教育的推廣,流官的選擇等,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言

後世對於沈一貫,其風評多為不佳。主要原因還是沈一貫作為浙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正式掀起了晚明黨爭的序幕。自此,大家都撕開了原先的遮羞布,開始明目張膽地結黨而鬥,各種派系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為了鬥爭而鬥爭,大明朝中的做事環境開始空前惡化。

沈一貫從一個不得志的翰林官員,在張居正死後,火箭般升到三品大員,其後短短几年便做到尚書之位,入閣參與機務,最後至內閣首輔大臣,除了明神宗的刻意提拔之外,也和沈一貫傑出的政務能力和隱忍深謀的性格有關。

正式掀開晚明黨爭序幕,萬曆朝內閣首輔——沈一貫

皇城

入閣和主政期間,沈一貫一方面勤於政務,雖圓滑世故卻也算是盡職為公;另一方面,沈一貫為了個人及黨派的私利,肆意攻擊政敵,庇護黨羽,欺上枉法,也成為其從政生涯不可抹去的汙點。

開啟黨禍的奸相也好,勤政理國的賢相也罷,這都是沈一貫留給後人不同的形象闡述,其區別亦是解讀角度的不同罷了。每一個真實,富有思想的歷史人物,其實都不能用簡單的好壞來一言蔽之,那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沈一貫研究》等。

朝史暮想,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