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盒馬鮮生的破局看阿里新零售三年的發展

從盒馬鮮生的破局看阿里新零售三年的發展

曾被阿里寄予厚望的盒馬鮮生,如今也陷入了關店的負面漩渦之中。

5月31日,盒馬鮮生將正式關停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這也成為其將關停的首家門店。作為曾經新零售的網紅模範,盒馬鮮生自創立起就十分吸睛。而這次關店,也引來不少人質疑“新零售”是否已走到盡頭?

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坪效超過5萬元,相當於同類大賣場3倍以上。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盒馬鮮生一直被眾多媒體捧為新零售落地典範。不過在極速擴張之下,盒馬也一直問題不斷,如果說單價貴、上餐慢、用餐環境差只是火爆之下的在所難免,那舊食品貼新標籤等暴露的安全問題則實實在在將其捲入漩渦之中。據說在此之後,阿里高層便對盒馬鮮生非常不滿,在去年盒馬鮮生甚至領到了阿里內部的爛草莓獎。可以說,盒馬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意,並不如想象中來得簡單。

但說是盡頭,就有點杞人憂天。在2011年,全渠道零售的觀點第一次在全球範圍內被提出,隨後從2016年開始,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騰訊提出了智慧零售,京東則提出無界零售。過去的幾年裡,零售的革新運動如火如荼,而通過數據與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為零售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數字化驅動的零售業全渠道轉型,也必將持續下去。

為此,盒馬優化了其供應鏈和商品層次。5月20日,盒馬的“全國時令尋鮮”發佈會上,盒馬在宣佈拿下全國500家生鮮供應和加工基地,並還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更多優質農產品基地的情況下,依然突出了盒馬商品力的第二個硬道理——商品力的價值差。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大家都懂的道理,盒馬拿在520的發佈會繼續強調,所要指向的具體意思,還是回到零售業的又一個核心價值,一樣的日常所需,不一樣的滿足體驗。

簽下全國500家生鮮基地,這裡面有代表性的名單,讀起來都有意思:江蘇溧陽的白芹、上海南匯的8424西瓜、山東青島的黑牛肉、湖北的藕帶、陝西的柿餅、雲南的松茸、海南的荔枝、浙江的竹筍……

落地到日常購買,觸達更多人群的盒馬,還是那樣“不一樣”。總結起來,盒馬的商品力價值差,大改有三個特點:豐富國內優質農產品類目和供給規模;在“網紅”生鮮里加強日常所需的品類;在日常所需裡突出其特色價值。

因此,全國時令特色生鮮不代表盒馬商品的全部。但是,這代表著盒馬商品力價值導向在消費者心智的主要引擎。

討論到這裡,盒馬今天發展的主旋律支撐點,離不開供應商的選擇。借用盒馬的全國採購負責人盛聰的原話:“打破原有的供銷模式,幫助農業上游重構生鮮供應鏈。未來還將開發越來越多的基地,給消費者帶去更多優質的農副產品。”

聯合上游供應商一起發展,一起提升中國零售業的供應價值,優化產業的零供關係,以盒馬這個零售載體,串聯起上游供給和下游購買的價值效率,讓上游端的合作方因為盒馬得到總體業務的升級,讓下游端的消費者因為盒馬得到豐富、便捷、優質、實惠的全球特色商品。

這是過去三年來,盒馬零售體系構建,為外界討論不多的實實在在成績。

盒馬位於山東的黑牛供應商,紐瀾地公司總裁李震,將自己公司與盒馬的零供合作,稱作“盒馬是我們的一個出路”。

她為了強調自己這句話的事實依據和重要性,特別列舉了合作盒馬後的變化。包括因為盒馬嚴格的收貨標準,數字化的供應流程控制(從下單、加工到配送門店),以及盒馬杜絕傳統零售業“向供應商要利潤”(大家都懂的)的陋習惡習。李震覺得紐瀾地公司做事情,比以往更純粹、更聚焦在供應商的核心價值——把商品供給好。

為此,她的公司甚至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只供應盒馬。因為她覺得,選擇盒馬之後,她的公司才找到了公司長期發展的安全感,一種篤定了一個方向,看清了發展價值,並踏實專注的往前衝的發展方向。

這是大品牌、大企業的隱性氣質。難怪盒馬會在520發佈會上,說要像“找愛人”一樣在全國找優質基地。愛人因為價值合拍而恩愛,因為有安全感而專一。

阿里的商業文明基因裡,是有利他主義文化的。先成就別人,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在消費者面前,供應商和盒馬是一體的。盒馬不僅要選擇好的供應商,還要幫助供應商變好。

“阿里為什麼做不好社交?”,三年過去了,直到今天,這樣的問句依然充斥在互聯網各個角落。不過從阿里近期的動作看,定位於“人人可參與的社區化電商”,下注社交電商的“淘小鋪”,看上去阿里社交仍然熱情不減。

阿里是否再燃社交電商夢,答案還未可知。不過其對所謂流量入口的追逐,倒是一直不變。既然打入不了社交,那不如索性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而早在2015年3月,馬雲便在漢諾威博覽會為刷臉支付站臺,並向全世界進行了演示。

當支付寶社交失利,漢諾威之後,阿里便一直著加快刷臉場景的試驗,雖然期間聯合肯德基落地了刷臉支付點餐機,不過真正的轉折點可能在2018年12月,支付寶刷臉支付設備“蜻蜓”誕生,短短4個月之後,“蜻蜓”二代又在北京亮相,而此刻的迭代產品,無論在產品性能、搭載小程序、小指令等功能方面都有了明顯改良。

與此同時,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更宣稱,將投入30億在刷臉支付上。阿里在零售上的佈局速度,可能真的要超過老對手騰訊。而依靠阿里在零售業的資源,快速鋪點位,野蠻生長,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要義倒是在支付寶的刷臉設備推廣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2018年4月,螞蟻金服便早早便通過成立合資子公司螞里奧,結盟3D傳感器廠商奧比中光,而在供應商方面,目前支付寶刷臉支付供應商商米科技,則陸續落地零售、餐飲等場景。

實現刷臉支付,關鍵在於人臉識別技術以及3D人臉攝像頭。對於傳統2D攝像頭來說,無法測量出物理世界中的尺寸和距離等信息,即使算法及軟件再先進,在有限的數據感知狀態下,無法準確判別人臉的真實性,安全級別終究不高。3D攝像頭的應用,則能有效識別視野內空間每個點位的三維座標信息,從而在複雜環境中也能實現穩定識別。

不依賴任何APP,只需要有對應的賬號就能完成支付。據雷鋒網透露,在支付寶蜻蜓的發佈會上,現場也不乏微信支付的工作人員。不管怎麼說,這一回,壓力便落到了微信頭上。

在一代蜻蜓發佈後的三個月,二代“蜻蜓”發佈的前一個月,微信支付也發佈了一款刷臉支付設備“青蛙”。從功能上看,兩者十分相近。與此同時,微信也很快與國內另一家3D攝像頭廠商華捷艾米也達成合作,作為微信刷臉支付首批供應商的織點智能,最近則大規模出貨。可以說,微信的動作也實在不慢。

在刷臉支付上軍備競賽,反映的是消費場景上的攻防戰,而對流量入口的爭奪,恐怕誰也不願輕易放手。在互聯網時代,流量便成為了老生常談的問題,在A平臺與B平臺之間,貨與貨之間不會出現太大的差別,於是選擇便成為了關鍵,在貨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流量勢必會越來越貴,而擁有人流量的渠道,在未來顯然會具備相當大的議價權。

5月22日,在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微信分論壇上,微信支付除了一如既往,要為商家和生態合作伙伴提供智慧經營“工具箱”,為他們挖掘和連接更多潛在客戶外。還提到未來將是全觸點零售時代,以及“數字化的用戶,會讓人成為新的場,出現場的延展和重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