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麵食傳奇——biang biang面

常言道“南方的米飯北方的面”。南方多水,北方多土。南方水廣,北方土厚。水適宜栽稻,土適合種麥。故而,一般來說,南方人喜歡吃米,北方人喜歡吃麵。

南方米食的種類屈指可數,除了米飯、米粉、米糕,一般人很難再說出其他做法的來。相反,北方的麵食則種類繁多,僅大牌面條就有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北京炸醬麵、吉林延邊冷麵、陝西臊子面、Biangbiang面。陝西的黃土厚,最適合於種麥。相傳商代,山東半島的萊國就種麥子。周人始祖后稷在邰地教人稼穡,周人秉承祖業,一直很重視種植。西周初年在岐山周人就學會種麥子,遷都豐鎬以後關中平原開始大量種麥子。秦時鄭國渠修成後,有利的灌溉條件就讓關中成為糧倉,也成了最早的天府之國。多個朝代相繼在長安建都,造就了長安千年古都無與倫比的地位。麥子成了關中的主要農作物,麵食自然成了秦人的主食。

關中麵食傳奇——biang biang面

關中人愛吃麵,離不開面,一天不吃麵就好像沒吃飯。三天不吃麵就犯困,沒精神,像霜打了一樣。關中人吃麵上癮,天天吃麵也不膩,一天三頓吃麵都不嫌煩。外地人調侃關中人吃飯是“米湯麵,面米湯”,總不離面。關中麥子三年兩熟,受土時間長,汲取了黃土的精華,因而麥面吃著實在,吃著瓷實,吃著耐飢。用關中人的話來說,吃一頓面,哪怕三天不吃飯走到人面前也能打個飽嗝。吃了面渾身結實,有著使不完的勁,出不完的力。

關中麵食傳奇——biang biang面

麵條吃著男人長個子,因而山東半島有山東大漢,陝西有關中大漢。關中的面種類更多,做法上分為拉麵、扯麵、擀麵、揪面、掛麵、滷麵;吃法上分為乾麵、湯麵、炒麵、燴麵、拌麵;按湯的種類分為清湯麵、臊子面、酸湯麵、漿水面;形狀上分為旗花面、棍棍面、褲帶面、丁丁面。關中有名麵食有岐山臊子面、長安臊子面、戶縣擺湯麵、戶縣軟面、禮泉烙面、合陽踅面、楊凌褲帶面、耀縣鹹湯面、灞橋的丁丁面、澄城手撕面、三原的剝刀面。

關中麵食傳奇——biang biang面

關中麵食雖然很多,但是關中人最愛吃的還是Biangbiang面。說起Biangbiang面就想起了一個輩輩口口相傳古老的謎語。謎面是“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著個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個鉤鉤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謎底就是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我剛學會認字時候大人就教會了這個謎語,只是Biang字太難寫,老也寫不會。據說陝西方言Biang字是筆畫最多的字,也是最難寫的字。其實,它是民間流傳的合體字,屬於文字遊戲式的字形拼合,在字典和字庫裡都沒有收錄,但卻構成了一種獨特的陝西文化。

Biangbiang面薄了不耐煮,厚了嚼不斷,薄厚適宜略帶一點膘,吃著柔軟又有嚼頭。下到開水鍋裡,大火煮上幾開,稍稍捂上一會。喜歡吃過水的,就撈到面盆裡用冷水冰一下,盛到大老碗,穰穰的靈靈的。喜歡吃黏絡的,從鐵鍋裡直接撈到青瓷老碗裡,熱騰騰的黏黏絡絡的。配上蔥蒜,放些油潑辣子,白是白,紅是紅,青是青,不吃看著都是香的。端到街上,圪蹴在房簷下,或者站在石頭上,或者蹲在碾盤上,用筷子高高地挑起一根麵條,放進嘴裡吸得出溜出溜的。嘴角流油,嘴脣發紅,滿嘴蔥蒜香,滿頭大汗,吃得痛快,吃得刺激,吃得夠味,吃得酣暢淋漓。關中人講究原湯化原食,吃麵一定要喝麵湯。人們調侃麵湯比面更有營養。吃飽了,喝脹了,渾身都是舒坦的。穩穩食,諞一會閒傳,吼一段秦腔,過癮得很。大口吃麵,大口喝湯,大聲吼秦腔。這就是關中人豪爽的秉性,這就是赳赳老秦人的風采。

關中麵食傳奇——biang biang面

擀麵是女人的本事,麵條是男人的面子。在傳統社會,關中女人擀得一手好面,就能找上一個好男人,就能贏得婆家的尊重。男人有一個會擀麵的女人,就是男人最大的榮耀,也是男人最大的幸福,會擀麵的女人為男人掙夠了面子。當然現在時代不同了,但會擀麵仍然是讓人佩服的技能。

城區的老街有一家麵館,老闆娘面擀得好,吃著挺香,再來吃麵的都是回頭客。麵館的環境並不怎麼好,調侃的人們給這家麵館起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髒又香”。一傳十十傳百,“髒又香”就傳開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髒又香”很快就譽滿全城,來品嚐的人絡繹不絕。

Biangbiang面很筋,吃著有嚼頭。吃了Biangbiang面的關中人骨子裡也有根筋,有著一股犟勁,做人做事都很硬氣。認準的事一干到底,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百折不撓,不屈不伸,哪怕頭破血流,哪怕粉身碎骨,撞了南牆也絕不回頭,人稱“關中楞娃”。正是關中男人的牛犟和楞勁,才讓當年日寇的鐵蹄止步在中條山,被擋在黃河以東。

Biangbiang面很寬,吃一口幾乎塞滿了嘴,它如同關中人寬闊的胸懷。關中人有海納百川的氣量,有兼容幷包的胸襟,滋養了漢唐雄風,成就了漢唐的輝煌。關中人有著寬闊的肩膀,忍受著民族的苦難,肩負著民族振興的重任,傳承著民族的星火。

關中麵食傳奇——biang biang面

Biangbiang面很瓷實,經過了千擀萬擀。關中人像Biangbiang面一樣瓷實,實在得一勺一碗。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說話時恨不得掏出心窩子,一是一二是二,絕不藏著掖著,更不口是心非。實在得說話從不拐彎,直來直去,端南正北,如同西安的城牆,立著一丈二,倒了還是一丈二。

Biangbiang面是關中人的物質財富,秦腔是關中人的精神財富。它們是關中人的胎記,是關中人忘不掉的記憶,是關中人永遠的符號。它們融進關中人的血液,滲入關中人細胞,成為關中人的基因。無論在天南海北,無論在大洋東西,都不會丟掉。丟掉了Biangbiang面和秦腔,關中人就沒有了根,沒有了源,也就找不到家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