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官服補子,古代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文化特色,你知道嗎?
內向獨白君
1/9 補子,系補綴於品官補服前胸後背之上的一塊織物。為明品官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徵。
2/9 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
3/9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中國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
4/9 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繡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5/9 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補子圖案: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
6/9 明代官員常服、清代官員補服在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形(或圓形)飾有鳥獸的圖案,稱為補子,以圖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階。明代雙禽,清單禽。
7/9 明代的補子為雙禽,一般用織造和刺繡兩類方法制成,但在織造方法中主要又分兩種,一是緙絲,另一是織金或妝花。織金和妝花一般是將補子部分與地部同時織出。緙絲和刺繡一般是先另外緙成或繡成補子形式,再縫綴於服裝上。
8/9 裝飾有補子的官服稱為“補服”。明朝的補子前後圖案一致,而清朝的補子分前後兩半。明朝的補子一般在40釐米見方左右,清代則一般在30釐米左右。
9/9 清代補服的則在中間對剖為二。與明代相比,清代的補子相對較小,前後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後片則一整片,主要原因是清代補服為外褂,形制是對襟的原因。官服上標誌品級的徽飾,以金線及彩絲繡成。文官繡鳥,武官繡獸,綴於前胸及後背。
2017-08-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