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序貫聯合個體化治療中晚期肺癌 讓病人最大化獲益

癌症 肺癌 腫瘤 藥品 華龍網 華龍網 2017-10-21
楊龍:序貫聯合個體化治療中晚期肺癌 讓病人最大化獲益

採訪專家:主任醫師、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楊龍

專家簡介:楊龍,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粒籽治療分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心胸外科專委會委員、微創外科專委會委員,重慶市勞動能力鑑定專家庫成員,重慶市南岸區肺癌診治中心主任。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擅長心胸外科疾病的診治,尤其擅長肺癌、食管癌等的胸腔鏡手術及中晚期腫瘤以碘125粒籽置入、化療、熱療等序貫聯合個體化治療。完成科研10餘項,獲南岸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10餘篇。

肺癌是我國癌症死亡第一殺手,發現後多為中晚期,5年生存率較低,可被稱為“最凶殘的殺手”,其治療手段的發展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藥物的不斷推陳出新、分子生物學和基因藥理學的不斷髮展以及手術、放療設備的不斷改善,肺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以及肺癌的個體化治療都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成為目前主要的研究熱點。

從事心胸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對肺癌、食管癌等疾病的診療有著豐富經驗的主任醫師楊龍告訴記者,早期肺癌的治療原則提倡根治手術,即手術切除病灶,而中晚期肺癌的治療,在臨床中多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病灶、接受度等採取放、化、熱療等綜合性治療方案。那麼針對中晚期肺癌的治療,楊主任有怎樣的臨床研究和探索,中晚期肺癌的治療具體有哪些方式?我們又該如何認識和理解?為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探索序貫聯合模式治療中晚期肺癌

“曾經我們這裡有一位五十多歲的肺癌晚期患者,癌細胞已轉移到腦部,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他肯定沒救了。但是作為醫者,我們絕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生命,在這樣的堅持下,我們經過反覆研究和討論,針對患者制定了序貫聯合個體化治療方案,通過多學科合作,對患者的肺部和腦部同時手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也延長了生存時間,術後,患者正常生活了七年。”楊主任頗感概地說,面對生命,醫者的道路只有不斷前進,而面對繁複紛雜的疾病,臨床只有根據每個病人的個體情況,制定效果最優、傷害最小、患者接受度最高的綜合治療方案。

事實上,像這樣的案例,對於從事心胸外科臨床工作30餘年的他來講,還有很多。楊主任介紹,序貫聯合個體化治療可簡單理解為針對某個患者的綜合治療,在制訂過程中,要詳細地對患者年齡、身體狀況、實體病灶情況、是否轉移、免疫性功能調理等進行綜合考慮,包括碘125放射粒籽腫瘤組織間置入近距離放療聯合化療、熱療等。

“中秋、國慶節快樂,楊主任……”9月26日,楊主任的手機如往常一樣在節日前收到一條祝福短信,數十年如一日。原來,發這條信息的是一位60多歲的肺癌晚期患者。十年前,他得知自己為癌症晚期患者時,跑了多家醫院進行治療,都以化療的方式延續著生命。

一次,他主動找到楊主任,溝通病情。楊主任說:“我有一種辦法可以試一下,就是碘125放射性粒籽置入手術治療。”

楊主任經過和病人的溝通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通過手術及放化療等聯合治療,病人的病情恢復良好。從此,每年節假日,藉著發祝福信息的時候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十餘年開展碘125粒籽置入術數百例

記者瞭解得知,碘125粒籽治療是一種新興的微創放射治療方式,其實質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實現近距離放療,既能有效殺滅作用範圍內的腫瘤細胞又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主要適用於不能手術治療的原發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

“這項手術的難度非常大、風險很高,目前開展這項手術的醫院還很少。因為整個手術過程是在動態的肺部上穿置入碘125粒籽,操作手術的醫生不僅要對胸腔結構有紮實的三維定位基礎、每條血管的距離有精確的把握,還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能,以及術中充分的評估、準備和充分的溝通。”楊主任介紹,他接觸碘125粒籽治療已有十餘年,開展手術已有數百例,目前,也多次被邀請到其他醫院進行該項手術。以《125 I放射粒籽腫瘤組織間置入近距離放療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肺癌的臨床研究》為題,今年,他更是成功申報市級科研項目。

楊主任指出,雖然有很高的難度,但碘125放射性粒籽置入手術治療,並不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是通過手術減小腫瘤的擴展,讓腫瘤在一定時期內實現減少甚至消失,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法,其目的是幫助病人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肺癌臨床治療的有效率仍然偏低,這與癌症複雜的發生機理和患者個體化差異有關。作為一名心胸外科醫生,除了追求在近期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減瘤,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追求在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質量上的遠期效果。”

“作為一個好醫生,不僅有醫技還要有醫德。醫德不僅是一種道德標準,更體現在醫患溝通和人文關懷、健康幫助和引導這些日常工作中。不收紅包不能代表醫德好。”從醫三十年,談起對醫者的理解,楊主任頗有感概地說,作為一名科室管理人員,他時常要求科室的醫護人員不管做什麼都站在病人的立場著想,在診療過程中,充分做好醫患溝通,包括治療方式的選擇,其原因何在,其中的利與弊,存在的風險等,都要以患者能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專家建議45歲以後應每年一次體檢

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加之整體環境因素等變化,導致出現肺癌早期診斷率低、發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等現狀。

“咳嗽”一聲,多數人習慣的認為是傷風感冒小毛病,卻不知這很有可能就是肺癌的徵兆。在多數發達國家因為重視體檢,往往能早期預防或者提早治療,減少肺癌導致的死亡率,而在發展中國家卻有些嚴重。楊主任介紹,肺癌早期症狀多為咳嗽,因早期症狀如感冒等其他疾病症狀相似,不能引起患者注意,導致臨床早期診斷率低。一旦發現胸痛、咳血等症狀時,肺癌多已發展嚴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患者呈年輕化趨勢。“以前的肺癌患者多以60歲以上為主,現在50餘歲的肺癌患者明顯增多,最年輕的肺癌患者甚至才20多歲。這跟青少年較早接觸香菸、整體環境變化不無關係,如汽車增多、飲食安全等。”針對肺癌早期篩查,楊主任提出,拍胸片、做低劑量CT檢測是兩種有效的篩查手段,同時也適用於短期內多次複查及需要長年隨診觀察的病人,是一種科學、經濟的檢查方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