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人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這個錯誤還真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而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比如說,你看了早上的天色有點陰,感覺今天可能要下雨,然後,你帶著雨傘出門了。這一天當中,天只要不是大晴,心裡都會暗示自己天可能會下雨。然而,一天雨也沒有下。這個事是短時間即可驗證的,如果是一件比較隱晦的事,出來結果的時間和現象又不明朗,結兒在自己的心中,很可能會越系越緊,越覺得越像。比如說,同事今天怎麼看我有些眼神閃爍呢,是不是說了或做了對我不好的事情,心裡於是就有了這種猜測。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人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這個錯誤還真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而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比如說,你看了早上的天色有點陰,感覺今天可能要下雨,然後,你帶著雨傘出門了。這一天當中,天只要不是大晴,心裡都會暗示自己天可能會下雨。然而,一天雨也沒有下。這個事是短時間即可驗證的,如果是一件比較隱晦的事,出來結果的時間和現象又不明朗,結兒在自己的心中,很可能會越系越緊,越覺得越像。比如說,同事今天怎麼看我有些眼神閃爍呢,是不是說了或做了對我不好的事情,心裡於是就有了這種猜測。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猛然間的明白,其實是進行了一次自我的態度端正。生而知之,從某一角度講,並沒有錯。比如說,人生下來就有感知、體驗的能力,這是沒錯的。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事物上去做研究,它有著很大的問題。既然我生來就知道很多道理或知識,那人還去學習、改造做什麼呢?還要新聞、資訊做什麼呢?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你是有知的;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你也是有知的。如果你“不知道”,而裝出“知道”的樣子,並堅持自己是對的,不用別人怎麼評價你,首先,對自己而言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比如說,我之前更的一篇文章中,司馬光先是承認自己不認識麒麟長什麼樣。然後,他又進行了對不識麒麟,可能出現的兩種結果做了一番分析和論述,這就是一種有知的行為。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人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這個錯誤還真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而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比如說,你看了早上的天色有點陰,感覺今天可能要下雨,然後,你帶著雨傘出門了。這一天當中,天只要不是大晴,心裡都會暗示自己天可能會下雨。然而,一天雨也沒有下。這個事是短時間即可驗證的,如果是一件比較隱晦的事,出來結果的時間和現象又不明朗,結兒在自己的心中,很可能會越系越緊,越覺得越像。比如說,同事今天怎麼看我有些眼神閃爍呢,是不是說了或做了對我不好的事情,心裡於是就有了這種猜測。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猛然間的明白,其實是進行了一次自我的態度端正。生而知之,從某一角度講,並沒有錯。比如說,人生下來就有感知、體驗的能力,這是沒錯的。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事物上去做研究,它有著很大的問題。既然我生來就知道很多道理或知識,那人還去學習、改造做什麼呢?還要新聞、資訊做什麼呢?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你是有知的;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你也是有知的。如果你“不知道”,而裝出“知道”的樣子,並堅持自己是對的,不用別人怎麼評價你,首先,對自己而言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比如說,我之前更的一篇文章中,司馬光先是承認自己不認識麒麟長什麼樣。然後,他又進行了對不識麒麟,可能出現的兩種結果做了一番分析和論述,這就是一種有知的行為。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對自己先前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並在學生們面前更正,還給出了新的正確的觀點。這是一個自我發現、改正自我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再看宋朝年間,太宗皇帝醒悟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是怎麼做的。


02

古時,人們也有自己的娛樂項目。特別是皇家那更多了,秋季郊外畋獵,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宋太宗、仁宗都曾經在大名府郊外畋獵,玩的開心了,會即興留下詩詞名句等等文寶。在大名府內,就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太祖是一位賢明的皇帝,但在他年輕時也做過一些出格的事,比如說沉迷女色、玩物忘喪之類的。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人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這個錯誤還真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而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比如說,你看了早上的天色有點陰,感覺今天可能要下雨,然後,你帶著雨傘出門了。這一天當中,天只要不是大晴,心裡都會暗示自己天可能會下雨。然而,一天雨也沒有下。這個事是短時間即可驗證的,如果是一件比較隱晦的事,出來結果的時間和現象又不明朗,結兒在自己的心中,很可能會越系越緊,越覺得越像。比如說,同事今天怎麼看我有些眼神閃爍呢,是不是說了或做了對我不好的事情,心裡於是就有了這種猜測。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猛然間的明白,其實是進行了一次自我的態度端正。生而知之,從某一角度講,並沒有錯。比如說,人生下來就有感知、體驗的能力,這是沒錯的。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事物上去做研究,它有著很大的問題。既然我生來就知道很多道理或知識,那人還去學習、改造做什麼呢?還要新聞、資訊做什麼呢?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你是有知的;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你也是有知的。如果你“不知道”,而裝出“知道”的樣子,並堅持自己是對的,不用別人怎麼評價你,首先,對自己而言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比如說,我之前更的一篇文章中,司馬光先是承認自己不認識麒麟長什麼樣。然後,他又進行了對不識麒麟,可能出現的兩種結果做了一番分析和論述,這就是一種有知的行為。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對自己先前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並在學生們面前更正,還給出了新的正確的觀點。這是一個自我發現、改正自我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再看宋朝年間,太宗皇帝醒悟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是怎麼做的。


02

古時,人們也有自己的娛樂項目。特別是皇家那更多了,秋季郊外畋獵,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宋太宗、仁宗都曾經在大名府郊外畋獵,玩的開心了,會即興留下詩詞名句等等文寶。在大名府內,就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太祖是一位賢明的皇帝,但在他年輕時也做過一些出格的事,比如說沉迷女色、玩物忘喪之類的。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宋太祖皇帝時,有一位宮女深得太祖皇帝的喜愛,幾乎夜夜寵幸,十分偏愛,以致經常延誤上朝時間。後來朝堂大臣們就有了一些非議,傳到了太祖皇帝的耳中。得知大臣們的議論,他首先是幡然醒悟,自己迷失了,差點走入歧途。這本是好事啊,但他第一件事做的不是調整自己的公務與作息的安排,而是乘宮女熟睡時把她殺了。

後來人們評論到,宋太祖的確是一位有智慧的君王。但為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殺掉宮女,她有什麼錯呢,你要改變就改變吧,為什麼要把宮女處死呢。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人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這個錯誤還真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而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比如說,你看了早上的天色有點陰,感覺今天可能要下雨,然後,你帶著雨傘出門了。這一天當中,天只要不是大晴,心裡都會暗示自己天可能會下雨。然而,一天雨也沒有下。這個事是短時間即可驗證的,如果是一件比較隱晦的事,出來結果的時間和現象又不明朗,結兒在自己的心中,很可能會越系越緊,越覺得越像。比如說,同事今天怎麼看我有些眼神閃爍呢,是不是說了或做了對我不好的事情,心裡於是就有了這種猜測。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猛然間的明白,其實是進行了一次自我的態度端正。生而知之,從某一角度講,並沒有錯。比如說,人生下來就有感知、體驗的能力,這是沒錯的。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事物上去做研究,它有著很大的問題。既然我生來就知道很多道理或知識,那人還去學習、改造做什麼呢?還要新聞、資訊做什麼呢?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你是有知的;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你也是有知的。如果你“不知道”,而裝出“知道”的樣子,並堅持自己是對的,不用別人怎麼評價你,首先,對自己而言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比如說,我之前更的一篇文章中,司馬光先是承認自己不認識麒麟長什麼樣。然後,他又進行了對不識麒麟,可能出現的兩種結果做了一番分析和論述,這就是一種有知的行為。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對自己先前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並在學生們面前更正,還給出了新的正確的觀點。這是一個自我發現、改正自我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再看宋朝年間,太宗皇帝醒悟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是怎麼做的。


02

古時,人們也有自己的娛樂項目。特別是皇家那更多了,秋季郊外畋獵,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宋太宗、仁宗都曾經在大名府郊外畋獵,玩的開心了,會即興留下詩詞名句等等文寶。在大名府內,就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太祖是一位賢明的皇帝,但在他年輕時也做過一些出格的事,比如說沉迷女色、玩物忘喪之類的。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宋太祖皇帝時,有一位宮女深得太祖皇帝的喜愛,幾乎夜夜寵幸,十分偏愛,以致經常延誤上朝時間。後來朝堂大臣們就有了一些非議,傳到了太祖皇帝的耳中。得知大臣們的議論,他首先是幡然醒悟,自己迷失了,差點走入歧途。這本是好事啊,但他第一件事做的不是調整自己的公務與作息的安排,而是乘宮女熟睡時把她殺了。

後來人們評論到,宋太祖的確是一位有智慧的君王。但為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殺掉宮女,她有什麼錯呢,你要改變就改變吧,為什麼要把宮女處死呢。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手機上看小說、玩遊戲之類的,可能會玩得沒白天、沒黑夜的,學習、工作的時間也變得紊亂了。於是,決定做出改變,先把手機上的遊戲和小說統統刪掉,以示自己改變的決心。所以,這一行為不是現代人的產物,而是自古有之。

現在人的做法很能夠理解,正所謂眼不見為淨。就好比有的人感情受挫折了,就會換一個生活城市,對心態的恢復會更有利。只是帝王與凡人終究不是一個等級,他們動輒人命。

"

登山望滄海,茅塞豁然開;

聖賢若有錯,即改莫徘徊!

這是孔子即興做的一首小詩,是對一個問題突然解悟後的一種豁然。

自古以來,都提倡人們不要去犯錯誤,但是對犯錯誤之後能改正的行為更是鼓勵。春秋時期,古人就說過這樣的話:“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1

孔子曾經在一個山洞中避雨,看著遠處的大海和沙灘即興作了一首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被在場的老漁翁品評詩有問題,並改為‘風吹海水層層浪,雨打沙灘點點坑。”接著說到,先生並不知道海水的浪是千層、沙坑的點洞剛好是萬點啊。詩也是在描繪生活,如果合情合理,則會更能傳神。所以,浪層層,坑點點,數也數不清,這才合乎情理。孔子聽後點頭,欣然接受。

大雨停後,老漁翁回到船上撒網撈魚。孔子看著遠處的老漁翁嫻熟的捕魚動作,心中想著他改自己詩句時的情景。心中猛然間明白了一個事,“生而知之”這句話不全對!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才對。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人們很容易犯一種錯誤,這個錯誤還真不是別人加給自己的,而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比如說,你看了早上的天色有點陰,感覺今天可能要下雨,然後,你帶著雨傘出門了。這一天當中,天只要不是大晴,心裡都會暗示自己天可能會下雨。然而,一天雨也沒有下。這個事是短時間即可驗證的,如果是一件比較隱晦的事,出來結果的時間和現象又不明朗,結兒在自己的心中,很可能會越系越緊,越覺得越像。比如說,同事今天怎麼看我有些眼神閃爍呢,是不是說了或做了對我不好的事情,心裡於是就有了這種猜測。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猛然間的明白,其實是進行了一次自我的態度端正。生而知之,從某一角度講,並沒有錯。比如說,人生下來就有感知、體驗的能力,這是沒錯的。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事物上去做研究,它有著很大的問題。既然我生來就知道很多道理或知識,那人還去學習、改造做什麼呢?還要新聞、資訊做什麼呢?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你是有知的;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你也是有知的。如果你“不知道”,而裝出“知道”的樣子,並堅持自己是對的,不用別人怎麼評價你,首先,對自己而言就是無知的一種表現。比如說,我之前更的一篇文章中,司馬光先是承認自己不認識麒麟長什麼樣。然後,他又進行了對不識麒麟,可能出現的兩種結果做了一番分析和論述,這就是一種有知的行為。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孔子對自己先前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並在學生們面前更正,還給出了新的正確的觀點。這是一個自我發現、改正自我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再看宋朝年間,太宗皇帝醒悟了自己的錯誤之後是怎麼做的。


02

古時,人們也有自己的娛樂項目。特別是皇家那更多了,秋季郊外畋獵,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宋太宗、仁宗都曾經在大名府郊外畋獵,玩的開心了,會即興留下詩詞名句等等文寶。在大名府內,就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太祖是一位賢明的皇帝,但在他年輕時也做過一些出格的事,比如說沉迷女色、玩物忘喪之類的。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宋太祖皇帝時,有一位宮女深得太祖皇帝的喜愛,幾乎夜夜寵幸,十分偏愛,以致經常延誤上朝時間。後來朝堂大臣們就有了一些非議,傳到了太祖皇帝的耳中。得知大臣們的議論,他首先是幡然醒悟,自己迷失了,差點走入歧途。這本是好事啊,但他第一件事做的不是調整自己的公務與作息的安排,而是乘宮女熟睡時把她殺了。

後來人們評論到,宋太祖的確是一位有智慧的君王。但為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殺掉宮女,她有什麼錯呢,你要改變就改變吧,為什麼要把宮女處死呢。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手機上看小說、玩遊戲之類的,可能會玩得沒白天、沒黑夜的,學習、工作的時間也變得紊亂了。於是,決定做出改變,先把手機上的遊戲和小說統統刪掉,以示自己改變的決心。所以,這一行為不是現代人的產物,而是自古有之。

現在人的做法很能夠理解,正所謂眼不見為淨。就好比有的人感情受挫折了,就會換一個生活城市,對心態的恢復會更有利。只是帝王與凡人終究不是一個等級,他們動輒人命。

為了改正錯誤,孔子選擇作詩1首,而太宗皇帝選擇殺1個女人


03

改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所涉及到的不單單是事情的操作程序,還涉及到了心理、觀念上的諸多事情。如果能從上而下,就是說從心理、觀念上認識到錯誤,行為也就好改得多了。

沈從文小的時候因為看木偶戲而曠課,遭到老師罰他跪在樹下。並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從此沈從文從內心暗暗決定,一定要改變,後來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了後來的著名作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