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朱元璋 佛教 甘蔗 河南 白糖 羅山 信陽 汝州 高山流水品歷史 2019-09-03
"

朱元璋出了皇覺寺,先到爹孃的墳前跟二位老人和大哥告個別,前路茫茫,生死未卜,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回來拜見他們。之後又見了大恩人汪大娘母子及劉大老爺一家,至此才覺得了無牽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討飯的征程。

討飯是個技術活,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見到了,能見到的是由此演變而來討錢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活不下去出來討錢的,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目的,那套也路是五花八門,有人討到大錢,有人討到小錢,有的人忙活半天連一毛錢都沒討到的。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因素,具體到討飯來說,同樣是討,佛教組織就很有講究。首先在名稱上將“逃荒”、“討飯”包裝成“雲遊”、“化緣”,這樣不但顯得有檔次,而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佛門弟子來了,品牌效應也就有了。

"

朱元璋出了皇覺寺,先到爹孃的墳前跟二位老人和大哥告個別,前路茫茫,生死未卜,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回來拜見他們。之後又見了大恩人汪大娘母子及劉大老爺一家,至此才覺得了無牽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討飯的征程。

討飯是個技術活,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見到了,能見到的是由此演變而來討錢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活不下去出來討錢的,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目的,那套也路是五花八門,有人討到大錢,有人討到小錢,有的人忙活半天連一毛錢都沒討到的。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因素,具體到討飯來說,同樣是討,佛教組織就很有講究。首先在名稱上將“逃荒”、“討飯”包裝成“雲遊”、“化緣”,這樣不但顯得有檔次,而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佛門弟子來了,品牌效應也就有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當然,廣義上的“化緣”並不單單指討飯,它包括為了佛事而舉辦的一切募化活動,比如很多高僧就化來大筆的經費和各種原材料,用於修繕寺廟。這不在下面將要涉及的化緣範圍,因為對於眼下的朱元璋來說,最要緊的是化來飯食,把生命維持下去。

朱元璋既然加入了組織,師傅在他臨行前肯定給他傳授了化緣方面的知識。從大方向來說,得往相對富庶的地區去,到了具體的地方則儘量找大戶、富戶,這種人家唯心主義思想特別嚴重,他們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富貴,除了老祖宗在天之靈保祐外,還得到了各路神仙或者菩薩的眷顧,他們不但想保持今生的富貴,還想下輩子繼續富貴下去。自然就對神鬼多了幾分敬畏,而僧人是勾通人與神佛之間的紐帶人物、佛界的代理人,巴結他們就等於巴結了神佛,得罪僧人就等於跟神佛過不去。因此他們對上門化緣的僧眾不會拒絕,也不敢拒絕,多少都會奉獻些許財物,至少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輕易不要找那些當官的,特別是縣太爺,因為這些人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他們只在乎眼前,對因果報應那套根本不屑一顧。而且這些人要講政績,要維護自己的臉面子,你上他那裡討飯,這不在打他的臉嗎!輕的呵叱你一頓,把你驅逐出境,重則打你一頓板子,再關到收容所裡,不讓你出來逛蕩,給他抹黑。

"

朱元璋出了皇覺寺,先到爹孃的墳前跟二位老人和大哥告個別,前路茫茫,生死未卜,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回來拜見他們。之後又見了大恩人汪大娘母子及劉大老爺一家,至此才覺得了無牽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討飯的征程。

討飯是個技術活,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見到了,能見到的是由此演變而來討錢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活不下去出來討錢的,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目的,那套也路是五花八門,有人討到大錢,有人討到小錢,有的人忙活半天連一毛錢都沒討到的。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因素,具體到討飯來說,同樣是討,佛教組織就很有講究。首先在名稱上將“逃荒”、“討飯”包裝成“雲遊”、“化緣”,這樣不但顯得有檔次,而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佛門弟子來了,品牌效應也就有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當然,廣義上的“化緣”並不單單指討飯,它包括為了佛事而舉辦的一切募化活動,比如很多高僧就化來大筆的經費和各種原材料,用於修繕寺廟。這不在下面將要涉及的化緣範圍,因為對於眼下的朱元璋來說,最要緊的是化來飯食,把生命維持下去。

朱元璋既然加入了組織,師傅在他臨行前肯定給他傳授了化緣方面的知識。從大方向來說,得往相對富庶的地區去,到了具體的地方則儘量找大戶、富戶,這種人家唯心主義思想特別嚴重,他們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富貴,除了老祖宗在天之靈保祐外,還得到了各路神仙或者菩薩的眷顧,他們不但想保持今生的富貴,還想下輩子繼續富貴下去。自然就對神鬼多了幾分敬畏,而僧人是勾通人與神佛之間的紐帶人物、佛界的代理人,巴結他們就等於巴結了神佛,得罪僧人就等於跟神佛過不去。因此他們對上門化緣的僧眾不會拒絕,也不敢拒絕,多少都會奉獻些許財物,至少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輕易不要找那些當官的,特別是縣太爺,因為這些人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他們只在乎眼前,對因果報應那套根本不屑一顧。而且這些人要講政績,要維護自己的臉面子,你上他那裡討飯,這不在打他的臉嗎!輕的呵叱你一頓,把你驅逐出境,重則打你一頓板子,再關到收容所裡,不讓你出來逛蕩,給他抹黑。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具體操作上,遊方僧有一件利器,那就是木魚,那些大戶們往往都養有惡狗為他們看家護院。所謂狗眼看人低,那些狗們也跟它們的主人一個德性,見到達官顯忠貴就搖頭擺尾,看到穿得破破爛爛的窮人就凶神惡煞。因此,遊方的和尚一旦選準了目標,就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敲打手中的木魚,不用說話,只需默默的等著。如果對方無意施捨,既可以選擇離開,也可以選擇把木魚敲得更響,採取軟磨硬泡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如果得到了施捨,對方就成了施主,要表示讚歎也不必多廢話,只須說聲“善哉!善哉!”就行了,如果出自內心要感謝施主,也可以為他們唸經祝福,前提是必須會念經。

佛教在其教科書《清淨之道》裡面就精選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作為教材:一位和某人家很親近的比丘(化緣和尚的統稱——編者注),欲求飯食而進入他的家中坐著。主婦不想給他飯食,就故意說:‘一點米也沒有了啊’!裝著要借米的樣子,跑到了鄰家去。這比丘趁主婦不在,就走到內室去看了看,發現門角里有些甘蔗,甕中有砂糖,籃子裡有一塊魚乾,缸中有米,瓶中有酪。主婦裝做一臉沮喪的回來說:‘哎呀,沒有借得米啦!’比丘說:’不瞞施主,今天我曾見了一連串的怪事,知道午餐是沒有著落了’。主婦問是什麼怪事,比丘就說:‘我曾看見一條像那門角里的甘蔗一樣粗的蛇,為了要打它,找了一塊像那甕中的砂糖一樣大的石頭,那蛇被打的時候,把頸子鼓脹得如同籃中的魚乾一樣偏,張口露出的牙齒恰像那缸裡的米一樣白,而它因憤怒而流出的毒液跟瓶中的乳酪一樣稠’。主婦心想:‘實在瞞不了這禿頭了’!只好讓吃他甘蔗,又煮飯、燒魚並配以糖及酪等讓他享用。看人家這手段!

"

朱元璋出了皇覺寺,先到爹孃的墳前跟二位老人和大哥告個別,前路茫茫,生死未卜,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回來拜見他們。之後又見了大恩人汪大娘母子及劉大老爺一家,至此才覺得了無牽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討飯的征程。

討飯是個技術活,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見到了,能見到的是由此演變而來討錢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活不下去出來討錢的,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目的,那套也路是五花八門,有人討到大錢,有人討到小錢,有的人忙活半天連一毛錢都沒討到的。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因素,具體到討飯來說,同樣是討,佛教組織就很有講究。首先在名稱上將“逃荒”、“討飯”包裝成“雲遊”、“化緣”,這樣不但顯得有檔次,而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佛門弟子來了,品牌效應也就有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當然,廣義上的“化緣”並不單單指討飯,它包括為了佛事而舉辦的一切募化活動,比如很多高僧就化來大筆的經費和各種原材料,用於修繕寺廟。這不在下面將要涉及的化緣範圍,因為對於眼下的朱元璋來說,最要緊的是化來飯食,把生命維持下去。

朱元璋既然加入了組織,師傅在他臨行前肯定給他傳授了化緣方面的知識。從大方向來說,得往相對富庶的地區去,到了具體的地方則儘量找大戶、富戶,這種人家唯心主義思想特別嚴重,他們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富貴,除了老祖宗在天之靈保祐外,還得到了各路神仙或者菩薩的眷顧,他們不但想保持今生的富貴,還想下輩子繼續富貴下去。自然就對神鬼多了幾分敬畏,而僧人是勾通人與神佛之間的紐帶人物、佛界的代理人,巴結他們就等於巴結了神佛,得罪僧人就等於跟神佛過不去。因此他們對上門化緣的僧眾不會拒絕,也不敢拒絕,多少都會奉獻些許財物,至少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輕易不要找那些當官的,特別是縣太爺,因為這些人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他們只在乎眼前,對因果報應那套根本不屑一顧。而且這些人要講政績,要維護自己的臉面子,你上他那裡討飯,這不在打他的臉嗎!輕的呵叱你一頓,把你驅逐出境,重則打你一頓板子,再關到收容所裡,不讓你出來逛蕩,給他抹黑。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具體操作上,遊方僧有一件利器,那就是木魚,那些大戶們往往都養有惡狗為他們看家護院。所謂狗眼看人低,那些狗們也跟它們的主人一個德性,見到達官顯忠貴就搖頭擺尾,看到穿得破破爛爛的窮人就凶神惡煞。因此,遊方的和尚一旦選準了目標,就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敲打手中的木魚,不用說話,只需默默的等著。如果對方無意施捨,既可以選擇離開,也可以選擇把木魚敲得更響,採取軟磨硬泡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如果得到了施捨,對方就成了施主,要表示讚歎也不必多廢話,只須說聲“善哉!善哉!”就行了,如果出自內心要感謝施主,也可以為他們唸經祝福,前提是必須會念經。

佛教在其教科書《清淨之道》裡面就精選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作為教材:一位和某人家很親近的比丘(化緣和尚的統稱——編者注),欲求飯食而進入他的家中坐著。主婦不想給他飯食,就故意說:‘一點米也沒有了啊’!裝著要借米的樣子,跑到了鄰家去。這比丘趁主婦不在,就走到內室去看了看,發現門角里有些甘蔗,甕中有砂糖,籃子裡有一塊魚乾,缸中有米,瓶中有酪。主婦裝做一臉沮喪的回來說:‘哎呀,沒有借得米啦!’比丘說:’不瞞施主,今天我曾見了一連串的怪事,知道午餐是沒有著落了’。主婦問是什麼怪事,比丘就說:‘我曾看見一條像那門角里的甘蔗一樣粗的蛇,為了要打它,找了一塊像那甕中的砂糖一樣大的石頭,那蛇被打的時候,把頸子鼓脹得如同籃中的魚乾一樣偏,張口露出的牙齒恰像那缸裡的米一樣白,而它因憤怒而流出的毒液跟瓶中的乳酪一樣稠’。主婦心想:‘實在瞞不了這禿頭了’!只好讓吃他甘蔗,又煮飯、燒魚並配以糖及酪等讓他享用。看人家這手段!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這些教科書的上東西,朱元璋未必能聽到,但最基本,最簡單的套路,憑他聰敏的智慧,再通過實踐和鍛練,還總結出了化緣工作的十三字方針: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意思是說早晨起來走在路上,看見哪家煙囪裡冒煙了,說明這家開始做飯了,要趕著飯點過去討口吃的,去晚了討不到菜餚,只能吃白飯,或者一把生米;“暮投古寺以趨蹌”是說雲遊一天了,晚上要爭取投奔到寺廟裡歇腳,“親不親階級分”畢竟是同類,老是睡在荒山野嶺,不定哪天就成了野狼野狗的盤中餐。因此,儘管很累,還是要踉踉蹌蹌去投奔寺廟。

走呀走啊,走呀走,朱元璋穿州過府,漂泊在廣袤的淮西大地上。先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過固始、光州、息州、羅山和信陽,又往北到過汝州、陳州等地,最後由東返回,經鹿邑、亳州和潁州。足跡幾乎遍及每個村落。他走了一路,也看了一路,把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以及人世間的尊卑貴賤、美醜善惡、富貧榮辱統統裝在了腦子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化緣生涯雖然充滿艱辛,但收穫頗豐,用朱元璋自己的話來說,這段經歷讓他極大的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閱歷。有一句他沒說,這三年多的時間極大地鍛鍊了他的心智,磨練了他的意志,在他面前已經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了。

"

朱元璋出了皇覺寺,先到爹孃的墳前跟二位老人和大哥告個別,前路茫茫,生死未卜,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回來拜見他們。之後又見了大恩人汪大娘母子及劉大老爺一家,至此才覺得了無牽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討飯的征程。

討飯是個技術活,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見到了,能見到的是由此演變而來討錢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活不下去出來討錢的,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目的,那套也路是五花八門,有人討到大錢,有人討到小錢,有的人忙活半天連一毛錢都沒討到的。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因素,具體到討飯來說,同樣是討,佛教組織就很有講究。首先在名稱上將“逃荒”、“討飯”包裝成“雲遊”、“化緣”,這樣不但顯得有檔次,而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佛門弟子來了,品牌效應也就有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當然,廣義上的“化緣”並不單單指討飯,它包括為了佛事而舉辦的一切募化活動,比如很多高僧就化來大筆的經費和各種原材料,用於修繕寺廟。這不在下面將要涉及的化緣範圍,因為對於眼下的朱元璋來說,最要緊的是化來飯食,把生命維持下去。

朱元璋既然加入了組織,師傅在他臨行前肯定給他傳授了化緣方面的知識。從大方向來說,得往相對富庶的地區去,到了具體的地方則儘量找大戶、富戶,這種人家唯心主義思想特別嚴重,他們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富貴,除了老祖宗在天之靈保祐外,還得到了各路神仙或者菩薩的眷顧,他們不但想保持今生的富貴,還想下輩子繼續富貴下去。自然就對神鬼多了幾分敬畏,而僧人是勾通人與神佛之間的紐帶人物、佛界的代理人,巴結他們就等於巴結了神佛,得罪僧人就等於跟神佛過不去。因此他們對上門化緣的僧眾不會拒絕,也不敢拒絕,多少都會奉獻些許財物,至少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輕易不要找那些當官的,特別是縣太爺,因為這些人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他們只在乎眼前,對因果報應那套根本不屑一顧。而且這些人要講政績,要維護自己的臉面子,你上他那裡討飯,這不在打他的臉嗎!輕的呵叱你一頓,把你驅逐出境,重則打你一頓板子,再關到收容所裡,不讓你出來逛蕩,給他抹黑。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具體操作上,遊方僧有一件利器,那就是木魚,那些大戶們往往都養有惡狗為他們看家護院。所謂狗眼看人低,那些狗們也跟它們的主人一個德性,見到達官顯忠貴就搖頭擺尾,看到穿得破破爛爛的窮人就凶神惡煞。因此,遊方的和尚一旦選準了目標,就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敲打手中的木魚,不用說話,只需默默的等著。如果對方無意施捨,既可以選擇離開,也可以選擇把木魚敲得更響,採取軟磨硬泡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如果得到了施捨,對方就成了施主,要表示讚歎也不必多廢話,只須說聲“善哉!善哉!”就行了,如果出自內心要感謝施主,也可以為他們唸經祝福,前提是必須會念經。

佛教在其教科書《清淨之道》裡面就精選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作為教材:一位和某人家很親近的比丘(化緣和尚的統稱——編者注),欲求飯食而進入他的家中坐著。主婦不想給他飯食,就故意說:‘一點米也沒有了啊’!裝著要借米的樣子,跑到了鄰家去。這比丘趁主婦不在,就走到內室去看了看,發現門角里有些甘蔗,甕中有砂糖,籃子裡有一塊魚乾,缸中有米,瓶中有酪。主婦裝做一臉沮喪的回來說:‘哎呀,沒有借得米啦!’比丘說:’不瞞施主,今天我曾見了一連串的怪事,知道午餐是沒有著落了’。主婦問是什麼怪事,比丘就說:‘我曾看見一條像那門角里的甘蔗一樣粗的蛇,為了要打它,找了一塊像那甕中的砂糖一樣大的石頭,那蛇被打的時候,把頸子鼓脹得如同籃中的魚乾一樣偏,張口露出的牙齒恰像那缸裡的米一樣白,而它因憤怒而流出的毒液跟瓶中的乳酪一樣稠’。主婦心想:‘實在瞞不了這禿頭了’!只好讓吃他甘蔗,又煮飯、燒魚並配以糖及酪等讓他享用。看人家這手段!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這些教科書的上東西,朱元璋未必能聽到,但最基本,最簡單的套路,憑他聰敏的智慧,再通過實踐和鍛練,還總結出了化緣工作的十三字方針: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意思是說早晨起來走在路上,看見哪家煙囪裡冒煙了,說明這家開始做飯了,要趕著飯點過去討口吃的,去晚了討不到菜餚,只能吃白飯,或者一把生米;“暮投古寺以趨蹌”是說雲遊一天了,晚上要爭取投奔到寺廟裡歇腳,“親不親階級分”畢竟是同類,老是睡在荒山野嶺,不定哪天就成了野狼野狗的盤中餐。因此,儘管很累,還是要踉踉蹌蹌去投奔寺廟。

走呀走啊,走呀走,朱元璋穿州過府,漂泊在廣袤的淮西大地上。先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過固始、光州、息州、羅山和信陽,又往北到過汝州、陳州等地,最後由東返回,經鹿邑、亳州和潁州。足跡幾乎遍及每個村落。他走了一路,也看了一路,把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以及人世間的尊卑貴賤、美醜善惡、富貧榮辱統統裝在了腦子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化緣生涯雖然充滿艱辛,但收穫頗豐,用朱元璋自己的話來說,這段經歷讓他極大的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閱歷。有一句他沒說,這三年多的時間極大地鍛鍊了他的心智,磨練了他的意志,在他面前已經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據《青州府志》記載,朱元璋遊方時曾流落到青州,並且重操舊業,在該地的核桃園村給一個叫崔迪的財主放過一段時間的牛,東家崔迪待朱元璋不薄。因此,朱元璋革命成功後,給予崔迪高規格的回報:讓他在當地出任政府官員,賞賜他白金文綺龍頭柺杖、一品服色等物品。如今青州西部還有一座“明祖山”,據說就是朱元璋當年放牛的地方,山的北面就是核桃園村。

還有一個傳說,朱元璋在雲遊中進入繁華的廬州地面時,看到一個有九層臺階的豪華朱漆大門,心想這是一戶富貴人家,決定在此化一頓豐盛的齋飯。還沒等他靠近就聽見幾聲清脆的淨鞭響,隨後有幾頂綠呢大轎奔大院過來,跟班的一大溜。中門洞開,一個穿戴奢華、腆著大肚子的中年男子出門迎接。

朱元璋向邊上一個看熱鬧的老人打聽:“請問施主,這可是官宦人家?”老人看了他一眼,說道:“雖然不是官,可是他比官還牛,那些當官的都來拜他。”朱元璋明白了,原來是個富甲一方的土豪啊!

那老人還生怕他不明白,補充說:“小師傅是外鄉來的有所不知,看見那個胖子了嗎?廬州、姑蘇到處都有他的房產和田地。他的名字知道人的不多,可提起他的外號‘錢萬三’,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朱元璋很高興,錢萬三那麼有錢,說不定真能給頓好吃的。這時那些達官貴人已經在大門外落轎,被錢萬三迎進大門。朱元璋打破慣例上去就開口:“錢員外,貧僧久聞施主仗義疏財,今日特來貴府化點齋……”

"

朱元璋出了皇覺寺,先到爹孃的墳前跟二位老人和大哥告個別,前路茫茫,生死未卜,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回來拜見他們。之後又見了大恩人汪大娘母子及劉大老爺一家,至此才覺得了無牽掛,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討飯的征程。

討飯是個技術活,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見到了,能見到的是由此演變而來討錢的人,這些人當中很多並不是因為活不下去出來討錢的,而是出於各種各樣目的,那套也路是五花八門,有人討到大錢,有人討到小錢,有的人忙活半天連一毛錢都沒討到的。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因素,具體到討飯來說,同樣是討,佛教組織就很有講究。首先在名稱上將“逃荒”、“討飯”包裝成“雲遊”、“化緣”,這樣不但顯得有檔次,而且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佛門弟子來了,品牌效應也就有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當然,廣義上的“化緣”並不單單指討飯,它包括為了佛事而舉辦的一切募化活動,比如很多高僧就化來大筆的經費和各種原材料,用於修繕寺廟。這不在下面將要涉及的化緣範圍,因為對於眼下的朱元璋來說,最要緊的是化來飯食,把生命維持下去。

朱元璋既然加入了組織,師傅在他臨行前肯定給他傳授了化緣方面的知識。從大方向來說,得往相對富庶的地區去,到了具體的地方則儘量找大戶、富戶,這種人家唯心主義思想特別嚴重,他們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富貴,除了老祖宗在天之靈保祐外,還得到了各路神仙或者菩薩的眷顧,他們不但想保持今生的富貴,還想下輩子繼續富貴下去。自然就對神鬼多了幾分敬畏,而僧人是勾通人與神佛之間的紐帶人物、佛界的代理人,巴結他們就等於巴結了神佛,得罪僧人就等於跟神佛過不去。因此他們對上門化緣的僧眾不會拒絕,也不敢拒絕,多少都會奉獻些許財物,至少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輕易不要找那些當官的,特別是縣太爺,因為這些人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他們只在乎眼前,對因果報應那套根本不屑一顧。而且這些人要講政績,要維護自己的臉面子,你上他那裡討飯,這不在打他的臉嗎!輕的呵叱你一頓,把你驅逐出境,重則打你一頓板子,再關到收容所裡,不讓你出來逛蕩,給他抹黑。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具體操作上,遊方僧有一件利器,那就是木魚,那些大戶們往往都養有惡狗為他們看家護院。所謂狗眼看人低,那些狗們也跟它們的主人一個德性,見到達官顯忠貴就搖頭擺尾,看到穿得破破爛爛的窮人就凶神惡煞。因此,遊方的和尚一旦選準了目標,就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敲打手中的木魚,不用說話,只需默默的等著。如果對方無意施捨,既可以選擇離開,也可以選擇把木魚敲得更響,採取軟磨硬泡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如果得到了施捨,對方就成了施主,要表示讚歎也不必多廢話,只須說聲“善哉!善哉!”就行了,如果出自內心要感謝施主,也可以為他們唸經祝福,前提是必須會念經。

佛教在其教科書《清淨之道》裡面就精選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作為教材:一位和某人家很親近的比丘(化緣和尚的統稱——編者注),欲求飯食而進入他的家中坐著。主婦不想給他飯食,就故意說:‘一點米也沒有了啊’!裝著要借米的樣子,跑到了鄰家去。這比丘趁主婦不在,就走到內室去看了看,發現門角里有些甘蔗,甕中有砂糖,籃子裡有一塊魚乾,缸中有米,瓶中有酪。主婦裝做一臉沮喪的回來說:‘哎呀,沒有借得米啦!’比丘說:’不瞞施主,今天我曾見了一連串的怪事,知道午餐是沒有著落了’。主婦問是什麼怪事,比丘就說:‘我曾看見一條像那門角里的甘蔗一樣粗的蛇,為了要打它,找了一塊像那甕中的砂糖一樣大的石頭,那蛇被打的時候,把頸子鼓脹得如同籃中的魚乾一樣偏,張口露出的牙齒恰像那缸裡的米一樣白,而它因憤怒而流出的毒液跟瓶中的乳酪一樣稠’。主婦心想:‘實在瞞不了這禿頭了’!只好讓吃他甘蔗,又煮飯、燒魚並配以糖及酪等讓他享用。看人家這手段!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這些教科書的上東西,朱元璋未必能聽到,但最基本,最簡單的套路,憑他聰敏的智慧,再通過實踐和鍛練,還總結出了化緣工作的十三字方針: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意思是說早晨起來走在路上,看見哪家煙囪裡冒煙了,說明這家開始做飯了,要趕著飯點過去討口吃的,去晚了討不到菜餚,只能吃白飯,或者一把生米;“暮投古寺以趨蹌”是說雲遊一天了,晚上要爭取投奔到寺廟裡歇腳,“親不親階級分”畢竟是同類,老是睡在荒山野嶺,不定哪天就成了野狼野狗的盤中餐。因此,儘管很累,還是要踉踉蹌蹌去投奔寺廟。

走呀走啊,走呀走,朱元璋穿州過府,漂泊在廣袤的淮西大地上。先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過固始、光州、息州、羅山和信陽,又往北到過汝州、陳州等地,最後由東返回,經鹿邑、亳州和潁州。足跡幾乎遍及每個村落。他走了一路,也看了一路,把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以及人世間的尊卑貴賤、美醜善惡、富貧榮辱統統裝在了腦子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化緣生涯雖然充滿艱辛,但收穫頗豐,用朱元璋自己的話來說,這段經歷讓他極大的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閱歷。有一句他沒說,這三年多的時間極大地鍛鍊了他的心智,磨練了他的意志,在他面前已經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了。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據《青州府志》記載,朱元璋遊方時曾流落到青州,並且重操舊業,在該地的核桃園村給一個叫崔迪的財主放過一段時間的牛,東家崔迪待朱元璋不薄。因此,朱元璋革命成功後,給予崔迪高規格的回報:讓他在當地出任政府官員,賞賜他白金文綺龍頭柺杖、一品服色等物品。如今青州西部還有一座“明祖山”,據說就是朱元璋當年放牛的地方,山的北面就是核桃園村。

還有一個傳說,朱元璋在雲遊中進入繁華的廬州地面時,看到一個有九層臺階的豪華朱漆大門,心想這是一戶富貴人家,決定在此化一頓豐盛的齋飯。還沒等他靠近就聽見幾聲清脆的淨鞭響,隨後有幾頂綠呢大轎奔大院過來,跟班的一大溜。中門洞開,一個穿戴奢華、腆著大肚子的中年男子出門迎接。

朱元璋向邊上一個看熱鬧的老人打聽:“請問施主,這可是官宦人家?”老人看了他一眼,說道:“雖然不是官,可是他比官還牛,那些當官的都來拜他。”朱元璋明白了,原來是個富甲一方的土豪啊!

那老人還生怕他不明白,補充說:“小師傅是外鄉來的有所不知,看見那個胖子了嗎?廬州、姑蘇到處都有他的房產和田地。他的名字知道人的不多,可提起他的外號‘錢萬三’,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朱元璋很高興,錢萬三那麼有錢,說不定真能給頓好吃的。這時那些達官貴人已經在大門外落轎,被錢萬三迎進大門。朱元璋打破慣例上去就開口:“錢員外,貧僧久聞施主仗義疏財,今日特來貴府化點齋……”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本篇就帶你瞭解一下,到底有多苦

話還沒說完,錢萬三就揮手像趕狗一樣:“去去去!一邊去,沒看見我正忙著嗎?這年頭,要飯的都能擠破門了!”

朱元璋連忙糾正:“貧僧是化緣的,並非討飯的。”頗有點孔乙己的意思。

錢萬三正忙著巴結當官的,不奈煩了:“我看不出你比要飯的叫花子強在哪裡!”轉身引著下了轎的官吏,一路談笑風生地進去了。

這應該是朱元璋自尊心受到最大打擊的一次,他想祭出敲木魚的法寶,那家丁見主人這個態度,就一邊關大門,一邊放出幾條惡犬,一路狂咬,嚇得行人四散逃走,儘管朱元璋手中有打狗棍 ,可還是被狗咬了一口。對“萬三”這個名字算是牢記在心了,樑子也就結下了。

朱元璋在即將結束遊方生涯,準備返回亳州時,不幸染上了一場大病,身體虛弱得連走路都直打晃,討飯的業務無法正常開展,病餓交加讓他倒在了在大街上。當時像訛詐、碰瓷之類的行業還沒有誕生,所以就不存在扶與不扶的糾結,一位正能量滿滿的過路老婆婆毫不猶豫將朱元璋救醒帶回家中。

老婆婆心腸好,可她的家境並不好,也是個貧下中農,但這並不影響她獻愛心做善事。她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塊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米飯一煮,給朱元璋吃了下去。

一碗熱湯下肚,朱元璋精神大振,就問老婆婆:“阿彌陀佛!請問施主,這是什麼湯?”幾年功夫,朱元璋說起佛門行話已經很溜了。

老婆婆很幽默地告訴朱元璋,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這湯太好喝了,貧僧活了二十多歲,從來沒吃過這麼鮮美可口的湯。”朱元璋不由自主地又重複了這道美味佳餚的名字:“珍珠翡翠白玉湯,多麼美妙的名字,香甜可口的味道,有一天貧僧時來運轉,定要頓頓吃這珍珠翡翠白玉湯。”據說如今這“珍珠白玉翡翠湯”已經成了一道名菜,是很多星級酒店的保留菜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