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核心數據發佈儀式

這項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攜手騰訊針對中國互聯網用戶開展的“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 是首次針對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認知態度所進行的在線調查,共收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58個城市,共計12,247份有效電子問卷。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聽聞過心臟性猝死事件的發生,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因素、預防知識卻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參與網友不知道心臟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有效預防方法知曉率更低,超過94%的網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專家提醒,對於心臟性猝死,請記住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死信息。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核心數據發佈儀式

這項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攜手騰訊針對中國互聯網用戶開展的“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 是首次針對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認知態度所進行的在線調查,共收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58個城市,共計12,247份有效電子問卷。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聽聞過心臟性猝死事件的發生,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因素、預防知識卻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參與網友不知道心臟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有效預防方法知曉率更低,超過94%的網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專家提醒,對於心臟性猝死,請記住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死信息。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黃從新教授、張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華偉教授

53%的網友

不知道曾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心臟性猝死對於大部分受訪網友不是陌生的詞彙,多數表示曾經瀏覽過相關新聞報道,並能從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對於心臟性猝死的認知觀念:超四成網友認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過無法緩解的極度壓力或疲憊感,自我判斷應該被列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對於工作強度大、連續工作時長較長,自述經常熬夜的被調查者,其職業分類多集中在廣告媒體、市場營銷及互聯網周邊產業等細分行業。針對參與調查的網民所屬地域來源區分“面對心臟性猝死的危機感”排名中,廣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緊隨其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介紹:“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核心數據發佈儀式

這項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攜手騰訊針對中國互聯網用戶開展的“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 是首次針對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認知態度所進行的在線調查,共收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58個城市,共計12,247份有效電子問卷。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聽聞過心臟性猝死事件的發生,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因素、預防知識卻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參與網友不知道心臟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有效預防方法知曉率更低,超過94%的網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專家提醒,對於心臟性猝死,請記住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死信息。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黃從新教授、張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華偉教授

53%的網友

不知道曾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心臟性猝死對於大部分受訪網友不是陌生的詞彙,多數表示曾經瀏覽過相關新聞報道,並能從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對於心臟性猝死的認知觀念:超四成網友認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過無法緩解的極度壓力或疲憊感,自我判斷應該被列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對於工作強度大、連續工作時長較長,自述經常熬夜的被調查者,其職業分類多集中在廣告媒體、市場營銷及互聯網周邊產業等細分行業。針對參與調查的網民所屬地域來源區分“面對心臟性猝死的危機感”排名中,廣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緊隨其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介紹:“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從此次調研結果發現,很多網民會認為加班熬夜是導致猝死高發的直接原因,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知曉率極低。

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者、心臟射血分數過低者、心力衰竭(心臟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者、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經發生過心臟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臟性猝死家族史者。

此外,曾經發生過心臟驟停後被搶救過來的人群再次發生心臟驟停的可能性很大,這部分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早預防,早治療。”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53%的人不知道曾經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而這些人群如果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再次被搶救回來的機率只有1%。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核心數據發佈儀式

這項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攜手騰訊針對中國互聯網用戶開展的“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 是首次針對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認知態度所進行的在線調查,共收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58個城市,共計12,247份有效電子問卷。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聽聞過心臟性猝死事件的發生,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因素、預防知識卻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參與網友不知道心臟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有效預防方法知曉率更低,超過94%的網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專家提醒,對於心臟性猝死,請記住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死信息。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黃從新教授、張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華偉教授

53%的網友

不知道曾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心臟性猝死對於大部分受訪網友不是陌生的詞彙,多數表示曾經瀏覽過相關新聞報道,並能從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對於心臟性猝死的認知觀念:超四成網友認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過無法緩解的極度壓力或疲憊感,自我判斷應該被列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對於工作強度大、連續工作時長較長,自述經常熬夜的被調查者,其職業分類多集中在廣告媒體、市場營銷及互聯網周邊產業等細分行業。針對參與調查的網民所屬地域來源區分“面對心臟性猝死的危機感”排名中,廣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緊隨其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介紹:“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從此次調研結果發現,很多網民會認為加班熬夜是導致猝死高發的直接原因,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知曉率極低。

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者、心臟射血分數過低者、心力衰竭(心臟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者、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經發生過心臟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臟性猝死家族史者。

此外,曾經發生過心臟驟停後被搶救過來的人群再次發生心臟驟停的可能性很大,這部分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早預防,早治療。”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53%的人不知道曾經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而這些人群如果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再次被搶救回來的機率只有1%。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39%的網友

不知道心臟性猝死可以有效預防,心臟性猝死是可防可治。

此次調查結果還發現,大眾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防治知識瞭解遠遠不夠:近四成(39%)的網友不知道猝死可以有效預防,絕大多數認為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心臟性猝死,54%的參與者不瞭解心臟驟停後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

心臟驟停是心臟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搏動突然停止,瞬間心臟的泵血功能喪失,導致以腦為首的所有組織器官血供完全中斷,進入臨床死亡。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景峰教授指出,對於心臟驟停患者的救治有“黃金四分鐘”的說法,當患者出現心臟驟停,大腦皮層耐受缺氧時間僅為4分鐘,隨後腦部等重要臟器就會因缺氧而發生壞死,心臟驟停大於4-6分鐘,腦組織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害,心臟驟停大於10分鐘將腦死亡。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核心數據發佈儀式

這項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攜手騰訊針對中國互聯網用戶開展的“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 是首次針對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認知態度所進行的在線調查,共收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58個城市,共計12,247份有效電子問卷。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聽聞過心臟性猝死事件的發生,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因素、預防知識卻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參與網友不知道心臟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有效預防方法知曉率更低,超過94%的網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專家提醒,對於心臟性猝死,請記住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死信息。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黃從新教授、張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華偉教授

53%的網友

不知道曾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心臟性猝死對於大部分受訪網友不是陌生的詞彙,多數表示曾經瀏覽過相關新聞報道,並能從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對於心臟性猝死的認知觀念:超四成網友認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過無法緩解的極度壓力或疲憊感,自我判斷應該被列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對於工作強度大、連續工作時長較長,自述經常熬夜的被調查者,其職業分類多集中在廣告媒體、市場營銷及互聯網周邊產業等細分行業。針對參與調查的網民所屬地域來源區分“面對心臟性猝死的危機感”排名中,廣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緊隨其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介紹:“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從此次調研結果發現,很多網民會認為加班熬夜是導致猝死高發的直接原因,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知曉率極低。

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者、心臟射血分數過低者、心力衰竭(心臟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者、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經發生過心臟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臟性猝死家族史者。

此外,曾經發生過心臟驟停後被搶救過來的人群再次發生心臟驟停的可能性很大,這部分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早預防,早治療。”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53%的人不知道曾經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而這些人群如果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再次被搶救回來的機率只有1%。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39%的網友

不知道心臟性猝死可以有效預防,心臟性猝死是可防可治。

此次調查結果還發現,大眾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防治知識瞭解遠遠不夠:近四成(39%)的網友不知道猝死可以有效預防,絕大多數認為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心臟性猝死,54%的參與者不瞭解心臟驟停後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

心臟驟停是心臟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搏動突然停止,瞬間心臟的泵血功能喪失,導致以腦為首的所有組織器官血供完全中斷,進入臨床死亡。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景峰教授指出,對於心臟驟停患者的救治有“黃金四分鐘”的說法,當患者出現心臟驟停,大腦皮層耐受缺氧時間僅為4分鐘,隨後腦部等重要臟器就會因缺氧而發生壞死,心臟驟停大於4-6分鐘,腦組織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害,心臟驟停大於10分鐘將腦死亡。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94%的網友

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可預防心臟性猝死。

由於猝死的發生具有突發、迅速、無法預測和死亡率高等特點,當猝死發生時患者會失去意識,無法自救也不能求救,因此預防顯得至關重要。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偉教授表示,心臟性猝死是可預防的,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被認為是有效預防心臟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然而超過94%的調研參與者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可以預防心臟性猝死。

“猝死高危患者安裝ICD相當於在身體內安置了一臺除顫儀,在患者突然發生室速或室顫時能自動選擇合適的方式包括釋放有效電擊進行治療,幫助心臟恢復正常跳動,在關鍵時刻實現‘自我急救’,主動預防和保護患者。”

心臟性猝死離你有多遠?其實很近。目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而在《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調查結果顯示:近些年,頻發的猝死事件導致社會公眾的關注度持續升高,但公眾對於導致心臟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醫學科學內容的認識程度還遠遠不夠。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核心數據發佈儀式

這項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攜手騰訊針對中國互聯網用戶開展的“2017年心臟性猝死全國認知調研”, 是首次針對國內互聯網用戶對於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認知態度所進行的在線調查,共收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358個城市,共計12,247份有效電子問卷。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參與調查的網友都聽聞過心臟性猝死事件的發生,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因素、預防知識卻知之甚少,近四成(39%)參與網友不知道心臟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對於心臟性猝死的有效預防方法知曉率更低,超過94%的網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專家提醒,對於心臟性猝死,請記住這些易被忽視的生死信息。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黃從新教授、張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華偉教授

53%的網友

不知道曾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易發生心臟性猝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心臟性猝死對於大部分受訪網友不是陌生的詞彙,多數表示曾經瀏覽過相關新聞報道,並能從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對於心臟性猝死的認知觀念:超四成網友認為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過無法緩解的極度壓力或疲憊感,自我判斷應該被列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對於工作強度大、連續工作時長較長,自述經常熬夜的被調查者,其職業分類多集中在廣告媒體、市場營銷及互聯網周邊產業等細分行業。針對參與調查的網民所屬地域來源區分“面對心臟性猝死的危機感”排名中,廣州、深圳比例最高,北京、上海緊隨其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澍教授介紹:“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性猝死離世。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從此次調研結果發現,很多網民會認為加班熬夜是導致猝死高發的直接原因,但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知曉率極低。

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者、心臟射血分數過低者、心力衰竭(心臟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者、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經發生過心臟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臟性猝死家族史者。

此外,曾經發生過心臟驟停後被搶救過來的人群再次發生心臟驟停的可能性很大,這部分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早預防,早治療。”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53%的人不知道曾經發生心臟驟停並被搶救回來的人更容易發生心臟性猝死。而這些人群如果再次發生心臟驟停,再次被搶救回來的機率只有1%。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39%的網友

不知道心臟性猝死可以有效預防,心臟性猝死是可防可治。

此次調查結果還發現,大眾對於心臟性猝死的防治知識瞭解遠遠不夠:近四成(39%)的網友不知道猝死可以有效預防,絕大多數認為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心臟性猝死,54%的參與者不瞭解心臟驟停後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內。

心臟驟停是心臟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搏動突然停止,瞬間心臟的泵血功能喪失,導致以腦為首的所有組織器官血供完全中斷,進入臨床死亡。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王景峰教授指出,對於心臟驟停患者的救治有“黃金四分鐘”的說法,當患者出現心臟驟停,大腦皮層耐受缺氧時間僅為4分鐘,隨後腦部等重要臟器就會因缺氧而發生壞死,心臟驟停大於4-6分鐘,腦組織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害,心臟驟停大於10分鐘將腦死亡。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94%的網友

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可預防心臟性猝死。

由於猝死的發生具有突發、迅速、無法預測和死亡率高等特點,當猝死發生時患者會失去意識,無法自救也不能求救,因此預防顯得至關重要。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偉教授表示,心臟性猝死是可預防的,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被認為是有效預防心臟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然而超過94%的調研參與者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可以預防心臟性猝死。

“猝死高危患者安裝ICD相當於在身體內安置了一臺除顫儀,在患者突然發生室速或室顫時能自動選擇合適的方式包括釋放有效電擊進行治療,幫助心臟恢復正常跳動,在關鍵時刻實現‘自我急救’,主動預防和保護患者。”

多位醫生總結:忽視這3件事,心臟性猝死就離你不遠了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華偉教授說:“目前,相關醫學指南中均指出:有過心臟驟停史的患者、遭遇過心肌梗死的患者、射血分數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EF值代表每次心跳時心臟泵出血液的百分比,EF值越小,表示心臟泵血能力越弱),都建議植入ICD以預防發生心臟性猝死。有過心梗、心衰等相關疾病史的患者應注意定期進行心臟超聲檢查,發現有低EF值的患者應及早去各醫院心內科或心律失常門診就診。

遺憾的是,我國每年ICD植入量僅3000臺左右,相對每年54萬因心臟性猝死的發病人數來說,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和美國20萬左右的ICD年植入量相比,更是相差巨大。“知曉率太低,是我國現階段ICD植入量過低的主要問題,當然,價格也是一個因素。”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強調,一定要加強ICD植入臨床價值的推廣,讓更多醫生和患者能夠認識到ICD植入在預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重要作用,並且要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對於網友來說,除了熟知急救常識,預防非常重要,篩查高危患者,並給予有效措施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首要環節。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