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環球歷史、地理、歷史知識待你發現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中國古代不乏許多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從周到清,領土擴充了一圈又一圈,但可以看到,漢族建立的政權,所轄區域一般來說和現在的領土相去不遠,或者在此範圍之內。

除去蒙古帝國時期,古代王朝所轄的面積範圍很少超過亞洲範圍,那為何古代西方有那麼多地跨三洲的大帝國,而中國卻始終在長江黃河地域活動,不曾遠去?

很多人就比較疑惑了,秦始皇何等的霸道,一掃六合,一統宇內,漢武帝何等人物,北逐匈奴幾百年,使漠南沒有匈奴王庭的存在,這些雄主肯定是有對外擴張的意識和意願的,但是往往沒有做到對外大面積的征服。

當年西方亞歷山大東征,從埃及馬其頓一路打到印度,亞歷山大王國存在時間雖短,然不能掩蓋其在歷史上的光輝。那為何中國古代就沒有西征的壯舉呢?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針對騎兵設計的馬其頓方陣)

一、打仗花錢,勞民傷財

歷史上眾多的皇帝,但凡是有雄心壯志的,都主張積極的對外擴張。但是對外戰爭真的容易嗎?秦始皇時期,始皇帝揮劍決浮雲,一掃六合,建立大秦帝國。

中國之內打遍天下無敵手,就開始對外,對外幹什麼,修長城。秦始皇這麼暴烈的人,六國之內誰不服打誰,但是對於外族,卻採取積極的防禦態勢,因為匈奴不好打,很難完全消滅掉,只能防著他們。

後來的幾千年,中原王朝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都是防禦態勢,一直到明朝都在修築長城。秦始皇單單是修築長城所耗費的國力民力,就已經引起了國家動亂,各地造反,人民起義,最終秦朝覆滅。

到了漢朝,漢朝初期對外戰爭,直接連皇帝都被匈奴包圍了,後來和親才穩住了匈奴,直到漢武帝時期,帝國逐漸強大,加上兩位軍事奇才的出世,漢朝,在幾代人的休整下才攢夠錢去打匈奴,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可是即使是這樣,漢武帝后期,政府也是差點破產,各地民怨不斷。隋朝的滅亡有很多原因,包括隋煬帝派軍隊多次出征高麗,這無疑對國力造成了很大的消耗,間接的促使國家的滅亡。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明長城遺蹟)

因為打仗,戰爭最耗費的就是錢,軍隊一直是國家供養,這些人專門負責打仗訓練,不從事農業不種地,國家要養活這麼一大批的人,就要別的人給糧食。

政府的賦稅平時也能運轉的過來,可是戰爭期間,算上軍隊後勤部隊,動輒十幾萬人,糧草,軍械都是問題,一旦操之過急很容易引起國家的動亂,馬其頓王國就是在亞歷山大東征之後逐漸衰弱的。而且農耕經濟是在城市農村的基礎上發展,很難遠距離的出征後勤補給等是很大的問題。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出征的時候就很簡易,馬背上的民族,生來為戰士,又能放牧,平時上馬作戰下馬放羊,到了戰時,戰士也可驅逐牲畜前行,更是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所以蒙古帝國十分適合遠距離的奔襲作戰。後來西方則盛行騎士扈從制度,所徵兵源,兵丁自己打造武器,帶著馬匹,扈從,大大降低了國家發動戰爭的成本。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善於遠征的蒙古騎兵)

二、左山右海,無處可徵

地理環境也是限制國家擴充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中國最早的政治中心是在關中地區,關中為四塞之地,周圍都有山河環繞,四個關口拱衛,可見中國古代人尋找首都更多的是防禦上的安全。自古以來形成的觀念也是防禦大於攻擊,也體現出我國古代崇尚和平的理念。

中國所處的位置也是天然的和世界隔絕起來,和外界諸多國家隔絕起來,中國北部是遼闊的草原,剛剛也說到中國一直在和草原民族戰鬥,但是再往北是更遼闊的西伯利亞冰原,古代中國是農耕文明,對耕地有極大的需求,擴充也是要平原。

而蒙古,西伯利亞等地區,土地相對貧瘠且氣候寒冷,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甚至再往北,人煙稀少,沒有什麼佔領的意義。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連綿的雪原)

中國以東,是渤海東海等海洋,向東是古人根本無法跨越的太平洋,臨近的島國只有日本,春秋時期齊國臨海煮鹽捕魚,但是到三國時期才有關於臺灣(琉球)的記載,到東漢才有和日本的交往,這是由於造船技術的問題,航海業沒有得到發展。

之後有許多船隊去往日本,包括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也發大艦隊去往日本,但是日本海峽氣候惡劣,常常有大風,船隊多數遭遇風暴,沉船海底。向南則是東亞等土著小邦,距離較遠。

中國向西,則多山脈險阻,西南的橫斷山脈,地形錯綜複雜,古代人常說苗疆十萬大山,再有喜馬拉雅山,號稱世界屋脊,幾千米的高原凸起,將中國和南亞相隔絕開,導致這兩個很臨近的文明卻鮮少有交往,北部也是多山脈沙漠,阻擋了中原王朝向外擴張的腳步。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羅馬帝國疆域圖)

反觀西方,許多國家都是建立在歐亞非三洲之間交界處的,比如羅馬帝國最具名聲,雖說名義上是地跨歐亞非三洲,以地中海為內海,咋一聽霸氣絕倫,但實際的面積卻還不如漢朝時期,更不用說之後的明清,所以中國只是沒有地跨大洲罷了,而不是面積上小於西方的帝國。

三、鄉土中國,落葉歸根

文化也是影響一個民族活動的重要因素,環境影響一個民族的性格和長期的生活習慣,比如西方多島嶼,氣候潮溼,西方人就不喜歡在室內,經常出行,也經常航海,有冒險精神。

西方神話裡曾說大西洋是惡魔的深遠,是邪惡的,但是到大航海時代,哥倫布就敢於去探索,橫渡了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亞歷山大在東征之前並不知道東方有什麼,但就是敢來,他的文化告訴他,勇敢的去探索未知的,他的理想是要打到世界終點。

中國是大河文明,悠久厚重又深紮根於土地。古代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作為統治者,儒學倡導中庸,墨家所說兼愛非攻,道家則倡導無為而治。

作為農民普通人,安土重遷,不輕易出走,將士在外征戰身死都要運送遺體回家,不管是將軍還是士兵恐怕都不願意遠走幾千裡出征。這種文化自上而下都不倡導對外遠征,歷史觀念使然。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中國的鄉村)

四、大國風範,強而不欺

中國曆來主張和平,周圍始終有少數民族,對於少數民族都是比較寬鬆的,比如漢朝時期就和匈奴聯姻,派使節去西域,奈何匈奴一直南下騷擾不斷,使邊疆人民不得安息,不得已發動戰爭。

在盛唐時期,周圍有突厥,高麗,吐蕃等民族,唐朝強盛,卻不欺壓周邊的小國,使其稱李世民為天可汗,用強大的國力震懾了蠻族,不動武力而屈人之兵,對於這些少數民族唐朝仍是和親,文成公主入藏,體現我國強大但也不欺凌別的國家,正是大國風範的表現。

康熙一代幾乎是古代農耕經濟最發達的時候,人口充足,糧食也有,即使這樣,康熙也不敢輕易和別國開戰,比如在處理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的邊界問題,沙俄向來主張大國沙文主義,對外擴張意圖明顯。

清康熙時就對擴張到西伯利亞,並派兵在東北一帶騷擾,此時兩國實力相差不大,康熙平定三藩之後騰出手來,打敗了俄軍,但是卻提出和約,並不因此而去強佔俄國的領土。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文成公主入藏)

明朝鄭和下西洋和西方殖民擴張相對比,中國更多的是以理服人,宣揚文化。在中國周邊的一些小國家,如同朝鮮,越南等,在歷史上或是中國的領土,或是屬國,中國為其提供堅強的保障,整個東亞在西方看來都是劃歸儒家文化圈的。相對軍事上的征服,中國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征服。

總的來說,中國之所以沒有建立橫跨大洲的大帝國,一方面戰爭勞民傷財,所消耗甚多,很有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經濟崩潰,歷史上有很多例子,所以古代雄主在面對問題時,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付諸於戰爭。

其次中國文化中倡導和平,而西方倡導冒險精神,熱衷於征服戰爭,所以中國不願發動戰爭,喜好和平,對於周邊的鄰里國家也不欺負,相反給予其保護。

中國人也歷來紮根土地,不喜歡遠途的出行,征戰更喜歡自己的故土,不像西方一樣對未知土地有極強的探索欲。

那些中國古代強大的王朝,為何沒征服亞洲之外建立跨大洲帝國?

(漢朝疆域圖)

再者,中國歷史上的帝國面積並不小,只是文明發跡於亞洲,在此生活,中國四周又有高山大海,形成天然的屏障與別的文明隔開,故而古代中國也沒有真正的走出去。

最後,無論中國有沒有建立地跨數洲的大帝國,但中華文化早已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對各族都有深厚影響,中國沒有想去征服別的民族,但也絕不容忍挑釁。古代中國的強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趙亮 編輯:Thomas(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