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AI財經社 仉澤翔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文 | AI財經社 仉澤翔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港交所二度倫敦求婚背後:半年募652億領跑全球,錯失阿里成最大痛

9月11日晚間,一則重磅消息轟炸了倫敦、香港兩地資本市場。

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合併要約。港交所方面披露,擬以現金每股20.45英鎊及新股發行的方式收購倫敦交易所集團股份,作價296億英鎊,較當前倫交所當前股價溢價22.9%。

公告發表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長篇網誌,稱這筆交易是一場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

李小加表示,倫交所與港交所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且業務高度互補,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將是東西方資本市場第一次真正強強結合的聯姻,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元的交易所集團。

對於港交所此次發佈的合併要約,倫交所方面迴應稱,港交所的提議是未經請求的、自發的,董事會將審議此要約,並在適當時候作出進一步公告。

對於此次求婚倫敦,港交所方面表示:“這不是一個惡意收購。我們其實考慮收購了很久,只是提議晚了。”

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李小加在港交所行政總裁任期內第二次發起對大型交易所的收購。據英國《獨立報》,港交所在2011年曾擬溢價47%收購倫交所股份,但最終並未成功。2012年,港交所轉而以13.88億英鎊的價格拿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在對外界的迴應中,港交所提及了此事。港交所方面表示,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7年以來,港交所一直尊重並延用倫敦當地的監管規則,並因此而投資了很多,相信和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合併將會有同樣的效果。如果合併成功,倫交所將繼續受到英國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

上半年募資額全球第一

對於港交所和李小加來說,2014年錯失阿里巴巴是心中永遠的痛苦。

因此,自2017年以來,在李小加的力主下,港交所積極求變,通過引入科技互聯網等新興技術企業赴港上市,來補齊港交所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等傳統領域這一短板。

這一格局的形成在香港有著歷史傳統。二十世紀60年代,香港已成長為遠東地區的航運中心和出口製造業中心,但股票證券市場卻十分慘淡,上市交易的公司都是匯豐、九龍倉、太古等英資企業。

時至今日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仍是金融股匯豐銀行,九龍倉置業、長實集團、信和置業、恆隆地產、新鴻基地產等地產股也都是港交所上市的重要藍籌股。在恆生指數中,更是隻有騰訊一家互聯網公司存在。

港交所在一份諮詢文件中披露,過去十年間,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3%。反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主要競爭對手,新經濟行業公司佔比分別達到60%、47%與14%。

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香港仍是連接中國大陸與海外市場的重要紐帶。一方面全球資本通過香港市場去配置人民幣資產,另一方面,香港也是內地最大的離岸金融市場,內地資本和企業可以通過香港走出去,直接募集外幣發展國際業務,參與到全球化的進程中。

開放的市場和活躍的熱錢是“東方之珠”屹立百年的價值所在。

因此在李小加的構想中,港交所擁有一個長遠的願景,希望在亞洲時段內,通過港交所去連接世界和中國。

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李小加表示,希望中國的錢和中國的貨,世界的錢和世界的貨齊聚香港。李小加所謂的貨是指上市公司、債券、貨幣、大宗商品等。

圍繞這一願景,港交所對市場反應做出了改變。2017年底,港交所宣佈:從2018年下半年起,允許採用非標準股權架構的公司來港上市。

受改革利好的影響,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據統計,2018年全年共有218家企業在港招股,同比增長25%;2018年港股IPO融資總金額2865億港元,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也是全球募集資金最多的交易所。

在2019年上半年,這一勢頭仍在延續,上半年港交所共有84家企業完成IPO,總計募資7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52億元)。雖然阿里巴巴和百威亞太這兩大巨頭未能如期登陸,但港交所上半年的募資金額仍是全球第一。

"

文 | AI財經社 仉澤翔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港交所二度倫敦求婚背後:半年募652億領跑全球,錯失阿里成最大痛

9月11日晚間,一則重磅消息轟炸了倫敦、香港兩地資本市場。

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合併要約。港交所方面披露,擬以現金每股20.45英鎊及新股發行的方式收購倫敦交易所集團股份,作價296億英鎊,較當前倫交所當前股價溢價22.9%。

公告發表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長篇網誌,稱這筆交易是一場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

李小加表示,倫交所與港交所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且業務高度互補,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將是東西方資本市場第一次真正強強結合的聯姻,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元的交易所集團。

對於港交所此次發佈的合併要約,倫交所方面迴應稱,港交所的提議是未經請求的、自發的,董事會將審議此要約,並在適當時候作出進一步公告。

對於此次求婚倫敦,港交所方面表示:“這不是一個惡意收購。我們其實考慮收購了很久,只是提議晚了。”

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李小加在港交所行政總裁任期內第二次發起對大型交易所的收購。據英國《獨立報》,港交所在2011年曾擬溢價47%收購倫交所股份,但最終並未成功。2012年,港交所轉而以13.88億英鎊的價格拿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在對外界的迴應中,港交所提及了此事。港交所方面表示,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7年以來,港交所一直尊重並延用倫敦當地的監管規則,並因此而投資了很多,相信和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合併將會有同樣的效果。如果合併成功,倫交所將繼續受到英國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

上半年募資額全球第一

對於港交所和李小加來說,2014年錯失阿里巴巴是心中永遠的痛苦。

因此,自2017年以來,在李小加的力主下,港交所積極求變,通過引入科技互聯網等新興技術企業赴港上市,來補齊港交所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等傳統領域這一短板。

這一格局的形成在香港有著歷史傳統。二十世紀60年代,香港已成長為遠東地區的航運中心和出口製造業中心,但股票證券市場卻十分慘淡,上市交易的公司都是匯豐、九龍倉、太古等英資企業。

時至今日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仍是金融股匯豐銀行,九龍倉置業、長實集團、信和置業、恆隆地產、新鴻基地產等地產股也都是港交所上市的重要藍籌股。在恆生指數中,更是隻有騰訊一家互聯網公司存在。

港交所在一份諮詢文件中披露,過去十年間,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3%。反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主要競爭對手,新經濟行業公司佔比分別達到60%、47%與14%。

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香港仍是連接中國大陸與海外市場的重要紐帶。一方面全球資本通過香港市場去配置人民幣資產,另一方面,香港也是內地最大的離岸金融市場,內地資本和企業可以通過香港走出去,直接募集外幣發展國際業務,參與到全球化的進程中。

開放的市場和活躍的熱錢是“東方之珠”屹立百年的價值所在。

因此在李小加的構想中,港交所擁有一個長遠的願景,希望在亞洲時段內,通過港交所去連接世界和中國。

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李小加表示,希望中國的錢和中國的貨,世界的錢和世界的貨齊聚香港。李小加所謂的貨是指上市公司、債券、貨幣、大宗商品等。

圍繞這一願景,港交所對市場反應做出了改變。2017年底,港交所宣佈:從2018年下半年起,允許採用非標準股權架構的公司來港上市。

受改革利好的影響,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據統計,2018年全年共有218家企業在港招股,同比增長25%;2018年港股IPO融資總金額2865億港元,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也是全球募集資金最多的交易所。

在2019年上半年,這一勢頭仍在延續,上半年港交所共有84家企業完成IPO,總計募資7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52億元)。雖然阿里巴巴和百威亞太這兩大巨頭未能如期登陸,但港交所上半年的募資金額仍是全球第一。

港交所二度倫敦求婚背後:半年募652億領跑全球,錯失阿里成最大痛

美團王興與李小加

因此,小牛資本研究院院長邱思甥認為,如果此次港交所發起對倫交所的合併案能夠順利的話,對香港、大陸和英國是一個三贏的局面,對中國資本出海是一大利好。

“在中美貿易如今的局面下,如果這一合併如果能夠成功,可能會帶動此前想要赴美上市的企業轉往倫敦上市。” 邱思甥對AI財經社進一步解釋,目前,倫敦的外匯交易量在全球外匯市場大概佔有40%的份額,此次合併如果達成,也會鞏固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對中國內地想要增加直接投資,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是一重利好。

但富途控股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卻認為這筆交易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不會顯現。

鄔必偉表示,對於零售投資者來講,香港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的機構投資者重疊性非常高,雖然現在有滬倫通,但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構。從公司IPO的角度來看,目前如果企業主要想募集內地自己,通常會選擇內地投資者,偏向海外,往往選擇美國的幾家交易所,而歐洲的話相對來講,整個成交量和關注度會小很多,因此內地企業或香港企業大規模赴倫敦上市的潮流可能不會產生。

合併案變數重重

在當前的世界證券交易所格局下,倫交所的地位仍十分重要。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披露的數據,目前倫交所的上市證券總市值位列世界第七。

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倫交所也曾有過一段凶猛併購的日子。2000年,倫敦交易所和法蘭克福交易所合作,從此改變了歐洲證券交易版圖;此後,倫交所又與意大利證交所聯姻,發力南歐市場。

2011年2月,倫交所又宣佈將於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集團合併。在2016年,還一度傳出倫交所將與德國證券交易所合併的消息,但受制於歐盟的反壟斷條件而告吹。

對於外部“求婚者”倫交所的態度也十分傲嬌。2006年-2007年間,納斯達克曾先後三次發起對倫交所的收購要約,均沒能成功。當年的分析普遍指出,倫交所否決納斯達克收購案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人出的價碼不夠。

"

文 | AI財經社 仉澤翔

編 |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港交所二度倫敦求婚背後:半年募652億領跑全球,錯失阿里成最大痛

9月11日晚間,一則重磅消息轟炸了倫敦、香港兩地資本市場。

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合併要約。港交所方面披露,擬以現金每股20.45英鎊及新股發行的方式收購倫敦交易所集團股份,作價296億英鎊,較當前倫交所當前股價溢價22.9%。

公告發表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表長篇網誌,稱這筆交易是一場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

李小加表示,倫交所與港交所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且業務高度互補,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將是東西方資本市場第一次真正強強結合的聯姻,創造一個全球佈局、世界領先、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的金融交易服務,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元的交易所集團。

對於港交所此次發佈的合併要約,倫交所方面迴應稱,港交所的提議是未經請求的、自發的,董事會將審議此要約,並在適當時候作出進一步公告。

對於此次求婚倫敦,港交所方面表示:“這不是一個惡意收購。我們其實考慮收購了很久,只是提議晚了。”

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李小加在港交所行政總裁任期內第二次發起對大型交易所的收購。據英國《獨立報》,港交所在2011年曾擬溢價47%收購倫交所股份,但最終並未成功。2012年,港交所轉而以13.88億英鎊的價格拿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在對外界的迴應中,港交所提及了此事。港交所方面表示,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7年以來,港交所一直尊重並延用倫敦當地的監管規則,並因此而投資了很多,相信和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合併將會有同樣的效果。如果合併成功,倫交所將繼續受到英國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

上半年募資額全球第一

對於港交所和李小加來說,2014年錯失阿里巴巴是心中永遠的痛苦。

因此,自2017年以來,在李小加的力主下,港交所積極求變,通過引入科技互聯網等新興技術企業赴港上市,來補齊港交所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等傳統領域這一短板。

這一格局的形成在香港有著歷史傳統。二十世紀60年代,香港已成長為遠東地區的航運中心和出口製造業中心,但股票證券市場卻十分慘淡,上市交易的公司都是匯豐、九龍倉、太古等英資企業。

時至今日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仍是金融股匯豐銀行,九龍倉置業、長實集團、信和置業、恆隆地產、新鴻基地產等地產股也都是港交所上市的重要藍籌股。在恆生指數中,更是隻有騰訊一家互聯網公司存在。

港交所在一份諮詢文件中披露,過去十年間,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3%。反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主要競爭對手,新經濟行業公司佔比分別達到60%、47%與14%。

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香港仍是連接中國大陸與海外市場的重要紐帶。一方面全球資本通過香港市場去配置人民幣資產,另一方面,香港也是內地最大的離岸金融市場,內地資本和企業可以通過香港走出去,直接募集外幣發展國際業務,參與到全球化的進程中。

開放的市場和活躍的熱錢是“東方之珠”屹立百年的價值所在。

因此在李小加的構想中,港交所擁有一個長遠的願景,希望在亞洲時段內,通過港交所去連接世界和中國。

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李小加表示,希望中國的錢和中國的貨,世界的錢和世界的貨齊聚香港。李小加所謂的貨是指上市公司、債券、貨幣、大宗商品等。

圍繞這一願景,港交所對市場反應做出了改變。2017年底,港交所宣佈:從2018年下半年起,允許採用非標準股權架構的公司來港上市。

受改革利好的影響,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據統計,2018年全年共有218家企業在港招股,同比增長25%;2018年港股IPO融資總金額2865億港元,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也是全球募集資金最多的交易所。

在2019年上半年,這一勢頭仍在延續,上半年港交所共有84家企業完成IPO,總計募資71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52億元)。雖然阿里巴巴和百威亞太這兩大巨頭未能如期登陸,但港交所上半年的募資金額仍是全球第一。

港交所二度倫敦求婚背後:半年募652億領跑全球,錯失阿里成最大痛

美團王興與李小加

因此,小牛資本研究院院長邱思甥認為,如果此次港交所發起對倫交所的合併案能夠順利的話,對香港、大陸和英國是一個三贏的局面,對中國資本出海是一大利好。

“在中美貿易如今的局面下,如果這一合併如果能夠成功,可能會帶動此前想要赴美上市的企業轉往倫敦上市。” 邱思甥對AI財經社進一步解釋,目前,倫敦的外匯交易量在全球外匯市場大概佔有40%的份額,此次合併如果達成,也會鞏固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對中國內地想要增加直接投資,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是一重利好。

但富途控股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卻認為這筆交易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不會顯現。

鄔必偉表示,對於零售投資者來講,香港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的機構投資者重疊性非常高,雖然現在有滬倫通,但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構。從公司IPO的角度來看,目前如果企業主要想募集內地自己,通常會選擇內地投資者,偏向海外,往往選擇美國的幾家交易所,而歐洲的話相對來講,整個成交量和關注度會小很多,因此內地企業或香港企業大規模赴倫敦上市的潮流可能不會產生。

合併案變數重重

在當前的世界證券交易所格局下,倫交所的地位仍十分重要。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披露的數據,目前倫交所的上市證券總市值位列世界第七。

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倫交所也曾有過一段凶猛併購的日子。2000年,倫敦交易所和法蘭克福交易所合作,從此改變了歐洲證券交易版圖;此後,倫交所又與意大利證交所聯姻,發力南歐市場。

2011年2月,倫交所又宣佈將於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集團合併。在2016年,還一度傳出倫交所將與德國證券交易所合併的消息,但受制於歐盟的反壟斷條件而告吹。

對於外部“求婚者”倫交所的態度也十分傲嬌。2006年-2007年間,納斯達克曾先後三次發起對倫交所的收購要約,均沒能成功。當年的分析普遍指出,倫交所否決納斯達克收購案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人出的價碼不夠。

港交所二度倫敦求婚背後:半年募652億領跑全球,錯失阿里成最大痛

證券交易所與國家的金融穩定有著緊密的關係,因此互相之間併購交易的壓力往往來自於所在國政府。

2010年10月,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發起對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收購要約,交易總額超80億美元。

但半年之後,澳大利亞方面最終否決了這一交易,理由是澳大利亞監管層認為,如果失去對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控制權,澳大利亞會面臨極大的金融監管風險,尤其是喪失金融和結算系統控制權的風險大大增加。

現階段,英國人對金融穩定的擔憂恐怕尤甚於當年的澳大利亞人。

為了能在10月31日準時結束英國這場長達3年的脫歐鬧劇,在脫歐談判上爭取主動。9月11日,英國議會已正式開始了長達5周的休會,這也是自1945年以來,英國議會最長的一次休會。

在議會休會前夕,當地時間9月9日,英國下議院議長伯考宣佈,將於10月31日之前辭職。在新任首相鮑里斯的強硬脫歐政策下,考伯成了第13位離職的英國官員。

把視角轉回到金融市場來看,長期以來英國與歐盟經濟關係密切,金融及保險服務貿易順差作為英國服務業增長的最大動力。有關統計數學顯示,2016-2017年度,歐盟為其貢獻超過40%。

新任首相鮑里斯的強硬脫歐政策,無疑會給英國金融市場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自英國發起脫歐計劃以來,英鎊已累計貶值15%。

對於此次合併案,鄔必偉表示,現階段整個全球交易所的格局應該集中在美國和亞洲,美國就是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亞洲就是東京交易所和港交所。成交量、交易制度、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習慣等等,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即使港交所收購了倫敦交易所,也不會對全球交易所的格局帶來什麼大影響。

鄔必偉稱,從2012年港交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來看,雙方也並沒有看到特別大的協同效應。“從這個角度看,現在這次收購對於港交所只是一個戰略性的做法,對短期的港交所的收益影響應該是非常小的。”鄔必偉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