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指引下,阿里巴巴聚焦工廠、商家在營銷、銷售、支付、物流與數字化等領域上的難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這才誕生了最早的國際批發與國內批發的B2B業務,以及後來的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與阿里雲等業務。

同時,致力於幫助工廠、商家解決生意難題,讓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堅持平臺模式,而非大多數電商企業都採用的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套機制,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其中,其相對自營模式是更為複雜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發展前期較為艱難,但其優勢是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

而始終恪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守平臺模式,最終獲得了平臺模式的巨大紅利。

3

宏大的願景讓阿里巴巴沒有小富即安,故步自封,而是持續進化。清晰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模式,做正確的事,但這還不足以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指引下,阿里巴巴聚焦工廠、商家在營銷、銷售、支付、物流與數字化等領域上的難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這才誕生了最早的國際批發與國內批發的B2B業務,以及後來的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與阿里雲等業務。

同時,致力於幫助工廠、商家解決生意難題,讓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堅持平臺模式,而非大多數電商企業都採用的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套機制,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其中,其相對自營模式是更為複雜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發展前期較為艱難,但其優勢是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

而始終恪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守平臺模式,最終獲得了平臺模式的巨大紅利。

3

宏大的願景讓阿里巴巴沒有小富即安,故步自封,而是持續進化。清晰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模式,做正確的事,但這還不足以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馬雲在很多場合上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才是阿里巴巴得以成功的關鍵。他說,“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在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早期,當時有一個大單,客戶要求阿里巴巴返給兩個點的回扣。負責B2B業務的同事反饋給馬雲,被馬雲一口回絕,馬雲說,阿里巴巴永遠不給客戶回扣,我們不是通過給客戶好處來贏得訂單,而是依靠幫客戶盈利和創造價值來贏得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中小企業受到巨大沖擊。馬雲在內部郵件《冬天的使命》中強調,“我們不僅不能讓自己倒下,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阿里巴巴當時主動調低利潤指標,嚴格控制預算和支出,騰出更多資源賦能客戶。阿里巴巴陸續推出的“烏雲計劃”“狂風計劃”和“春雷計劃” 等“援冬”三大計劃,大幅讓利給“嚴冬”中的中小企業。這些項目不侷限於幫助小企業擴大銷售,還解決了他們管理、資金等方面的難題。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佈,為維護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捍衛誠信原則,2010年該公司有1107家客戶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當時B2B公司的CEO、COO也為此引咎辭職。阿里巴巴表示,公司絕不能變成一家僅以賺錢為目的的機器,對違背公司價值觀的行為絲毫不能容忍。

阿里巴巴還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數據模型對製假售假進行主動防控。2018年全年,阿里共向執法機關推送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634條,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擊涉案金額79億元。

過去10年,阿里雲自研飛天平臺,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服務,綜合服務最終用戶數量超過20億,為40%中國網站提供安全能力保護,為用戶每天抵禦36億次攻擊,服務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為企業客戶節省超過2000億元的IT投資,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技術基礎設施。

2019年4月27日,阿里巴巴面向所有個人企業用戶提供免費商用字體——“阿里巴巴普惠體”,已累計幫助中小商家節省超過1個億.......

阿里巴巴一直用實際行動捍衛著其“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這讓阿里巴巴的生態得以持續繁榮。

在始終強調“客戶第一”的同時,馬雲對員工也極度重視,他說,“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199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融到500萬美金時,第一個戰略動作就是在《錢江晚報》上發佈了第一條招聘廣告,廣告語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中文意思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說的就是危急時刻的擔當和麵對工作的主人翁意識(ownership)。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指引下,阿里巴巴聚焦工廠、商家在營銷、銷售、支付、物流與數字化等領域上的難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這才誕生了最早的國際批發與國內批發的B2B業務,以及後來的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與阿里雲等業務。

同時,致力於幫助工廠、商家解決生意難題,讓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堅持平臺模式,而非大多數電商企業都採用的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套機制,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其中,其相對自營模式是更為複雜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發展前期較為艱難,但其優勢是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

而始終恪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守平臺模式,最終獲得了平臺模式的巨大紅利。

3

宏大的願景讓阿里巴巴沒有小富即安,故步自封,而是持續進化。清晰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模式,做正確的事,但這還不足以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馬雲在很多場合上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才是阿里巴巴得以成功的關鍵。他說,“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在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早期,當時有一個大單,客戶要求阿里巴巴返給兩個點的回扣。負責B2B業務的同事反饋給馬雲,被馬雲一口回絕,馬雲說,阿里巴巴永遠不給客戶回扣,我們不是通過給客戶好處來贏得訂單,而是依靠幫客戶盈利和創造價值來贏得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中小企業受到巨大沖擊。馬雲在內部郵件《冬天的使命》中強調,“我們不僅不能讓自己倒下,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阿里巴巴當時主動調低利潤指標,嚴格控制預算和支出,騰出更多資源賦能客戶。阿里巴巴陸續推出的“烏雲計劃”“狂風計劃”和“春雷計劃” 等“援冬”三大計劃,大幅讓利給“嚴冬”中的中小企業。這些項目不侷限於幫助小企業擴大銷售,還解決了他們管理、資金等方面的難題。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佈,為維護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捍衛誠信原則,2010年該公司有1107家客戶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當時B2B公司的CEO、COO也為此引咎辭職。阿里巴巴表示,公司絕不能變成一家僅以賺錢為目的的機器,對違背公司價值觀的行為絲毫不能容忍。

阿里巴巴還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數據模型對製假售假進行主動防控。2018年全年,阿里共向執法機關推送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634條,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擊涉案金額79億元。

過去10年,阿里雲自研飛天平臺,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服務,綜合服務最終用戶數量超過20億,為40%中國網站提供安全能力保護,為用戶每天抵禦36億次攻擊,服務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為企業客戶節省超過2000億元的IT投資,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技術基礎設施。

2019年4月27日,阿里巴巴面向所有個人企業用戶提供免費商用字體——“阿里巴巴普惠體”,已累計幫助中小商家節省超過1個億.......

阿里巴巴一直用實際行動捍衛著其“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這讓阿里巴巴的生態得以持續繁榮。

在始終強調“客戶第一”的同時,馬雲對員工也極度重視,他說,“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199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融到500萬美金時,第一個戰略動作就是在《錢江晚報》上發佈了第一條招聘廣告,廣告語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中文意思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說的就是危急時刻的擔當和麵對工作的主人翁意識(ownership)。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在《錢江晚報》刊登出的第一則招聘廣告

阿里對員工的重視,注重員工的成長,最根本的原因來自於它把員工看做財富而非工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阿里巴巴經歷了一段“跪著過冬”的日子,十八羅漢們“窮得連車都打不起”。然而就是在最艱難的2001年,阿里巴巴卻決定每年投資100萬,用於培訓員工和管理層團隊,並把這項計劃命名為“百年大計”。

從“百年大計”開始,阿里巴巴逐漸建立起一整套“百年”系列培訓體系。今天,新員工入職阿里都要脫產兩週上“百阿”(百年阿里),感受價值觀、實現能力提升並真正融入阿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阿里巴巴除了給客戶降價,幫助客戶過冬,還堅持給員工漲工資,幫助員工渡過危機。阿里在次貸危機期間確定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時,除了提出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還提出要“打造全球最佳僱主公司”.......

不過,阿里巴巴對員工的高度重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阿里巴巴的股權分配。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指引下,阿里巴巴聚焦工廠、商家在營銷、銷售、支付、物流與數字化等領域上的難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這才誕生了最早的國際批發與國內批發的B2B業務,以及後來的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與阿里雲等業務。

同時,致力於幫助工廠、商家解決生意難題,讓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堅持平臺模式,而非大多數電商企業都採用的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套機制,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其中,其相對自營模式是更為複雜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發展前期較為艱難,但其優勢是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

而始終恪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守平臺模式,最終獲得了平臺模式的巨大紅利。

3

宏大的願景讓阿里巴巴沒有小富即安,故步自封,而是持續進化。清晰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模式,做正確的事,但這還不足以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馬雲在很多場合上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才是阿里巴巴得以成功的關鍵。他說,“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在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早期,當時有一個大單,客戶要求阿里巴巴返給兩個點的回扣。負責B2B業務的同事反饋給馬雲,被馬雲一口回絕,馬雲說,阿里巴巴永遠不給客戶回扣,我們不是通過給客戶好處來贏得訂單,而是依靠幫客戶盈利和創造價值來贏得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中小企業受到巨大沖擊。馬雲在內部郵件《冬天的使命》中強調,“我們不僅不能讓自己倒下,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阿里巴巴當時主動調低利潤指標,嚴格控制預算和支出,騰出更多資源賦能客戶。阿里巴巴陸續推出的“烏雲計劃”“狂風計劃”和“春雷計劃” 等“援冬”三大計劃,大幅讓利給“嚴冬”中的中小企業。這些項目不侷限於幫助小企業擴大銷售,還解決了他們管理、資金等方面的難題。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佈,為維護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捍衛誠信原則,2010年該公司有1107家客戶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當時B2B公司的CEO、COO也為此引咎辭職。阿里巴巴表示,公司絕不能變成一家僅以賺錢為目的的機器,對違背公司價值觀的行為絲毫不能容忍。

阿里巴巴還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數據模型對製假售假進行主動防控。2018年全年,阿里共向執法機關推送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634條,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擊涉案金額79億元。

過去10年,阿里雲自研飛天平臺,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服務,綜合服務最終用戶數量超過20億,為40%中國網站提供安全能力保護,為用戶每天抵禦36億次攻擊,服務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為企業客戶節省超過2000億元的IT投資,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技術基礎設施。

2019年4月27日,阿里巴巴面向所有個人企業用戶提供免費商用字體——“阿里巴巴普惠體”,已累計幫助中小商家節省超過1個億.......

阿里巴巴一直用實際行動捍衛著其“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這讓阿里巴巴的生態得以持續繁榮。

在始終強調“客戶第一”的同時,馬雲對員工也極度重視,他說,“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199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融到500萬美金時,第一個戰略動作就是在《錢江晚報》上發佈了第一條招聘廣告,廣告語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中文意思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說的就是危急時刻的擔當和麵對工作的主人翁意識(ownership)。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在《錢江晚報》刊登出的第一則招聘廣告

阿里對員工的重視,注重員工的成長,最根本的原因來自於它把員工看做財富而非工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阿里巴巴經歷了一段“跪著過冬”的日子,十八羅漢們“窮得連車都打不起”。然而就是在最艱難的2001年,阿里巴巴卻決定每年投資100萬,用於培訓員工和管理層團隊,並把這項計劃命名為“百年大計”。

從“百年大計”開始,阿里巴巴逐漸建立起一整套“百年”系列培訓體系。今天,新員工入職阿里都要脫產兩週上“百阿”(百年阿里),感受價值觀、實現能力提升並真正融入阿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阿里巴巴除了給客戶降價,幫助客戶過冬,還堅持給員工漲工資,幫助員工渡過危機。阿里在次貸危機期間確定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時,除了提出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還提出要“打造全球最佳僱主公司”.......

不過,阿里巴巴對員工的高度重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阿里巴巴的股權分配。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蔡崇信與馬雲

阿里巴巴在1999年籌建公司時,馬雲本可以像很多企業家那樣,儘可能多地佔有股份掌控公司,但馬雲卻給湖畔公寓裡工作的所有員工都分配了股份。蔡崇信回憶說,“這就是馬雲,我想這是獨一無二的,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他這樣的企業家。從第一天開始,馬雲的心懷就是開放的,與人分享的。我真心佩服他。”

2018年8月數據顯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阿里用於員工股權獎勵的累計價值超過800億,堪稱全球最慷慨的公司。持續的高力度股權激勵,讓阿里巴巴得以不斷吸引、保留住最優秀的員工。

蔡崇信還提到為什麼自己放棄高薪,選擇追隨馬雲,他說,“是馬雲與一群追隨者患難與共的事實,讓我相信,這傢伙有能力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個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他有能力做成一番事業。”

如果馬雲當時也像大多數創始人一樣,把收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也就無法吸引早期員工的跟隨。

阿里對人才的重視,吸引了一批接一批的優秀人才來到阿里,併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負責人。比如70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螞蟻金服的掌舵者井賢棟、CFO武衛、CTO張建鋒,85後淘寶總裁、天貓總裁蔣凡......阿里巴巴“良將如潮”的人才儲備實力,正是來自於阿里對員工尤其是員工成長的重視。

筆者認為,馬雲之所以能作出如此選擇,本質上是其思想中的“不自私”,後來馬雲將這種“不自私”內化為創始團隊的基因,內化為阿里巴巴的組織基因,在整個阿里巴巴組織內傳承,這也形成了一些阿里土話,例如“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敢於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夥伴,也贏得夥伴們的信任”……

當整個組織都變得“不自私”,那麼業務運轉就不會受到個人私慾與個人情緒的影響,而一直會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把事情做正確。

為什麼一般企業都只能在一個業務上取得成功,很少有企業可以在多個業務上成功?這是因為創始人與創始團隊也具有能力邊界,其很難再構建出新的能力帶領新的業務成功。而如果企業要想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只有一條途徑,就是不再依賴創始人與創始團隊的能力,而是在組織內生長出匹配新業務的新能力,而新能力則源於新的團隊。

4

阿里巴巴“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一度並不被資本市場理解。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指引下,阿里巴巴聚焦工廠、商家在營銷、銷售、支付、物流與數字化等領域上的難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這才誕生了最早的國際批發與國內批發的B2B業務,以及後來的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與阿里雲等業務。

同時,致力於幫助工廠、商家解決生意難題,讓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堅持平臺模式,而非大多數電商企業都採用的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套機制,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其中,其相對自營模式是更為複雜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發展前期較為艱難,但其優勢是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

而始終恪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守平臺模式,最終獲得了平臺模式的巨大紅利。

3

宏大的願景讓阿里巴巴沒有小富即安,故步自封,而是持續進化。清晰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模式,做正確的事,但這還不足以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馬雲在很多場合上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才是阿里巴巴得以成功的關鍵。他說,“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在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早期,當時有一個大單,客戶要求阿里巴巴返給兩個點的回扣。負責B2B業務的同事反饋給馬雲,被馬雲一口回絕,馬雲說,阿里巴巴永遠不給客戶回扣,我們不是通過給客戶好處來贏得訂單,而是依靠幫客戶盈利和創造價值來贏得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中小企業受到巨大沖擊。馬雲在內部郵件《冬天的使命》中強調,“我們不僅不能讓自己倒下,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阿里巴巴當時主動調低利潤指標,嚴格控制預算和支出,騰出更多資源賦能客戶。阿里巴巴陸續推出的“烏雲計劃”“狂風計劃”和“春雷計劃” 等“援冬”三大計劃,大幅讓利給“嚴冬”中的中小企業。這些項目不侷限於幫助小企業擴大銷售,還解決了他們管理、資金等方面的難題。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佈,為維護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捍衛誠信原則,2010年該公司有1107家客戶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當時B2B公司的CEO、COO也為此引咎辭職。阿里巴巴表示,公司絕不能變成一家僅以賺錢為目的的機器,對違背公司價值觀的行為絲毫不能容忍。

阿里巴巴還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數據模型對製假售假進行主動防控。2018年全年,阿里共向執法機關推送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634條,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擊涉案金額79億元。

過去10年,阿里雲自研飛天平臺,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服務,綜合服務最終用戶數量超過20億,為40%中國網站提供安全能力保護,為用戶每天抵禦36億次攻擊,服務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為企業客戶節省超過2000億元的IT投資,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技術基礎設施。

2019年4月27日,阿里巴巴面向所有個人企業用戶提供免費商用字體——“阿里巴巴普惠體”,已累計幫助中小商家節省超過1個億.......

阿里巴巴一直用實際行動捍衛著其“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這讓阿里巴巴的生態得以持續繁榮。

在始終強調“客戶第一”的同時,馬雲對員工也極度重視,他說,“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199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融到500萬美金時,第一個戰略動作就是在《錢江晚報》上發佈了第一條招聘廣告,廣告語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中文意思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說的就是危急時刻的擔當和麵對工作的主人翁意識(ownership)。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在《錢江晚報》刊登出的第一則招聘廣告

阿里對員工的重視,注重員工的成長,最根本的原因來自於它把員工看做財富而非工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阿里巴巴經歷了一段“跪著過冬”的日子,十八羅漢們“窮得連車都打不起”。然而就是在最艱難的2001年,阿里巴巴卻決定每年投資100萬,用於培訓員工和管理層團隊,並把這項計劃命名為“百年大計”。

從“百年大計”開始,阿里巴巴逐漸建立起一整套“百年”系列培訓體系。今天,新員工入職阿里都要脫產兩週上“百阿”(百年阿里),感受價值觀、實現能力提升並真正融入阿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阿里巴巴除了給客戶降價,幫助客戶過冬,還堅持給員工漲工資,幫助員工渡過危機。阿里在次貸危機期間確定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時,除了提出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還提出要“打造全球最佳僱主公司”.......

不過,阿里巴巴對員工的高度重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阿里巴巴的股權分配。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蔡崇信與馬雲

阿里巴巴在1999年籌建公司時,馬雲本可以像很多企業家那樣,儘可能多地佔有股份掌控公司,但馬雲卻給湖畔公寓裡工作的所有員工都分配了股份。蔡崇信回憶說,“這就是馬雲,我想這是獨一無二的,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他這樣的企業家。從第一天開始,馬雲的心懷就是開放的,與人分享的。我真心佩服他。”

2018年8月數據顯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阿里用於員工股權獎勵的累計價值超過800億,堪稱全球最慷慨的公司。持續的高力度股權激勵,讓阿里巴巴得以不斷吸引、保留住最優秀的員工。

蔡崇信還提到為什麼自己放棄高薪,選擇追隨馬雲,他說,“是馬雲與一群追隨者患難與共的事實,讓我相信,這傢伙有能力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個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他有能力做成一番事業。”

如果馬雲當時也像大多數創始人一樣,把收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也就無法吸引早期員工的跟隨。

阿里對人才的重視,吸引了一批接一批的優秀人才來到阿里,併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負責人。比如70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螞蟻金服的掌舵者井賢棟、CFO武衛、CTO張建鋒,85後淘寶總裁、天貓總裁蔣凡......阿里巴巴“良將如潮”的人才儲備實力,正是來自於阿里對員工尤其是員工成長的重視。

筆者認為,馬雲之所以能作出如此選擇,本質上是其思想中的“不自私”,後來馬雲將這種“不自私”內化為創始團隊的基因,內化為阿里巴巴的組織基因,在整個阿里巴巴組織內傳承,這也形成了一些阿里土話,例如“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敢於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夥伴,也贏得夥伴們的信任”……

當整個組織都變得“不自私”,那麼業務運轉就不會受到個人私慾與個人情緒的影響,而一直會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把事情做正確。

為什麼一般企業都只能在一個業務上取得成功,很少有企業可以在多個業務上成功?這是因為創始人與創始團隊也具有能力邊界,其很難再構建出新的能力帶領新的業務成功。而如果企業要想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只有一條途徑,就是不再依賴創始人與創始團隊的能力,而是在組織內生長出匹配新業務的新能力,而新能力則源於新的團隊。

4

阿里巴巴“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一度並不被資本市場理解。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6年,阿里巴巴B2B業務於香港上市前夕,在一次和投資機構分析師的溝通中,一位分析師當場對馬雲表示:“如果你認為股東第三的話,我當時就不會買你的股票。”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9月19日在紐交所整體上市時,CNBC專訪馬雲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質疑馬雲“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邏輯,他問到,“今天你有很多持股者了,那麼會不會改變你看待或者經營阿里巴巴業務的方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阿里巴巴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全球商業界開始逐漸被認可阿里巴巴“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管理理念。就在前不久的8月19日,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組織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發表聲明表示,公司不僅要注重利潤,也要注重社會責任,股東價值不再是第一要務。當天,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高盛CEO大衛·所羅門、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與蘋果CEO蒂姆·庫克等181位頂級企業掌門人簽署了一份新的《公司宗旨宣言》:首要的準則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對員工進行投入、與供應商公平合理地交易、為社會提供支持。“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則放在了最後一位。

商業圓桌會議成立於1972年,由美國200家最大公司的CEO組成,聚集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這些CEO成員領導的公司擁有超過1500萬名員工,年收入超過7萬億美元。他們通過商業圓桌會議形成美國公司治理原則的共識,用以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形成健全的公共政策,為人們提供更多機會。

從1997年起,商業圓桌會議發佈的每一份公司治理聲明都始終強調“股東第一”,今年第一次提出股東價值不再是第一要務。據CNBC報道稱,這是美國商業史上首次摒棄股東第一的經營理念。“股東價值不再是一些美國頂級公司的關注點,這是美國商業史上首次摒棄股東第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理念。”福布斯雜誌也稱,“公司不應再讓股東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對公司的目標以及公司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阿里巴巴除了將其價值觀在公司內部滲透,在中國商業界滲透,還對全球商業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力。

5

使命、願景與價值觀是企業文化戰略的三個核心要素,在中國企業中最被人熟知的企業文化非阿里巴巴集團莫屬。

很多人一提到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都能對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成為102年企業”的願景以及價值觀中第一條的“客戶第一”朗朗上口。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之所以被很多人熟知,不只是因為其文字構思巧妙,更多的是阿里巴巴在業務實踐中對這些文化與價值觀的執著與堅守,讓其深深的打上了阿里烙印。

從籌集50萬創業到手握2000億現金,市值近4500億美金;從最早的B2B英文網站,到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操作系統;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園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員工,阿里巴巴在取得上述成績背後的核心力量正是阿里巴巴對使命、願景與價值觀的堅守,讓其進化生長。

"

礪石導言: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也把杭州帶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正中央。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寓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取得上述成就的呢?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劉學輝、張軍智 | 文

1

9月5日,即將迎來自己20歲生日的阿里巴巴宣佈,將在9月10日當天公佈升級後的價值觀“新六脈神劍”。從2001年的“獨孤九劍”到2004年確立的“六脈神劍”,再到如今的“新六脈神劍”,阿里對價值觀的重視20年如一日。

在阿里看來,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阿里的DNA,因此值得花大力氣投入:據說,這輪升級價值觀,阿里巴巴舉行了5輪合夥人專題會議,累計467名組織部成員參與了海內外9場討論;對全球各事業群不同司齡、崗位、層級、年齡的員工進行調研,得到的建議反饋近2000條……修改過20多稿,最終正式出爐。

20年前,馬雲帶領被稱為“十八羅漢”的創始團隊從杭州湖畔花園16棟三層的公寓中出發,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擁有近11萬員工,以杭州為大本營,遍佈全球。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初創團隊

從18羅漢到11萬同學(阿里內部不稱“總”而是所有人互稱“同學”)背後,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不斷成長壯大,其從最早主打全球批發貿易市場的B2B英文網站,到今天不僅有包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口碑等拳頭產品,還形成了涵蓋核心商務、數字娛樂、本地城市生活服務、雲計算等生態。

截止2019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2121.89億元。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阿里巴巴集團市值也高達4489億美金,力壓騰訊控股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企業。

阿里巴巴1999年創建於杭州,遠離當時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中心北京。在創建初期,相比搜狐、新浪、網易與百度也不是最被看好的企業,但20年下來,阿里巴巴卻成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最終的領先者,甚至留下了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相互成就的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阿里創造了新賽道和新就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也帶動了一種奮鬥、公平、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文明。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上述成績?筆者嘗試尋找背後最深層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對中國商業管理研究會有重大意義。

2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全球知名企業案例時發現,在某一歷史階段,可以在單一業務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有很多,但在不同時間,多個不同業務上取得成功的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歸納這些企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其業務能夠始終隨著時代變化而持續進化,而業務得以進化的背後是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驅動下的戰略選擇。阿里巴巴集團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的願景是“成為102年的企業”,但世界上很少有一種商業模式能夠支撐一個企業長達102年的發展,所以阿里巴巴時刻保持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在業務佈局上採用履帶戰略,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10年,而有的業務是面向未來20年甚至50年,這讓阿里巴巴得以始終保持著與時代同步的業務模式,不僅從B2B電商演化出C2C淘寶、B2C業務天貓、本地生活服務口碑餓了麼,還進化出阿里雲、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三個極具想象力的新業務。

如果不是心懷“成為102年企業”的宏大願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還一直停留在最早的B2B業務,很難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驅動企業的持續進化。

擁有宏大願景與戰略進取心的企業有很多,但能夠實現業務進化的企業並不多見,這很大程度源於這些企業在業務進化過程中雖空有願景,但缺乏使命感,導致企業最終陷入短期逐利的機會主義。

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企業創立時的初心。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馬雲就曾創建中國黃頁,當時中國黃頁的業務模式是致力於把中國的商家都匯聚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客戶都能通過互聯網找到他們,幫助這些商家增加生意的機會。阿里巴巴繼承了中國黃頁的這種初衷,在創建早期就確定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指引下,阿里巴巴聚焦工廠、商家在營銷、銷售、支付、物流與數字化等領域上的難題,不斷思考解決方案,這才誕生了最早的國際批發與國內批發的B2B業務,以及後來的淘寶、天貓、菜鳥網絡、螞蟻金服與阿里雲等業務。

同時,致力於幫助工廠、商家解決生意難題,讓阿里巴巴的所有業務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堅持平臺模式,而非大多數電商企業都採用的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是通過建立一套機制,讓更多的商家參與其中,其相對自營模式是更為複雜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發展前期較為艱難,但其優勢是平臺一旦建立起來,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與盈利能力。

而始終恪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守平臺模式,最終獲得了平臺模式的巨大紅利。

3

宏大的願景讓阿里巴巴沒有小富即安,故步自封,而是持續進化。清晰的使命讓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模式,做正確的事,但這還不足以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馬雲在很多場合上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才是阿里巴巴得以成功的關鍵。他說,“阿里巴巴只有堅持‘客戶第一’,為客戶創造持久的價值才有可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在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早期,當時有一個大單,客戶要求阿里巴巴返給兩個點的回扣。負責B2B業務的同事反饋給馬雲,被馬雲一口回絕,馬雲說,阿里巴巴永遠不給客戶回扣,我們不是通過給客戶好處來贏得訂單,而是依靠幫客戶盈利和創造價值來贏得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中小企業受到巨大沖擊。馬雲在內部郵件《冬天的使命》中強調,“我們不僅不能讓自己倒下,還有責任保護我們的客戶”。阿里巴巴當時主動調低利潤指標,嚴格控制預算和支出,騰出更多資源賦能客戶。阿里巴巴陸續推出的“烏雲計劃”“狂風計劃”和“春雷計劃” 等“援冬”三大計劃,大幅讓利給“嚴冬”中的中小企業。這些項目不侷限於幫助小企業擴大銷售,還解決了他們管理、資金等方面的難題。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佈,為維護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捍衛誠信原則,2010年該公司有1107家客戶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當時B2B公司的CEO、COO也為此引咎辭職。阿里巴巴表示,公司絕不能變成一家僅以賺錢為目的的機器,對違背公司價值觀的行為絲毫不能容忍。

阿里巴巴還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投入超過10億元、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數據模型對製假售假進行主動防控。2018年全年,阿里共向執法機關推送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634條,協助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溯源打擊涉案金額79億元。

過去10年,阿里雲自研飛天平臺,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服務,綜合服務最終用戶數量超過20億,為40%中國網站提供安全能力保護,為用戶每天抵禦36億次攻擊,服務超過一半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類企業,為企業客戶節省超過2000億元的IT投資,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技術基礎設施。

2019年4月27日,阿里巴巴面向所有個人企業用戶提供免費商用字體——“阿里巴巴普惠體”,已累計幫助中小商家節省超過1個億.......

阿里巴巴一直用實際行動捍衛著其“客戶第一”的價值觀,這讓阿里巴巴的生態得以持續繁榮。

在始終強調“客戶第一”的同時,馬雲對員工也極度重視,他說,“在新經濟時代,讓客戶滿意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的員工,沒有勤奮,快樂,激情,敬業和富有才華能力的員工,給客戶創造價值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滿意的員工隊伍就不可能有滿意的客戶,沒有滿意的客戶絕對不可能有滿意的股東”。

1999年,阿里巴巴第一次融到500萬美金時,第一個戰略動作就是在《錢江晚報》上發佈了第一條招聘廣告,廣告語是“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中文意思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說的就是危急時刻的擔當和麵對工作的主人翁意識(ownership)。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在《錢江晚報》刊登出的第一則招聘廣告

阿里對員工的重視,注重員工的成長,最根本的原因來自於它把員工看做財富而非工具。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阿里巴巴經歷了一段“跪著過冬”的日子,十八羅漢們“窮得連車都打不起”。然而就是在最艱難的2001年,阿里巴巴卻決定每年投資100萬,用於培訓員工和管理層團隊,並把這項計劃命名為“百年大計”。

從“百年大計”開始,阿里巴巴逐漸建立起一整套“百年”系列培訓體系。今天,新員工入職阿里都要脫產兩週上“百阿”(百年阿里),感受價值觀、實現能力提升並真正融入阿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阿里巴巴除了給客戶降價,幫助客戶過冬,還堅持給員工漲工資,幫助員工渡過危機。阿里在次貸危機期間確定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時,除了提出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還提出要“打造全球最佳僱主公司”.......

不過,阿里巴巴對員工的高度重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阿里巴巴的股權分配。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蔡崇信與馬雲

阿里巴巴在1999年籌建公司時,馬雲本可以像很多企業家那樣,儘可能多地佔有股份掌控公司,但馬雲卻給湖畔公寓裡工作的所有員工都分配了股份。蔡崇信回憶說,“這就是馬雲,我想這是獨一無二的,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他這樣的企業家。從第一天開始,馬雲的心懷就是開放的,與人分享的。我真心佩服他。”

2018年8月數據顯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阿里用於員工股權獎勵的累計價值超過800億,堪稱全球最慷慨的公司。持續的高力度股權激勵,讓阿里巴巴得以不斷吸引、保留住最優秀的員工。

蔡崇信還提到為什麼自己放棄高薪,選擇追隨馬雲,他說,“是馬雲與一群追隨者患難與共的事實,讓我相信,這傢伙有能力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個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他有能力做成一番事業。”

如果馬雲當時也像大多數創始人一樣,把收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也就無法吸引早期員工的跟隨。

阿里對人才的重視,吸引了一批接一批的優秀人才來到阿里,併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負責人。比如70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螞蟻金服的掌舵者井賢棟、CFO武衛、CTO張建鋒,85後淘寶總裁、天貓總裁蔣凡......阿里巴巴“良將如潮”的人才儲備實力,正是來自於阿里對員工尤其是員工成長的重視。

筆者認為,馬雲之所以能作出如此選擇,本質上是其思想中的“不自私”,後來馬雲將這種“不自私”內化為創始團隊的基因,內化為阿里巴巴的組織基因,在整個阿里巴巴組織內傳承,這也形成了一些阿里土話,例如“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敢於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夥伴,也贏得夥伴們的信任”……

當整個組織都變得“不自私”,那麼業務運轉就不會受到個人私慾與個人情緒的影響,而一直會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把事情做正確。

為什麼一般企業都只能在一個業務上取得成功,很少有企業可以在多個業務上成功?這是因為創始人與創始團隊也具有能力邊界,其很難再構建出新的能力帶領新的業務成功。而如果企業要想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只有一條途徑,就是不再依賴創始人與創始團隊的能力,而是在組織內生長出匹配新業務的新能力,而新能力則源於新的團隊。

4

阿里巴巴“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一度並不被資本市場理解。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6年,阿里巴巴B2B業務於香港上市前夕,在一次和投資機構分析師的溝通中,一位分析師當場對馬雲表示:“如果你認為股東第三的話,我當時就不會買你的股票。”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9月19日在紐交所整體上市時,CNBC專訪馬雲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質疑馬雲“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邏輯,他問到,“今天你有很多持股者了,那麼會不會改變你看待或者經營阿里巴巴業務的方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阿里巴巴影響力的逐漸擴大,全球商業界開始逐漸被認可阿里巴巴“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經營管理理念。就在前不久的8月19日,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組織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發表聲明表示,公司不僅要注重利潤,也要注重社會責任,股東價值不再是第一要務。當天,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高盛CEO大衛·所羅門、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與蘋果CEO蒂姆·庫克等181位頂級企業掌門人簽署了一份新的《公司宗旨宣言》:首要的準則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對員工進行投入、與供應商公平合理地交易、為社會提供支持。“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則放在了最後一位。

商業圓桌會議成立於1972年,由美國200家最大公司的CEO組成,聚集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這些CEO成員領導的公司擁有超過1500萬名員工,年收入超過7萬億美元。他們通過商業圓桌會議形成美國公司治理原則的共識,用以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形成健全的公共政策,為人們提供更多機會。

從1997年起,商業圓桌會議發佈的每一份公司治理聲明都始終強調“股東第一”,今年第一次提出股東價值不再是第一要務。據CNBC報道稱,這是美國商業史上首次摒棄股東第一的經營理念。“股東價值不再是一些美國頂級公司的關注點,這是美國商業史上首次摒棄股東第一、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理念。”福布斯雜誌也稱,“公司不應再讓股東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對公司的目標以及公司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阿里巴巴除了將其價值觀在公司內部滲透,在中國商業界滲透,還對全球商業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力。

5

使命、願景與價值觀是企業文化戰略的三個核心要素,在中國企業中最被人熟知的企業文化非阿里巴巴集團莫屬。

很多人一提到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都能對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成為102年企業”的願景以及價值觀中第一條的“客戶第一”朗朗上口。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之所以被很多人熟知,不只是因為其文字構思巧妙,更多的是阿里巴巴在業務實踐中對這些文化與價值觀的執著與堅守,讓其深深的打上了阿里烙印。

從籌集50萬創業到手握2000億現金,市值近4500億美金;從最早的B2B英文網站,到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操作系統;從杭州湖畔花園公園的18羅漢到遍佈全球的11萬員工,阿里巴巴在取得上述成績背後的核心力量正是阿里巴巴對使命、願景與價值觀的堅守,讓其進化生長。

從18羅漢到11萬名“同學”,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

在上述使命、願景與價值觀的指引下,阿里巴巴近些年還著眼更長遠未來,發起了Nasa計劃,成立了達摩院,與浙江大學共建之江實驗室,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顛覆性技術研究。

​我們相信,只要保持對使命、願景與價值觀的堅守,阿里巴巴的商業生態還一定會持續進化,阿里巴巴的人才力量還會繼續壯大,成為102年的企業的願景也終將實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