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再造淘寶天貓?阿里中臺的祕訣

傳統模式下,經過層層彙報,CEO很難接觸和掌握一線的動態與細節,中臺的各種分析、運營以及決策體系,讓CEO具備了一線人員的敏感度與細節能力。

撰文 |藍洞商業 郭朝飛

即便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阿里仍然留有深刻的馬雲烙印,從組織、文化到價值觀,甚至話語體系,莫不如是。

比如中臺概念,2015年由阿里提出,如今算得上是與新零售並駕齊驅的互聯網顯學。

關於阿里中臺戰略起源,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2015年,馬雲帶領高管,前往芬蘭赫爾辛基參觀遊戲公司Supercell。這家不到兩百人的公司,相繼推出《部落衝突》、《卡通農場》、《海島奇兵》等爆款遊戲,幾年內收入與估值翻番。

在Supercell,幾個人就能組成產品團隊,快速開發公測。如果市場反應冷淡,果斷放棄,重新開發。多個小團隊的反覆開發與公測,積累了遊戲通用素材與算法,反過來這又加快了開發速度。回國後幾經研究,阿里開始推行中臺戰略。

當時,張勇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不久。他解釋,在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機制中,作為前臺的一線業務會更敏捷,更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臺將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對各前臺業務形成強力支撐。

幾年過去,中臺對於阿里業務支撐與帶動作用非常明顯。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由於智能中臺,“每年幾萬億的交易額,內部只有幾百個運營。”阿里財報顯示,2019年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的總GMV為5.727萬億元,2020財年,這一目標是1萬億美元。

同時,阿里中臺已經成為一種可以複製和輸出的能力。張建鋒表示,如今在海外再造淘寶天貓,可能只需要兩三個月時間,盒馬僅用4周就開發上線。

去年以來,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先後效仿阿里設立中臺。這些公司的目的很明確,試圖通過中臺實現技術的內部協同、節省資源,同時提高效率、加快創新。

中臺日益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標配。

一路摸索

中臺並不是字面上那麼簡單。中臺在阿里也不是憑空出現,而是有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其對中臺的思考,最早可以追溯至2007年。

那一年,阿里B2B業務在香港上市。淘寶亦快速擴張,甚至一口氣引進了6名副總,但與支付寶的摩擦也越來越多,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支付寶應該獨立,還是僅作為淘寶的一個工具。

阿里“總參謀長”曾鳴在他的《智能商業》這本書中回憶,他2006年加入阿里,頭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協調淘寶與支付寶的矛盾。當時,從集團層面來講,對未來缺乏共識。

馬雲提議,到海邊去開一次戰略會,平時大都在西湖邊,看看大海,或許會有更開闊的視野。會議地點選在寧波,由於工作人員疏漏,開會的酒店總統套房根本看不到海。曾鳴覺得,從會議環境來說,這是最糟糕的一次,密閉的房間裡,大家吵得不可開交。

但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阿里討論出了未來十年的戰略,提出要做千億美元的公司,要建立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核心是客戶、數據和底層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把所有子公司的數據業務打通,這可謂是阿里中臺的雛形,當時被叫作“奔月計劃”。

這次會議,甚至被稱為阿里的“遵義會議”。“寧波會議定了幾個基調,其中一個就是必須要投入雲計算。”阿里巴巴集團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總經理朋新宇說。

後來,王堅進入阿里,主導建立阿里雲,中臺的基礎設施得以搭建。

2013年,阿里在電商體系中,針對商家推出“產品生意參謀”。其實就是基於各種場景和數據,為商家開發的一站式數據分析、挖掘、驅動的產品,商家在阿里實現全盤生意一盤數據,無論是B2B、C2C、B2C,背後的數據是相通的。實際上,這就是商家側的一個數據中臺,只不過當時中臺概念尚沒有正式提出來。

“現在行業提起中臺,都是說效率、成本、質量,這並不是我們當時的出發點。我們只是相信雲計算和中臺的力量,做的過程中才慢慢發現了這些。”朋新宇坦陳。

2015年,在張勇主導下,阿里實現了由PC向移動的轉型,張勇也藉此接替陸兆禧成為阿里第三任CEO。7個月後,張勇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正式提出“大中臺、小前臺”戰略。

張建鋒成為新組建的阿里中臺事業群總裁,同時作為阿里與螞蟻金服統一中臺體系的總架構師,由他全面負責兩大集團中臺體系的規劃和建設。張建鋒花名行癲,2004年加入阿里,做過技術,又負責過1688、淘寶、天貓、聚划算等業務部門,兼具技術與商業背景。張勇認為,張建鋒是落實中臺戰略的最佳人選。

後來,張建鋒擔任阿里CTO兼阿里雲智能總裁。

張建鋒說,由於中臺戰略,阿里的服務器、網絡、機房都是統一的,數據與計算在一起,業務平臺也在一起,到了細分的業務才由各部門工程師負責。阿里中臺希望將所有業務方的創新成本降到最低,比如阿里數據中臺做好自然語言處理,各個業務團隊都可以用。

石頭變石油

今天,阿里對中臺的理解越來越深。

“為什麼我們講平臺和中臺不一樣?平臺是提供能力,中臺是提供一個方法。你有這麼多數據怎麼去管理?怎麼去處理?這是一個方法,它既要有能力又要有方法,才能把這個東西跟你的業務完整地結合起來。”張建鋒說。

阿里將中臺分為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

數據中臺,提供大量數據產品,包括數據的獲取、數據清晰、數據歸檔和數據處理等,提供一整套服務。比如在新零售中,數據中臺可以應用於選址、貨品分析、人員分析等。

業務中臺,是把集約化的能力統一包裝、提供服務,就像搭積木一樣。比如在阿里體系中,業務中臺可以提供用戶服務、賬單服務、交易服務等基礎服務,前臺淘寶、天貓、餓了麼、盒馬等業務部門處理賬單時直接調用即可,大幅度收縮了後臺系統。

中臺也為前臺業務創新創造了條件,更加機動靈活。比如,基於中臺數據,天貓聯合傳統品牌商,打造出高露潔爆珠牙膏等一系列爆款產品。

如今的阿里小二,可謂CEO級小二,因為數據中臺讓其具備了CEO級別宏觀洞察、判斷和數據視野。反過來,中臺也讓CEO成了小二級的CEO。傳統模式下,經過層層彙報,CEO很難接觸和掌握一線的動態與細節,中臺的各種分析、運營以及決策體系,讓CEO具備了一線人員的敏感度與細節能力。

“近兩年,在阿里經濟體中,從電商到文娛、健康等,阿里雲把中臺一系列產品、方法、組織變成了產品,產品又變成商品服務。”朋新宇認為,阿里中臺戰略就像手電筒發出的光,從寧波會議開始,影響和輻射範圍越來越廣。

當中臺成為一種可複製的能力時,其必然走向更大的市場,如今阿里與多家企業合作,輸出中臺能力。

比如,阿里雲在5個月內,為海底撈建立起3000萬會員的智能服務系統,不僅排號、訂位、點餐等基礎功能更流暢,還創新性地集成了社區、短視頻分享、智能語音交互等功能和新技術,在功能性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遊戲、社交、娛樂等增值服務,此外,還有智能客服24小時隨時在線。

另一個例子是華碩,這樣的傳統企業有大量數據趴在電腦裡,沒有被激活。阿里幫其構建數據中臺,對歷史數據進行整理、歸類和標準化,形成用戶畫像,從而喚醒沉睡用戶、精準觸達潛在用戶。數據顯示,與傳統廣告模式相比,華碩導購效益提升了一倍多。

朋新宇形容說,“以前,很多銷售把數據或者資料存在自己那裡,就可能變成數據孤島。數據孤島並不可怕,但如果數據永遠放在那裡,就可能變成石頭,沒有什麼價值,而數據中臺可以把石頭變成石油。”

朋新宇向「藍洞商業」等媒體強調,阿里數據中臺跟SaaS軟件有本質的不同,SaaS以流程效益為主,企業可謂買別人的智慧,包括訂單、銷售、採購等流程;數據中臺核心是數據,其中有不可預知性,充分挖掘會有更好的可能性,第一層是看清楚歷史,第二層是發現未知,第三層是改變未來。

中臺成為了阿里推動數據經濟的新王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