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質期生意的特賣小程序,是如何拿到阿里億級融資的?

做保質期生意的特賣小程序,是如何拿到阿里億級融資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各種特賣都以低價爭奪用戶時,一家創業公司卻另闢蹊徑,在食品保質期上玩出了花樣,獲得了阿里一路的融資“陪跑”。

好食期成立於2012年,是一個品牌食品特賣平臺。公開信息顯示,好食期已獲得阿里三輪融資。2018年7月,該公司獲得阿里1.1億元戰略融資。

好食期起初的獲客渠道是APP,此後又成為支付寶小程序中的典型案例。在小程序賽道熱度高漲時,好食期CEO雷勇曾先後入駐了微信和支付寶兩種小程序。在兩個小程序生態中進行“賽馬式”運營後,雷勇最後選擇了支付寶。

“拼多多這種社交電商迅速崛起,騰訊對這類代表企業也有扶持,這個時候初創企業再進去做就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雷勇對鈦媒體表示。

這是一家在食品保質期上下功夫的公司。好食期的特點在於商品價格並不固定,而是遵循著“距離保質期越近越便宜”的原則。

當食物在保質期內即可售出的情況下,為什麼要研究保質期,依照保質期來設計商業模式能帶來什麼好處?

據好食期CEO雷勇介紹,當食品進入流通渠道時,傳統商超如家樂福和永輝超市、電商渠道如京東天貓,只會接收在保質期前1/3時段的食品。保質期前1/3的時段是這個行業的允收期。這也就是說,如果食品保質期是12個月,那麼距離保質期還剩8個月的食物將很難進入這些渠道。

而對於品牌廠商而言,這些在保質期1/3後時段的食物就會面臨積壓、甚至可能會成為企業的“負資產”。

另一方面,已經進入上述渠道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即可上架,就算是臨期產品,消費者只有消費時才能看到具體日期。而在好食期,作為關鍵指標的保質期與商品價格強關聯,這也有助於消費者根據保質期提前做決策。

好食期的商品主要來自大型食品廠商和進口商。後者很看重有計劃性地快速清倉。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一方面幫助品牌廠商傾銷積壓庫存,減少了浪費;又能讓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買到保質期內的品牌食品。

當然,好食期的這種批次快銷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消費者想購買心儀商品時很有可能面臨斷貨。“批次快銷有別於常規銷售,需要確保清倉商品依批次快速售罄,錯過這一批,消費者可能只能等下一批。”雷勇補充道。

為了實現“日期越近越便宜”的模式,好食期建立了一套動態定價體系,將保質期與價格緊密地勾連在一起。

“好食期會先告訴消費者保質期還有幾個月。保質期在6個月以上的商品,價格會是天貓和京東的6折,僅剩3個月就是3折。為保證食物品質,食物在距保質期僅1個月時就會下架。這與只賣臨期產品不是一個概念。”雷勇對鈦媒體解釋。

做保質期生意的特賣小程序,是如何拿到阿里億級融資的?

好食期裡的食品價格與保質期強關聯,消費者能清楚看到保質期(截圖自支付寶小程序)

因為價格與保質期強關聯,在出貨的邏輯上不能採取通用的“先進先出”原則,而是要嚴格遵循當天的日期進行效期化管理。這在物流上對好食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好食期的物流全部採用第三方合作方式。合作的物流方要依照好食期的模式設計一套全新的管理系統,按照獨立的SKU進行效期管理。比起先進先出的方式,個性化的物流管理必然會增加分揀成本和管理成本。

要承擔更高的物流成本,還要做特賣給出更低的價格,便宜的邏輯是什麼,好食期又如何實現盈利?

通過鉅額補貼燒錢換增長,顯然已經不是個好方案。當資本市場在寒冬中已逐漸迴歸理性,投資人即便願意燒錢換增長,也會更青睞有著成熟盈利模式的公司。

對於常規的電商,便宜的邏輯有兩個:一是靠燒錢補貼用戶,二是有極強的議價能力。好食期採取的方案是,為食品品牌商的積壓存貨快速清倉,看似是廠商虧本,實則是避免產品成為負資產後顆粒無收。雷勇對鈦媒體補充道:

“常規來看,品牌廠商供應給大平臺會更賺錢,但在我這裡就是虧本。但換個角度,好食期能夠幫助廠商加快週轉,避免商品到保質期時還未售出直接成為負資產。因為食品不能隨便扔掉,要倒貼錢去處理。所以從清倉降損的角度,跟損耗相比,廠商獲得的又是淨利潤。”

好食期的盈利來自每單的提成費用。供應商按好食期的效期定價規則來定價,比如說6個月以上6折,5個月5折、4個月4折諸如此類。好食期按最終售出的價格提取5%的分成。

“我們只想讓利給消費者和為供應商快速清倉,雖然利潤很低,但我們能做大規模就可以生存,”雷勇表示。因為摒棄了燒錢打廣告換增長這條路,當前好食期的利潤雖然低,卻也基本能做到盈虧平衡。

不過,在“距離保質期越近越便宜”設定新穎的同時,也承擔了更高的運營成本。在拼多多唯品會的包圍下,這種設定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大的激勵呢?(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蘆依,編輯/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