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此生何方無月明

如果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東坡居士有言:“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月圓,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

明月之下,我們的腳步走向何方並不重要。只要真心感悟,我們與明月的信任和默契,便會靜靜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從朔到望,從月牙到圓滿,我們的生命在明月流光裡走出不同的姿態。

"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此生何方無月明

如果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東坡居士有言:“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月圓,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

明月之下,我們的腳步走向何方並不重要。只要真心感悟,我們與明月的信任和默契,便會靜靜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從朔到望,從月牙到圓滿,我們的生命在明月流光裡走出不同的姿態。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一個人的心中開始特別珍惜團圓,往往是因為離別太多、太久。而一個人的年少夢想卻多半志在四方。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種少年意氣。“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一份中年從容。我們的人生感受,不能超越年齡,也不必苛求。

不曾絢爛過的生命,不會懂得平淡的況味;不曾擔當過的肩膀,不會知曉放下的灑脫。不同年華,尊重它們本來的狀態就很好。

明月千古照相思

當然,只看見滿月的美好,那是一種浪漫而年輕的情懷。

人經歷一些滄桑之後,喜歡這個節日是因為不如意事常八九,畢竟不團圓的時間多。即使在滿月,也照出來人生很多遺憾。

白居易寫過一首《中秋月》:“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那些遠戍邊關的遊子,他們看著明月會對親人有多濃的思念?是誰在月光下道別,一段眷戀相思被明月照得格外纏綿?

"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此生何方無月明

如果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東坡居士有言:“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月圓,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

明月之下,我們的腳步走向何方並不重要。只要真心感悟,我們與明月的信任和默契,便會靜靜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從朔到望,從月牙到圓滿,我們的生命在明月流光裡走出不同的姿態。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一個人的心中開始特別珍惜團圓,往往是因為離別太多、太久。而一個人的年少夢想卻多半志在四方。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種少年意氣。“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一份中年從容。我們的人生感受,不能超越年齡,也不必苛求。

不曾絢爛過的生命,不會懂得平淡的況味;不曾擔當過的肩膀,不會知曉放下的灑脫。不同年華,尊重它們本來的狀態就很好。

明月千古照相思

當然,只看見滿月的美好,那是一種浪漫而年輕的情懷。

人經歷一些滄桑之後,喜歡這個節日是因為不如意事常八九,畢竟不團圓的時間多。即使在滿月,也照出來人生很多遺憾。

白居易寫過一首《中秋月》:“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那些遠戍邊關的遊子,他們看著明月會對親人有多濃的思念?是誰在月光下道別,一段眷戀相思被明月照得格外纏綿?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所有這些景象都是明月可以照出的人生遺憾,所以白居易感慨說“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有那麼多失意的人,他們在太陽底下可能花團錦簇、前呼後擁,但是唯有明月才能入心,看見人心的失落。

月宮裡的玉兔銀蟾真知道人間的心事嗎?人經歷了滄桑,觀月時看到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那麼多的落寞和遺憾。人只有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才格外知道了惦念,才格外知道了千古以來人們將多少牽掛和思念寄託給了明月。

月映人心,或盈或缺,照亮我們團圓時的歡喜,也照亮我們殘缺中的期盼。

此心光明萬物生

曾經有學生問王陽明:老師,一朵花開在南山,跟你的心有什麼關係呀?他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所以說,心生萬物。

王陽明曾寫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中秋》)只因我的心裡有一輪圓月光明普照,團圓就從來未曾缺席。

“心”是什麼?“心田”為有所“思”,而“心相”為所“想”。“懶惰”是豎心旁,人肢體懶了,不是身上的事,是心裡懶,才不愛動了。這背後是一種中國人的觀念,一種直覺把握式的思維方式。

"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此生何方無月明

如果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東坡居士有言:“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月圓,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

明月之下,我們的腳步走向何方並不重要。只要真心感悟,我們與明月的信任和默契,便會靜靜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從朔到望,從月牙到圓滿,我們的生命在明月流光裡走出不同的姿態。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一個人的心中開始特別珍惜團圓,往往是因為離別太多、太久。而一個人的年少夢想卻多半志在四方。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種少年意氣。“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一份中年從容。我們的人生感受,不能超越年齡,也不必苛求。

不曾絢爛過的生命,不會懂得平淡的況味;不曾擔當過的肩膀,不會知曉放下的灑脫。不同年華,尊重它們本來的狀態就很好。

明月千古照相思

當然,只看見滿月的美好,那是一種浪漫而年輕的情懷。

人經歷一些滄桑之後,喜歡這個節日是因為不如意事常八九,畢竟不團圓的時間多。即使在滿月,也照出來人生很多遺憾。

白居易寫過一首《中秋月》:“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那些遠戍邊關的遊子,他們看著明月會對親人有多濃的思念?是誰在月光下道別,一段眷戀相思被明月照得格外纏綿?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所有這些景象都是明月可以照出的人生遺憾,所以白居易感慨說“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有那麼多失意的人,他們在太陽底下可能花團錦簇、前呼後擁,但是唯有明月才能入心,看見人心的失落。

月宮裡的玉兔銀蟾真知道人間的心事嗎?人經歷了滄桑,觀月時看到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那麼多的落寞和遺憾。人只有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才格外知道了惦念,才格外知道了千古以來人們將多少牽掛和思念寄託給了明月。

月映人心,或盈或缺,照亮我們團圓時的歡喜,也照亮我們殘缺中的期盼。

此心光明萬物生

曾經有學生問王陽明:老師,一朵花開在南山,跟你的心有什麼關係呀?他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所以說,心生萬物。

王陽明曾寫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中秋》)只因我的心裡有一輪圓月光明普照,團圓就從來未曾缺席。

“心”是什麼?“心田”為有所“思”,而“心相”為所“想”。“懶惰”是豎心旁,人肢體懶了,不是身上的事,是心裡懶,才不愛動了。這背後是一種中國人的觀念,一種直覺把握式的思維方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那麼,“光”又是什麼?我們看《說文解字》裡面這個字形,“火在人上”為“光”。“與日月合其明”,就是要做一個生命有光的人。

王陽明五十七歲時,死在江西南安的一條小船上。那個黎明,舟行靠岸,學生們淚眼相問:先生還有什麼遺言?王守仁說了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無論世界的真相如何,用愛的激情和能力改變它。心有擔當,便是聖賢。

"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此生何方無月明

如果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東坡居士有言:“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月圓,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

明月之下,我們的腳步走向何方並不重要。只要真心感悟,我們與明月的信任和默契,便會靜靜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從朔到望,從月牙到圓滿,我們的生命在明月流光裡走出不同的姿態。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一個人的心中開始特別珍惜團圓,往往是因為離別太多、太久。而一個人的年少夢想卻多半志在四方。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種少年意氣。“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一份中年從容。我們的人生感受,不能超越年齡,也不必苛求。

不曾絢爛過的生命,不會懂得平淡的況味;不曾擔當過的肩膀,不會知曉放下的灑脫。不同年華,尊重它們本來的狀態就很好。

明月千古照相思

當然,只看見滿月的美好,那是一種浪漫而年輕的情懷。

人經歷一些滄桑之後,喜歡這個節日是因為不如意事常八九,畢竟不團圓的時間多。即使在滿月,也照出來人生很多遺憾。

白居易寫過一首《中秋月》:“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那些遠戍邊關的遊子,他們看著明月會對親人有多濃的思念?是誰在月光下道別,一段眷戀相思被明月照得格外纏綿?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所有這些景象都是明月可以照出的人生遺憾,所以白居易感慨說“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有那麼多失意的人,他們在太陽底下可能花團錦簇、前呼後擁,但是唯有明月才能入心,看見人心的失落。

月宮裡的玉兔銀蟾真知道人間的心事嗎?人經歷了滄桑,觀月時看到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那麼多的落寞和遺憾。人只有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才格外知道了惦念,才格外知道了千古以來人們將多少牽掛和思念寄託給了明月。

月映人心,或盈或缺,照亮我們團圓時的歡喜,也照亮我們殘缺中的期盼。

此心光明萬物生

曾經有學生問王陽明:老師,一朵花開在南山,跟你的心有什麼關係呀?他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所以說,心生萬物。

王陽明曾寫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中秋》)只因我的心裡有一輪圓月光明普照,團圓就從來未曾缺席。

“心”是什麼?“心田”為有所“思”,而“心相”為所“想”。“懶惰”是豎心旁,人肢體懶了,不是身上的事,是心裡懶,才不愛動了。這背後是一種中國人的觀念,一種直覺把握式的思維方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那麼,“光”又是什麼?我們看《說文解字》裡面這個字形,“火在人上”為“光”。“與日月合其明”,就是要做一個生命有光的人。

王陽明五十七歲時,死在江西南安的一條小船上。那個黎明,舟行靠岸,學生們淚眼相問:先生還有什麼遺言?王守仁說了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無論世界的真相如何,用愛的激情和能力改變它。心有擔當,便是聖賢。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我們不能指望世界永遠給予不竭的光明,只有讓自己的生命發光。宋朝詞人張孝祥把這個境界叫做“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明月,照徹我的心靈,肺腑肝膽,冰清玉潔。

張孝祥因受讒毀被貶官,他在中秋夜過洞庭湖、青草湖,“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以這樣的坦蕩,在浩瀚洞庭湖面上,一葉扁舟不覺孤單,只覺一片與天地交融時令人沉醉的壯闊。

一個人內心的光芒照耀著自我的生命人格,即使天空沒有了太陽,它還有皎皎明月,“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掛在青天是我心

生活在這個世間,一個真正懂明月、愛明月的人,明月會變成信念的支撐。

即使工作中的上司、同事貶損你,即使外人不理解你,明月永不背叛,可以照出你一顆心的遼闊與坦然。即使其他人都離你而去,孤單的你,也可以在花間邀約明月,且歌且舞。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寒山《詩三百三首》)感悟月亮,就是接納陰晴圓缺,養一份尋常日子的平常心。

"

導語: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裡,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就是因為明月這個時候最圓。我們為什麼愛明月?明月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力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此生何方無月明

如果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東坡居士有言:“菊花開時乃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並引)》)今日菊開,就可以將它認作重陽。今夜月圓,就可以把它當作中秋。

明月之下,我們的腳步走向何方並不重要。只要真心感悟,我們與明月的信任和默契,便會靜靜伴隨著我們一輩子。從朔到望,從月牙到圓滿,我們的生命在明月流光裡走出不同的姿態。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一個人的心中開始特別珍惜團圓,往往是因為離別太多、太久。而一個人的年少夢想卻多半志在四方。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是一種少年意氣。“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一份中年從容。我們的人生感受,不能超越年齡,也不必苛求。

不曾絢爛過的生命,不會懂得平淡的況味;不曾擔當過的肩膀,不會知曉放下的灑脫。不同年華,尊重它們本來的狀態就很好。

明月千古照相思

當然,只看見滿月的美好,那是一種浪漫而年輕的情懷。

人經歷一些滄桑之後,喜歡這個節日是因為不如意事常八九,畢竟不團圓的時間多。即使在滿月,也照出來人生很多遺憾。

白居易寫過一首《中秋月》:“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那些遠戍邊關的遊子,他們看著明月會對親人有多濃的思念?是誰在月光下道別,一段眷戀相思被明月照得格外纏綿?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所有這些景象都是明月可以照出的人生遺憾,所以白居易感慨說“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有那麼多失意的人,他們在太陽底下可能花團錦簇、前呼後擁,但是唯有明月才能入心,看見人心的失落。

月宮裡的玉兔銀蟾真知道人間的心事嗎?人經歷了滄桑,觀月時看到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那麼多的落寞和遺憾。人只有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才格外知道了惦念,才格外知道了千古以來人們將多少牽掛和思念寄託給了明月。

月映人心,或盈或缺,照亮我們團圓時的歡喜,也照亮我們殘缺中的期盼。

此心光明萬物生

曾經有學生問王陽明:老師,一朵花開在南山,跟你的心有什麼關係呀?他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所以說,心生萬物。

王陽明曾寫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中秋》)只因我的心裡有一輪圓月光明普照,團圓就從來未曾缺席。

“心”是什麼?“心田”為有所“思”,而“心相”為所“想”。“懶惰”是豎心旁,人肢體懶了,不是身上的事,是心裡懶,才不愛動了。這背後是一種中國人的觀念,一種直覺把握式的思維方式。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那麼,“光”又是什麼?我們看《說文解字》裡面這個字形,“火在人上”為“光”。“與日月合其明”,就是要做一個生命有光的人。

王陽明五十七歲時,死在江西南安的一條小船上。那個黎明,舟行靠岸,學生們淚眼相問:先生還有什麼遺言?王守仁說了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無論世界的真相如何,用愛的激情和能力改變它。心有擔當,便是聖賢。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我們不能指望世界永遠給予不竭的光明,只有讓自己的生命發光。宋朝詞人張孝祥把這個境界叫做“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明月,照徹我的心靈,肺腑肝膽,冰清玉潔。

張孝祥因受讒毀被貶官,他在中秋夜過洞庭湖、青草湖,“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以這樣的坦蕩,在浩瀚洞庭湖面上,一葉扁舟不覺孤單,只覺一片與天地交融時令人沉醉的壯闊。

一個人內心的光芒照耀著自我的生命人格,即使天空沒有了太陽,它還有皎皎明月,“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掛在青天是我心

生活在這個世間,一個真正懂明月、愛明月的人,明月會變成信念的支撐。

即使工作中的上司、同事貶損你,即使外人不理解你,明月永不背叛,可以照出你一顆心的遼闊與坦然。即使其他人都離你而去,孤單的你,也可以在花間邀約明月,且歌且舞。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寒山《詩三百三首》)感悟月亮,就是接納陰晴圓缺,養一份尋常日子的平常心。

中秋節 | 涼天一片月,清輝照我心

無常歲月裡,在這久久的寂寞企望和一瞬的團圓歡喜中,向月光學習一種哲學:

用一個月的時光,盼一次圓滿;用一年的時光,盼一次團聚;用一生的時光,去盼生命中的那一輪明月皎皎常在;用所有感恩的理由去祈祝心如朗月,隨萬古光華映照自己的生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