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想盡辦法減少孩子其風險因素。

但是,吉佛·圖利卻說:“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些‘危險’的事。”

咋一看,感覺他的觀點非常瘋狂,但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切斷了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孩子未來終究要走入社會,面對危險的,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暴露在有限的可控風險裡,將來走向社會,面對那些不可控的風險,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應變能力。

所以,他提到,在童年,我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做些“危險”之事,比如,玩火、玩扔長矛、玩小刀、拆解家電、打破法規等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堅韌、有毅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黛安娜·勞芬貝格《如何學習?從錯誤中學》

觀看時長:9'45''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想盡辦法減少孩子其風險因素。

但是,吉佛·圖利卻說:“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些‘危險’的事。”

咋一看,感覺他的觀點非常瘋狂,但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切斷了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孩子未來終究要走入社會,面對危險的,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暴露在有限的可控風險裡,將來走向社會,面對那些不可控的風險,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應變能力。

所以,他提到,在童年,我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做些“危險”之事,比如,玩火、玩扔長矛、玩小刀、拆解家電、打破法規等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堅韌、有毅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黛安娜·勞芬貝格《如何學習?從錯誤中學》

觀看時長:9'45''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這個演講中,黛安娜·勞芬貝格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那就是體驗式學習。

這種學習需要我們給予孩子機會不斷地去體驗、去嘗試、去試錯。我們需要允許孩子失敗,並且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

她說,標準化的測試,一種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文化是沒有辦法引領我們達到目標的。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把教育當作是要來學校取得知識而不是體驗學習的過程,不傾聽孩子的聲音,接納錯誤和失敗,那我們就誤解了上學的意義。


♥鄒奇奇 《成人能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觀看時長:8'09''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想盡辦法減少孩子其風險因素。

但是,吉佛·圖利卻說:“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些‘危險’的事。”

咋一看,感覺他的觀點非常瘋狂,但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切斷了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孩子未來終究要走入社會,面對危險的,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暴露在有限的可控風險裡,將來走向社會,面對那些不可控的風險,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應變能力。

所以,他提到,在童年,我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做些“危險”之事,比如,玩火、玩扔長矛、玩小刀、拆解家電、打破法規等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堅韌、有毅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黛安娜·勞芬貝格《如何學習?從錯誤中學》

觀看時長:9'45''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這個演講中,黛安娜·勞芬貝格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那就是體驗式學習。

這種學習需要我們給予孩子機會不斷地去體驗、去嘗試、去試錯。我們需要允許孩子失敗,並且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

她說,標準化的測試,一種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文化是沒有辦法引領我們達到目標的。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把教育當作是要來學校取得知識而不是體驗學習的過程,不傾聽孩子的聲音,接納錯誤和失敗,那我們就誤解了上學的意義。


♥鄒奇奇 《成人能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觀看時長:8'0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演講看得我很振奮。

雖然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但是她的談吐、她的自信、學識都非常了得。

她在演講中提到:其實我們大人也需要像孩子學習,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會拓寬很多可能性,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不管在生活中我們的位置在哪裡,都必須給孩子創造機會,這樣他們才能成長並讓我們揚眉吐氣。

她的分享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心裡,看到孩子思考的角度,幫助我們去修正育兒方式和理念。

非常值得一看!

♥Logan LaPlante《讓孩子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觀看時長:11'13''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想盡辦法減少孩子其風險因素。

但是,吉佛·圖利卻說:“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些‘危險’的事。”

咋一看,感覺他的觀點非常瘋狂,但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切斷了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孩子未來終究要走入社會,面對危險的,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暴露在有限的可控風險裡,將來走向社會,面對那些不可控的風險,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應變能力。

所以,他提到,在童年,我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做些“危險”之事,比如,玩火、玩扔長矛、玩小刀、拆解家電、打破法規等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堅韌、有毅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黛安娜·勞芬貝格《如何學習?從錯誤中學》

觀看時長:9'45''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這個演講中,黛安娜·勞芬貝格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那就是體驗式學習。

這種學習需要我們給予孩子機會不斷地去體驗、去嘗試、去試錯。我們需要允許孩子失敗,並且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

她說,標準化的測試,一種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文化是沒有辦法引領我們達到目標的。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把教育當作是要來學校取得知識而不是體驗學習的過程,不傾聽孩子的聲音,接納錯誤和失敗,那我們就誤解了上學的意義。


♥鄒奇奇 《成人能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觀看時長:8'0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演講看得我很振奮。

雖然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但是她的談吐、她的自信、學識都非常了得。

她在演講中提到:其實我們大人也需要像孩子學習,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會拓寬很多可能性,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不管在生活中我們的位置在哪裡,都必須給孩子創造機會,這樣他們才能成長並讓我們揚眉吐氣。

她的分享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心裡,看到孩子思考的角度,幫助我們去修正育兒方式和理念。

非常值得一看!

♥Logan LaPlante《讓孩子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觀看時長:11'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Logan LaPlante在做這個演講的時候也只有13歲,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專屬於他這個年紀的那種特別。

他9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傳統學校,開始在家學習,他喜歡設計、寫作和拍攝,他對教育有很多看法。

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說,他小時候,經常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大人們都希望得到這樣一些答案:“我想當太空人”;“我想當一名醫生”。

大人們想當然的認定你長大後自然會快樂健康。但實際上是這樣嗎?我們唸完書、上了大學、找到了工作、結了婚,把這些終身大事都做完了,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

他說,並不會,因為學校教育並沒有把“學會快樂健康”擺在突出位置,而是常與學習相分離。有些孩子也從來沒學過如何成為快樂健康的人。

這個13歲男孩對教育的觀點,讓我看到了一條與傳統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路徑。

其實,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可能性,為什麼一定要在小時候,就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呢。作為父母,讓他能夠快樂成長就好,其他的,自有安排!


♥麗塔•皮爾遜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堅定的支持者》

觀看時長:7'47''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想盡辦法減少孩子其風險因素。

但是,吉佛·圖利卻說:“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些‘危險’的事。”

咋一看,感覺他的觀點非常瘋狂,但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切斷了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孩子未來終究要走入社會,面對危險的,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暴露在有限的可控風險裡,將來走向社會,面對那些不可控的風險,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應變能力。

所以,他提到,在童年,我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做些“危險”之事,比如,玩火、玩扔長矛、玩小刀、拆解家電、打破法規等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堅韌、有毅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黛安娜·勞芬貝格《如何學習?從錯誤中學》

觀看時長:9'45''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這個演講中,黛安娜·勞芬貝格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那就是體驗式學習。

這種學習需要我們給予孩子機會不斷地去體驗、去嘗試、去試錯。我們需要允許孩子失敗,並且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

她說,標準化的測試,一種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文化是沒有辦法引領我們達到目標的。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把教育當作是要來學校取得知識而不是體驗學習的過程,不傾聽孩子的聲音,接納錯誤和失敗,那我們就誤解了上學的意義。


♥鄒奇奇 《成人能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觀看時長:8'0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演講看得我很振奮。

雖然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但是她的談吐、她的自信、學識都非常了得。

她在演講中提到:其實我們大人也需要像孩子學習,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會拓寬很多可能性,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不管在生活中我們的位置在哪裡,都必須給孩子創造機會,這樣他們才能成長並讓我們揚眉吐氣。

她的分享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心裡,看到孩子思考的角度,幫助我們去修正育兒方式和理念。

非常值得一看!

♥Logan LaPlante《讓孩子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觀看時長:11'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Logan LaPlante在做這個演講的時候也只有13歲,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專屬於他這個年紀的那種特別。

他9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傳統學校,開始在家學習,他喜歡設計、寫作和拍攝,他對教育有很多看法。

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說,他小時候,經常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大人們都希望得到這樣一些答案:“我想當太空人”;“我想當一名醫生”。

大人們想當然的認定你長大後自然會快樂健康。但實際上是這樣嗎?我們唸完書、上了大學、找到了工作、結了婚,把這些終身大事都做完了,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

他說,並不會,因為學校教育並沒有把“學會快樂健康”擺在突出位置,而是常與學習相分離。有些孩子也從來沒學過如何成為快樂健康的人。

這個13歲男孩對教育的觀點,讓我看到了一條與傳統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路徑。

其實,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可能性,為什麼一定要在小時候,就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呢。作為父母,讓他能夠快樂成長就好,其他的,自有安排!


♥麗塔•皮爾遜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堅定的支持者》

觀看時長:7'47''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麗塔•皮爾遜的這個演講看得我非常感動。

她說,她同事曾經對她說:“我拿工資不是為了愛孩子,我就負責教書,他們就負責學習,就這樣簡單。”

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我們,他們會向我們學習嗎?

她說,當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掉隊,輟學時,我們都在分析原因,說是因為貧窮,或是因為同齡人的壞影響,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到底有多麼重要。

她的演講讓我明白,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冠軍。

只要他們背後有一個永不放棄他們的成年人,一個懂得情感聯絡重要性的成年人,一個堅信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成年人,他們就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教孩子之前先愛孩子!

TED網站上還有很多好的演講資源,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https://www.ted.com)。

TED官網是英文的,但是很多視頻都有中文翻譯,在“Transcript”中下拉菜單,選擇“簡體中文”就好了,非常方便。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教養是一場修行。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所以,教養過程充滿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們要自己摸索著前進,也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和求助。

有時,身陷問題其中,我們不得其法。這時,一個觀念、幾句話、一段分享,常常就能為我們撥雲見日,讓我們豁然開朗。

我看TED演講,常常有如此觸動內心的感覺。想把讓自己醍醐灌頂的好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所以曾寫過不少推薦文章。

今天,我整理了近些年看過的TED視頻,精挑細選了我特別喜歡、和育兒相關的11個,分享給大家。

育兒焦慮,學校教育的問題,孩子的思維模式、堅毅品質、創造力培養等等都有涉及,還有角色反轉,讓孩子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總是說要學習如何育兒,看書、報班、參加分享會投入很多精力,但我總覺得首先得把免費的資源用好。

在這裡,那句老話是正確的:最好的東西永遠是免費的!

ps:因為頭條不能放視頻,所以,我把視頻以鏈接的方式整理出來了,親們私信我回復“TED”資源,屆時黏貼到瀏覽器就能看了。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

觀看時長:19'27''

這是,TED史上播放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演講。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是從學校教育中出來的。

那個時候,還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怎麼走,就已經被同化、被要求,要好好學習,要努力迎合學校的評價標準,做一個人人都誇讚的好學生。

我們以為這就是最好路,會擁有最好的未來,但實際上,並沒有。

就如肯·羅賓遜爵士所言,我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他在這個演講中提到了三個培養孩子的標準:

第一是多樣化。每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有些人側重聽覺,有些人側重視覺,有些人側重味覺。

第二是充滿活力。好的想法和創意,都來自於互動的思考模式,而不是死板常規的呆板模式。

第三是個性化。肯·羅賓遜講了一個關於Gillian Lynne(《貓》、《歌劇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編劇)的故事。

Gillian Lynne被老師懷疑患有學習障礙,媽媽帶她去醫院求治,卻發現她其實並沒有學習障礙,她只是喜歡在動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而已。

肯·羅賓遜爵士說,現在功利化教育已經不再適用了,我們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培養他們,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樣,他們才能有能力去面對未來。


♥Jennifer Senior《為何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焦慮?》

觀看時長:18'08''

Jennifer Senior是美國《紐約》雜誌、《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暢銷書《All Joy and No Fun》的作者,同時,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

聽她的演講,有一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她說,她看到書店裡育兒書籍滿天飛時,她看到的不是它們會給我帶來什麼幫助,而是焦慮。

她感覺那像一座高聳的糖果色的碑,聚集著整個社會的恐慌。

為什麼養育孩子這件人類薪火相傳了上千年的事情,今天卻這麼讓人摸不著頭腦?

她說,因為養育孩子沒有標準版本,而是一場票房堪憂的即興演出,知識儲備的多寡也不能解決人們養育孩子的焦慮。

所以,既然這場即興演出誰也無法預知結果,那麼就要學會適度放手,迴歸本源,瞄準孩子最基本的品質——保持禮貌、職業道德和愛。

這樣,幸福和自尊就會自然成長。

♥Julie Lythcott-Haims《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過度養育》

觀看時長:14'1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視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提過,但我還是想再分享一次。

Julie Lythcott-Haims在演講中提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孩子的人生、去期望他們做到我們心中的完美。

但這種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和過度關懷,卻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慢慢地,他們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不知道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她說,我們的孩子不是盆栽,他們是盛放的鮮花,未知品種的花朵,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

多關注孩子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都能成功。

♥卡羅爾·德韋克《請相信,你可以進步》

觀看時長:10'24''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一嶄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組成的,我們擁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而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成長的有趣挑戰,我們擁有的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出現分化

但好在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等。

比如,教會孩子運用“yet”的力量。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

♥Angela Duckworth《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堅毅力》

觀看時長:6'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Angela Duckwort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2013年,她發表這個演講的時候,迅速引起了轟動。

因為她揭示了一個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它不是社交智力,也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強健的體魄,更不是很高的IQ,而是毅力。

也就是說,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IQ,沒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能憑藉著堅強的毅力獲得成功。

但,她說的堅毅力不是我們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式的堅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持久熱情與堅持。

熱情和堅持,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只有當它們相互促進時,才能真正地走向卓越和幸福。

♥拉姆齊《激發學習興趣的三條黃金法則》

觀看時長:6'26''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觀看鏈接:

https://v.qq.com/x/page/k0350g9zt8e.html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講,我從拉姆齊身上看到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本色,感到由衷的佩服。

拉姆齊是一名從教13年的化學老師,在這個演講視頻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激發學習興趣的3條黃金法則”。

第一,把學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 學生的問題是幫助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的窗口,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勇於面對各種冗雜。學習絕非易事,只能反覆試錯消除誤差,要不斷的接受學生的錯誤,並給予他們指導。

第三,實踐反思。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根據個體的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他說,孩子帶著疑問來學習的心態才能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教育工作者的真正的職責在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進行知識講解。

當老師開創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時,才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多的意義,喚醒他們的想象力。

他的這些觀點不僅可以用於學校教育上,家庭教育也適用:

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就要保護好他的好奇心,在他犯錯時給予耐心的指導,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適應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吉佛·圖利《讓孩子做五件“危險”之事》

觀看時長:9'18''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想盡辦法減少孩子其風險因素。

但是,吉佛·圖利卻說:“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做些‘危險’的事。”

咋一看,感覺他的觀點非常瘋狂,但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儘管我們所做的努力和意圖是好的,但實際上,我們切斷了孩子與周遭的世界相處的寶貴機會。

孩子未來終究要走入社會,面對危險的,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機會暴露在有限的可控風險裡,將來走向社會,面對那些不可控的風險,就會變得不知所措,沒有一點應變能力。

所以,他提到,在童年,我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多做些“危險”之事,比如,玩火、玩扔長矛、玩小刀、拆解家電、打破法規等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堅韌、有毅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自信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控制能力。

♥黛安娜·勞芬貝格《如何學習?從錯誤中學》

觀看時長:9'45''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在這個演講中,黛安娜·勞芬貝格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那就是體驗式學習。

這種學習需要我們給予孩子機會不斷地去體驗、去嘗試、去試錯。我們需要允許孩子失敗,並且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

她說,標準化的測試,一種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文化是沒有辦法引領我們達到目標的。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把教育當作是要來學校取得知識而不是體驗學習的過程,不傾聽孩子的聲音,接納錯誤和失敗,那我們就誤解了上學的意義。


♥鄒奇奇 《成人能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

觀看時長:8'09''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這個演講看得我很振奮。

雖然只是一個13歲的孩子,但是她的談吐、她的自信、學識都非常了得。

她在演講中提到:其實我們大人也需要像孩子學習,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會拓寬很多可能性,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不管在生活中我們的位置在哪裡,都必須給孩子創造機會,這樣他們才能成長並讓我們揚眉吐氣。

她的分享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心裡,看到孩子思考的角度,幫助我們去修正育兒方式和理念。

非常值得一看!

♥Logan LaPlante《讓孩子告訴你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觀看時長:11'13''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Logan LaPlante在做這個演講的時候也只有13歲,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專屬於他這個年紀的那種特別。

他9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傳統學校,開始在家學習,他喜歡設計、寫作和拍攝,他對教育有很多看法。

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說,他小時候,經常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大人們都希望得到這樣一些答案:“我想當太空人”;“我想當一名醫生”。

大人們想當然的認定你長大後自然會快樂健康。但實際上是這樣嗎?我們唸完書、上了大學、找到了工作、結了婚,把這些終身大事都做完了,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

他說,並不會,因為學校教育並沒有把“學會快樂健康”擺在突出位置,而是常與學習相分離。有些孩子也從來沒學過如何成為快樂健康的人。

這個13歲男孩對教育的觀點,讓我看到了一條與傳統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路徑。

其實,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可能性,為什麼一定要在小時候,就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呢。作為父母,讓他能夠快樂成長就好,其他的,自有安排!


♥麗塔•皮爾遜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堅定的支持者》

觀看時長:7'47''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麗塔•皮爾遜的這個演講看得我非常感動。

她說,她同事曾經對她說:“我拿工資不是為了愛孩子,我就負責教書,他們就負責學習,就這樣簡單。”

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我們,他們會向我們學習嗎?

她說,當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掉隊,輟學時,我們都在分析原因,說是因為貧窮,或是因為同齡人的壞影響,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到底有多麼重要。

她的演講讓我明白,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冠軍。

只要他們背後有一個永不放棄他們的成年人,一個懂得情感聯絡重要性的成年人,一個堅信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成年人,他們就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教孩子之前先愛孩子!

TED網站上還有很多好的演講資源,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https://www.ted.com)。

TED官網是英文的,但是很多視頻都有中文翻譯,在“Transcript”中下拉菜單,選擇“簡體中文”就好了,非常方便。

我私藏的這11部最適合父母看的TED視頻,推薦給大家


親們如果發現其他好的TED視頻演講,請留言給我,讓我分享給更多的姐妹。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推薦閱讀:

BBC9部9.0以上評分的紀錄片,週末在家看起來!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