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洪武之冶",不用說,這又是一個盛世,他總結了歷朝歷代國家興亡的經驗教訓,創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修補了前N任制度BUG,把身前身後事都想到了,本以為為子女們鋪了一條好路,誰知竟是為兒子們埋下了禍根。

  • 他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勞模皇帝,專心致力於查找和修補制度BUG!
"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洪武之冶",不用說,這又是一個盛世,他總結了歷朝歷代國家興亡的經驗教訓,創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修補了前N任制度BUG,把身前身後事都想到了,本以為為子女們鋪了一條好路,誰知竟是為兒子們埋下了禍根。

  • 他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勞模皇帝,專心致力於查找和修補制度BUG!
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朱元璋為了保證中央的絕對權力,很多事親力親為,他沒文化,自己加倍的學,免得被那些文官忽悠,殺了功臣,功臣的活自己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剩下的時候就是自我學習,除此之外繁衍後代他也沒忘,朱家的子孫在歷朝歷代都是排名靠前的,不像漢朝和魏晉,皇帝到死才發現忘了生孩子啦。

比如歷朝歷代軍頭軍功和威望建立起來了,容易尾大不掉,生出謀反之心,他想了個招:跟那些軍功卓著的將軍結成姻親,這樣既是軍臣關係,又是兒女親家,利益共同就好啦!這便是第一個雷。

皇帝如果仁弱或者年幼,容易導致外戚專政或者軍頭篡權,所以得殺功臣!就像漢高祖劉邦那樣,這便是第二個雷。

如果皇子宗族勢力弱,那麼被外人篡權奪位時自己家將會沒有還手之力,像曹魏被司馬懿代替那樣,所以要讓自己幾個兒子各自成為籓王,有獨立能力,多培養幾個皇帝備胎總是好的。這便是第三個雷。

  • 父母真是無論想得如何周全,永遠都會有漏洞!事情往往總會往設想的反方向發展。
"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洪武之冶",不用說,這又是一個盛世,他總結了歷朝歷代國家興亡的經驗教訓,創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修補了前N任制度BUG,把身前身後事都想到了,本以為為子女們鋪了一條好路,誰知竟是為兒子們埋下了禍根。

  • 他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勞模皇帝,專心致力於查找和修補制度BUG!
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朱元璋為了保證中央的絕對權力,很多事親力親為,他沒文化,自己加倍的學,免得被那些文官忽悠,殺了功臣,功臣的活自己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剩下的時候就是自我學習,除此之外繁衍後代他也沒忘,朱家的子孫在歷朝歷代都是排名靠前的,不像漢朝和魏晉,皇帝到死才發現忘了生孩子啦。

比如歷朝歷代軍頭軍功和威望建立起來了,容易尾大不掉,生出謀反之心,他想了個招:跟那些軍功卓著的將軍結成姻親,這樣既是軍臣關係,又是兒女親家,利益共同就好啦!這便是第一個雷。

皇帝如果仁弱或者年幼,容易導致外戚專政或者軍頭篡權,所以得殺功臣!就像漢高祖劉邦那樣,這便是第二個雷。

如果皇子宗族勢力弱,那麼被外人篡權奪位時自己家將會沒有還手之力,像曹魏被司馬懿代替那樣,所以要讓自己幾個兒子各自成為籓王,有獨立能力,多培養幾個皇帝備胎總是好的。這便是第三個雷。

  • 父母真是無論想得如何周全,永遠都會有漏洞!事情往往總會往設想的反方向發展。
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他的好戰友好部將常遇春有個女兒,就是朱元璋嫡長子朱標的太子妃,常遇春有個妻弟叫藍玉,也是個戰功卓著的軍事將才藍玉,藍玉的女兒則嫁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 蜀王朱椿。然而朱標的太子妃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早夭,另一個是老三,老二是妃子呂氏的兒子朱允炆,在常氏去世之後,呂氏成為太子妃,於是朱標死後朱允炆變成了太子。

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打仗才能也是一等一的,朱元璋當然也很看重他,打小他跟其它皇子待遇就不一樣,被封了藩王之後朱元璋特地允許他一個人王府可以仿照皇宮樣式修建,其它皇子都不得效仿。並且還將當時鎮守北方的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女兒做媒嫁給了朱棣,此後一直師從徐達,在軍事理論和武藝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眾多兒子中,朱元璋最喜歡的就是朱標和朱棣,也許在朱元璋的心理,朱棣是皇位的備胎人選,選朱允炆作太子是靠譜穩妥的選擇,但培養一個朱棣一來可以更好的保護皇權,萬一太子沒能力冶國,朱棣還能幫到他,實在不行,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反正都是自家人。

本來以藍玉為首的武裝集團是太子朱標的羽翼和幫手,這樣和其它兒子形成制衡關係也挺好,但偏偏太子朱標死得早打破了這種平衡,朱允炆這皇孫那麼弱能搞定藍玉這些外戚加軍頭嗎?況且藍玉還和朱標的嫡子沾著親,這種關係對朱允炆而言是巨大的威脅。又不能廢了朱允炆公然傳位給朱棣吧,因為老臣們都不答應啊,畢竟那朱棣一直待在山高地遠的北平,跟大夥又沒有交情,如果讓他繼位了這些老臣能有好下場嗎?朱元璋左右為難,最後想出的辦法是乾脆把藍玉為首的這些老臣都剪掉,反正倭寇已經被擺平了,那就兔死狗烹吧!於是藍玉就這麼被平衡了,同時跟他一起遷連的人高達1.5萬人!

"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洪武之冶",不用說,這又是一個盛世,他總結了歷朝歷代國家興亡的經驗教訓,創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修補了前N任制度BUG,把身前身後事都想到了,本以為為子女們鋪了一條好路,誰知竟是為兒子們埋下了禍根。

  • 他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勞模皇帝,專心致力於查找和修補制度BUG!
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朱元璋為了保證中央的絕對權力,很多事親力親為,他沒文化,自己加倍的學,免得被那些文官忽悠,殺了功臣,功臣的活自己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剩下的時候就是自我學習,除此之外繁衍後代他也沒忘,朱家的子孫在歷朝歷代都是排名靠前的,不像漢朝和魏晉,皇帝到死才發現忘了生孩子啦。

比如歷朝歷代軍頭軍功和威望建立起來了,容易尾大不掉,生出謀反之心,他想了個招:跟那些軍功卓著的將軍結成姻親,這樣既是軍臣關係,又是兒女親家,利益共同就好啦!這便是第一個雷。

皇帝如果仁弱或者年幼,容易導致外戚專政或者軍頭篡權,所以得殺功臣!就像漢高祖劉邦那樣,這便是第二個雷。

如果皇子宗族勢力弱,那麼被外人篡權奪位時自己家將會沒有還手之力,像曹魏被司馬懿代替那樣,所以要讓自己幾個兒子各自成為籓王,有獨立能力,多培養幾個皇帝備胎總是好的。這便是第三個雷。

  • 父母真是無論想得如何周全,永遠都會有漏洞!事情往往總會往設想的反方向發展。
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他的好戰友好部將常遇春有個女兒,就是朱元璋嫡長子朱標的太子妃,常遇春有個妻弟叫藍玉,也是個戰功卓著的軍事將才藍玉,藍玉的女兒則嫁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 蜀王朱椿。然而朱標的太子妃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早夭,另一個是老三,老二是妃子呂氏的兒子朱允炆,在常氏去世之後,呂氏成為太子妃,於是朱標死後朱允炆變成了太子。

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打仗才能也是一等一的,朱元璋當然也很看重他,打小他跟其它皇子待遇就不一樣,被封了藩王之後朱元璋特地允許他一個人王府可以仿照皇宮樣式修建,其它皇子都不得效仿。並且還將當時鎮守北方的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女兒做媒嫁給了朱棣,此後一直師從徐達,在軍事理論和武藝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眾多兒子中,朱元璋最喜歡的就是朱標和朱棣,也許在朱元璋的心理,朱棣是皇位的備胎人選,選朱允炆作太子是靠譜穩妥的選擇,但培養一個朱棣一來可以更好的保護皇權,萬一太子沒能力冶國,朱棣還能幫到他,實在不行,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反正都是自家人。

本來以藍玉為首的武裝集團是太子朱標的羽翼和幫手,這樣和其它兒子形成制衡關係也挺好,但偏偏太子朱標死得早打破了這種平衡,朱允炆這皇孫那麼弱能搞定藍玉這些外戚加軍頭嗎?況且藍玉還和朱標的嫡子沾著親,這種關係對朱允炆而言是巨大的威脅。又不能廢了朱允炆公然傳位給朱棣吧,因為老臣們都不答應啊,畢竟那朱棣一直待在山高地遠的北平,跟大夥又沒有交情,如果讓他繼位了這些老臣能有好下場嗎?朱元璋左右為難,最後想出的辦法是乾脆把藍玉為首的這些老臣都剪掉,反正倭寇已經被擺平了,那就兔死狗烹吧!於是藍玉就這麼被平衡了,同時跟他一起遷連的人高達1.5萬人!

朱元璋殺藍玉,本意是為朱允炆鋪路,誰知竟是為朱允炆埋下了雷

結果是朱允炆上位之後確實沒有外人作亂了,都是一幫文臣嘛,但是朱允炆好大喜功,上來就想動他幾個叔叔的奶酪,要削藩。朱元璋設想的兄弟之間互相扶持,籓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外戚的一幕沒有發生,反而是兒子聯合起來欺負孫子朱允炆,朱允炆由於失武裝集團的保護,最後落得個不知所終的結局。這便是”靖難之役“,據說朱允炆消失之後,為了找尋他的下落,就有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當然下西洋也有炫耀和開展貿易的成份在裡面)

  • 皇室裡沒有永遠 的親人,朋友,在權利面前,只有永遠的敵人!

我們現在看這段歷史,似乎在當時的情況下,朱元璋的選擇確實是最合理的做法。他雖然埋下了這麼多雷,造成了大批功臣良將被殺,也出現了孫子被兒子欺負的悲劇,但是至少皇位還一直在他老朱家傳了那麼多代,並且還開創了數百年的盛世,還搞出了振驚世界的”鄭和下西洋“為我國外交、遠洋和貿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同時這段歷史也讓我看到制度永遠都有補不完的漏洞,改進這個問題,又會出現其它問題,等到後面咱們講到清朝時期你會看到看的更明白。

我是歷史隨筆,歷史是一個個故事,更是一個個道理,每天分享不同的歷史冷知識,分享千古帝王事,后妃事,一起學史學做人!喜歡的話順手點個贊吧,期待您的關注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