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業內人會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企業,京東和小米才是?

如果說到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大家最先想到的基本上就是,騰訊和阿里巴巴還有京東以及小米。不過這種說法如果讓以一個業內人士聽到,一定不會這麼認為,至少騰訊和阿里巴巴在他們眼裡不是,為什麼業內人士會這麼覺得呢?那要從這幾家互聯網公司的控股權說起了。

為何業內人會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企業,京東和小米才是?

先說阿里巴巴,因為基本已經是上人盡皆知了,在阿里巴巴控股最大的就是日本的軟銀。截止到2018年年底,軟銀的持股佔比達到了28.8%,而馬雲本人僅僅持股6.4%,剩下的則有曾經的雅虎、蔡崇信以及部分阿里高管和董事分別擁有不同比例的股票。而軟銀可謂慧眼識英是馬雲和阿里巴巴的伯樂了,當年馬雲在國內幾乎找過了所有大佬,但全部都吃了閉門羹,最後是軟銀出資支持,才讓阿里巴巴變成了如今國內的電商霸主。

為何業內人會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企業,京東和小米才是?

至於騰訊,最大的股東則是Naspers,不知道是不是那些現在的互聯網大佬,都有過一段四處找投資碰壁的歷史,馬化騰最初同馬雲一樣,在尋求投資時四處失敗,最終是Naspers的支持,才得以發展壯大至今成就了騰訊帝國,在上市之前Naspers就不斷買入騰訊高達46.5%的股份,在上市之後以33.24%的持股量,成為騰訊最大的股東。

為何業內人會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企業,京東和小米才是?

也正因為最大的股東並非是國內任何一家企業或投資機構,這才讓不少業內人士並不認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中國企業身份,反而京東與小米才是純粹的中國企業。與之相比,京東背後的投資者,相信大家同樣耳熟能詳,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騰訊。

儘管騰訊得到了京東18%的股權,但投票權只有4.4%,劉強東則擁有超過79%的投票權,最終的經營話語權實際還是在劉強東身上,而劉強東也說過,如果不能掌控京東,還不如將它賣掉,近期京東的內部改革整頓,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儘管還有沃爾瑪入股,但實際的權力仍舊是劉強東掌握。

為何業內人會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企業,京東和小米才是?

最後是雷軍的小米,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小米最大的股東就是雷軍,從小米的招股書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到,雷軍控股超過了31%,剩下的由晨興資本、林斌、DST和啟明創投分別持有,還有一些小頭被其他聯合創始人持有,同時雷軍擁有超過一半的投票權,名副其實的是小米最大的股東沒有之一。

為何業內人會說,騰訊和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企業,京東和小米才是?

我們可以看到,京東和小米儘管也有非國內企業的投資,但最終的實權還是掌握在兩位掌門人的手中,相較而言,騰訊和阿里巴巴,則不太那麼自由,畢竟最大的控股不是自己,想要進行一些大的變革,恐怕就需要股東們一致通過才行。

最後,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騰訊和阿里巴巴算是合格中國企業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