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13.24)

"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13.24)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反之亦然。真正的好人是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如果所有的人無一例外地都說他好,就有問題了。《集註》言:

一鄉之人,宜有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苟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

人分好壞,也都各有自己的好惡。沒必要讓每個人滿意,否則將會活得很累。無論我們做什麼,心裡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沒有強大的信念,將會寸步難行。因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人反對。當你明確地表明立場時,雖然會失去部分支持者,甚至得罪人,卻也會清楚地看到究竟誰在真正地支持你,從沒有必要的是非應酬中抽身出來,將精力投在值得的地方。

"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13.24)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反之亦然。真正的好人是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如果所有的人無一例外地都說他好,就有問題了。《集註》言:

一鄉之人,宜有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苟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

人分好壞,也都各有自己的好惡。沒必要讓每個人滿意,否則將會活得很累。無論我們做什麼,心裡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沒有強大的信念,將會寸步難行。因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人反對。當你明確地表明立場時,雖然會失去部分支持者,甚至得罪人,卻也會清楚地看到究竟誰在真正地支持你,從沒有必要的是非應酬中抽身出來,將精力投在值得的地方。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然而也正如李澤厚先生所感嘆的:

孔子並不喜歡好好先生和鄉愿,但好好先生總是生活中的優勝者、幸運兒、富貴人,或高官厚祿,或平穩一生;古今皆然,隨處都是,亦可嘆也。

這是現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八面玲瓏,也是現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當不善者負責善時,必須有人負責善。

"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13.24)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反之亦然。真正的好人是好人喜歡他,壞人厭惡他。如果所有的人無一例外地都說他好,就有問題了。《集註》言:

一鄉之人,宜有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苟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

人分好壞,也都各有自己的好惡。沒必要讓每個人滿意,否則將會活得很累。無論我們做什麼,心裡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沒有強大的信念,將會寸步難行。因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人反對。當你明確地表明立場時,雖然會失去部分支持者,甚至得罪人,卻也會清楚地看到究竟誰在真正地支持你,從沒有必要的是非應酬中抽身出來,將精力投在值得的地方。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然而也正如李澤厚先生所感嘆的:

孔子並不喜歡好好先生和鄉愿,但好好先生總是生活中的優勝者、幸運兒、富貴人,或高官厚祿,或平穩一生;古今皆然,隨處都是,亦可嘆也。

這是現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八面玲瓏,也是現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當不善者負責善時,必須有人負責善。

所有的人都說一個人好,這個人未必是真的好

更多的情況是,我們身處社會之中,難免會受到大眾輿論的影響。然而大眾總是缺乏理智,充滿焦慮、狂熱與衝動。倘若一味追隨,便可能在隨波逐流中迷失自己。這就有必要在內心構建起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現實的狂熱之中,能夠清醒地認清自己身處何方。即使不被人理解,也能心平氣靜地篤定前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