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告訴你癌症死亡率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這是談癌色變的時代,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提出的“癌症是慢性病”,難道僅僅是個口號?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許多癌症病人經過綜合治療,康復良好,帶瘤生存成為一種常態。也有許多數據和觀點,支持“癌症是慢性病”的共識。

也許看完本文,將顛覆你對癌症死亡率的固有認知!

震驚!

癌症死亡人口與其他慢性病相差不大!

根據《2018中國統計年鑑》對2017年部分城市與農村的人口死亡率統計,我們發現:

在中國,癌症每年導致221萬人死亡;

在中國,心臟病每年導致204萬人死亡;

在中國,腦血管病每年致194萬人死亡;

當然,不同的統計方法得到的數據可能略有不同,此處使用的《2018中國統計年鑑》提供的人口比例與死亡率乘積得到的結果。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癌症死亡率還是居榜首,但它與心臟病、腦血管病等慢性病引發的人口死亡情況相當。

而且癌症死亡221萬人口,是綜合了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疾病人群的彙總,並非單一病種的人數。實際上,從致死率角度來看,單一腫瘤的病死率遠低於心臟病和腦血管病。

數字遊戲:

但為何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我們再看另外一組數據。一篇題為(《2018年最新的全球腫瘤統計分析結果》)的報告,引發業界廣泛關注。2018年最新的全球腫瘤統計分析結果覆蓋了185個國家地區、36種癌症,主要分析2018年各癌症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以及各地區腫瘤的發病情況。

大數據告訴你癌症死亡率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2018年最新的全球腫瘤統計結果顯示,目前為止,全球估計有1819萬癌症新增病例以及960萬癌症死亡病例。而我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症,相當於平均每分鐘就有7個人確診癌症,我國癌症患病率處於國際中等偏上水平。

雖然以上數據是觸目驚心的,但我們比照下這份報告的另外一組數據(75歲之前,發生癌症的累積風險為21.4%,死於癌症的風險為17.7%),恐怕將得出癌症死亡率的新認知:癌症發病率上升,源自人類壽命的增長!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佈了一份“不同年齡罹患癌症和癌症死亡概率表(本表為全種族總表部分)”,對不同年齡段(0-80歲)未來10年、20年、30年及終生的罹癌風險和因癌死亡的終生風險進行了整理髮布。也可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患癌的風險隨之上升。

大數據告訴你癌症死亡率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大多數癌症是“老年病”,是人體自然老化過程中基因突變的產物。就像我們無法阻止皺紋和老花眼的出現一樣,我們無法像對待傳染病一樣,開發疫苗徹底阻止突變的發生。

世界各國癌症發病率排在前十的國家,包括丹麥、法國、澳大利亞、比利時、挪威、美國、愛爾蘭、韓國、荷蘭、新喀里多尼亞。發達國家的癌症發病率之所以如此之高,與人口的壽命延長有密切關係。癌症作為一種遺傳疾病,會隨著人體與環境長時間互動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基因錯誤而慢慢表現出來。

一個數據是,30多歲的男性中,大概30%的人前列腺已經存在癌變細胞,60歲以上時這個比例更高達70%,但其實最終只有14%的人會發展為前列腺癌。人體和癌細胞,完全可以長期共存的。

大數據告訴你癌症死亡率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那麼

癌症不是絕症,如何長期與瘤共存?

有句話說:人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正常細胞在分裂、增殖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點小問題,出現幾個歪瓜裂棗,但這個數量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帶來什麼大影響,因為免疫系統會把它們消滅。可是如果受到環境、不良行為等影響,原癌基因的工作就會出錯,促成癌細胞的迅速增殖,抑癌基因的權利會被削弱。免疫系統都忙不過來了,癌細胞就複製、轉移、再轉移。

癌症戰爭的目標,不是消滅癌症,也不是治癒癌症,而是像其他慢性病那樣,尋找副作用與治療效果的最佳平衡,實現疾病的長期控制。那麼,帶瘤生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精準治療:適宜的治療方案,精準治療。治療時,醫生要在保護病人免疫功能的基礎上進行治療,儘量使免疫功能與腫瘤處於一種平衡狀態,不能一味地追求治療的徹底性。這樣可以實現帶瘤生存,大多數癌症可爭取5年、10年和更長生存期。

防止感染:患者化療期間抵抗力較弱,要重點防止感染。儘量不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場、機場、車站、地鐵等。家屬適當減少探視、陪床,降低感染風險。

心態是最好的抗癌神器:早中期癌症病人能否治癒,“三分治療,七分心態”。10%左右的早期癌症患者沒有堅持到5年臨床治癒,很多跟心態有關。

生活上要規律作息,戒菸戒酒,保持正常飲食,不宜大補特補。適當補充各種動物蛋白,以及雞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鮮果蔬,主食粗細搭配。運動量力而行,推薦游泳、太極、散步等有氧運動。

寫在最後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1/3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可以早診斷而治癒;1/3的癌症患者可改善症狀,延長生命。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恐癌!

參考文獻

[1] 馬丹丹,劉坤,齊曉偉.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乳腺癌發病和死亡人數統計[J]. 中華乳腺病雜誌(電子版), 2018, 12(06):6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