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癌症 腫瘤 藥品 肺炎 良醫匯 良醫匯 2017-09-09

來源:腫瘤資訊

上期中,一份由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的張宛莉教授、熊峰教授、趙榮昌教授、朱春榮教授提供的關於結腸癌肺轉移MDT診療病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我們的後臺收到很多大家針對該病例問題進行的熱烈討論,下面我們先來一覽大家的觀點(病例內容可以從文末相關閱讀回顧)。

投票結果:

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專家點評

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陳莉莉教授

主任醫師 教授

台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任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康復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醫師協會血液學分會委員

台州市醫學會血液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台州市醫學會放化療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總結本例特點:患者,男性,44歲。診斷乙狀結腸癌,術後分期T4N1M0,術後給予mFOLFOX6方案輔助化療,5年後出現右肺轉移,為初始不可切除的肺轉移,查KRAS野生,給予愛必妥聯合FOLFIRI方案新輔助治療,後續於手術治療及局部放療,出現放射線性肺炎等併發症。

現在就該患者的治療過程有以下幾方面思考:

1、對mCRC的患者一線治療方案制定要根據患者特徵、治療特徵、以及腫瘤的特徵進行選擇。臨床醫生應該從個體化出發,除了最重要的療效因素以外,還得考慮毒性、治療耐受性、對其他治療手段的干擾(例如手術等局部治療)、個人意願、經濟條件、醫療保險和慈善贈藥等客觀因素,綜合考慮做出治療決策。

2、對於初始不可NED的患者,需要轉化優先和全程管理。

3、原發灶部位的價值對mCRC臨床實踐的啟示:對於左半結腸癌: 患者生存相對較長,而且左半結腸腸腔相對較小,容易發生梗阻,應該更加積極考慮原發灶的處理,尤其是在全身治療有效的基礎上。對於右半結腸癌: 患者預後總體很差,需要探索更多的治療方式及模式,而無根治性意向的無症狀患者,外科手術切除原發灶的需求應該謹慎考慮。有關靶向治療的選擇問題: 如果和單純化療相比,目前證據尚不支持根據部位來選擇是否應用靶向治療,但確實應該關注右側結腸中抗EGFR的獲益問題; 在KRAS/RAS野生型患者的一線治療選擇中,但抗VEGF和抗EGFR兩個藥物比較考慮時,現有數據支持在右半患者優先考慮使用貝伐單抗,而左半結腸患者優先考慮使用西妥昔單抗。

4、肺的寡轉移患者,明確病理後,SBRT可達到和外科手術切除相同的治療效果,尤其在年齡大、PS評分差,或其他醫學原因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中,SBRT可作為首選的方法。該患者可考慮行SBRT.該患者第二次採用伽馬刀需謹慎,尤其在臨近大血管、氣管等重要區域要慎重採用這類技術。

5、從病史來看,最後患者出現的症狀應該符合放射線肺炎,患者3年前有肺部放療史,加上伽馬刀局部劑量較高,容易導致氣管塌陷,引起肺炎、肺不張、肺實變等。

6、隨著精準醫學的提出,mCRC更加需要biomaker指導下的治療。我們不僅僅需要了解KRAS、還需瞭解NRAS、BRAF、左右半 、HER2、PIK3CA,CIMP、MMR等更多的信息,對全程及後續的治療有更好的指導作用。

專家點評

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趙鵬教授

腫瘤學博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細胞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

擅長於消化系統腫瘤,尤其是肝膽胰腫瘤、結直腸癌等的診斷、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及生物治療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廳級科研項目6項,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餘篇,參與編寫《信號轉導》等多本人民衛生出版社著作。

這例患者乙狀結腸癌術後(pT4aN1M0, IIIB期),輔助化療mFOLFOX6行6週期,治療並不充分。近6年後,出現了近右肺門部肺轉移病灶。根據2016年發表的最新ESMO mCRC共識指南,該病例狀況分類是臨床適合,疾病分類屬於寡轉移(OMD, oligometastatic disease),治療目標是儘可能達到無瘤狀態(NED)。2016年在《Ann Surg Oncol》發表的一個澳大利亞臨床研究表明,mCRC患者中,肺轉移切除後可實現長期生存,生存時間至少與肝轉移切除患者相當。雖然肺是結直腸癌第二常見轉移部位,但在治療上的循證醫學證據遠不及肝轉移。NCCN和ESMO指南均建議結直腸癌肺轉移的治療策略主要參考肝轉移。這例患者肺轉移≤3個,DFS>1年(異時性),CEA正常,無結直腸癌肺轉移不良預後因素,但因轉移灶靠近肺門,存在技術上難以達到R0切除的困難。在評估肺轉移的切除可能性時,尤其存在內側帶的轉移灶,應行胸部增強CT檢查,更好顯示轉移灶與周圍大血管和氣管的關係,同時更好評估肺門和縱隔淋巴結的情況。根據ESMO指南,該患者可以選擇兩藥+抗EGFR單抗或三藥+貝伐珠單抗治療。臨床實踐中應用了西妥昔單抗+FOLFIRI方案化療5週期,11周後評估CT達到了腫瘤縮小的SD療效。FIRE-3研究對DpR分析表明,在臨界可切除的患者接受靶向+化療後,腫瘤獲得最大緩解深度的時間通常是12-16周。內側帶肺轉移,靠近血管時,在損毀性治療工具箱中,SBRT可代替手術治療。該患者手術切緣陽性,術後輔助放化療是必要的。考慮到先前新輔助化療方案有效,可繼續按原方案完成圍手術期化療。完成圍手術期的治療後,患者處於NED狀態,維持治療無循證證據,隨訪是合理的選擇。2年後患者PET/CT複查右肺門局部復發,全身未見其他轉移灶,考慮損毀性局部治療,放療應作為首選。如能通過局部治療控制右肺門單個病灶,可暫緩全身系統化療和/或靶向治療,為後繼的治療留有更多的選擇。

這例結腸癌肺轉移的病例,通過多次MDT討論,應用了化療、靶向治療、放療、手術等多種治療手段有序的結合,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讓患者生存獲益。

專家點評

腫瘤專家主任病例分析:結腸癌肺轉移的規範化MDT診療

薛聖留教授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化療科 副主任醫師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腫瘤靶向與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青委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青委委員

患者中年男性,診斷為乙狀結腸癌術後肺轉移(左半結腸癌,RAS野生型,PS=1)。縱觀該病例10年餘的診治經過,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和值得探討之處:

1. 患者初治時術後病理顯示淋巴結為1/10。淋巴結總數小於12個,提示淋巴結清掃欠充分,是術後出現復發或轉移的潛在高危因素之一。

2. 初治時術後病理分期為T4aN1aM0,IIIB期,但術後只接受了6週期(或3個月)的FOLFOX輔助化療。IDEA研究表明,術後病理分期危險分層為T4/N2即高危患者應該接受6個月(或12週期)的FOLFOX輔助化療,3年DFS為41.3%。該患者危險分層屬術後高危組,只接受3個月的輔助化療是不夠的,是另外一個潛在的復發或轉移高危因素。這兩個高危因素或為術後肺轉移埋下了“伏筆”。

3. 結直腸癌肺轉移的處理總體上是參照肝轉移的治療,但我個人認為同時也應該部分參照原發性NSCLC的治療,因此可以說是肝轉移和原發性NSCLC處理原則的綜合體現。該患者2013.6出現右肺單發轉移,從技術上看是可切除的,參照可切除肝轉移治療證據,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意義是明確的,可以提高PFS和OS(絕對值差異明顯,但無統計學意義),但在新輔助化療基礎上加用愛必妥還是有爭議的。New EPOC研究結果顯示可切除肝轉移患者接受新輔助愛必妥聯合化療PFS反而更差,NCCN指南已明確這類患者不應該接受術前新輔助靶向聯合化療,ESMO指南也不作同樣的推薦,因此我個人認為該患者(右肺單發可切除)在術前新輔助化療的基礎上加用愛必妥治療是值得商榷的。當然,基於這樣的觀點,術後也不會考慮給與輔助愛必妥治療。

4. 回顧性和小樣本的前瞻性數據表明,可切除結直腸癌肺轉移的R0切除治療要優於其它的局部治療手段(比如射頻或SBRT等)。但遺憾的是該患者肺轉移灶切除切緣為陽性,為R1切除,只好術後再給予同步放化療(60Gy/30fx)進行挽救,這其實是參照了早期原發性NSCLC術後切緣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但是從提供的CT圖像看,右肺轉移灶直徑並沒有超過3cm,且距離肺門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從CT圖像上看應該在2cm以上),在考慮R0切除有困難、並且因為距離大血管近且位置較深行射頻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我個人設想當時可以考慮行右肺轉移灶SBRT來代替手術治療,這樣或許可以避免了一次非R0手術切除及術後同步放化療,在療效接近R0切除的同時,治療風險及成本卻是大大降低。

5. 2016.6PET/CT提示出現右肺門旁及縱隔淋巴結轉移後,我同意該患者MDT團隊的意見,應該接受局部常規分割同步放化療,但實際診療中卻是接受了伽馬刀治療,因縱隔伽馬刀放療局部劑量過高,難以避免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給患者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傷和生活質量的下降,這樣的情況我相信不少醫生在臨床實踐中可能也碰到過,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警惕。

綜上述,該患者初治的總生存時間達10年以上,出現肺轉移後的總生存時間為4年餘,目前病情穩定,雖然在治療上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但毋庸置疑該病例的治療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多次MDT討論我認為是治療成功之關鍵所在,給患者帶來了決定性的獲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之處。

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