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編者按:在日本劍術中,尤其是居合道,有專門的拔刀術以及納刀(收刀)技法,還講究“殘心”,就是即便斃敵以後仍然不能放鬆警惕,在納刀(收刀)時講究配合殘心,要保持警惕不能去看刀鞘,不然容易被人趁機偷襲,憑藉左手的輔助,穩定緩慢的把刀插回刀鞘之中。看起來就很有儀式感,聽起來也覺得很有道理。這種拔刀和收刀的動作也隨著日本的文化輸出而傳播開來,這就讓很多冷兵器愛好者紛紛模仿,然後就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武術中沒有類似日本居合道的“納刀”這種動作?

居合道納刀的技法動作,因為帥氣有儀式感。也有很多人對於居合道並不特別瞭解,會產生疑問,拔刀術真的如同《浪客劍心》裡說的那麼厲害嗎?戰鬥之前都不出鞘?日本人砍完人直接收刀的嗎?說是有血振,但是隨手一甩就能把血都甩乾淨?要沒甩乾淨血,弄到刀鞘裡不是很難清洗?血要幹在鞘裡不會刀都拔不出來嗎?到時候豈不是走到哪裡還會有一群大頭蒼蠅跟著,彷彿死亡騎士?所以我們首先要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居合道的基礎常識。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居合道著名的拔刀術,主要是應付突發情況,比如在居酒屋喝酒的時候,突然仇家衝上來襲擊,自然要快速出刀來斬殺對手。但是在正面作戰的時候,拔刀術就沒有《浪客劍心》中描寫的那麼有用了。畢竟日本劍道也是出鞘狀態進行對抗,沒有兩邊從拔刀術開始起手的。多一個拔刀動作在正面作戰中其實還是嫌慢。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而居合道中的“血振”雖然有好幾種不同的手法,但是無論什麼手法自然都是無法完全甩乾淨刀上的血,只能是甩掉大部分的積血。只是現在居合道也不會真的砍人,刀上都沒有血,所以省略了擦血的步驟。實際上在血振之後,是要有一個左手掏懷紙的動作,居合道納刀時,刀在鞘口整個拖過去這個動作,其實就是擦血的動作。左手掏出懷紙後,抓著刀刃擼一遍擦掉血,扔掉懷紙,然後左手扶刀鞘開始收刀,用左手給刀背一個指引。這樣就可以不用看刀鞘就把刀插入鞘中。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居合道從出刀到收刀這一整套動作,確實很有儀式感也很好看,而且聽起來也確實挺實用的。那麼中國古代又都是怎麼收刀的?傳說中的御貓展昭,就有一招以手納劍術。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其實,中國古代對於如何收刀,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畢竟中國刀劍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各式刀劍那麼多,怎麼去制訂一個統一的標準?只有一些不太好入鞘的刀才會特意註明怎麼收刀。比如《單刀法選》中所記載的明長刀,因為長度約為現在一米六左右,實在太長,常規收刀方法沒辦法收刀,所以特意寫了“收刀入鞘勢”:此先將左手持刀靶,再換手,陽掌託挐刀背入鞘。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而一般的刀劍,就沒有特意註明怎麼收取。即便是武術套路中也很少見到怎麼出刀和怎麼收刀的動作。這一方面因為建國後整理武術套路的時候,有一部分是採用過去表演套路,本身就沒有出刀和收刀的部分。另一方面,因為現代槍械已經全面淘汰冷兵器,過去一些冷兵器實戰的小技巧就有缺失。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中日國情環境的不同,中國古代對於出刀和收刀本身也並不重視。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有武士階級的,在明治維新之前只有華族、貴族、豪族才有姓氏,庶民是沒有姓氏的。所以在江戶時期,武士的特權其中之一就是“苗字帶刀”。日語詞彙“苗字”翻譯成漢語就是“姓”,所以武士的身份就體現在有姓和可以帶刀上。但是這項殊榮也會被授予有重大貢獻的農、工、商階級的人。所以當時真正的武士階級不僅僅是苗字帶刀的特權,還有更為大的特權。當時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吉宗的法典《公事方御定書》71條追加條規定,當普通百姓以及町人做出令武士難以忍受的“無禮”行為時,武士就可以將其斬殺而不會遭受處罰。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無禮行為包括:衝撞到武士的身體,或是衝撞到其配刀、傘等物的行為。或者是,不為武士讓開道路,橫穿大名行列,坐在比武士更高的地方等等,表現出對武士無敬意的行為。在犯下以上之類的情況下,不為此而向對其責備的武士謝罪,或是口吐惡語穢言,甚至以武器或相當於武器的東西進行反擊。有以上行為武士就可以將其斬殺,這被稱為切舍御免,也被稱作無禮討。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雖然切舍御免被認為是武士的特權,但卻不能隨意實行,畢竟領主也需要平民為其勞動,武士沒事就殺個平民的話,領地裡的平民大概都會逃走。所以武士斬殺平民後要立即向役所報告,然後於自宅閉門思過二十天以上,而斬人的刀被視作審訊的證物暫時扣押接受檢查,而且必須要有證明無禮行為,以及針對這種行為進行切舍正當性的人證。沒有人證來證明對方確實做出無禮行為,武士也可能會因此被斬首。所以斬人必須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有目擊者的情況下,去斬人。這樣當然要擺個好看的姿勢收刀給周圍的人看看武士老爺的風姿。同時因為武士階級被允許佩刀,所以互相之間械鬥仇殺也很頻繁,可能坐那喝酒一言不合就拔刀開片,這樣自然對於如何快速拔刀會非常重視。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但是中國古代對於兵器管理較為嚴格,刀劍雖然很多朝代並不違禁,但是在大城市裡很多時候都是不允許平民攜帶兵器的。所以一般防身,要麼選擇木棍一類不違禁的武器,或者就是就地取材,比如武術中的板凳功就是用板凳做武器。即使用利刃一般也是短小便攜,藏在身上看不出來的短刀一類。所以,刀劍類武器對於快速出鞘都沒太大需求。在城市裡砍人不是軍隊執行任務或者行刑的話都犯法,《水滸傳》中魯達作為小種經略府的提轄官,品級大概是六品,比縣令都高一品,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正團級。他這麼大的官當街打死一個先動手還持械攻擊他的平民鄭屠戶,還是個惡霸,上面也沒人。換現在可能也算正當防衛了,但是魯達依然只能選擇直接跑路出家當和尚,才能避免處罰。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所以在中國古代的國情下,砍了人。根本不需要站在那裡還防備對方反撲,或者周圍是不是有同夥。保持警惕還氣定神閒的站那耍帥收刀是不存在的。怕對方沒死徹底反撲,直接上去補刀就好了,然後趕緊跑路離開可能有危險的環境。這時根本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其他敵人,最多急匆匆把刀劍上血先擦一下,很多描寫或者用死人衣服擦刀,或者用鞋底抹一下。然後拎著刀先離開現場才是最安全的。撤離現場到安全地方了才會檢查一下刀上還有沒有殘留沒擦乾淨的血,這時候有條件的話把刀劍洗一下擦乾再慢慢入鞘收好。所以在中國古代,怎麼收刀還真不是什麼重要的步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