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場面一直在中國歷史上輪迴上演。中國封建皇權的歷史上,每朝每代新皇即位時,除了更換國號和修改一些前朝的政策之外,最讓皇帝們費心的就是如何處置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對於這些帝王來說,他們只能共患難卻不能同享福。在這些功臣們的價值都利用完畢後,便總是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除掉他們。但是歷朝歷代處理功臣的方式卻不太一樣,最有名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只收回了將軍們的兵權,但保證了他們的榮華富貴。而同為開國之主的劉邦和朱元璋卻大肆屠戮功臣,和其他開國帝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於這兩位帝王備受後世非議。

開國功臣被殺是因為忠奸嗎?別被騙了,接班人才是關鍵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是因為每個皇帝的個人素養不同嗎?小編帶大家從整個邏輯上來分析,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很關鍵的結構性問題,其中的關鍵點就是國家的傳承。我們大家知道,每一位建立國家的君主,都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永不衰敗。但歷代帝王極少有人能做到“治大國如烹小鮮”,所以僅憑他們一個人的精力治國肯定是不夠的,這就需要用到功臣來協助自己治理。而能夠成為開國功臣,除了一些謀臣外,幾乎全是帶兵打仗的將軍,本身極為優秀。對於和他們一起打天下的開國皇帝來說,自己有著足夠的威望,馭人之術高明,不擔心這些功臣恃寵而驕。但是前面說到,他們每一位都想讓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所以縱觀歷史後小編覺得,殺不殺開國功臣,接班人才是關鍵。

開國功臣被殺是因為忠奸嗎?別被騙了,接班人才是關鍵

一些人總是指責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刻薄寡恩”,很不理解他們為什麼大肆誅殺功臣,其實小編覺得他們這樣做,很大的原因是忌憚功臣們的功高震主。但在這裡“功高震主”震的並不是劉邦、朱元璋這些開國君主,而是他們死後接班的君主,這些接班的君主不論高低胖瘦,都有一個共同點——年幼。劉邦建立漢帝國後,嫡長子劉盈被立為皇太子,時年才八歲。而韓信、英布、彭越這些張良所言獨當一面的統帥級人才,即使劉邦放心他們不會現在謀反,呂后也擔心一旦劉邦龍馭賓天,到時候自己和劉盈孤兒寡母不能震懾,所以“漢初三大名將”陸續被劉邦夫婦剷除。

開國功臣被殺是因為忠奸嗎?別被騙了,接班人才是關鍵

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了明帝國,是真正的貧民皇帝,很多人說朱元璋生性殘暴多疑,是歷史上誅殺功臣最嚴重的一位皇帝。小編認為這種說法有一些道理,卻說得太過於片面。為此小編查閱了史料,朱元璋建立明朝時,自己已經40歲了,而當時的明王朝還並沒有完全的統一,北邊的蒙古和西南等地戰亂仍然不斷,一直到1389年,朱元璋在北方針對蒙古設立兀良哈三衛、泰寧衛、朵顏衛,西南地區派遣養子沐英帶百萬軍民到雲貴各地屯田,明朝才基本實現全國統一。

開國功臣被殺是因為忠奸嗎?別被騙了,接班人才是關鍵

所以,我認為在1390年以前朱元璋並不存在誅殺功臣的事情。如名將徐達、常遇春是在行軍途中病故的,永嘉侯朱亮祖、德慶侯是違法亂紀被殺,至於其他功臣都因宰相胡惟庸案件被牽連致死,但除了李善長之外,並沒有什麼重量級人物。真正誅殺功臣小編認為是從太子朱標病死開始的,朱標是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朱標死的時候朱元璋已經65歲了,已經進入暮年的朱元璋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培養一個新的接班人了。而因為種種原因,他也沒有傳位給其他兒子,而是讓位給了朱標的長子朱允炆,當時的朱允炆才15歲。

開國功臣被殺是因為忠奸嗎?別被騙了,接班人才是關鍵

年幼的朱允炆自然是壓制不住這幫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功臣,所以朱元璋要替孫子殺死他們。被殺的有哪些人呢?小編在這裡只列舉幾位重量級的功臣。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指謀反,隨後被殺,定遠侯王弼,議論藍玉案被賜死。同年,宋國公馮勝在藍玉被殺當月被召回京師,兩年之後朱元璋召馮勝飲酒,馮勝酒後暴斃。公元1394年,穎國公傅友德在朱元璋面前自盡。小編覺得如果朱標活著,朱元璋不可能殺掉這麼人,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因為我們可以以史為鑑,看看那些繼承人不是幼年的開國皇帝。

開國功臣被殺是因為忠奸嗎?別被騙了,接班人才是關鍵

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繼承人楊廣是為其父平定天下的主帥。唐朝,唐高祖李淵的繼承人秦王李世民是打下半個天下的天策上將。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的繼承人晉王趙光義更是長期執掌朝廷大權。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的繼承人晉王鐵穆爾長期主持漠北軍政事務,也足以震懾群臣。以上這些朝代由於繼承人並不年幼,而且威望甚高可以鎮得住那些功臣。所以,古代這些開國帝王在如何處理功臣這個問題上,小編覺得殺與不殺,很大程度上是看自己後繼之君的年齡、威望。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