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


"


「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時間過得飛快,轉瞬間,中秋節又至。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中秋節還是晚輩孝敬長輩的日子,在節日的那天,晚輩們提著購買來的禮品,去長輩家看望;在禮品中,自然是少不了象徵團團圓圓的月餅。

"


「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時間過得飛快,轉瞬間,中秋節又至。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中秋節還是晚輩孝敬長輩的日子,在節日的那天,晚輩們提著購買來的禮品,去長輩家看望;在禮品中,自然是少不了象徵團團圓圓的月餅。

「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歲時節日是一個文化符號,也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民俗節日的世代傳承,以民間約定俗成的非強制性的力量,規範著一個民族每個成員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由此而形成了牢固的民族心理、民族情緒和民族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秋節之“團圓”又賦予了新意。如今,中秋賞月作為節日的重要習俗,各種各樣的市民賞月遊樂已經成為節日常態;各社區文化中心都會舉行中秋文藝活動,或歌舞表演、或詩歌朗誦、或書畫展覽,或收藏交流,將古人中秋思古幽情、人生感嘆、包容和諧的情感,與今天繁榮文化、精神寄託、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作為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表達出來。中央電視臺從1991年開始,每年還舉辦“中秋晚會”,人們一邊賞月,一邊觀看著豐富多彩的節目,真可謂:天上映明月,華夏共歡樂。還有的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傳播釋放中秋節的文化內涵,解讀其中蘊蓄的深遠意義,用網絡、微博、短信、微信等多樣形式,來演繹中華民族的中秋月圓意義,豐富中秋節的含義,充實節日的內涵,體現中華博大精深民俗文化的時代內涵。

星轉鬥移,日月似梭。時至今日,雖說對中秋節的原意已經沒有多少人能說清道明,但那圓圓的月餅,團圓的習俗,一直是亙古不變,沿襲傳揚。如今的中秋節,人們不單單是過去的拜月、賞月、祭月、玩月的習俗了,而是更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了,而是家人歡聚外出,親朋結伴旅遊。在中秋之際,也許,全家人在酒店一餐團圓飯要消費一千多元。也許,通過微信發一個紅包,價值抵得上過去幾千個月餅。也許,舉家外出,在旅遊中,領略他鄉風土人情;在歡聚中,感悟骨肉真情;在遊玩中,將疲倦和煩惱一路拋灑……縱然如此,也總是難以忘卻過去在家鄉過中秋節時的那情、那景、那團團圓圓、歡歡樂樂的味道。

"


「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時間過得飛快,轉瞬間,中秋節又至。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中秋節還是晚輩孝敬長輩的日子,在節日的那天,晚輩們提著購買來的禮品,去長輩家看望;在禮品中,自然是少不了象徵團團圓圓的月餅。

「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歲時節日是一個文化符號,也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民俗節日的世代傳承,以民間約定俗成的非強制性的力量,規範著一個民族每個成員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由此而形成了牢固的民族心理、民族情緒和民族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秋節之“團圓”又賦予了新意。如今,中秋賞月作為節日的重要習俗,各種各樣的市民賞月遊樂已經成為節日常態;各社區文化中心都會舉行中秋文藝活動,或歌舞表演、或詩歌朗誦、或書畫展覽,或收藏交流,將古人中秋思古幽情、人生感嘆、包容和諧的情感,與今天繁榮文化、精神寄託、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作為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表達出來。中央電視臺從1991年開始,每年還舉辦“中秋晚會”,人們一邊賞月,一邊觀看著豐富多彩的節目,真可謂:天上映明月,華夏共歡樂。還有的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傳播釋放中秋節的文化內涵,解讀其中蘊蓄的深遠意義,用網絡、微博、短信、微信等多樣形式,來演繹中華民族的中秋月圓意義,豐富中秋節的含義,充實節日的內涵,體現中華博大精深民俗文化的時代內涵。

星轉鬥移,日月似梭。時至今日,雖說對中秋節的原意已經沒有多少人能說清道明,但那圓圓的月餅,團圓的習俗,一直是亙古不變,沿襲傳揚。如今的中秋節,人們不單單是過去的拜月、賞月、祭月、玩月的習俗了,而是更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了,而是家人歡聚外出,親朋結伴旅遊。在中秋之際,也許,全家人在酒店一餐團圓飯要消費一千多元。也許,通過微信發一個紅包,價值抵得上過去幾千個月餅。也許,舉家外出,在旅遊中,領略他鄉風土人情;在歡聚中,感悟骨肉真情;在遊玩中,將疲倦和煩惱一路拋灑……縱然如此,也總是難以忘卻過去在家鄉過中秋節時的那情、那景、那團團圓圓、歡歡樂樂的味道。

「美文」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


兒時,中秋節是最嚮往的節日之一。記得,那時候,過了春節就掰著指頭數,算算還有幾個月過端午節;過了端午節就和夥伴們一起算,還有多少天到中秋節。因為,小時候,對什麼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的含義並非清楚,只知道過節了,家裡就有魚有肉吃,還能吃上喜愛的粽子、糯米粑粑等節令食品。那天,還不用幹活,能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雖說沒有什麼七碗八碟,但清一色的是柴火燒的,大鍋炒的。雞是自己一把米、一把稻喂大的,不用擔心什麼“洋”和“本”;雖說生產隊裡分的魚只有2~3斤重,可也不用擔心什麼“野生”和“養殖”的;至於蔬菜,全是自家地裡種植的,絕對的“無農藥殘留”。一桌子的菜餚,原汁原味,吃得放心,吃得踏實。晚飯後,將月餅擺放在飯桌子上祭月,過後,雖只能分吃上一小塊,但心裡卻感到甜滋滋的。

桂花飄香秋風起,中秋月圓思故鄉。由於工作的調動,告別家鄉已有20個春秋了,舉家現雖都已居住在他鄉,但始終對在家鄉時歡度中秋節的那份感懷,魂牽夢繞;對老家人在過中秋節時的那種情景,難以忘懷。中秋節,揮之不去的鄉愁,就讓她成為新時代砥礪前行的動力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