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寒冬” 德國車企在挑戰中加速轉型

德國車企加大研發和投資自動駕駛等未來汽車技術,奧迪推出了首款實現L5階段全自動駕駛的概念車。圖片來自網絡

遭遇“寒冬” 德國車企在挑戰中加速轉型

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曾表示,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將由中國市場決定。

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德國主要車企陸續公佈2019年一季度財報,大眾、奔馳、寶馬和奧迪的銷量或利潤不同程度下滑。

接連遭受美國“排放造假調查”和歐盟的“反壟斷調查”之後,德國汽車又面臨全球市場失去增長動力的危險,不得不加速轉型升級步伐。

全球銷量下滑凸顯危機

2019年一季度,在全球汽車產銷量下跌約7%的大背景下,德國各大車企不再能獨善其身。大眾汽車全球銷量145.64萬輛,比去年同期下滑4.5%。奔馳的全球銷量55.5萬輛,息稅前利潤(EBIT)為12.98億歐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滑7%和37%。寶馬的全球銷量51.9萬輛,雖比去年同期增長0.4%,但息稅前利潤為5.89億歐元,比去年同期下降高達78.2%。奧迪全球銷量44.7萬輛,息稅前利潤為11億歐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滑3.6%和15.38%。

奔馳公司稱,銷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奔馳GLC、GLC Coupe這兩個主力SUV車型正在更新換代,導致SUV車型一季度銷量同比減少3.3萬輛。與此同時,奔馳大幅增加設備、技術投入,其中設備、廠房建設投入為16.6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技術研發投入為23.7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所以利潤也有所下降。

寶馬公司在銷量持平的情況下利潤大幅下降,主要是因為寶馬集團從汽車業務營收中計提了14億歐元,作為歐盟反壟斷處罰的儲備金。奧迪雖然在中國地區銷量上漲3.3%,但在世界其他地區銷量均有所下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車型不符合歐洲新的油耗標準,無法銷售。

美歐連續調查影響深遠

自2015年9月美國環境保護署就“尾氣排放造假”一事指控大眾汽車以來,包括奔馳和寶馬在內的多家德國汽車企業受到各國的調查。“排放門”醜聞牽扯甚廣,可能涉及上千萬輛汽車,德國汽車的聲譽受到嚴重影響。大眾公司已為此支付了超過200多億歐元的罰款、賠償金和車輛維修費用,但到目前為止此事仍未完全劃上句號。

而歐洲於2018年9月1日開始實施更加嚴格的全球輕型車油耗測試標準(WLTP)。該測試程序在全世界範圍內收集真實行駛工況數據,進行循環週期的劃分,給傳統發動機的動力架構帶來極大挑戰。德國各大車企都有暢銷車型未能達標,紛紛耗費巨資進行升級改造,並導致數十萬輛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滯後。

此外,2019年4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宣佈,經過8個月的調查後證實,德國寶馬、戴姆勒和大眾公司結成非法的卡特爾壟斷聯盟,以不同工作組的形式舉行祕密會議,協調與汽車技術、成本、供應商、戰略以及柴油發動機排放控制相關的活動。戴姆勒和大眾汽車提出了和解申請。寶馬則否認指控,沒有積極配合歐盟調查,因此將面臨鉅額罰款。這對德國汽車業來說又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加速升級轉型勢在必行

面對嚴峻的挑戰,德國車企首先想到的是深耕中國這一最大的單一市場,積極謀求增資擴股。寶馬就抓住時機對華增資30億歐元,開建新的整車廠,將年產能從52萬輛提升至65萬輛。奔馳公司2019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佔全球銷量的31.2%,還計劃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大眾公司2018年在中國市場銷量超過420萬輛,佔其全球總銷量的38.9%,所以其首席執行官迪斯坦陳,大眾汽車集團的未來將由中國市場決定。

其次是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加強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推動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大眾汽車計劃在2023年前為電動車投資300億歐元,到2028年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2020年在中國市場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奔馳則繼續研發氫燃料電池車,同時計劃到2022年,在3大洲的6個工廠生產各車型的電動版本。寶馬已推出了10款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未來6年內,還將推出至少15款新的電動汽車。

最後是緊追自動駕駛等未來汽車技術的發展。在自動駕駛領域處於第二梯隊的德國車企利用雄厚的資本奮起直追,不斷加大研發和投資力度。奧迪推出了首款實現L5階段全自動駕駛的概念車。大眾開始在漢堡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道路測試。奔馳和寶馬則摒棄前嫌,抱團取暖,宣佈進行戰略合作,共同研發高級自動駕駛技術,並計劃2025年開始規模化應用。全球範圍看,德國車企各顯神通,不斷加強與各國領先企業的合作,以防錯失良機掉隊出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