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

#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馬雲卸任演講# #馬雲9月10日退休#

這是個“馬雲退,阿里進”的故事。

一個企業傢什麼年齡退休最合適?

這個問題 100 個企業家可能有 100 個答案。唯一統一的,恐怕是「退休是個必然」。

人這種生物,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到一定年齡後,體力和思考力一定會衰退,這是個客觀事實。在這面前,「人定勝天」的思想是毫無力量的。

但是馬雲在 55 歲 —— 這個優秀企業家「最好的年紀」,退出阿里的決策層,不再駕馭阿里這艘大船,顯然和體力、腦力、心力,都不相關。

"

#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馬雲卸任演講# #馬雲9月10日退休#

這是個“馬雲退,阿里進”的故事。

一個企業傢什麼年齡退休最合適?

這個問題 100 個企業家可能有 100 個答案。唯一統一的,恐怕是「退休是個必然」。

人這種生物,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到一定年齡後,體力和思考力一定會衰退,這是個客觀事實。在這面前,「人定勝天」的思想是毫無力量的。

但是馬雲在 55 歲 —— 這個優秀企業家「最好的年紀」,退出阿里的決策層,不再駕馭阿里這艘大船,顯然和體力、腦力、心力,都不相關。

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其實是好事,而且你將有幸見證中國史無前例的第一家大型公司順暢又完整的交接,在馬雲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之前,阿里至少做了10年準備。

幾乎每一個創業者都想過要是公司缺了自己會怎麼樣,如何把企業健康並安全地傳遞下去,是無數企業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注重血脈相傳的國度,從有了朝代開始,就是父親的帝位由兒子來繼承,如果是外人接手,一般就預示著一個朝代的終結。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怎麼會給別人?

發展到現在,辛苦打下來的江山變成了辛苦構建的商業帝國,下一代接班人的邏輯往往也是子承父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嘉誠、劉永好會選擇自己的兒女作為企業繼承者。

可子承父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並不能把成功傳承下去。

阿里現在做的交接,就是在用“合夥人制度”打破這個困境。曾經也有“馬雲為什麼不把阿里傳給兒子”的話題熱議,但有一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放在現在也無比合適。

2016年瑞士聯合銀行有份報告指出,家族式企業傳遞到第二代後通常大約有30%的存活率,傳遞到第三代就下降到12%,只有3%~4%的家族式企業能夠傳遞到第四代。

在中國,比如著名的山西海鑫鋼鐵,這個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在2003年1月創始人李海倉在辦公室遇刺身亡後,不滿22歲的兒子李兆會不得不中途中斷學業,被推出來倉促接手了資產超過40億的海鑫集團。

顯然他沒辦法接手父親的關係網和各路資源,於是海鑫鋼鐵內部也成立了“總調度室”來幫助集體決策。

李兆會本人說過:“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毀在我手裡。”

但是接手後,李兆會並沒有能力將李海倉生前經營的人脈延續下去,又因為公司管理十分混亂,涉嫌造假,不喜實業,在10年之後,海鑫鋼鐵還是難逃破產的命運。

“子承父業”的邏輯顯得無比自然,卻往往又難保企業太平。

中國的創業浪潮其實誕生了無數優秀的企業,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發現,長久以來沒有設立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後期的傳承變成一個頭疼的問題。

如果創始人由於某些原因突然離開,對企業的打擊往往會是致命的。

對於中國互聯網巨頭的BAT三家,影響會有多大呢?

曾經有人評論BAT創始人的影響力,如果李彥宏離開百度,公司所受的影響是70%,如果馬化騰離開騰訊,公司所受的影響是50%~60%,如果馬雲離開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響是30%。

不論這個影響力的判斷是真是假,但馬雲的回覆還是讓人玩味:“這個比例應該還要再低一些。”

這種程度的自信,非常大的一部分來源於阿里的合夥人制度,來源於人才團隊的絕對信任。

實際上,為了這個企業傳承計劃,阿里巴巴準備了十年,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合夥人制度。

阿里用10年打造的接班人才體系,對如今的交接已經做好了足夠多的準備。

官方對於合夥人制度的解釋是:

阿里巴巴要求合夥人必須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

如果阿里只依賴馬雲,在某種意義上將會是更大的風險。

阿里巴巴與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從來沒有“硅谷執念”。

硅谷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技從業者的嚮往之地。

國內很少有公司是因為同樣的文化聚齊了一批創業者,更多的是先建立公司再創造文化,學著硅谷把格子襯衫和牛仔褲變成程序員標配,大談使命和願景。

但硅谷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個人英雄。

對於想要活102年的阿里來說,在馬雲卸任董事局主席之際,才剛剛年滿20週歲。如果能活到102歲,到現在也才只過了1/5的時光。

沒有人可以陪伴阿里走完102年,那麼中間就必須不能因為缺少了某個人而讓公司陷入危機。

阿里由馬雲創辦,阿里又揹負著更大的願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果說0—1是創業者的魂,那麼從1—10就是守護者的魄,在阿里,守護者是無數經過篩選和磨練的合夥人及團隊,共同守護著一樣的使命願景。傳承文化和硅谷文化的大不同之處大抵在此。

馬雲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對於阿里的未來,其實並不需要擔憂。

合夥人制度用了10年的時間來沉澱和試錯,發現是成功的。

雖然人們提起阿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雲,阿里做的很多決策也容易被灌到他頭上,但阿里很多時候是在其他人的帶領下成長起來的。創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讓”。

2006年,他將阿里巴巴公司總裁職位讓賢於衛哲。

2013年,在淘寶網成立十週年,他在慶典臺上宣佈將阿里巴巴集團CEO的接力棒交給了陸兆禧。

直至今天,在經歷了一年的交接過渡期之後,又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交付給逍遙子張勇。

加入了阿里11年的老將張勇,在內部有個說法:老肖是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

天貓是他的首次創業,在10年前他就創造了天貓雙十一這一個現象級商業盛世;14年主張“all in 無線”把手機淘寶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無論是收購餓了麼,還是盒馬、蘇寧,都是張勇主導的重大決策。

"

#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馬雲卸任演講# #馬雲9月10日退休#

這是個“馬雲退,阿里進”的故事。

一個企業傢什麼年齡退休最合適?

這個問題 100 個企業家可能有 100 個答案。唯一統一的,恐怕是「退休是個必然」。

人這種生物,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到一定年齡後,體力和思考力一定會衰退,這是個客觀事實。在這面前,「人定勝天」的思想是毫無力量的。

但是馬雲在 55 歲 —— 這個優秀企業家「最好的年紀」,退出阿里的決策層,不再駕馭阿里這艘大船,顯然和體力、腦力、心力,都不相關。

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其實是好事,而且你將有幸見證中國史無前例的第一家大型公司順暢又完整的交接,在馬雲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之前,阿里至少做了10年準備。

幾乎每一個創業者都想過要是公司缺了自己會怎麼樣,如何把企業健康並安全地傳遞下去,是無數企業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注重血脈相傳的國度,從有了朝代開始,就是父親的帝位由兒子來繼承,如果是外人接手,一般就預示著一個朝代的終結。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怎麼會給別人?

發展到現在,辛苦打下來的江山變成了辛苦構建的商業帝國,下一代接班人的邏輯往往也是子承父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嘉誠、劉永好會選擇自己的兒女作為企業繼承者。

可子承父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並不能把成功傳承下去。

阿里現在做的交接,就是在用“合夥人制度”打破這個困境。曾經也有“馬雲為什麼不把阿里傳給兒子”的話題熱議,但有一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放在現在也無比合適。

2016年瑞士聯合銀行有份報告指出,家族式企業傳遞到第二代後通常大約有30%的存活率,傳遞到第三代就下降到12%,只有3%~4%的家族式企業能夠傳遞到第四代。

在中國,比如著名的山西海鑫鋼鐵,這個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在2003年1月創始人李海倉在辦公室遇刺身亡後,不滿22歲的兒子李兆會不得不中途中斷學業,被推出來倉促接手了資產超過40億的海鑫集團。

顯然他沒辦法接手父親的關係網和各路資源,於是海鑫鋼鐵內部也成立了“總調度室”來幫助集體決策。

李兆會本人說過:“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毀在我手裡。”

但是接手後,李兆會並沒有能力將李海倉生前經營的人脈延續下去,又因為公司管理十分混亂,涉嫌造假,不喜實業,在10年之後,海鑫鋼鐵還是難逃破產的命運。

“子承父業”的邏輯顯得無比自然,卻往往又難保企業太平。

中國的創業浪潮其實誕生了無數優秀的企業,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發現,長久以來沒有設立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後期的傳承變成一個頭疼的問題。

如果創始人由於某些原因突然離開,對企業的打擊往往會是致命的。

對於中國互聯網巨頭的BAT三家,影響會有多大呢?

曾經有人評論BAT創始人的影響力,如果李彥宏離開百度,公司所受的影響是70%,如果馬化騰離開騰訊,公司所受的影響是50%~60%,如果馬雲離開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響是30%。

不論這個影響力的判斷是真是假,但馬雲的回覆還是讓人玩味:“這個比例應該還要再低一些。”

這種程度的自信,非常大的一部分來源於阿里的合夥人制度,來源於人才團隊的絕對信任。

實際上,為了這個企業傳承計劃,阿里巴巴準備了十年,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合夥人制度。

阿里用10年打造的接班人才體系,對如今的交接已經做好了足夠多的準備。

官方對於合夥人制度的解釋是:

阿里巴巴要求合夥人必須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

如果阿里只依賴馬雲,在某種意義上將會是更大的風險。

阿里巴巴與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從來沒有“硅谷執念”。

硅谷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技從業者的嚮往之地。

國內很少有公司是因為同樣的文化聚齊了一批創業者,更多的是先建立公司再創造文化,學著硅谷把格子襯衫和牛仔褲變成程序員標配,大談使命和願景。

但硅谷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個人英雄。

對於想要活102年的阿里來說,在馬雲卸任董事局主席之際,才剛剛年滿20週歲。如果能活到102歲,到現在也才只過了1/5的時光。

沒有人可以陪伴阿里走完102年,那麼中間就必須不能因為缺少了某個人而讓公司陷入危機。

阿里由馬雲創辦,阿里又揹負著更大的願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果說0—1是創業者的魂,那麼從1—10就是守護者的魄,在阿里,守護者是無數經過篩選和磨練的合夥人及團隊,共同守護著一樣的使命願景。傳承文化和硅谷文化的大不同之處大抵在此。

馬雲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對於阿里的未來,其實並不需要擔憂。

合夥人制度用了10年的時間來沉澱和試錯,發現是成功的。

雖然人們提起阿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雲,阿里做的很多決策也容易被灌到他頭上,但阿里很多時候是在其他人的帶領下成長起來的。創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讓”。

2006年,他將阿里巴巴公司總裁職位讓賢於衛哲。

2013年,在淘寶網成立十週年,他在慶典臺上宣佈將阿里巴巴集團CEO的接力棒交給了陸兆禧。

直至今天,在經歷了一年的交接過渡期之後,又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交付給逍遙子張勇。

加入了阿里11年的老將張勇,在內部有個說法:老肖是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

天貓是他的首次創業,在10年前他就創造了天貓雙十一這一個現象級商業盛世;14年主張“all in 無線”把手機淘寶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無論是收購餓了麼,還是盒馬、蘇寧,都是張勇主導的重大決策。

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過去10年內,馬雲的每次交接,都驗證了自運轉的成功,無論是阿里和螞蟻金服、菜鳥、阿里雲發生過的管理層交接,不僅沒有發生危機,反而幫助阿里完成了一份漂亮的交接儀式,阿里很多重要的發展節點,決策都是一個團隊做出來的,只是他們沒有站在聚光燈下張揚。

阿里的每一次對外投資,外界總喜歡戲稱馬雲又把xxx買下來了,其實背後一直是接班人梯隊的深入考量,背後操盤手卻早已不是馬雲。

阿里用了10年培養起來的人才梯隊是無可替代的,能被記住的其實有很多人。嘴裡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身後其實有無數雙操盤手。

卸任董事局主席,無非是用行動證實,阿里不是馬雲自己的,而是合夥人團隊的。

在去年東方經濟論壇上,普京問馬雲為何這麼年輕就選擇退休,馬雲回答說:“總統先生,我不年輕了,昨天剛好在俄羅斯過了54歲生日。我創業19年,做了一些事,但還有更多熱愛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

普京大笑說,“你比我年輕,我都66歲了!”

其實馬雲的年紀在企業家裡其實也不算大,並不是他幹不動了,卸任也不是退休了或者不創業了。阿里只是他夢想中的一個,花了他20年時間。只是希望提前讓合適的人接手,讓自己迴歸到初心上,去折騰自己想做的更多事。

無論如何,2019年的9月10號,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對於阿里,第一次嘗試了中國大型企業的傳承計劃,對於馬雲,真正的投入到自己想去幹的公益和教育事業;對於吃瓜群眾,就看到了一個企業家嶄新的活法,在55歲的生日去折騰自己熱愛的事情。

"

#馬雲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馬雲卸任演講# #馬雲9月10日退休#

這是個“馬雲退,阿里進”的故事。

一個企業傢什麼年齡退休最合適?

這個問題 100 個企業家可能有 100 個答案。唯一統一的,恐怕是「退休是個必然」。

人這種生物,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到一定年齡後,體力和思考力一定會衰退,這是個客觀事實。在這面前,「人定勝天」的思想是毫無力量的。

但是馬雲在 55 歲 —— 這個優秀企業家「最好的年紀」,退出阿里的決策層,不再駕馭阿里這艘大船,顯然和體力、腦力、心力,都不相關。

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其實是好事,而且你將有幸見證中國史無前例的第一家大型公司順暢又完整的交接,在馬雲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之前,阿里至少做了10年準備。

幾乎每一個創業者都想過要是公司缺了自己會怎麼樣,如何把企業健康並安全地傳遞下去,是無數企業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注重血脈相傳的國度,從有了朝代開始,就是父親的帝位由兒子來繼承,如果是外人接手,一般就預示著一個朝代的終結。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怎麼會給別人?

發展到現在,辛苦打下來的江山變成了辛苦構建的商業帝國,下一代接班人的邏輯往往也是子承父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嘉誠、劉永好會選擇自己的兒女作為企業繼承者。

可子承父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並不能把成功傳承下去。

阿里現在做的交接,就是在用“合夥人制度”打破這個困境。曾經也有“馬雲為什麼不把阿里傳給兒子”的話題熱議,但有一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放在現在也無比合適。

2016年瑞士聯合銀行有份報告指出,家族式企業傳遞到第二代後通常大約有30%的存活率,傳遞到第三代就下降到12%,只有3%~4%的家族式企業能夠傳遞到第四代。

在中國,比如著名的山西海鑫鋼鐵,這個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在2003年1月創始人李海倉在辦公室遇刺身亡後,不滿22歲的兒子李兆會不得不中途中斷學業,被推出來倉促接手了資產超過40億的海鑫集團。

顯然他沒辦法接手父親的關係網和各路資源,於是海鑫鋼鐵內部也成立了“總調度室”來幫助集體決策。

李兆會本人說過:“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毀在我手裡。”

但是接手後,李兆會並沒有能力將李海倉生前經營的人脈延續下去,又因為公司管理十分混亂,涉嫌造假,不喜實業,在10年之後,海鑫鋼鐵還是難逃破產的命運。

“子承父業”的邏輯顯得無比自然,卻往往又難保企業太平。

中國的創業浪潮其實誕生了無數優秀的企業,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發現,長久以來沒有設立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後期的傳承變成一個頭疼的問題。

如果創始人由於某些原因突然離開,對企業的打擊往往會是致命的。

對於中國互聯網巨頭的BAT三家,影響會有多大呢?

曾經有人評論BAT創始人的影響力,如果李彥宏離開百度,公司所受的影響是70%,如果馬化騰離開騰訊,公司所受的影響是50%~60%,如果馬雲離開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響是30%。

不論這個影響力的判斷是真是假,但馬雲的回覆還是讓人玩味:“這個比例應該還要再低一些。”

這種程度的自信,非常大的一部分來源於阿里的合夥人制度,來源於人才團隊的絕對信任。

實際上,為了這個企業傳承計劃,阿里巴巴準備了十年,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合夥人制度。

阿里用10年打造的接班人才體系,對如今的交接已經做好了足夠多的準備。

官方對於合夥人制度的解釋是:

阿里巴巴要求合夥人必須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具備優秀的領導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傳承竭盡全力。

如果阿里只依賴馬雲,在某種意義上將會是更大的風險。

阿里巴巴與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最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從來沒有“硅谷執念”。

硅谷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技從業者的嚮往之地。

國內很少有公司是因為同樣的文化聚齊了一批創業者,更多的是先建立公司再創造文化,學著硅谷把格子襯衫和牛仔褲變成程序員標配,大談使命和願景。

但硅谷文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鼓勵個人英雄。

對於想要活102年的阿里來說,在馬雲卸任董事局主席之際,才剛剛年滿20週歲。如果能活到102歲,到現在也才只過了1/5的時光。

沒有人可以陪伴阿里走完102年,那麼中間就必須不能因為缺少了某個人而讓公司陷入危機。

阿里由馬雲創辦,阿里又揹負著更大的願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如果說0—1是創業者的魂,那麼從1—10就是守護者的魄,在阿里,守護者是無數經過篩選和磨練的合夥人及團隊,共同守護著一樣的使命願景。傳承文化和硅谷文化的大不同之處大抵在此。

馬雲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對於阿里的未來,其實並不需要擔憂。

合夥人制度用了10年的時間來沉澱和試錯,發現是成功的。

雖然人們提起阿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馬雲,阿里做的很多決策也容易被灌到他頭上,但阿里很多時候是在其他人的帶領下成長起來的。創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讓”。

2006年,他將阿里巴巴公司總裁職位讓賢於衛哲。

2013年,在淘寶網成立十週年,他在慶典臺上宣佈將阿里巴巴集團CEO的接力棒交給了陸兆禧。

直至今天,在經歷了一年的交接過渡期之後,又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交付給逍遙子張勇。

加入了阿里11年的老將張勇,在內部有個說法:老肖是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

天貓是他的首次創業,在10年前他就創造了天貓雙十一這一個現象級商業盛世;14年主張“all in 無線”把手機淘寶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無論是收購餓了麼,還是盒馬、蘇寧,都是張勇主導的重大決策。

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過去10年內,馬雲的每次交接,都驗證了自運轉的成功,無論是阿里和螞蟻金服、菜鳥、阿里雲發生過的管理層交接,不僅沒有發生危機,反而幫助阿里完成了一份漂亮的交接儀式,阿里很多重要的發展節點,決策都是一個團隊做出來的,只是他們沒有站在聚光燈下張揚。

阿里的每一次對外投資,外界總喜歡戲稱馬雲又把xxx買下來了,其實背後一直是接班人梯隊的深入考量,背後操盤手卻早已不是馬雲。

阿里用了10年培養起來的人才梯隊是無可替代的,能被記住的其實有很多人。嘴裡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身後其實有無數雙操盤手。

卸任董事局主席,無非是用行動證實,阿里不是馬雲自己的,而是合夥人團隊的。

在去年東方經濟論壇上,普京問馬雲為何這麼年輕就選擇退休,馬雲回答說:“總統先生,我不年輕了,昨天剛好在俄羅斯過了54歲生日。我創業19年,做了一些事,但還有更多熱愛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

普京大笑說,“你比我年輕,我都66歲了!”

其實馬雲的年紀在企業家裡其實也不算大,並不是他幹不動了,卸任也不是退休了或者不創業了。阿里只是他夢想中的一個,花了他20年時間。只是希望提前讓合適的人接手,讓自己迴歸到初心上,去折騰自己想做的更多事。

無論如何,2019年的9月10號,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對於阿里,第一次嘗試了中國大型企業的傳承計劃,對於馬雲,真正的投入到自己想去幹的公益和教育事業;對於吃瓜群眾,就看到了一個企業家嶄新的活法,在55歲的生日去折騰自己熱愛的事情。

如何看待馬雲退休?阿里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